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星的60多顆衛星,都在一個軌道面上嗎?

孔雀魚魚蟲子703


不是。

木星在2017年前發現了有67顆衛星,在2018年發現的衛星總數有79顆,是目前發現天然衛星數最多的行星。簡直就像個小太陽系。


木星是太陽系內行星的老大哥,為其它七大行星總質量的2.5倍。木星還是一顆主要由75%的氫和25%的氦構成的氣態行星,與太陽構成相似。


由於的大質量使它能坐擁龐大的衛星群,達79顆之多,這讓它的運轉也變得緩慢起來,使一些“元老”衛星也在遠離木星。

木星的衛星不在一個軌道面上

軌道面是衛星繞著以木星為焦點的橢圓軌道運行的所有衛星,橢圓軌道半長軸的立方÷週期的平方=一個不變的常量。

木星衛星也就有四顆衛星最大,分別是木衛一、二、三、四,因為由伽利略在1610年發現,又稱伽利略衛星(木衛三為太陽系最大的衛星,比水星還大,半徑有2631km)。其它的衛星也就都是半徑為幾km~20km的石頭。


木衛公轉軌道按距離遠近可分3大類:

木衛16、14、5、15及四顆伽利略衛星這8顆衛星的軌道的偏心率都小於0.01,順行的規則衛星。伽利略1,2,3,4四大衛星的自轉和公轉由於潮汐力鎖定,所以像月球一樣是同步的,週期分別是1.77天、3.55天、7.15天、16.7天;它們的軌道與黃道面夾角分別是2.21⁰、1.79⁰、2.21⁰、2.2⁰。

其它的那些不規則衛星較遠的是木衛13、6、10、7,它們與黃道面的偏心率為0.11~0.21的順行軌道。

最遠的是木衛12、11、8、9,它們的偏心率是0.17~0.38的逆行軌道。


弄潮科學


現在已經發現並確認的木星衛星總共有79顆,是大行星中衛星數量最多的。

這些衛星並不都在一個軌道面上,而是分佈在不同的幾個軌道面上,因此我們根據衛星的不同軌道及分佈,將木星衛星分為了幾個群。

按照衛星軌道與木星赤道的夾角,大致可以分這麼幾個軌道。

一是以最早發現的四個伽利略為主,包括木衛14,15等幾個小衛星,它們的軌道面基本與木星赤道重合。

二是木衛6,7,10等幾個,軌道面與木星赤道夾角約30度左右。

三是木衛18和46,軌道夾角約40~50度之間。

四是其餘衛星,軌道夾角在140~170度之間。

具體的就不一一說明了,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去查資料。總的說來,木星的衛星眾多,但大部分都比較小,且不規則,軌道分佈也不一致。可以說,木星的衛星有點類似早期的太陽系,系統還在不斷融合過程中,所以衛星的軌道比較分散,而且運行方向也不一致。


寒蕭99


不是同一個軌道。

地球只有一個衛星(月亮),但是太陽系最大的行星木星卻有幾十顆衛星,而且木星的衛星還在不斷被發現當中。2018年7月16日,一個天文學家團隊在該行星周圍發現了12顆之前未知的衛星。

1610年,偉大的天文學家伽利略·伽利萊(Galileo Galilei)注意到四個似乎圍繞著木星旋轉的天體。後來這四個天體被確定為木星的衛星,並命名為Io,Europa,Ganymede和Castillo。它們是第一批被發現的木星的衛星,也是迄今為止木星上最大的衛星。隨著觀星技術的成熟,加上去年天文學家團隊發現的12顆衛星,木星的衛星已經達到了79顆。

太陽系中沒有其它行星的衛星數量能與之相匹敵。土星擁有衛星的數量排第二,經過驗證的有62顆衛星。天王星有27顆,海王星有14顆。我們的鄰居火星,也只有兩顆衛星:Deimos 和 Phobos。如果你感慨地球只有月亮一顆孤零零的衛星,那麼我告訴你,水星和金星完全沒有衛星。

木星擁有如此多的行星是由原因的。而這一切都歸結於引力。

天文學家將太陽系內的行星劃分為兩類。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是所謂的“陸地”或“內部”行星,而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被歸類為“氣體巨行星”,也被稱為“外行星”。

這些派別之間的大小差距相當大,雖然天王星是最小的外行星,但它的質量仍然比地球大15倍,而地球是最大的內行星。而木星是整個太陽系中最大的行星,沒有任何行星可以與它相媲美,真的可以稱之為“怪物”。

現在,正如艾薩克牛頓所觀察到的,物體的質量和它的引力場的強度之間有一個正相關。因為氣體巨行星如此巨大,它們能夠吸引更多的衛星。

但這並不是像木星這樣的行星擁有龐大數量衛星的唯一原因,我們太陽系的氣態巨行星離太陽相對較遠也是原因之一。

一些恆星具有巨大的類似木星的行星,但它的軌道離恆星很近,我們稱為“熱木星”。(想象一下木星和金星改變位置)。法國天文學家Fathi Namouni 在2010年發表的一篇論文認為,熱木星幾乎沒有衛星。這些行星被認為起源於恆星的遙遠部分,然後向內遷移。一路上,他們的衛星陷入了一場天體拉鋸戰。氣態巨行星可能很大,但恆星比它們要大得多。因此,恆星有更強大的引力場。因此,當一顆熱木星太靠近它的恆星時,這顆恆星最終會偷走這些行星的衛星。


萬象經驗


不是在一個軌道運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