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海報、H5、手繪……光明日報全媒戰“疫”

《光明日報》

新闻海报、H5、手绘……光明日报全媒战“疫”

1月29日,光明日報首批赴武漢一線報道組出發前合影。

光明日報一線報道組赴武漢兩週,發回了幾十篇人物報道。兩微一端為此開了一個專欄:“武漢面孔”。

其中一位主人公,叫王利。

2008年,她18歲,在四川漢旺鎮。就是廣場上的鐘樓一直定格在下午2時28分的那個鎮。

2020年春,她留守武漢,成了社區車隊志願者。她說,是解放軍和志願者送來了希望。這次,換我來。

這個故事,值得寫三千字。但其實想想,上面那兩句足夠了。不到一個微博的體量。

另一位主人公,要求匿名。

2020年2月13日,湖北新增新冠肺炎病例14840位。他是14840分之一。

從隔離、上報社區、“應收盡收”、入院、確診、治療到體溫第一次降下來,光明記者一直跟蹤陪伴他。但關於他的報道,用的都是他拍的影像:在運送車輛上拍的窗外景象,在醫院走過的無聲走廊。

記者,只是在這些視頻上寫上時間。再有,就是為他起了一個化名,吳優(無憂)。

武漢牽動十四億人的心。

有千百個主題需要討論,有千萬種感情需要表達,有消失在口罩下的哽咽,有穿過兩個護目鏡的對視,有傳遞在兩座居民樓之間的歌聲。有的時候,我們需要大塊文本;有的時候,只需一張動圖;有的時候,我們需要剪輯上百幀畫面;有的時候,只需適時黑屏。什麼都是表達的載體,文字、海報、手繪、照片、視頻、彈幕、表情包。只有多,才能立體化,才能盛得下。

但是多,不是目的本身。全媒戰“疫”,是為了使工具更貼合人的情感。無論是密實而有質感的文字,還是嫻熟的視覺表達,都是為了傳遞人的情感、呵護人的尊嚴、觀照人的命運,以不同的視角追隨這個細膩又宏大的過程:一個人、一城人、一國人,如何在歷史的境遇中生長出力量。

光明記者,將他們拍攝的無數面孔、筆下的無數人生沉澱下來。然後,為您呈上這個二維碼。(劉文嘉)

新聞海報:直擊戰“疫”現場

新闻海报、H5、手绘……光明日报全媒战“疫”
新闻海报、H5、手绘……光明日报全媒战“疫”新闻海报、H5、手绘……光明日报全媒战“疫”

在武漢,病毒“殲滅戰”鏖戰正酣;向武漢,他們“逆行”千餘公里,一往無前。第一批、第二批、第三批……光明日報採編團隊前赴後繼,全媒報道盡銳出戰。一張張新聞海報,將現場情況及時快速傳遞給社會。彷彿一扇扇窗,匯聚了廣大讀者、用戶關切的目光。(策劃:畢玉才 劉文嘉 主創:盧璐 晉浩天 章正 李盛明 李政葳 葉樂峰 徐譚 段思雨)

手繪:畫出心中渴望

新闻海报、H5、手绘……光明日报全媒战“疫”新闻海报、H5、手绘……光明日报全媒战“疫”
新闻海报、H5、手绘……光明日报全媒战“疫”

這組漫畫使用手機軟件創作而成,力求畫面簡潔、重點突出,同時展現畫筆本身的味道。本報前方報道組發回的第一篇稿件配圖,是武漢高層建築亮燈鼓勁的內容。主創人員據此作畫,成為該系列的開始。同時考慮到,疫情早日結束,人們春暖時節可以去武漢賞櫻,因而將櫻花作為組圖收尾。(策劃:常戍 主創:殷燕召 王斯敏)

暖心H5:愛比病毒跑得更快

新闻海报、H5、手绘……光明日报全媒战“疫”
新闻海报、H5、手绘……光明日报全媒战“疫”新闻海报、H5、手绘……光明日报全媒战“疫”
新闻海报、H5、手绘……光明日报全媒战“疫”

2020年春節,新冠肺炎疫情來勢洶洶,讓這個冬天顯得格外寒冷。疫情從武漢到全國,支援從全國到武漢。他們不顧生命危險保護我們的生命,目的只有一個,把武漢還給我們。H5產品《愛比病毒跑得更快》,以溫情的手繪插畫為主要表現方式,每一幅對應一則戰“疫”故事,展現特殊時刻中國人民團結一致,用愛傳遞力量,抗擊疫情路上的堅定決心和信心。(策劃:畢玉才 劉文嘉、主創:盧璐 段思雨 王子墨 蔣新軍 葉樂峰 陳冠奇 孫金行、設計:王雙 劉岱、開發:崔稷寧 趙義傑)

詩歌H5:發出文藝界強音

新闻海报、H5、手绘……光明日报全媒战“疫”

為抗擊疫情,文藝界創作了很多膾炙人口的詩歌作品,凝聚起抗擊疫情的磅礴力量。著名詩人吉狄馬加特別創作了一首詩歌《死神與我們的速度誰更快——獻給抗擊新冠肺炎的所有人》。該H5作品以詩歌文本為基礎,加入大氣磅礴的配樂、情感充沛的朗誦,結合實景照片,利用新媒體技術為廣大讀者呈現視聽盛宴。(策劃:鄧凱 劉文嘉、主創:段思雨、技術支持:支言)

漫畫海報:定格感人瞬間

新闻海报、H5、手绘……光明日报全媒战“疫”
新闻海报、H5、手绘……光明日报全媒战“疫”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各行各業的人都在為這場戰鬥貢獻自己的力量。該產品通過呈現動人的“戰疫”故事,留住感人瞬間,用創意海報的形式向在武漢工作的醫護人員及其他行業的工作者們加油鼓勁,希望他們在冬日裡能感受到一份溫情。(策劃:畢玉才 劉文嘉、主創:周藝珣 盧璐 劉宇航 李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