你們家鄉的美食有哪些,說出來就能讓人知道是哪個城市嗎?

刀刀130783654


我們的祖國地大物博,幅員遼闊,物產豐富,每個地方都會有當地不同的地方特色美食,說實話,很多都是聽都沒聽過,更別說見過吃過了。在我們老家當地有幾種非常有特色的美食,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一下,大家看看能不能通過我的介紹猜出我是哪裡人。


我的老家位於中國中部地區的一個小縣城,歷史非常悠久,中國最早的王朝曾在這裡定都。除了歷史悠久以外,還有一種傳承了600多年的古老食材的製作,以及由此為核心發揚光大的一系列特色美食,今天我來介紹三種最具代表性的美食:炒涼粉,羊肉湯和牛雜炣。



炒涼粉,雖然說好多地方有這個美食,但是我們當地的涼粉更加有特色,涼粉的製作是用當地的特產純紅薯澱粉製作而成。涼粉製作方法如下:

按照紅薯澱粉和清水1:5的比例,把一碗紅薯澱粉放進一個乾淨的盆中,加入5碗水,用勺子把澱粉和水攪拌均勻,倒入鍋中,不停的攪拌,小火慢慢的熬,直到熟化變成透明的顏色,即可關火盛出晾涼,大約需要30分鐘。這個過程只添加了水和純紅薯澱粉,晶瑩剔透,口感爽滑Q彈。

涼粉成型晾涼以後,切成塊,用醬油,十三香,少許鹽醃一下,炒涼粉的鍋都是用特製的平底鍋,倒入植物油,以菜籽油為最佳,平底鍋中加入醃好的涼粉,翻炒均勻,用鍋蓋或者大碗蓋在涼粉上,讓涼粉均勻受熱,幾分鐘後,打開蓋子,把涼粉翻個面,挨著鍋底的部分,焦黃酥脆,加入蒜汁,芝麻醬,麻辣粉,蔥花,辣椒油,讓涼粉充分吸收這些調料得味道,用鍋鏟盛進盤裡,完美。也有街頭的炒涼粉,裝進一次性餐盒,邊吃邊走,有點像老北京後海的賣炸灌腸的。還有的會用我們當地特色麵食火燒夾著吃,非常美味,想起這個畫面都忍不要流口水。



說起我們當地除了炒涼粉還有啥特色美食,不得不提到羊肉湯,大家最常見的羊肉湯一般都是奶白色或者是清湯,但是這個羊肉湯確實紅色滴,對,非常鮮豔顯眼的紅,讓人看了食慾大開。

別小看了這碗湯,這湯裡的內容可是相當豐富,裡面有木耳,黃花菜,大片的粉皮,蔥段,煮好的熟羊肉切成的片,羊肉湯,秘製羊油辣椒。

有的朋友可能不太瞭解什麼是粉皮,我給大家科普一下,粉皮是用紅薯澱粉製成的一種圓餅形狀的澱粉製品,類似於粉條,乾的,易保存,透明如玉,泡軟後食之有韌性,可以用來製作燉煮類的菜品,也可以焯軟後涼拌。

羊肉湯也許是顏值最高的羊肉湯了,湯的做法體現出一個字,那就是燴,把所有的材料燴到一起就是這個湯所展示給食客的最直接的觀感體驗。把大塊羊肉,羊骨頭用清水浸泡多次換水,泡出血水,放進一口大鍋,開大火加入秘製料包,把羊肉羊骨頭放進鍋裡,撇去浮沫,待羊肉煮熟撈起掛起來,湯熬成需要數小時。吃的時候,支起一口鍋,根據食客人數,舀入羊肉湯,加入秘製料粉,食鹽,加入泡發好的掰成片的粉皮,泡好的木耳和金針菇,熟羊肉片,隨後舀入半勺羊油辣椒,湯的顏色頓時變成紅色,臨出鍋前加入少許醋,香油,大蒜。這一道美味的羊肉湯就出鍋了。當然還要配上我們當地有名的火燒。



上圖為羊肉湯和火燒

再澄清一下,這個羊肉湯看著很辣,其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辣,味道酸辣鮮香,妙不可言。

下面再說說最後一種大家都沒吃過,估計也沒聽說過,甚至不知道這個字是怎麼讀的。對,牛雜炣(ke),雜炣是用牛肝牛盤腸,紅薯粉條,油豆腐絲製作的一道民間美食,作為早餐興起於我們當地的一個鎮上。可以說是物美價廉,非常實惠。

上圖為雜炣

顧名思義,牛雜炣就是用牛雜熬的湯製作的美食,先把牛肝牛腸等牛雜清洗乾淨,經過秘製調料製成底湯和滷牛雜,支一口大火,鍋裡放入底湯,加入粉條,切的很細的油豆腐絲,,待粉條煮軟加入切好的牛雜調味後,加牛肉辣椒,接著碗直接盛到碗裡,撒上蔥花。湯鮮味美,香辣開胃。當地人的早餐從這一碗火辣辣的牛雜炣開始,當然吃雜炣的時候少不了我們的火燒呦。

上圖為早晨早點攤製作雜炣的大鍋


上圖為餐館裡製作的雜炣和火燒


結語

通過以上三道美食,我展示了我們當地特色美食,這三款美食既有聯繫又有區別,聯繫在於其中所用到的材料均來自紅薯澱粉,不同之處是三種食材的表現形式不同,澱粉,粉條,粉皮。三粉是我們當地的特色產業,由這三種食材製作出來的美食還有很多,比如燜子,豆腐菜,河南燴菜,酥肉丸子等等,說了這麼多,大家猜到我是哪裡人了嗎?

如果說人生是一個大舞臺,那麼廚房就是一個小舞臺,而我就是這個舞臺的主角,酸甜苦辣鹹盡在掌握,用眼睛去發現生活的美,用雙手創造生活的美! 我是鄉鄉小廚,此文由鄉鄉小廚原創,未經授權請勿搬運轉載! 感謝您的閱讀,期待您的評論+關注+轉發!

鄉鄉小廚


大家好,我是 “逛吃小妖精呀”,一個喜歡吃美食喜歡做美食的90後小妹兒!我的老家有點厲害喲!名字也是超級牛的那種,現在國家政策好了各種拆遷搞建設呀!村村公路通到家門口呀!說起我們當地的特色美食,那必須是羊肉湯!出了名的好吃!湯熬煮得又濃又白,羊肉沾上秘製的幹辣碟,一個人2斤不在話下!還有最最嫩滑的羊血也是絕對不能錯過!


羊肉湯我們從小喝到大,尤其是冬至必喝,北方可能冬至主要吃餃子,但是我們老家必須是羊肉湯, “冬至喝羊肉湯,一冬不生凍瘡”!記得我讀小學的時候羊肉湯才賣12一斤,現在冬至的時候價格可以翻十倍,大家還是趨之若鶩,還有很多外地人慕名而來,所以估計你們已經猜到是哪裡了吧?



最開始可能很多人都懷疑羊肉湯館的羊肉湯那麼白,肯定是加了什麼添加劑之類的,不然為啥自家熬的羊肉湯為啥怎麼熬也沒那麼濃那麼白?

其實真的沒有加什麼添加劑!你想想本來可以靠技術的我們為啥還去增加成本買添加劑?傻麼!我們老家的羊肉湯之所以羊肉吃起來沒羶味,湯頭又濃白又香,那是有秘決的喲!



👇下面就給大家來個獨家大揭秘:羊肉湯怎麼熬才能又濃又白?就以我最愛的羊排為例哈!

[清燉羊排]——家庭版

[用料]: 羊排 白蘿蔔 當歸 姜 鹽 蔥 豬油 枸杞 鯽魚湯(熬鯽魚湯用料:鯽魚 胡椒 料酒 )


[製作方法]:

  1. 清燉建議首選肥瘦相間的羊排,其肉質細嫩,燉出來更鮮香。羊排2斤剁成小塊,用清水先浸泡1個小時左右泡出大部分血水,中間記得勤換水。然後涼水入鍋加入姜和蔥汆水,水沸騰3分鐘左右撈出,沖洗乾淨備用。

  2. 白蘿蔔一個,去皮,改刀切小塊,備用。 再準備一鍋開水備用。


  3. 起鍋下一小塊豬油,豬肉熬化後下入羊排,大火煸炒2分鐘。

  4. 準備一個砂鍋,把煸炒後的羊排放入砂鍋,再加入適量開水,下入3~4片姜,一小塊當歸,大火燒開,轉小火慢燉1小時左右。水量需一次加足,避免後面再加導致湯不香濃! 等我們的羊排差不多燉了1小時了,再下入白蘿蔔塊和枸杞。

  5. 準備奶白鯽魚湯。鮮活的鯽魚一條約300~400g的為宜,讓攤主幫你殺好,再拿回來清洗乾淨,去除魚肚內的黑色黏膜,一定要去除乾淨,不然會有魚腥味和苦味!擦乾水分然後抹上料酒,魚肚內塞上蔥姜醃製10分鐘進一步去除腥味!起鍋下一塊豬油,油化下入幾顆乾花椒熗鍋,再下入鯽魚(把魚肚內蔥姜取出來),中小火煎至兩面金黃,注意不要把魚煎散了,要一面煎黃再翻另一面繼續煎。 煎好魚後,加適量開水,大火燒開再放入兩片姜和幾顆胡椒轉小火慢慢熬煮40分鐘左右,撈出魚肉和魚刺,魚湯備用。


  6. 羊肉湯出鍋前30分鐘加入魚湯一起燉煮,出鍋前5分鐘加適量鹽調味即可。


羊肉本身就是很鮮美的,所以,清燉羊肉不需要太複雜的調料,簡單的保留羊肉的原有鮮美就可以了!

話說,你們猜到我是哪裡的了麼?

小貼士:

  1. 羊肉先用豬油炒過再加開水燉。
  2. 加當歸不僅補氣血還可以幫助去羶味。
  3. 加鯽魚湯是增鮮的喲!
愛生活,愛美食!每天不知道吃啥的請關注 “逛吃小妖精呀” !

逛吃小妖精呀


這個問題提得太好了,我這個人一般是不挑食的。有一次我們大概有十六個朋友一起吃飯,他們點甜的、特辣的,我一看心裡有數了,大不了不吃就好了。於是,他們還特意給我點幾個重口味,微辣的菜,哎呀我好感動哦,其中有一個朋友他是根本不知道我要吃的,他就直接指著那個菜說,那是四川菜、那個是安徽菜那個湯是廣東的,我們一下覺得這個朋友好厲害,所以說你的問題真的不錯,不知道我的回答你是不是很滿意


用戶薰衣草莊園


我們家鄉美食很多,主要以麻辣出名。下面簡單介紹幾種:

一火鍋:

1,我們得準備所需要的食材,我們吃火鍋的時候喜歡吃什麼可以按照自己喜歡吃的來買。我喜歡買羊肉片,火鍋丸子,青菜,土豆,藕,茼蒿,白菜,菠菜,鴨血,鴨腸,鴨腸粉等主要食材。當然買回家要清洗乾淨。

2,再就是配料.我們所需要的配料有,火鍋底料,鹽,雞精,味精,大料,香葉,八角,桂皮蔥薑蒜這些都準備好了以後就是清洗了.首先我們把牛骨頭或者豬大骨洗乾淨了,放在鍋中煮。煮得差不多的時候會有骨頭裡面的髒東西流出,這個時候我們就用勺子,把他們一點一點的舀出了。接下來放入鹽,花椒,大料,八角繼續煮,直到煮到湯濃為止,把火鍋底料放入裡面繼續煮。

3,最後放入自己所準備的食材,煮幾分鐘就可以開吃了。這個季節來一頓,特別適合。說著都咽口水了!

二烤魚:

1、取活魚,可以是鮁魚等海魚,也可以是黑魚、草魚、鯉魚等淡水魚。以草魚為例介紹烤魚的製作方法。

2、從腹部將魚剖開,收拾乾淨,撒鹽醃製。

3、將魚放在火爐上用木炭燒烤,因為木炭烤出的魚才是正宗的烤魚做法。

4、烤制過程中,在魚的兩側刷色拉油、香油,再撒上孜然、胡椒粉。

5、待魚烤至七八成熟的時候,盛到專用鐵盤子中。

6、熬製骨頭湯或雞湯,澆到七八成熟的烤魚上。

7、用牛油、紅油、白糖、花椒、辣椒、豆豉等調味品炒出底料澆在魚上。

8、在魚湯中放上豆腐、西芹、生菜等爽口菜,這樣可以去掉魚的腥味,再點綴上香菜、花生等裝飾菜品。

9、將盤子端到盤架上,下面放些炭火加熱。待魚湯沸騰,就可開動了。

它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霧都”,這個季節走在其中就像置身仙境一樣!

朋友們,你們知道是哪個城市嗎?





積極向上的小妞妞


                       上海美食

______南翔小籠的出籠記                                 

        要說我 家鄉的美食,南翔小籠可是大名鼎鼎哦,上過央視的"舌尖上的中國"專題片 哦,這麼一流的國際大都市,上海的美食眾多,但恰是被選進專題片的幾個中的一個,可知其美食聲譽的份量哦。要說清楚南翔小籠的來龍去脈,得先說說南翔的悠久的喝茶文化。                             

        要論南翔的喝茶文化歷史,應該和南翔鎮的歷史一樣悠久,至少在五代(距今1千多年前)的南翔古雙塔周圍就有集市了,農曆節慶、集市期間,四方鄉鄰會匯聚於雙塔趕集,聚會,交友;南北的貨物土產交易、四鄉的農產品買賣,各種酒肆、小吃、茶攤也應運而生;到了明、清代,南翔的喝茶文化隨集市而更加興盛起來,聞名遐邇,方圓百里的農民,每逢農曆節慶趕集日,會匯聚集南翔,南翔鎮的規模已達幾平方公里,散佈在古鎮各處的酒肆、飯莊,點心鋪;茶攤、茶館人滿為患;在清代同治年間(距今有一百四十多年了),當時南翔香花橋附近有一家名叫“日華軒”的點心店,經營的老闆叫黃明賢,黃老闆做的肉饅頭,皮子薄,肉餡多滿汁,味道鮮,饅頭收口打了十四個褶襉,很受食客喜好;黃明賢有個徒弟是他兒媳婦表弟,名叫吳翔升,學會了這門手藝。吳翔升比較年輕,頭腦靈活,他想當地及四鄉人愛孵茶館,不如把饅頭送進茶館賣。茶客們對肉包的美食的要求是精細小巧,吳翔升就把原本的肉饅頭越做越小,放在小竹籠屜裡蒸,一口一個,鮮美無比“小籠”就此南翔“小籠“得以楊名天下。由此可見,南翔的喝茶的茶館,還孕育出了名聞天下的“南翔小籠“,這不得不令人稱奇。

        如果把南翔那時的茶館分為層次的話,大致可分為三個層次,一個是散落在南翔鎮市末段邊緣的茶館,規模較小,一般是周邊的鎮民和鄉民,僅喜歡喝茶而已,算是第一個層次,第二個層次,是位置較為熱鬧街坊,規模較大,如八字橋的茶館 , 五經橋的茶館,都有幾十張喝茶的八仙桌,坐滿的話,可容納有2~3百人,每天早,下午茶,座無虛席;每逢趕集日,必爆滿無插足之處,必蹬坐在茶館門前周邊的街沿石上,嘴裡吸著煙,悠然自得.....。大多是南翔鎮輻射的四鄰八鄉趕過來 , 以交友聚會的喝茶,算是第二層次。

        南翔的喝茶文化的另一大特點,就是茶客待在茶館裡喝茶的時間很長,少則1~2個小時,多則可以待上半天 ; 與其說是喝茶,不如說是孵茶更為貼切了,喝茶的第三層次:也是古鎮最大規模,是古鎮中心地區的茶館,五代雙塔北面的南翔書場茶館了,它面積很大,分為兩個部分:一部分是喝茶區域有幾十張八仙桌,另外規整的大廳是說書,聽書的區域,都整齊編排,放置一排排長條凳,是讓喝茶聽書客坐,當然也可以喝茶。南翔書場茶館:兩大部分都坐滿的話,有5~6百人之多,它不僅能聚友喝茶交友,談山海經(以前不叫聊天),還能品賞到各地方戲劇團藝人表演的蘇州平彈,說書等,一般分為:上午場,下午場,還有晚上場次 ; 一場一般需要說唱幾個小時,內容大多是三國演義,水滸,楊家將,紅樓夢,包拯,岳飛,唐伯虎點秋香,楊乃武與小白菜等等古代,近代的歷史題材故事。那些喝茶的人們,既是茶客,又是聽書的書迷(現在叫粉絲),這不僅是喝喝茶交友,而是古鎮本鎮,及四鄰八鄉的人們,主要的精神文化生活活動的場所了,假如某個團,某某名角出場說書,那必定是座無虛席,書場也會場場爆滿,說到精彩處,下面黑壓壓的聽眾茶客會鴉雀無聲,只有吸溜溜喝茶的吱吱聲,有其說是喝茶,不如說是吸茶......而說書藝人此時神采飛揚,霍然停頓,有意賣一下關子了 , 突然又嗓門高亢,腹腔氣憋足,拉長音節......,臺下會意地爆發出一陣嬉笑,要說蘇州平彈說書人,自有一套聚客營銷的高招:說到緊要關頭,戛然而止,"要曉得下面是個啥事情,聽眾門,門早再扛(蘇州口音,明天再說的意思)",茶客書迷們戀戀不捨,散場回家,晚上不免會和朋友說,今天這個書說的好聽,第二天又多了許多茶客書迷,要想有位置,還得趁早去書場買票,聽一場書的戲票得1~2角不等,相當於當時可以買二兩白切羊肉,一籠南翔小籠,純是屬於高消費了......其時,我在翔公小學讀書,出校門穿過解放街,進到巷子裡,有時心裡癢癢,就惦起腳尖,小手手指緊壓窗框,伸長了脖頸,臉趴在茶館書場的窗戶外往裡偷聽,堅持不了多久,就得退下,手指和臂膀痠疼了,悻悻地離開,......。

       在南翔書場茶館喝茶,除了喝茶費——每位3~5分錢,一般還得買聽書的戲票,而且,書場場館基本是一年到頭都有"書"在說,藉著南翔地區具有很深的濃郁的喝茶文化情節的繁榮氛圍,書場的說書、平彈表演;人氣爆棚,生意興隆,書場和跑碼頭的藝人賺的是盆滿缽滿,順便說一句,他們是分成,拆帳制。書場茶館,茶客書迷,江湖藝人; 三方共贏的南翔喝茶文化。今天,這個戲劇藝術團結束了,明天立馬有新的戲劇藝術團藝人登場表演了。南翔書場茶館,可以說是相當長時期內的南翔鎮的精神靈魂,精神家園。

        此話一點也不為過,雖說南翔也有電影院和文化館,但人氣始終不如南翔書場茶館,讓人天天盼它的下回分解,讓人心動和心潮澎湃......。

                                                                                                                                                                                             

                                                                                                                                                                                                      詩浪人寫於古猗園茶室


詩浪人


壹周君就拋磚引玉一個——沔陽三蒸👌這也是壹周君去年為某雜誌所作,節選一段,權當答題👌

沔陽三蒸,從淺顯的字面而言,會被想當然地理解為沔陽這個地方三種蒸菜。事實上,在中國的行政版圖上,現在已經無法找到一個名為“沔陽”的地方了。倒是可以在華語歌后蔡琴的籍貫一欄中看到“沔陽”二字——對,就是那個唱《被遺忘的時光》的歌后蔡琴!

在1986年,沔陽更名為仙桃市。以現在的視角來看,這或許是一個非常沒有“城市營銷”眼光的決定:既使得一個有1500年曆史的古地名憑空消失,又讓聲名遠播的沔陽三蒸一瞬間找不到了關聯地。

所以,幸而有沔陽三蒸,可以一直延續和提醒著,沔水之北的水鄉澤國,曾有一個名為“沔陽”的古城。

“一嘗有味三拍手,十里聞香九回頭”,張學良曾這樣稱讚以漢江平原魚米之鄉的普通物產為原料製成的湖北美食沔陽三蒸。

“天門三蒸”,《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第1集,便提到了這道典型的湖北美食。說法各表,“天門三蒸”與“沔陽三蒸”實為同宗同源。在有“三蒸九扣十大碗,不上蒸籠不成席”食俗的天沔地區,數百年來,這“三個蒸籠”早已成為時時不可或缺的餐食必須。

沔陽“三”蒸,並不是指蒸制三種固定的食材,而是分別蒸於三個蒸籠中的三類食材:蒸畜禽、蒸水產、蒸蔬菜。正是由於物產豐富,沔陽三蒸所能蒸制的,包含了江漢平原上能生產的所有食材,雞、鴨、魚、肉、蓮藕、茼蒿、南瓜、羅卜、豆角……信手拈來,全部可以用在沔陽三蒸中。

從現代營養學的角度,不得不暗暗讚歎古代沔陽人的葷素搭配之道,三個籠中完全做到了營養均衡,有葷有素,而清蒸又被證實是讓食物的營養流失最少的一種烹調方式。


武漢壹周


今天將到汕頭一定要吃的10大美食進行整理分享,供夥伴們選擇參考:

NO.1:手打牛肉丸

馳名中外的美食,口感爽脆、香汁四溢。

NO.2:南澳牡蠣

汕頭特產海鮮,肉質飽滿,鮮甜可口。

NO.3:豬腳飯

汕頭特色美食,皮肉軟爛、香汁濃郁。

NO.4:酸鹹菜

汕頭傳統美食,酸甜酥脆、香醇爽口。

NO.5:鴛鴦膏蟹

汕頭特產海鮮,膏香肉鮮,絕對的人間美味。

NO.6:滷鵝

汕頭傳統美食,深受各路吃貨追捧。

NO.7:赤鯮魚

汕頭特產海鮮,肉質鮮嫩、味道鮮美。

NO.8:橄欖菜

汕頭傳統小吃,滑潤爽口、留香齒頰。

NO.9:酥雞

汕頭傳統美食,表皮香脆、內肉香醇。

NO.10:糯米豬腸

汕頭特色美食,嫩滑爽口、味道濃郁。











辣條味的西瓜妹


每個城市都有一個特色,比如說特色的建築物,北京有故宮,上海有外灘,深圳的地王大廈,南京的夫子廟,武漢的黃鶴樓,西安的城牆,西藏的布達拉宮,重慶的人民大禮堂等等,當然從吃的方面也可以代表一個城市的特色。下面為你介紹中國十大最具特色的地方美食。
十、天津:狗不理包子
狗不理包子是天津“三絕之首”,中華老字號之一,迄今已有150多年的歷史。狗不理包子的面、餡選料精細,製作工藝嚴格,外形美觀,特別是包子褶花勻稱,每個包子都是18個褶。剛出籠的包子,肉餡鬆散,鮮而不膩,清香適口。現在除了傳統風味豬肉包、三鮮包、肉皮包外,還新添了海鮮包、野菜包、全蟹包等六大系列一百多個品種。
到過天津或聽說過天津的,誰都會記得或者知道“狗不理”的包子出名的,吃過的更是談得津津有味。天津人常常說“沒吃過狗不理包子,等於白活。”小編我吃過,不知道是不是正宗的,看來算是白活了。為了不白活,一定要吃上天津狗不理。
九、西安:牛羊肉泡饃
西安是中國最著名的七大古都之一,有著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有著源遠流長的飲食文化,來西安必不可少要去品嚐西安地道特色小吃。
西安的風味美饌,歷史悠久,以牛羊肉泡饃最享盛名。古稱"羊羹",西北美饌,尤以陝西西安最享牛羊肉泡饃盛名,北宋著名詩人蘇軾留有"隴饌有熊臘,秦烹唯羊羹"的詩句。
它烹製精細,料重味醇,肉爛湯濃,肥而不膩,營養豐富,香氣四溢,誘人食慾,食後回味無窮。一年四季皆可食用,冬季最佳。因它暖胃耐飢,素為西安和西北地區各族人民所喜愛,外賓來陝也爭先品嚐,以飽口福。牛羊肉泡饃已成為陝西名食的“總代表”
八、重慶:火鍋
說起重慶,那不得不提的就是重慶火鍋啦!重慶大街小巷內遍佈了火鍋店,無論春夏秋冬,火鍋店內總是座無虛席!重慶火鍋,是中國的傳統飲食方式,以調湯考究,麻辣鮮香見長,具有原料多樣,葷素皆可,適應廣泛,風格獨特。
重慶火鍋最初的滷汁是以麻竦為主,後來發展為用牛骨、活雞、鯽魚、鴨、蛇等吊湯,既增加了鮮味,又減輕了刺激性。近年來又增加了新口味的火鍋,如啤酒鴨火鍋的啤酒風味,酸菜魚火鍋的酸菜香味,海鮮火鍋散發出的海鮮味等,是在其原有麻竦味基礎上的一種發展。調味料也有增加,數量可達30多種,可謂各味俱全。
重慶火鍋根據食客要求不斷改良,越來越多的人喜歡吃重慶火鍋啦!
七、長沙:剁椒魚頭
說起長沙特色美食,你會想到五娭毑的臭豆腐吧,都上了芒果臺。據說,1958年,毛澤東到長沙視察時,還專門到火宮殿吃了一頓臭豆腐。
但是剁椒魚頭絕對是最有名的一道湘菜,這道菜無論是視覺、味覺和嗅覺都一級棒,紅的辣椒、綠的香菜、黑的豆豉、白的蔥花、黃的薑末、噴香的蒜蓉再配上大嘴魚頭,絕對是豔麗動人,撩人食慾。好的剁椒魚頭應做到酸、辣、鮮、滑。在湘菜館裡幾乎都可以吃到這道美味。
六、武漢:熱乾麵
有人說,武昌魚是武漢的代表美食,因為毛澤東“才飲長江水,又食武昌魚”的詞句,使武昌魚聞名遐邇。然而小編覺得,熱乾麵才是武漢的代表。
熱乾麵既不同於涼麵,又不同於湯麵,麵條事先煮熟,過冷和過油的工序,再淋上用芝麻醬、香油、香醋、辣椒油等調料做成的醬汁,增加了多種口味,吃時麵條爽滑有筋道、醬汁香濃味美,讓人食慾大增。
武漢的大街小巷都可以吃到熱乾麵,熱乾麵是武漢人最喜歡的早餐。不管你住在哪,早上起床後,只要到周圍走走,總能看見幾家規模不一的早點攤子。每一家熱乾麵的口味都略有不同。最簡單的區別方法就是看人氣,有很多人排隊的味道還不錯。
武漢的熱乾麵並沒有真正意義上最正宗的熱乾麵,當然蔡林記的熱乾麵名氣還是最大的,其區別最主要在於它採用的芝麻醬是用黑芝麻磨成的,風味比較獨特。戶部巷裡各種武漢特色美食,從街頭吃到街尾,是吃貨們必去的地方。
五、杭州:蝦爆鱔面
說起杭州,不能不想到西湖,然後就想到斷橋。每每新聞裡說斷橋上的人如何如何多,我都不敢去了,玩笑之話。西湖美景,有機會一定要去看看的,白蛇傳裡的美麗愛情故事發源地。
當然,吃貨到了杭州,不僅要看美景,更要享受美食啦!杭州菜以河鮮為主味,烹調精細,不守陳規,多富變化。烹製多以爆、炒,燴、炸為主,清鮮爽脆,人口軟滑。而蝦爆鱔面是杭州市百年老店奎元館的漢族傳統名食。它選用精白麵粉、出骨鱔魚、鮮河蝦仁作原料,經“素油爆、葷油炒、麻油澆”等多道上序精巧烹調而成,具有面條柔滑、蝦仁潔白、鱔魚香脆的特色,是深受廣大消費者喜愛的特色名面,不少國內外的旅遊者來到杭州,都要慕名尋覓到奎元館品嚐此面,以不枉到此一遊。
四、南京:鴨血粉絲湯
鴨血粉絲湯是南京著名的風味小吃,幾乎大街小巷都能找到它的蹤影。可謂是沒吃過鴨血粉絲湯就等於沒到過南京。鴨血粉絲湯裡面主要有鴨血、鴨腸、鴨肝、香菜等食材,加入精製鴨湯和粉絲一同熬製而成。上面撒上切碎的小蔥和香菜、輕輕一攪,熱氣升騰,香氣就隨之在小小廚房內遊走,鮮香美味,可口無比。鴨血粉絲湯蛋白質含量高,脂肪含量低,是不可多得的營養美味佳餚。
到南京,鴨血粉是一定要吃的,這是南京最有地方特色的小吃,號稱“南京一絕”,南京街頭遍地是賣“鴨血粉”的,來南京不吃鴨血粉可惜了。
三、上海:大閘蟹
蟹中含有較多的維生素A,對皮膚的角化有幫助;對兒童的佝僂病,老年人的骨質疏鬆也能起到補充鈣質的作用。陽澄湖的中華絨螯蟹因水質較好,蟹品上佳,所以江蘇陽澄湖、固城湖、長蕩湖所產的最為著名。
上海人吃大閘蟹是一種季節性的享受,上海的饕客們怎可錯過這個大快朵頤的好時機,這不,吃大閘蟹的季節又到了!俗語說:“秋風起,蟹腳癢,九月圓臍十月尖。”九月要食雌蟹,這時雌蟹黃滿肉厚;十月要吃雄蟹,這時雄蟹蟹臍呈尖形,膏足肉堅。
二、廣州:白切雞
俗話說,“食在廣州,穿在蘇州,玩在杭州,死在柳州”。“食在廣州”是指粵菜精緻美味,食之堪稱天下一大享受。廣州擁有很多百年老字號和新興名店,傳統和創新的名菜、名點、名小食、名風味食品不勝枚舉,飲茶、喝湯更是成為當地一種獨特的文化。
最為人常食不厭的正是白切雞,原質原味,皮爽肉滑,清淡鮮美。色潔白帶油黃,具有蔥油香味,蔥段打花鑲邊,食時帶芥末醬、醬油,大筵小席皆宜,深受食家青睞。
一、北京:烤鴨
烤鴨是享譽世界的北京著名菜式,用料為優質肉食鴨北京鴨,果木炭火烤制,色澤紅潤,肉質肥而不膩,外脆裡嫩,被譽為“天下第一美味”,也是北京風味的代表作。吃烤鴨的最佳去處當是北京前門外、和平門、王府井的“全聚德烤鴨店”。這家店創建於130年前,如果從烤鴨店的鼻祖楊仁全經營鴨子算起,那又要上推30年。
“不到長城非好漢”那麼小編來一句:到北京,不吃烤鴨非吃貨。

戶外視界


大家好,我是山老頭彝州紀食:感謝悟空問答提出的問題。

在我們地方,吃全烤全羊和羊湯鍋已經成為人們的習慣;這裡很多農名伯伯家都養著黑山羊,群山環繞、枝繁葉茂間,上百種中草藥,得天獨厚的天然草場,使得羊肉口感細嫩有嚼勁,同時也減少了一些羊羶味,放養的黑山羊是做羊湯鍋的最好食材。在我們地方,做羊湯鍋是一門傳承多年的技藝,不同的人做出來的羊肉湯鍋味道截然不同。

土灶、柴火、大鐵鍋做出來羊肉,那味道是沒的說啊!彝族做羊肉湯鍋,選的都是40-50公斤的肥壯黑山羊,宰殺後燙褪去毛,開膛洗淨內臟,用火燎去羊頭、羊腳上的皮毛,在炭火上烤黃後用錘擊碎內骨,最後連羊血、羊雜、羊肉全部切塊一鍋煮;香味溢出,移至小火上慢煮,待肉煮熟時,即可邊煲邊吃,煮時只放鹽,食用時再佐以花椒、辣椒麵、芫荽、薄荷。不過,全羊湯鍋必須要有帶皮羊頭、羊腳才佳,其味越煮越香,這樣既沒有羶味,而且湯白、味濃、肉香,營養豐富。“阿老表、阿表妹、你要來呢噶”!


山老頭彝州紀食


薑母油

《薑母油詩》

薑母油 薑母油

三斤薑母一斤油

做給女兒做月子

姜要老山姜 油要山茶油

洗好姜 太陽下 曬一曬

去了水份 吸收了陽光 才是好老薑

木砧板 細細切 輕輕剁

和著花生 和著糖

就著茶油慢慢熬

鍋雖小 量雖少

但卻飽含著孃的牽掛與慈愛 世代相傳

吃法:

1、撈好的線面(長壽麵,福州傳統美食)裝碗,舀一勺薑母油於面中,用筷子輕攪,再加個煎蛋,最好再來點家釀紅酒,就這線面、麵湯吃,絕對是人間美味。

2、可用作調味料,炒菜時,加點薑母油,姜香濃郁,甜辣可口。

3、作為零食吃,小時候媽媽不讓吃,就經常偷吃,因為有糖還辣辣的,味道很特別。

薑母本就是好東西,女人離不開它,每月“例假”來時,都可當零食吃,男人也需要姜,俗話雲:“男人不可百日無姜”,可見姜的益處。

羅源特有的老山姜,絕非一般超市可買到的生薑能比,因其世代相傳,產量少,個子小,顏色黃,不急姜香濃郁,還能“理氣止痛、祛溼、消腫、活血通絡、治風溼性關節炎、胃氣痛、跌打損傷。“可謂“濃縮就是精華”。

過去,薑母油也只有做月子的女人才有的吃,它能祛風、暖身、滋血、通乳、在羅源是女人坐月子必備,然本人時常作為調味料使用,特別是是吃麵食,加那麼少許,香氣四溢,頓時胃口大開,偶爾亦作炒菜調味料,再嘴饞者,時常當做臨時吃。

芋粿

羅源特色美食——芋粿,對於芋粿,這一詞,你第一感覺會覺得怪怪的,心中會發問,芋粿?芋粿??芋粿???到底是啥?其實更多羅源人最自然和習慣的叫法是:芋頭糕,從字面上不難理解,就是將芋頭擦成絲(這裡會用到一種工具,就是一塊木頭上面鑲一塊都是小孔的鋼片孔的方向都是斜角度的,記憶中這個工具更多是用來將番薯弄成絲的,叫什麼來著給忘了,小夥伴們知道嗎?),加以調料,調料一般有鹽、味精、蔥末等,再混合米漿(以前都是用石磨的,石磨相信很多地方都有,但是現在基本上市見不到這個東西了,現在一般都是用機器,雖然提高了效率,但是似乎缺少那麼點人文氣息和古樸的味道)蒸制而成的糕粿,通常將蒸好的芋粿,切三角形,入油鍋內炸至酥脆,皮呈金黃色,外酥香,內軟嫩,味美適口。趁熱吃一口,首先是撲面而來濃郁的芋香,細嚼又有米的甜味,一塊下去就能填飽你的胃。

羅源人吃芋粿的方法也很多,有人喜歡伴著鍋邊糊或稀粥作為早餐,有人喜歡蘸著蝦油、醬油食用,也有人直接當點心幹吃,咬一口酥香Q爽的芋粿,幸福感便從味蕾瞬間噴發,說起這個,相信很多人童年都會有這個記憶,但是老爸老媽們應該不會讓我們多吃(小時候他們總是說這東西很“熱”,不能吃太多,說實話,當時覺得這東西肯定“熱”,要不然怎麼吃,原來自己理解的“熱”與爸媽所講的的“熱”,是兩個不同的概念,現在想想才明白,貌似自己也很久沒有嘗過這個味道了,懷念啊 。其實福州可能也吃得到這個東西,可是那種感覺就是不一樣,只要一入口就能察覺味道的不同,也許味道根本就沒差別,但是更多時候那種對於童年美食的回憶,可能才是我們最懷念的!
製作方法:

將稻米浸泡後磨漿,白芋刨成細絲刨成,調和攪勻加花生、芝麻、鹽巴、蔥的等配料上蒸籠蒸熟,切成小塊,下油鍋油炸而成。皮呈金黃色,外酥香,內柔嫩,味美適口,多與鼎邊糊、肉粥、豆漿等配食。

番薯米

『最冷的天曬最好吃的番薯米』一般是農曆9月才有,農戶加工後曬乾儲存,這個時候是新番薯,還沒有番薯米特有的味道好的番薯米曬制期間要不停翻面,等到番薯米自然變化。冷冷的西風吹,山中四時的溫差變化番薯米逐漸變色,面上起了霜,產生出最原始的古早味。所以好的番薯米是乾透的糊化的。

九層糕

九層糕,又名九重,福州傳統風味小吃。每逢重陽節,福州風俗登高,吃九層,寓意步步高昇。九層的做法是:用上等晚米磨成稀漿,加上配料,分九次倒入蒸籠,蒸熟後形成九層。加白搪、紅糖的果面為黃色,次層與底層為白色,中間呈紅色,切成三角形,質嫩甜潤,適於冷食。民間蒸九層多不加糖,蒸好後適於加肉絲、香菇、花蛤等煮食。

第一張是原味蒸熟的,隱約可以看到一層層的印記,正宗吃法是用手一層層揭起,捲起蘸醬油醋吃。

 還有一種吃法是過油煎熟,金黃的焦邊是最好吃的,色澤也無比美麗。

波波餅

羅源縣傳統風味小吃之一田菊時,俗稱“波波餅”。鼠麴草,屬菊科的植物也稱為“田菊”。
製作時將鼠麴草煮爛漂去苦汁,加上糯米粉捏成泥狀為皮,內以花生仁粉、白糖、芝麻等為餡,然後用糕葉(一種禾木料植物葉)墊上,置蒸籠上蒸熟即成。吃時有香、甜、清涼之感,具有清涼解毒之功效。80年代起,被開發為羅源縣特色風味小吃。

羅源下廩羊

羅源下廩羊是福建省福州市羅源縣的特產。

羅源下廩羊個頭較小、肚皮長白毛,羊肉緊實,無羶味,口感極佳。

羅源縣碧裡鄉有種奇特的山羊,名字叫“下廩羊”。據瞭解,下廩羊是羅源碧裡鄉碧裡村、西洋村、廩頭村、廩尾村、溪邊村等鄉村養殖的一種山羊的統稱。作為當地獨特的一個品系,個頭較小、肚皮長白毛是其明顯的外表特徵。當地老人介紹,下廩羊養殖歷史悠久,500年前,碧裡的祖輩到此地落戶時就已經有下廩羊了。

下廩羊的另一特徵是,羊肉無羶味。下廩羊養殖區域地處沿海,海上帶著鹽分的水氣浸潤山上的青草,而鹽又是羊飼料中重要的礦物質,“時間一長,羊肉的羶味也就沒了”。此外,下廩羊喜歡爬山吃草,因此羊肉緊實,口感極佳。

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當地下廩羊養殖數量達到萬頭以上。而如今,長期放牧導致牧草日益減少,養殖數量僅四五千頭。據瞭解,下廩羊的養殖大都以村民散養為主,一家十來頭,難以形成規模。角里村養殖基地,是該縣唯一的下廩羊養殖基地,而且養殖數量也不多,基地內存欄2000多頭山羊,其中下廩羊約有上千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