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志》丨真實的張繡——不算聰明,但幸運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

凡夫讀盡五千載,天下最難是人心

大家好,我是Dai文豪,歡迎關注我,讓我們一起在歷史長河中讀讀那躁動的人心

提起張繡,不少愛聽評書的朋友們可能會說,“呦呵,北地槍王!”。當然了,北地槍王這個稱號自然是評書演義裡杜撰的,至於張繡在真實的歷史中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物,在這篇文章中,我便帶著各位看官用《三國志》的視角來品評一番。

《三國志》丨真實的張繡——不算聰明,但幸運

看電視劇的時候我們很容易注意到,每當一個新角色登場,自我介紹的時候都會自述表字。像大家耳熟能詳的諸葛孔明,司馬仲達,周公瑾等等。而張繡就非常有意思了,不論是以《三國志》為代表的正史也好,還是各種各樣的野史也好,哪怕是《三國演義》這種小說,居然都沒有記載或者提過張繡的字。說起張繡,就是張繡。

張繡是武威人,西北大漢。武威張家在當地也是一方豪強。張繡小時候就是個狠人,或者說這些自幼生活在邊遠地區的名將們都是狠人,比如沒事就跑到少數民族族長家裡串門的董卓,再比如十幾騎敢突擊鮮卑人的公孫瓚。張繡小時候幹了什麼呢?中平元年,即公元184年,邊章和韓遂在涼州起兵反叛,涼州大亂。金城的麴勝殺了祖厲的縣長劉雋,張繡此時還是擔任縣吏,年紀不大,也許是一時對漢室的忠心作祟,也許是劉雋這個人還不錯,張繡覺得他還行。所以當劉雋被殺之後,張繡找機會便把罪魁禍首麴勝給弄死了。然後張繡找了一幫半大小子組織了個團伙,這個團伙在地方上的名氣居然還不錯。

張繡的族舅張濟,是西涼軍中的大佬,在董卓應何進的邀請入京的時候,張濟也跟著去了,捎帶著把他這個侄子也給帶上了。遺憾的是董卓沒風光多久就倒了,張濟配合李傕和郭汜趕走了呂布之後蹲在了弘農,而此時的西涼軍內外交困,裡外不是人。正好又趕上關中大旱,張濟沒轍,為了活命只好往南邊跑。後來在穰縣和劉表軍互毆,死於流矢。三國志記載劉表覺得張濟可憐,打穰縣是走投無路之舉,又聽說張濟死了,便同情心發作,安排張繡去駐紮到宛城。但個人覺得,劉表基本處於一個被架空的狀態,真正讓荊州軍把宛城讓給張繡的原因應該是防備曹操。西涼軍戰鬥力強是眾所周知的事情,曹操的野心也是眾所周知的事情,蒯良蒯越不是傻子,這個時候放張繡到宛城,一方面不用再擔心這些西涼軍騷擾荊襄地界,另一方面也是給自己加一道保險。

《三國志》丨真實的張繡——不算聰明,但幸運


可惜荊州軍千算萬算沒算到張繡身邊有個賈詡,要不是曹操好色上了張繡的嬸嬸,又想翹張繡的親衛胡車兒,搞得這個甘肅大漢頭皮發麻,也不會再宛城崩掉一嘴牙。但宛城一戰,也能看出曹操的氣量。雖然被張繡弄死了兩個兒子和一個愛將,但後來賈詡讓張繡再去投降的時候,曹操依然非常開心,還讓自己的兒子娶了張繡的女兒,和張繡結成親家安張繡的心。張繡呢,從賈詡來到身邊之後就根本沒動過腦子,之前張濟活著的時候也輪不著張濟動腦子,再加上張繡面對勢大的曹操能為了嫂子反一波水,足見張繡這個人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屬於那種不太聰敏的老實人。

《三國志》丨真實的張繡——不算聰明,但幸運

不過老實人也有老實人的福氣,官渡之戰的時候曹操把張繡帶上了,但不論是正史還是演義,對張繡在官渡之戰的表現並沒有特別著重的描寫。但整個官渡之戰打下來,得到好處最多的將領就是張繡。不但撈到了一個破羌將軍的號,還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兩千戶封邑。

關於張繡之死,有一種說法是從魏略中來的,說曹丕問張繡:“我哥是你殺的,你怎麼還有狗膽站在我面前。”隨後張繡自殺。但魏略中的描述,曹丕在說這句話時是當上五官中郎將之後,而曹丕當上這個官是在公元211年,但值得注意的是,三國志記載張繡死於公元207年,即曹操北征烏丸的時候,死因是病死,因此與魏略的記載在時間上存在比較明顯的衝突。

總而言之,張繡的結局雖不如賈詡,但在東漢末年的歷史中,也算是不錯的,壽命相對也比較長,同時有著曹魏陣營中獨一份兒的榮華富貴。縱觀張繡這一輩子,對普通人來說,最大的啟示應該就是對“義”的尊重了,若非如此,張繡也不會因為嫂嫂被曹操睡了就造反。而曹操看中的,也正是張繡這份對“義”的尊重,否則,即便是降了,也就是和呂布一個下場罷了。有些事,註定是人在做,天在看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