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分析《三國志》可以分4步,讓你更容易讀懂歷史

每個人都有自己讀史的方法,具體怎麼讀也很難通過幾句話來說清。就漢末三國來說,解讀史料時,瞭解當時的社會風氣和官制是很重要的,我就寫一下我現在是怎麼讀史的。本文只對《三國志龐統傳》的第一段的,300多字,分4步解讀一下:

解讀分析《三國志》可以分4步,讓你更容易讀懂歷史

龐統字士元,襄陽人也。少時樸鈍,未有識者。潁川司馬徽清雅有知人鑑,統弱冠往見徽,徽採桑於樹上,坐統在樹下,共語自晝至夜。徽甚異之,稱統當南州士之冠冕,由是漸顯。後郡命為功曹。性好人倫,勤於長養。每所稱述,多過其才,時人怪而問之,統答曰:"當今天下大亂,雅道陵遲,善人少而惡人多。方欲興風俗,長道業,不美其譚即聲名不足慕企,不足慕企而為善者少矣。今拔十失五,猶得其半,而可以崇邁世教,使有志者自勵,不亦可乎?"吳將周瑜助先主取荊州,因領南郡太守。瑜卒,統送喪至吳,吳人多聞其名。及當西還,並會昌門,陸勣、顧劭、全琮皆往。統曰:"陸子可謂駑馬有逸足之力,顧子可謂駑牛能負重致遠也。"謂全琮曰:"卿好施慕名,有似汝南樊子昭。雖智力不多,亦一時之佳也。"績、劭謂統曰:"使天下太平,當與卿共料四海之士。"深與統相結而還。

解讀分析《三國志》可以分4步,讓你更容易讀懂歷史

第1步,龐統拜訪司馬德操,獲得名聲

這段史料,首先介紹龐統籍貫,和年輕時發生的一件事情。龐統年輕時比較木訥,很少有人知道他,而司馬德操善於評價人物,龐統在20歲左右時,前去拜訪,兩個人談笑風生一整天,司馬德操驚訝於龐統的才能,評價龐統為【南州士之冠冕】,從此龐統的名聲逐漸傳開。

但看了《襄陽記》,就知道龐統拜訪司馬德操是另有玄機,這玄機就是襄陽龐德公。這龐德公雖然缺乏祖上的記載,但能夠確定是士人。荊州牧劉表主政時多次相請出山,龐德公不鳥,於是劉表親自拜訪邀請出山,結果兩人機鋒數語,劉表只能【嘆息而去】(注1)。

  • (注1)襄陽記:荊州牧劉表,數延請,不能屈。乃自往候之,謂公曰:“夫保全一身,孰若保全天下乎?”公笑曰:“鴻鵠巢於高林之上......周公攝政天下,而殺其兄。向使周公兄弟食藜藿之羹,居蓬蒿之下,豈有若是之害哉!“表嘆息而去。
  • (注2)後漢書黨錮列傳:張儉、岑晊、劉表、陳翔、孔昱、苑康、檀敷、翟超為"八及"。及者,言其能導人追宗者也。
  • (注3)襄陽記曰:德操年小德公十歲,兄事之,呼作龐公,故世人遂謂龐公是德公名,非也......統,德公從子也,少未有識者,惟德公重之,年十八,使往見德操。德操與語,既而嘆曰:"德公誠知人,此實盛德也。

劉表本人不僅是荊州牧,而且是八顧(及)等級,海內知名的黨人名士(注2),龐德公這樣對待劉表,就知道龐德公在荊州士人圈子的超然地位了。所以龐統拜訪司馬德操這件事,妙就妙在龐德公和司馬德操認識,而司馬德操對龐德公以兄長對待,而龐統就是龐德公的侄子(注3)。

這下似乎明白了什麼,龐統有了這層關係,拜訪司馬德操自然水到渠成,司馬德操作為龐德公的友人,自然要為龐統造勢。這件事情,其實反映了東漢士人的一個風俗,就是士人圈子喜歡評價人物,而被評價者得到正面評價,名氣自然倍漲。

  • (注4)後漢書許劭傳:同郡袁紹,公族豪俠,去濮陽令歸,車徒甚盛,將入郡界,乃謝遣賓客,曰:“吾輿服豈可使許子將見。”遂以單車歸家。

比如著名的許劭月旦評,袁紹路途經過時,由人群簇擁改成單車回家,就是怕得到惡評(注4)。可以說,士林名聲對士人來說非常重要,關係到士人的仕途等各方面,比如良好的名聲可以為獲得孝廉、茂才增加砝碼等,因此有些士人就會想辦法來獲得這種名聲。

解讀分析《三國志》可以分4步,讓你更容易讀懂歷史

龐統拜訪前輩司馬德操,來獲得評價,是一種方法。還有的方法,就是士人本人被動,或主動地製造名氣,比如下面幾個例子,韓暨是被動,朱儁是主動:

  • (注5)後漢書朱儁傳:朱儁字公偉,會稽上虞人也。少孤,母嘗販繒為業。俊以孝養致名,為縣門下書佐,好義輕財,鄉閭敬之......而後倉卒督責,規家貧無以備,俊乃竊母繒帛,為規解對。母既失產業,深恚責之。俊曰:"小損當大益,初貧後富,必然理也。本縣長山陽度尚見而奇之,薦於太守韋毅,稍歷郡職......後太守徐珪舉俊孝廉,再遷除蘭陵令......
  • (注6)三國志韓暨傳:韓暨字公至,南陽堵陽人也。同縣豪右陳茂,譖暨父兄,畿至大辟。暨陽不以為言,庸賃積資,陰結死士,遂追呼尋禽茂,以首祭父墓,由是顯名。舉孝廉,司空闢,皆不就。

朱儁靠孝道建立名聲,混到縣吏,又好義輕財,而鄉口稱讚。然後朱儁偷自己家的錢替朋友解困,遭母親斥責,但朱儁說了一句【小損當大益,初貧後富,必然理也】,可見朱儁深諳出名之道,果然遇到了自己伯樂,縣長度尚【見而奇之】(注5),被推薦到郡裡......

解讀分析《三國志》可以分4步,讓你更容易讀懂歷史


終於,朱儁通過奮鬥,主動求名,為自己博得孝廉,走上仕途的陽光大道。而韓暨則不一樣,父親受到同縣豪強迫害,韓暨暗地裡尋找死士,最終得報父仇,也因此被動【顯名】,當上了孝廉,也走上仕途(注6)。

龐統主動拜訪司馬德操,獲得好評價;朱儁靠孝道和為朋友解困,自主造勢;韓暨報父仇而名聲大振,這3種都是當時士人主動或被動獲取名聲的方式,當然還有其它的方式,就不一一列舉了。

第2步,龐統當上南郡功曹,開始評價人物

龐統從司馬德操那裡,獲得【南州士之冠冕】的評價,本人又是大才,出仕自然是輕而易舉的。果然,龐統被【郡命為功曹】,也就是南郡的功曹,成為郡太守的屬吏。當然,這位徵辟龐統的是哪位太守,就不得而知了。

龐統成為功曹後,開始如同司馬德操一樣,開始評價人物,並善於培養人才,而【南州士之冠冕】金口一出,自然反響強烈。但龐統往往所評價的人物是言過其實,龐統解釋的大致意思就是,亂世好人少了,我這樣做評價,可以宣揚好榜樣改善,社會風氣。

解讀分析《三國志》可以分4步,讓你更容易讀懂歷史

我感覺就像是,我給淚痕大溼點贊,或知乎大V隨便給還看得過去的文章點讚的意思。

第3步,龐統為南郡太守周瑜送喪至吳,盡屬吏義務

赤壁之戰後,周瑜幫助劉備取荊州,這裡涉及南郡之戰,可以參考我下面的回答:

關羽絕北道該如何評價?聽說琅琊早年評價過絕北道,但沒找到,請大神來說一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