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婦人》:為何要一而再地改編和翻拍這本經典名著?


​《小婦人》是美國作家奧爾柯特的代表作,是經典名著,問世一百多年來,已被翻譯成多種語言,也曾多次搬上熒幕。


《小婦人》:為何要一而再地改編和翻拍這本經典名著?

▲《小婦人》劇照


所以當得知《小婦人》再次被改編和翻拍的時候,我也翻眼想了一下,為何總有人要一而再地改編和翻拍這本經典名著呢?換句話說,這次翻拍又有什麼新意嗎?


冷暖色調不斷閃回


影片《小婦人》的色調整體呈古典優雅,跟我們以前看的大多數英國文學名著改編的影視作品風格差不多,像《傲慢與偏見》、《成為簡·奧斯汀》、《理智與情感》等。


《小婦人》:為何要一而再地改編和翻拍這本經典名著?

▲《傲慢與偏見》劇照


為什麼要使用這種色調?除了故事人物所處的時代背景之外,影片裡的這個家庭移居美國新英格蘭,他們的生活習慣都跟英格蘭差不多,所以用英倫古典風來呈現這一個家庭的磨難和美好是再合適不過的。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影片還將其細分為冷暖兩種色調。


《小婦人》:為何要一而再地改編和翻拍這本經典名著?

▲《小婦人》暖色調畫面代表回憶


這主要是跟影片採取的敘事方式有關,電影採用童年和成長兩條故事線相互交織,不斷閃回的方式來講這個家庭四個女孩所經歷的遭遇和變化。用暖色調講童年那些溫暖且美好的回憶,用冷色調講成長那些無奈和冷酷的現實。兩者不斷閃回,能夠讓我們對整個故事有更多的感觸和思考。


《小婦人》:為何要一而再地改編和翻拍這本經典名著?

▲《小婦人》冷色調畫面代表現實


當然兩者的交叉點是一個重要關鍵,不可否認的是,如果你從未了解過《小婦人》或看過舊版,可能一開始會感到有些混亂、迷惑和吃力,甚至對角色形象的理解也不夠深刻。所以,你可能需要再看一遍才能更多地體會到這個改編的良苦用心。


說白了,採用這樣的敘事方式是一個折衷的考慮,新版《小婦人》對新觀眾或許不夠友好,但對於知悉名著或舊版的影迷來說,是一份精心設計的禮物,如同影片中那些美輪美奐的服裝。


《小婦人》:為何要一而再地改編和翻拍這本經典名著?

▲《小婦人》劇照


但不管如何,你都能夠從影片中感受到一股能量,這或許就是經典名著的底色所散發的魅力吧。


角色作者以及你我


原著《小婦人》是奧爾柯特的半自傳小說,裡面的喬便是作者的化身。如果你瞭解過奧爾柯特的人生,就會在書中找到與其對應的人物和生活。


《小婦人》:為何要一而再地改編和翻拍這本經典名著?

▲《小婦人》作者奧爾柯特


現實生活中的奧爾柯特也是來自新英格蘭的一個貧困家庭,受父親影響,她從小就喜歡寫作,有跟自己嬉笑打鬧的姐妹們。


窮孩子早當家,為了幫補家用,她也做過女傭、家庭教師、裁縫等工作。貧窮對於她而言,就是一場場噩夢。


她甚至因為找不到工作而感到絕望,試圖自殺。她也確實有兩個妹妹,一個跟自己喜歡同個男人,另一個不幸因病去世。


這本書的上半部寫的就是她對童年的回憶,當時出版時的名字就叫《梅格,喬,貝絲和艾米》。


影片基本都是按照小說內容拍的,有意思的是,電影將小說作者奧爾柯特的經歷也融合在裡面,使其從一部半自傳變成一部“自傳”。我們不僅看到喬,也看到了奧爾柯特,尤其是她是如何創作出《小婦人》的。在觀看《小婦人》的時候,我也似乎看到了《簡愛》裡的簡,也看到了夏洛特·勃朗特的影子。


《小婦人》:為何要一而再地改編和翻拍這本經典名著?

▲《簡愛》作者夏洛特勃朗特


夏洛特·勃朗特可以說是奧爾柯特的精神導師,她確實影響奧爾柯特的創作。這是有證據的,當年奧爾柯特處於人生低谷的時候,她翻開了伊麗莎白·加斯凱寫的夏洛特·勃朗特傳記,發現自己的生活跟她有很相似之處,後來因為現實生活的苦難,讓她開始創作,利用創作撫慰內心的痛苦。


她們都是倔強的女性,獨立的女性,她們都致力於教育辦學,她們同樣是在各種磨難中不斷追求自由與尊嚴,堅持自我的女性,代表作也都是很有自傳色彩。她們的作品之所以能夠引起大家的共鳴,成為經典,是因為從她們身上可以看到時代下自己的身影,看到女性意識的變化。


新時代的女性主義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影視作品都伴隨著時下女性主義的思潮,就連DC的神奇女俠也沒有被放過。從這個意義來看,《小婦人》被翻拍正好符合當下人們對這一思潮的熱衷。


這或許就是為何一而再地改編和翻拍這本經典名著的主要原因吧。


《小婦人》的四個女孩有她們各自的命運,梅格愛美愛表演,性格溫和,但為了愛情早早嫁給一個生活不是很富裕的家庭教師;


《小婦人》:為何要一而再地改編和翻拍這本經典名著?

▲《小婦人》梅格


貝絲是個安靜的乖乖女,會彈鋼琴,可惜天妒英才,命運多舛,年紀輕輕就病死了,太可惜了;


艾米是個敢愛敢恨愛繪畫的藝術家,原本打算認清現實嫁給富豪,最後又忠於內心追求自己所愛之人勞裡;


喬愛自由愛寫作,她為了自由拒絕了勞裡的愛,後來她發現自己的生命不能沒有勞裡,想要追回之時為時已晚,勞裡已經跟自己的妹妹艾米結婚了,不過,峰迴路轉,她最終還是找到了自己的歸宿。


《小婦人》:為何要一而再地改編和翻拍這本經典名著?

▲《小婦人》馬奇姑婆


這四個女孩所做的選擇,她們最後的命運就像是大多數女孩的結局,具有典型意義。在現實生活中,我們能夠看到太多這樣的例子了。


不過,這樣的結局也只是作者滿足觀眾願望的結局罷了,正如影片喬和出版社所說的那樣,給喬一個美好的婚姻不過是為了書的銷量。


《小婦人》:為何要一而再地改編和翻拍這本經典名著?

▲《小婦人》結局的討論


現實的結局是奧爾柯特或其筆下的喬都是不會跟誰結婚,選擇孤獨一生,依然堅持著自我和自由。


關於這個結局的處理,事實上給了觀眾更多一層的思考。大團圓結局和孤獨自我的結局並非是最終結局,或者說標準結局。而且,這些結局也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喬的選擇並沒有比其他三人的選擇要高,其他三人所選擇的也未必很差,尊重各自的選擇,尊重多元化的結局,這或許才是最好的結局吧。


《小婦人》:為何要一而再地改編和翻拍這本經典名著?

▲《小婦人》經典臺詞


女性主義在當下自然是值得提倡的,太多的女孩需要獨立的選擇,需要社會的包容,需要他人的理解,需要各自的尊重,而絕不是捧一踩一。


這或許就是新版《小婦人》的意義所在吧。


難以擺脫的翻拍宿命


新版《小婦人》距離上次翻拍的94版已經是15年了,正如迪斯尼所說的,每七年是一個世代,隔了兩個世代再來翻拍《小婦人》,或許能夠讓新世代的朋友感受到這個溫暖的家庭故事。


《小婦人》:為何要一而再地改編和翻拍這本經典名著?

▲《小婦人》1994年版本


但不管是採取雙線冷暖色調的敘事方式,還是加入原作者的結局,抑或是所謂的時代女性主義的宣揚,其實都是在《小婦人》的射程範圍之內,不同的或許是當下的人如何看待這個經典故事。


也許現在的影迷壓根不在乎什麼主義,而在意故事裡每個人的選擇,像有不少網友就問,為什麼喬要拒絕勞裡?


《小婦人》:為何要一而再地改編和翻拍這本經典名著?

▲《小婦人》經典臺詞


每個時代對經典或許都會有新的解讀,只是這些解讀歸結起來,依然還是經典所一直在闡釋的,我們所做的工作更多是加入了自己的理解罷了。


所以,《小婦人》沒有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而只獲得最佳服裝設計,也是可想而知的。


《小婦人》:為何要一而再地改編和翻拍這本經典名著?

▲《海街日記》劇照


不過,我個人還是挺喜歡四姐妹成長這樣的家庭故事,像是枝裕和改編自同名漫畫的《海街日記》就很成功,故事簡單平實,但讓人感覺到溫暖和治癒。


《小婦人》:為何要一而再地改編和翻拍這本經典名著?

▲《小婦人》討論寫作重要性


當然,明知道翻拍可能逃脫不了會失敗的宿命,但《小婦人》還是拍了。可能就如影片中兩姐妹討論寫作一樣,寫作不是賦予重要性,而是反映重要性,使那些東西變得更加重要。


這或許就是我的答案。


■ 往期回顧:







關注「電影觀後感」,一個記錄個人觀影的地方,可能如實,也許主觀,但一定不是影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