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落國度《何以為家》,願每個贊恩版孩童,世界都溫柔以待

本片通過一個男孩的悽慘經歷映射了中東地區難民以及被傳統思想束縛的未開化民眾們的悲劇生活。影片豐富的戲劇元素,都是通過12歲的贊恩所遭受的磨難來說明的,這個孩子在黎巴嫩的貧民窟裡掙扎求生。雖然影片的故事有點難以置信,但當贊恩在法庭上試圖起訴自己的父母時,我們還是被擊中了。

失落國度《何以為家》,願每個贊恩版孩童,世界都溫柔以待

除了刻畫的人物很真實,不聖人化外,印象最深的,就是贊恩那句:“我要起訴我的父母,因為他們生下了我”。孩子沒有選擇來不來到這個世上的權利,如果一個父母沒有當好一個稱職父母的覺悟,真的不要輕易生孩子。這裡的覺悟不應當僅僅只是物質上的供養,希望可以反思一下自己的性格,時間,精力,在去決定是否要孩子,而不是隨著社會定律生兒養女。

失落國度《何以為家》,願每個贊恩版孩童,世界都溫柔以待

非職業演員們的傑出表演支撐起了整部電影。其實封面帥氣的笑容和溫暖的色調讓我以為是一部講述陽光男孩奇趣經歷的片子。然而看了才知道封面就是想給我們一種對比。

失落國度《何以為家》,願每個贊恩版孩童,世界都溫柔以待

為了讓觀眾意識到故事的真實性,導演納迪·拉巴基選擇一批真實生活於該地的群眾演員出演本片。她說:“演員必須曾經經歷過這樣的生活,沒有那些將這部電影作為維護他們的奮鬥目標的旗幟的人們,就沒有這部電影”。影片敘事平實,卻引人深思。所謂的人權包含生存、自由、尊嚴等基本權利,也應該包含接受撫養、教育與被愛的權利。

失落國度《何以為家》,願每個贊恩版孩童,世界都溫柔以待

贊恩的世界,從一開始都面臨著要比別人更多的責任和壓力,這種生活的不公平只是源於起步的不公平,但是他沒有被命運打垮,層層磨難,歷經風雨。只是希望這世界都被溫柔以待,只是希望這世間的美好每個人都可以享受和擁有。當然機會是每個人都有的,如果命運給了你一個努力的機會,你卻不努力去抓住,去爭取,那麼這樣子的話也就無所謂享受與擁有了,因為連努力都沒努力過的人不值得談擁有。

失落國度《何以為家》,願每個贊恩版孩童,世界都溫柔以待

因為戰爭,贊恩一家人迫於生存來到黎巴嫩,卻不想在黎巴嫩雖然沒有了生命威脅,卻也只能艱難求生,戰爭問題始終困擾著人類,除了在戰場上受傷,生命威脅,還留下了巨大的難民問題。

失落國度《何以為家》,願每個贊恩版孩童,世界都溫柔以待

非法移民又給新的國家造成人口問題,社會危機。如影片所展示的,沒有身份就被關進監獄,監獄已經變成許多人司空見慣的地方,就如電影裡贊恩的母親和監獄裡的人隨意地聊起天。

失落國度《何以為家》,願每個贊恩版孩童,世界都溫柔以待

人口販賣的生意在這樣的社會中也見怪不怪。人販子就藏在週末市場裡。路人看見贊恩帶著一個黑人小孩也會開玩笑的說是不是拐賣了孩子,但是沒有一個人報警或採取任何行動。社會的極度困苦已經讓人自顧不暇。

失落國度《何以為家》,願每個贊恩版孩童,世界都溫柔以待

這部悲傷電影,可能因為女性導演的緣故,總不會讓我們陷入絕望,影片多處場景提供佐證,尤其是結尾,攝影師為扎因拍照,說:“微笑,這是拍護照照片,不是拍死亡證明照片。”扎因終於有了自己的身份,而那張微笑照片,被導演定格在銀幕上直至結束,雖然只有幾秒鐘時間,但可以肯定,這是影片中最光明、最溫暖的瞬間。

失落國度《何以為家》,願每個贊恩版孩童,世界都溫柔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