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訂單?解禁武器出口5年,日本裝備為何賣不出去?

用戶5547786683


這個問題所提到的情況,背後有著頗為複雜的現實原因,在多種因素共同作用下才最終導致了這一情況的出現。首先需要了解一下日本這個國家現如今的情況:二戰戰敗國、非正常國家、有美軍駐軍、科技發達、政經命脈盡皆握於美國財團之手。從這些情況,大致可以對日本武器裝備多年來一直難覓國外軍售訂單的原因做出總結。

一是美國的鉗制。作為世界最大軍火出口國家,美國肯定不希望有一個新的賣家進入國際軍火市場來與其爭食。特別是日本這樣一個無論是在政治、軍事還是經濟上都嚴重依附於美國的國家,更是會被美國大加排擠。但是這並非是美國鉗制的全部提現,在相同價格下,美國的武器裝備整體水平要比技術主要來自於美國的日製武器更加出色,換言之性價比更高,因此日本的武器競爭不過美國武器是非常正常的。另外,軍火出口全部都帶有濃厚的政治色彩,而日本在政治上附庸於美國,很難跳出美國的影響範圍,實際上根本沒有與美國競爭的機會。

而這就要引出第二個原因,那就是日本的軍事裝備自身水平的不足了。不足的原因有許多個,首先日本屬於二戰戰敗國,戰後軍事發展受到了極大的限制,一般只有研發防衛性武器才不會受到限制。因此,日本的武器裝備侷限性是非常之大的。但是僅僅是進攻性質缺乏的話,按理說也並不會影響一部分不需要進攻性武器的買家對日本的武器裝備的興趣。

而這就是日本武器不足之處的第二個體現:針對性不足。簡單來說,就是無法像美俄法等傳統軍事強國那樣,按照客戶的需求來專門調整武器裝備的性能。最明顯的例子便是2017年時泰國遠程警戒雷達招標項目,日本所拿出來的雷達是一款針對高空目標和彈道導彈的FPS-3相控雷達,但是泰國方面需要的卻是針對低空和超低空的雷達。自然而然的,這筆生意最終以告吹收場。

而日本武器針對性不足的原因,又要追溯到日本被美國鉗制對於日本軍工產業所造成的影響,即空有各種優秀出色的技術,卻難以將其按需整合在一起,進而導致整個軍工產業以服務於美軍和日本自衛隊為最高目標,能夠投入到出口的資源十分有限。上述的幾種原因形成了一條完整的迴路,用一句話來總結的話,就是日本所處的國情決定了其根本不適合踏足國際軍火市場。

還有一個無法拿到明面上來討論的原因,那就大部分國家在看待亞洲人時都戴著西方媒體為其所指定的有色眼鏡。而日本在軍工領域一直處在一個十分尷尬的位置上,國際軍火市場的買家們會用種族歧視的目光來看待日本武器自然是再正常不過的一件事了。這樣一個無法自主的國家,只可能在美國的安排下才能分得一部分的軍火訂單。


科羅廖夫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其實日本武器出口,並非是武器質量問題,原因相當複雜。

第一,國民不支持。

日本是民主國家,雖自民黨長期霸佔政壇,但絕非一個黨說了算。

在這種政治環境下,政客必須考慮民意,不能做出嚴重違背民意的事情。

不然,直接會動搖民眾的支持率,以及被反對黨利用攻擊。

然而現在日本人民反對武器出口,很多老百姓甚至反對製造先進武器。

薩沙在日本時候看到,年輕人對政治軍事毫不關心,對日本自衛隊也不屑一顧。

老年人由於經受過戰爭和原子彈,對國家軍事也持穩重態度,特別怕再出現軍國主義。

而和平憲法本身,日本其實不能對國外出口武器。

1967年,日本又頒佈實施了“武器出口三原則”,即禁止向社會主義陣營國家、聯合國決議規定實施武器禁運的國家,以及國際衝突的當事國或有衝突危險的國家出口武器。1976年,當時的三木武夫內閣又對上述原則進行增補,實際上全面禁止了武器出口。

然而,在2011年日本政府開始打擦邊球,試圖出口武器,民眾都不支持。

根據日本政府幾次調查,支持出口者僅佔25.7%,反對者則高達66.8%。

這種情況下,日本政府當然不能大量出口武器,所以雷聲大、雨點小。


第二,日本武器價格偏高。

日本武器的技術含量很高,研發和製造成本高昂,加上日本人工很貴,導致日本武器價格很高。

複雜武器就不說了,日本以前自產過89式自動步槍。

這種自動步槍精度高,非常精良,但造價高達3500美元。中國的95出廠價才3000多人民幣。

這主要是要攤平設計成本。

日本其他武器也類似,性能雖高,但價格太貴。

日本曾希望向澳大利亞出口的新型“蒼龍”級潛艇的平均造價為6.12億美元,同類型的德國214型潛艇出口價格卻不到5億美元。

而我國要賣給泰國的3艘元級潛艇,單價只有3億美元。

第三,受到限制太多。

日本由於受到和平憲法的限制,很多武器的研究起來同美國有合作關係。

這樣,武器出口時受到的限制很多,完全看美國的心情。

日本目前的大型武器出口,或多或少都用到美國技術。

所以,美國如果作梗,日本就很難出口武器。

而每日在民用市場的競爭中,日本產品曾經把美國貨打的頭破血流。

前車之鑑在此,美國不可能大幅度放開對日本的約束。


實際上,日本不能出口武器主要是政治問題。


如果日本解決和平憲法的約束,武器出口是沒有什麼問題的。

畢竟這世界上的闊佬很多,再貴的武器也會有人買。


薩沙


2014年,日本政府修改了“武器出口三原則”,大幅放寬日本對外輸出武器和軍事技術,當時很多人預測,日本武器將會佔領世界軍火市場很大份額,但現實是5年過去了,日本的軍火生意仍然是鴨蛋一個

政治風險太大

我認為這是制約日本武器出口的最大的因素,世界軍火貿易不同於一般的商品貿易,在滿足自身國防需要的同時,政治因素是最重要的考慮因素!日本作為二戰侵略國家,給亞洲各國帶來深重的災難,直到今天還未撫平,日本也未正式道歉,這樣的國家,出口武器,必然會受到被其侵害國家的一致反對!購買日本武器會得罪這些國家,引起巨大的的反對,那些想購買日本武器的國家要好好掂量一下後果

日本民眾對武器出口抵制情緒嚴重,受限制較多

二戰結束後,日本作為戰敗國,沒有宣戰權,不得擁有軍隊和研發進攻性武器,武器出口方面則受限於“武器出口三原則”,雖然在2014年,日本政府修改了三原則,放寬了武器出口和軍事技術的限制,但三原則並沒有完全消失,仍然對日本有所限制,同時日本民眾由於二戰的慘痛經歷,對武器出口一直持抵抗態度,每次日本進行武器出口談判時,都會引發民眾的集會抗議。

日本武器性能先進,但技術上受美國製約,同時武器性能並不適合購買國的具體需求

坦率的講,日本武器在世界範圍內確實是非常先進的,例如90式坦克 10式坦克 金剛級 愛宕級 摩耶級宙斯盾驅逐艦 F-2戰機 蒼龍級常規潛艇 日向級直升機驅逐艦等等,但是這些武器裝備中的關鍵系統都是進口自美國,只要美國稍加干涉,武器就賣不出去。另外,日本的先進裝備並不一定適合購買國的實際需要,例如蒼龍級潛艇,世界上最先進的常規動力潛艇,但是排水量過大(日本無法發展核動力潛艇,只能把常規動力的造的大一些),澳大利亞海軍發現蒼龍的很多性能指標不適合自己!

價格昂貴,購買國無力接受

由於日本軍隊採購的數量很少,分攤在生產線上的成本就很高,所以,武器價格普遍比較高,例如美國賣給日本的F35,單價9000萬美金,日本三菱重工自己組裝的話,造價1.4億美金!準備賣給澳大利亞的蒼龍,單價6億美金,而歐洲同級別的只要4億多美金!

總之,由於政治風險,國內國外限制因素太多 價格昂貴等因素,導致了日本五年武器出口0訂單!這也充分證明了日本國際政治地位的不足

(個人看法,不當之處請指正)


冬雨AK


有夢很美,希望相隨?這杯“毒雞湯”送給日本軍工產業。

日本作為世界軍事強國之一,最然自己號稱是自衛隊,可是自己航母、F-35隱身戰鬥機、10式坦克等等,樣樣都有。並且日本十分追求國產化,除了國產戰鬥機被美國打壓,必須使用美國整機或者美國技術、部分之外,日本海上自衛隊的宙斯盾級驅逐艦,出雲級航母,蒼龍級常規潛艇都是日本造船業驕傲的產品,日本C-2大型運輸機、P-1反潛機、F-2戰鬥機都是航空自衛隊經典機型,而日本陸上自衛隊更是全套的國產武備,比如10/90式坦克,16式輪式突擊炮。

但是這麼強大的日本軍工,武器又這麼好,但就是沒有人買呢?日本第一個問題,就是武器價格,特別是武器的材料、人工、生產線費用,這幾個方面導致了日本軍事武器成本居高不小,比如10式坦克報價就達到了1200萬美元一輛,90式坦克當年就突破了860萬美元一輛,相比之下俄羅斯T-90坦克300萬美元就可以買一輛。而日本蒼龍級潛艇、驅逐艦更是貴的,因為日本沒有設定單獨一家造船廠去建造驅逐艦、潛艇,而是採用了輪換製造,這就導致了為了維持生產線,日本軍工生產企業必須抬高武器的價格,從而滿足自己的工廠能夠正常開工下去,這導致了日本武器比一般國家的武器貴上三分之一到十幾倍的價格,在武器價格上一點沒有優勢。

第二,就是日本賣武器就是為了賺錢,但是國際市場上賺錢的武器很少,往往都是白送或者技術轉移生產,也就是說賣武器不一定賺錢,但是日本就想著賺錢。不論是中東土豪,還是東南亞小國,都不可能隨便花錢給日本。第三,美國的打壓,美國嘴上說說不打壓日本軍工,但實際上,美國仍然繼續打壓日本軍事工業出口,比如航空方面,這導致了日本P-1反潛機、C-2運輸機,包括F-2戰鬥機根本賣不出去。綜上所述,日本武器賣不動是有原因的,日本需要自身反省。

以上內容僅為個人的一些簡單看法,供拋磚引玉,歡迎更多討論和交流互動。如有轉載,煩請表明出處!

軍事天地


日本放開武器出口限制五年來,零訂單,倒不乏有市場表現,比如“蒼龍”級潛艇和US-2兩棲飛機,一度相當搶鏡,叫得響,前者稱最大的常規潛艇,後者為水上起降最好的兩棲飛機,但是叫好不上座,當然原因也是多方面的,魂舞大漠以為原因有三,一是日本武器性能不受市場信賴,本身也存在問題,如us-2在銷售印度的當口出了事,“蒼龍”級潛艇配套的斯特林發動機技術表現不強;二是銷售對象有顧慮,日本自我解禁武器出口,在國際上並不受支持,因此受到一定製約;三是日本武器價格有點高,因為自家裝備數量有限,加上研製成本,對比國際同類武器,要算是高的。價格是制約出口的一個重要因素。有兩個例子,值得一說。

澳大利亞不要“蒼龍”

澳大利亞潛艇招標,日本顯得很高調,抱定志在必得的架勢,因屬出口第一單,日本開出的條件不謂不優厚,12艘潛艇,附帶技術轉讓,不過130億美元。到頭來,法國卻以355億美元12艘的大價錢,成功奪標,每艘的價格都快趕上美國“弗吉尼亞”級核潛艇了,即便是這樣,澳大利亞依然選擇了昂貴的法國貨。法國不依賴空氣動力推進的AIP系統,要比“蒼龍”先進且可靠;日本潛艇出口有美國支持,澳方不得不在開始的時候,有所態度,即賣給美國一點面子,其內心真實的想法,眾所周知,不願成為日本武器出口的第一個買家;日本雖願轉讓技術,但性價比並不高。

印度不要US-2

為此事,印日兩國頗費心思,扯扯了幾年時間。不只是印度辦事拖沓,要不了幾架,猶要進行技術轉讓,日本自然不願幹賠本的買賣。印度的心思,明知其出口武器多有不利,要趁機拿他一把,日本自然不傻。一來二去,就這樣談著談著,遷延了不短的時間,當二國終得達成了較為一致意思時,偏在此時,日本US-2就在海上失事,其所宣稱的抗風浪能力,頓時使得印度產生疑竇。再說了,按他們商定的價格,價格並不便宜,因此印度很快表達了自己明確的態度,不要了,致使US-2出口,敗北而去。


魂舞大漠


從2014年日本巧立名目修改了“武器出口”的相關法律文件、日本開始試探性的向外出口“防禦性”用於“人道主義”的裝備……。
武器裝備出口、軍火貿易這塊大蛋糕🍰是美、俄、英法(歐盟)、中國這幾大家“分享”的“美味佳餚”、世界軍火市場的89%被這麼幾個“老大”分割。
武器裝備不同於其他的機械設備和民用商品、武器出口和軍火市場首先講究的是……政治和勢力範圍。


同時牽扯到使用制式傳統和延續性、使用習慣。軍火貿易又是美國和俄羅斯、歐盟最重要經濟來源和利益……美國、俄羅斯、英法歐盟、中國、德國都有自己相對“固定”和傳統的貿易伙伴和市場佔有率。
(美國的F15/F15戰鬥機)


(俄羅斯的/蘇27/蘇30系列戰鬥機)

武器裝備既是5大國軍火貿易的經濟利益同時又體現在各自的勢力範圍利益和傳統“友誼”。

必要時甚至於“免費”贈送和軍事援助也不會隨便失去“市場”……。


(中國產外貿型自行火炮)
(中國產外貿型“VT-4”中型主戰坦克)

(俄羅斯生產的導彈武器系統)


(法國生產的“響尾蛇”防空導彈)

(歐洲產:軍用通用型直升機)




小到槍支彈藥大到艦艇、飛機、大炮、導彈武器系統都是軍火市場競爭激烈的特殊“商品”。



(中、巴聯合研發的“梟龍”戰機)
(歐盟聯合研製的/A400軍用運輸機)

再來說日本計劃的武器裝備出口、日本能拿出手的武器有啥?
(日本國產的“F2”戰鬥機,是美國“F16”的放大版用美國的發動機)



(日本國產的運輸機/用的是美國產“波音747”的發動機)

這兩款軍用飛機、雖然是日本的國產軍用裝備,但是,關鍵性技術被美國控制、發動機是美國產品。這類型武器裝備美國人是絕對不會同意日本出口的!因為,牽扯到美國人的利益和市場份額。即便是美國人願意、日本人也無利可圖(關鍵性設備都是美國貨、又是高利潤和附加值項目)。俄羅斯和英法的“老顧客”和市場日本如何能“開發”出來了?
日本用於試探性的準武器



裝備水上飛機計劃賣給菲律賓和印度,這也是原版的日本貨、日本獨立研發的進攻性武器裝備出口恐怕還要看美國人的臉。

雖然,日本人在先進武器裝備研發和裝備“自衛隊”上、美國人為了自身利益的需要採取“模糊”態度和“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模式、日本真要賣軍火賺錢?美國人的態度才是關鍵。

日本面臨的還有武器裝備出口的市場在哪裡?拿什麼武器裝備出口?賣給誰?俄羅斯的臉顏色日本人也要考慮清楚,中國的態度也是不得不認真對待……


孔乙己亂彈


太貴了。也是生不逢時。

一、日本的生產成本太高。

以F2戰鬥機為例。2000年出廠價就高達1.08億美元(120億日元),而同期F16C只5600萬。當前美國F16出廠價也不到8000萬,F2若重開生產線估計得1.2億以上。這價錢,還不包涵後勤維護與訓練體系,備份發動機。

所以,空中自慰隊象徵性採購94架之後改為採購F15和F16去了。

二、很多知識產權不在自己手上。

F2戰鬥機使用了很多美國技術,比如所謂40%的造價支付洛馬公司專利費。

何況美國又怎麼會允許F2出口搶自家生意?



三,日本武器沒有實戰經驗

就如中國的J10戰鬥機一樣,其他國家還不怎麼信任。尤其F2戰鬥機2000年才正式服役,距離其親爹F16戰鬥機服役差距了22年。



誰會買22年後的同代戰鬥機呢?

還不如買F16改進型,最少實戰檢驗過。


四川達州


2014年4月,安倍政府正式修改日本實施了幾十年的出售武器禁令,放行日本軍工產品出口,而該禁令曾有效阻止日本企業參與全球防務貿易。

5年來,日本軍工產品參與兩筆競標:對澳洲12艘常規潛艇出口,“蒼龍級”升級版輸給法國梭子魚常規動力版,355億美元的“熟鴨子飛了”;對印度終於簽下12架US-2水上飛機出口合同,單價突破1億美元,日本政府的對外援助機構"國際協力銀行"將以部分貸款協助印度購買。

日本軍工裝備出口不暢是好事。

從主觀上看,日本作為“和平國家”,政府和企業不以軍貿作為外交和貿易的重點,這一點不同於韓國,後者近年來軍火出口“突飛猛進”。

從客觀上看,日本軍工製造有特點和優勢,但是市場化不強,自主產品種類數量相對較少,又沒有實戰檢驗,產量低而價格昂貴,售印US-2水上飛機就是例證,迄今只生產6架裝備國內,其初級型US-1產量也就20架,成本自然降不下來,海外基本沒有市場。

N年以前,軍事專家曾經盤點日本自衛隊的“7個世界第一”:掃雷技術、反潛作戰、常規潛艇、F2戰機、高技術導彈、F15的一流飛行員與技師、自衛隊員素質。

時光荏苒,日本掃雷、反潛、常規潛艇、高技術導彈、兩棲戰艦與驅護艦等的優勢依舊,但已不太顯著,戰機制造基本陷入停滯。

自主裝備研發生產一般般,自然要多多依賴美軍和美式裝備。


ruixuezhaofeng


日本武器裝備出口之所以舉步維艱,至今出口訂單為零,主要有三個原因,第一不得人心。第二,價格昂貴 第三,美國限制。
首先來看第一點,由於日本是二戰戰敗國,因此其戰後和平憲法規定了日本“專守防衛”的基本國策,日本既沒有交戰權,也不允許其擁有軍隊和進攻性武器,在武器裝備出口方面則規定了“武器出口三原則”,2014年,野心膨脹的安倍晉三強行通過了修憲,將“武器出口三原則”修改為“武器裝備轉移三原則”,其實質就是解禁日本武器出口權。日本政府這種倒行逆施的行為顯然不得人心,因此日本貨在國際軍貿市場上並不受待見。


第二,日本武器裝備的造價普遍高昂,以日本的SU2水上飛機為例,其出口價格將近一億美元,雖然日本的水上飛機性能堪稱一流,但高昂的價格讓有意購買的印度也吃不消,雙方就購買意向的談判談了五年,至今沒有結果,其實不僅是SU2水上飛機,包括“蒼龍”級潛艇、C2運輸機、F2戰鬥機等日本有意出口的武器裝備普遍價格高的離譜,讓買家望而生畏。
第三,日本的軍事技術大多來源於美國,日本的很多武器裝備都有美國的技術支持,甚至直接使用美國的關鍵部件,在這種情況下,日本的武器出口自然會受到美國的限制,只要美國橫加干涉,日本的武器裝備就賣不出去。

綜上所述,日本在武器裝備出口上依然為零是在情理之中的,畢竟日本這個對二戰侵略歷史都拒不道歉的國家是不值得尊重的。


那年那月那兵說


日本裝備為什麼賣不出去

眾所周知,日本是美國的小弟,基本上日本的裝備大都借鑑美國。


在一些裝備方面,日本的價格太高,性能優勢也低於一些國家,

如“蒼龍級”潛艇成本高,性能差,與一些國家根本沒有可比性。

大家都瞭解了,在四月份日本首試F-35A,不幸的是墜機,裡面包含著機密信息也沒有找到。這個讓其他國家還怎麼敢買。

還有一個消息,有人買,但是日本不買。

阿聯酋也曾有意購買川崎重工業公司製造的C-2運輸機。但2018年日本防衛裝備廳幹部訪問該國時被告知“按照目前情況,無法購買”。原因是C-2運輸機在野戰機場跑道上的起降能力不足。


總結來說,就是,目前的日本還沒有擺脫美國的控制,一些軍事上的關鍵技術不可能讓日本參與,而日本在二戰之後一直都在受美軍的監督,及國際公約的制約,沒有辦法全力發展軍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