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婦人》:一封寫給小婦人的情書

《小婦人》:一封寫給小婦人的情書

《老友記》第三季十三集,Rach借給Joey一本《小婦人》。起初他一臉不屑,可是讀著讀著他就哭了。

《我的天才女友》裡,莉拉和埃萊娜坐在長椅上旁若無人地讀著《小婦人》,而背景中暴力正在上演。

《小婦人》講述了在動盪年代裡一個普通家庭四姐妹的成長故事。在很長一段時間以來,它是無數讀者心中的經典之作,也激勵了J·K·羅琳、波伏娃等諸多女性走上寫作這條道路。

《小婦人》:一封寫給小婦人的情書

這本被推崇了一個多世紀的書,多次改編成影視作品。每一個版本,都帶著那個時代的刻印。

自在2017年的電影處女作《伯德小姐》(Lady Bird)之後,格蕾塔·葛韋格獨立執導的這部《小婦人》再次提名奧斯卡最佳影片。

與之前的版本都不同,這一版電影從一種“不確定”的情緒開始。

喬帶著她的作品忐忑地去見編輯,而編輯對著稿子大刪大改,還對她說:“一般我們的稿費是25到30塊,你這篇就20塊吧。”

《小婦人》:一封寫給小婦人的情書

另一邊,遠在歐洲的艾米已躋身上流,並即將與名門子弟訂婚。然而此時的她還在煩惱自己沒有繪畫天賦。

《小婦人》:一封寫給小婦人的情書

已為人母的梅格為自己買了一塊貴布料而鬱悶不已,自暴自棄的勞裡在舞會上大發脾氣。

故事裡我們原本十分熟悉的一個個主人公,卻在品嚐著艱辛而窘迫的成人階段,仍然不確定未來的方向

隨後,電影採用了一種回望的姿態

過去的片段與現在的經歷構成對照,昔日的小婦人已長為婦人,過去的憧憬的一切卻並沒有以想象的方式到來,而少女時代已一去不返。

《小婦人》:一封寫給小婦人的情書

這部電影是葛偉格導演對這個故事的一次全新解讀。它的與眾不同,要先從敘事說起。

不難看出,她的《小婦人》是一個現在時的敘事。


01 敘事

「在年輕時的場景中,鏡頭要像四姐妹的第五個姐妹一樣,和她們一起旋轉嬉戲。而成年後的鏡頭,則像正式地坐在遠處鎖定並看著她們。」

這是導演格蕾塔·葛韋格對攝影的指示。

不單單是鏡頭上的親疏關係,葛韋格同時還在畫面色調上做了區分。

灰暗陰鬱的成人時間中,觀眾看到喬獨自一人在紐約人群裡奔跑,遊蕩在巴黎街頭的是勞裡落魄的背影,而貝絲在空蕩的房間裡彈著鋼琴。

《小婦人》:一封寫給小婦人的情書

現在時

隨後被喚醒的回憶片段插了進來。第一次閃回,回到了七年前的聖誕夜,暖黃的燈光下,未經世事的四姐妹正聚在閣樓上嬉笑打鬧,做著舞會前的準備。

《小婦人》:一封寫給小婦人的情書

過去時

電影的這個開場其實頗為大膽。

非線性敘事結構

有著一種特殊的效力,它能在一瞬間將我們帶回到過去,回到溫馨歡樂的童年;也會在一瞬間將觀眾抽離,讓我們品嚐物是人非的惆悵與感傷。

兩條敘事線並行,給劇作帶來了一種戲劇性地張力,也在不斷地提醒觀眾過去已逝。

而我們可以看到,這樣的閃回片段貫穿了整部影片。

最令人映像深刻的一段是貝絲兩次患重病倒下,喬兩次下樓的鏡頭匹配在一起,反差所帶來的是一種更為複雜矛盾的情感體驗

《小婦人》:一封寫給小婦人的情書

除了更加豐富的情感層次,新版還用一種夾敘夾議的元敘述結構,講述了一個《小婦人》的創作和出版故事。

電影的最後二十分鐘,虛構的故事與女主角的現實平行上演。

喬在家人的慫恿下去火車站追自己的愛人,鏡頭一轉,喬與出版社的編輯在辦公室裡商討故事的結局:“所以她和誰結婚了?”“沒人,她沒和任何一個人結婚。”

《小婦人》:一封寫給小婦人的情書

隨後鏡頭又回到喬與教授的故事,他們在大雨中終成眷屬。“我喜歡這個結局,很浪漫。”“我們就把這章命名為under the umbrella”。

《小婦人》:一封寫給小婦人的情書

電影在這裡講述的,已經不僅僅是喬的故事,它還融入了作者路易莎·梅·奧爾科特本人的生活和夢想,或許其中還有導演本人的影子。

在這個結局中,喬和奧爾科特合二為一,故事與現實融為一體

而葛韋格十分聰明地用交叉蒙太奇構建了一個“盜夢空間”式的開放結局。

喬最後是有情人終成眷屬?還是像奧爾科特本人一樣一生貫徹“獨身主義”?

《小婦人》:一封寫給小婦人的情書

但無論是哪一個,毫無疑問,這是一個關於自身身份的抉擇。

在婚姻不再是女性唯一歸宿的當下,這個結局又帶著一層包容的意味。它從人性的角度,而不是女權主義的視角,賦予觀眾一個選擇的權力。

正如梅格對喬說的:“我的夢想跟你不同,但不代表它們就不重要。”

對於故事來說,浪漫是很重要的,但對於人生來說,夢想卻是不能妥協的。

而這一版本的《小婦人》並不遵循原作平鋪直敘她們從少女走向女性,或許也是在進行一種性別敘事。

即重新探討女性的角色和定位——從女性回到少女時代,再重新迴歸審視自己的女性身份。

《小婦人》:一封寫給小婦人的情書

02 被重塑的形象

“沒有人會忘記Jo March”。

也沒有人會否認喬就是《小婦人》的第一女主。

然而新版《小婦人》最讓人驚喜的地方,就是重新塑造了小妹艾米的形象

《小婦人》:一封寫給小婦人的情書

因為這個世上有很多個“喬”,也會有很多個“艾米”。

在看著《小婦人》長大的那些讀者和觀眾的印象中,艾米一直以來是一個幼稚、不懂事的小孩子,尤其是在“拆散”了喬與勞裡這對鴛鴦後,她就更加不可饒恕了。

《小婦人》:一封寫給小婦人的情書

她是四姐妹中最小的那一個,然而在新版電影中,她卻被塑造成得自信、坦誠並且成熟穩重。

“我們姐妹中必須有人嫁得好,梅格沒有,喬不會,貝思不能,我必須嫁得好,讓一切變好。”她毫不避諱地談著金錢和自己的野心,我卻覺得那是她最誠懇最真實的時刻。

《小婦人》:一封寫給小婦人的情書

我們甚至可以猜測,導演葛韋格是偏愛艾米的。她給這個一直不受重視的女孩設計了大量的臺詞和出場機會,甚至將她塑造成一個反主角式的人物。

《小婦人》:一封寫給小婦人的情書

她也有脆弱的一面,也有猶豫的時候,但卻對自己總是有著清醒的定位。

當勞裡勸她繼續堅持藝術時,她冷靜甚至有些固執地說,“我要麼一舉成名,要麼一事無成。”

面對她一直暗戀的對象勞裡,當他整日頹廢虛度光陰的時候,她也毫不客氣地指責教訓他。

《小婦人》:一封寫給小婦人的情書

對猶豫著想要放棄的喬,她也很成熟說:“也許女孩的故事不重要正因為沒人寫她們,而你如果寫了她們的故事,這本身就很有意義,也會讓她們的故事變得重要。”

或許這也是導演葛韋格想要再改編《小婦人》這個經典故事的原因:

以現代的口吻,重新探討這個故事的意義。

它不僅僅是一部抒寫人生故事的經典改編電影,也是獻給《小婦人》的一封情書。

《小婦人》:一封寫給小婦人的情書

《小婦人》:一封寫給小婦人的情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