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薑有幾個生育週期?種植生薑對環境有什麼要求呢?

三農提問官


我是愛茶者九號,一位來自於湖北恩施地區的農民,想要了解更多農村種養殖技術和農村趣事,請用您發財的小手給我點個關注!

生薑又叫大姜,我國不少地區都有種植,作為一種集調味品、加工食品原料和藥用蔬菜於一體的弄作為,生薑的生育週期有著其特殊性。同時生薑雖然對環境有著一定的適應性,但若想獲得較高的產量和質量,需要合理把控生薑生長的環境。下面結合自己種植生薑的經驗,具體來說說這兩個方面。

生薑的生育週期

其實生薑是一種多年生的草本植物,但在我國種植區域,姜農為了獲取更高的收入和留茬種植,把其作為一年生農作物種植。和別的農作物不同的是,生薑整個生育週期是收尾呼應的,簡單來說,就是生薑的根莖可以作為種子繼續第二輪播種。具體的生育週期則如下:

  • 發芽期

發芽期指得是從姜幼芽萌動,到第一片姜葉展開的時期,包括催芽和出苗的過程。這個時期長度在40~50天,具體細分有可以劃分為以下4個階段:

  1. 幼芽萌動階段。指得是根莖上的側芽由休眠狀態開始變為生長狀態,這一時期幼芽的顏色鮮黃且亮麗;

  2. 幼芽破皮階段。因為側芽萌動後的生長,使得姜皮破裂,同時幼芽明顯膨大並且顏色更為鮮亮;

  3. 鱗片發生階段。在姜皮破裂之後會出現第一層鮮嫩的鱗片,這層鱗片包圍著幼芽,此後繼續會出現第二、三、四層鱗片。通常來說,在第而到四層鱗片出現的時候,幼芽基部便能夠看到根的突起,這個時候正是播種的適宜時期;

  4. 成苗階段。此時幼芽已經開始生長,並且還伴隨著根從突起狀態變成長出不定根。當苗的高度在八到十二釐米時,第一片姜葉便開始展開,隨後姜苗就會製造養分。

  • 幼苗期

幼苗期指得是從展葉開始,到具有兩個側較大的側枝(也就是“三股杈”),這一時期為幼苗期。幼苗期的時間在六十五到七十五天,這時期生薑以主莖生長、髮根為主,生長速度比較緩慢且生長量小,但是也是促進後期產量形成的重要時期。所以在這一時期需要注重提高地溫,促進生薑植株髮根,以達到培育出壯苗的目的。

  • 旺盛生長期

旺盛生長期指得是從“三股杈”時期往後一直到收穫,生薑的地上莖葉和地下根莖都會進入旺盛生長。這一時期也是生薑產量和品質形成的重要時期,大約需要七十到七十五天。在旺盛生長前期以莖葉生長為主,後期以根莖生長和充實為主。在這個時期一方面生薑大量發生分枝且葉數也不斷得增加,葉面積也不斷擴大;另一方面生薑植株的地下根莖也不斷膨大。

  • 根莖休眠期

生薑的休眠通常都是強迫休眠,這是因為在早霜來臨的時候,莖葉可能會因為遇到霜而枯死,所以才在霜期到來之前進行收穫儲藏。在生薑被迫休眠時期,需要注意保持適宜的溫度和溼度;同時還需要防止空氣乾燥和蟲害,以保持根莖新鮮完好,順利度過休眠期。

生薑對環境條件的要求

對於任何農作物來說,都有著適宜的環境條件和適應的環境條件兩個方面,前者可促進農作物產量和品質的提升,後者則可以滿足農作物生長的基本需求。我們都知道生薑的原產地在亞洲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在長期的生態適應和系統發育下,形成了許多和起源地自然環境相適應的生物學特徵。但是在廣大種植戶的長期栽培和馴化下,生薑對諸如光照、溫度等自然條件的適應性在不斷加強,由此現在對生薑適宜生長的環境條件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考慮。

☆ 生薑生長對溫度的要求

首先是得考慮到生薑在不同階段對溫度不同需求。生薑屬於喜溫蔬菜、不耐寒冷和不耐霜凍且不耐炎熱的農作物,在其生長各個階段對溫度的要求也不盡相同。種姜在十六攝氏度以上時便可以由休眠狀態開始發芽生長,但是在二十到二十五攝氏度是最為適宜的發芽條件,只需要二十到二十五天即可;幼苗期和發棵期,保持溫度在二十五到三十攝氏度對莖葉生長較為適宜;在根莖生長旺盛時期,要求白天和夜間保持溫度差,具體來說就是白天溫度保持在二十五攝氏度以利於莖葉進行光合作用,夜間溫度保持在十七到十八攝氏度以利於養分的積累和根莖生長。

其次是生薑對積溫的要求。在生薑生長髮育過程中不久對溫度有要求,對積溫也有著一定的適宜範圍。根據相關實驗表明,生薑整個生長髮育過程中要求積溫達到三千六百六十攝氏度以上,其中十五攝氏度以上的積溫大於一千一百一十五攝氏度。

☆ 生薑生長對光照的要求

生薑生長過程中對光照有著較高的要求,因為生薑耐陰但是不耐強光,所以適宜在中等光照條件下生長。強烈的光照會對生薑的分枝數、葉面積和根莖重等方面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所以從古至今,不管是南北方種植生薑都有著遮陰的習慣。不過遮陰也需要注意,如果苗期雨水和光照不足,對姜苗的生長髮育也不利。除了強度外,生薑對日照長短的要求不是很嚴格,在長、短日照下均可以形成根莖,但在自然光照下根莖的產量是最高的。

☆ 生薑對水分的要求

生薑屬於淺根系,植株的含水量在百分之八十六到八十八之間,而生薑不耐乾旱、不耐積水,且在不同生長髮育時期對水分的需求也不相同。幼苗時期姜苗生長數量少但是蒸騰作用比較旺盛,而且這一時期剛好處於高溫乾旱的季節,土壤內水分蒸發量大,因此在苗期需要及時灌溉補水;在生薑進入到生長旺盛期後,植株生長快速加大,此時需要更多的水分。這一時期為了促進分枝和根莖壯大,應該及時補充水分,但也要注意不能讓田間有積水。

☆ 生薑對土壤的要求

總體來說生薑對土壤質地要求不是很嚴格,不管是在砂土、壤土還是在黏性土內均能夠正常生長,只是不同土壤種出來的生薑產量和品質有所不同。砂土透氣性好使得春季地溫回收較快,有利於早出苗和早發苗;但另一方面砂土保水保肥能力較差,易後期脫靶造成盛長期植株衰弱,因此產量不是很高。黏土保水保肥能力較強但是透氣性差,影響到生薑的前期發苗和後期根莖膨大。壤土則比較適中,既能夠達到鬆軟透氣的目的,又可以達到保水保肥的功效,故如果想獲得較高的產量和質量需得選擇壤土。

☆ 生薑對營養元素的要求

生薑的生長髮育週期比較長,根據相關研究表明,每公頃生薑種植地塊要氮元素四百一十七點六千克、磷素六十三點三千克、鉀素八百零三點三千克。而生薑不同器官對這三元素的吸收量是不同的:葉片吸收最多的是氮元素,最少的是磷元素;莖稈吸收最多的是鉀元素,最少的是磷元素;根狀莖吸收最多的是氮元素,最小的是磷元素。除此以外生薑在不同時期對各個元素的吸收量也不同:苗期生長緩慢且對營養吸收較少;“三股杈”其以後生長旺盛,需肥量較多。

以上就是我對這個問題的看法。在生薑實際種植生產過程中很難做到各方面都到位,我們生薑種植戶要做的就是根據其長勢和發育特徵,因地制宜,選擇最為安全、有效的管理措施,達到保產增質的目的。


愛茶者九號


生薑種植的時間一般是在每年的四月底到五月初這段時間,目前已經錯過了最佳的種植時間了。接下來看一下生薑的生長習性問題,生薑原產於熱帶地區,生薑喜歡溫暖溼潤的生長環境,耐寒能力比較差,最適合的生長溫度是25度左右。喜歡疏鬆肥沃的沙質土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