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申克的救贖》:一部講述如何自我救贖的教科書

英國作家克萊夫·巴克曾說:“每個美國家庭都擁有兩本書,一本是《聖經》,另一本可能就是斯蒂芬·金的《肖申克的救贖》。”

電影《肖申克的救贖》源自小說,豆瓣評分9.7分,一部監獄題材的電影,已經成為時代的經典,被很多人列為男人必看的電影之一。

影片主要講述了一個名叫安迪的銀行家,被誣陷殺害了自己的妻子和情夫入獄,在戒備森嚴的監獄裡,耗費20年時間,利用一把小錘子,成功越獄的故事。

安迪在肖申克監獄完成了自我救贖,成功越獄,重獲了自由,開始了新人生。他的故事告訴我們,實現救贖要經過身體救贖和靈魂救贖兩個階段。

《肖申克的救贖》:一部講述如何自我救贖的教科書

一、身體救贖

肖申克監獄是一個地獄般的牢籠,同性、暴力、洗錢、暗殺等行為橫行,囚犯在失去了尊嚴和人格。

新囚犯剛到時,典獄長就給大家上了第一課:“把信仰寄託神,把賤命交給我。”

第一個晚上,警衛長將一名囚犯毆打致死,這是給他們上的第二課。

在這樣一個充滿人性的黑暗監獄裡,典獄長是權力的最頂端,警衛長是暴力的執行者,囚犯的生命不值一提。如何實現救贖自己的身體,保護自己,是救贖的第一步。

《肖申克的救贖》:一部講述如何自我救贖的教科書

1.掌握稀缺技能。

安迪入獄前是一名銀行家,在金融方面擁有一技之長,對制度的漏洞瞭如指掌。

1949年,安迪幫助警衛長處理了稅金問題。隨後,監獄長試探安迪,試圖拉攏他,讓他幫助典獄長洗黑錢,監獄長也破例同意安迪在牢房裡張貼海報。

接著,安迪被調到圖書館工作,讓把擺脫了監獄三姐妹的侵犯,結束了洗衣房的生活,他的身體得到了暫時的安全保障。

安迪成為監獄裡理財的香餑餑,幫助監獄長洗黑錢,得到了監獄長的關照。

此外,安迪愛好地質學,在監獄裡,他專注研究監獄的牆而忘掉痛苦的事情。這項技能,為他的救贖之路提供了很大的幫助。

經過安迪的研究,肖申克監獄建設時間久,當時的混凝土技術還不過關,經過這麼多年風雨,意識到這個牆也許是可以挖通的。

隨著對肖申克監獄的熟悉,他發現,從那堵牆往某個方向開挖,可以通向汙水管道,通過汙水排放系統又可以直接通向郊外,一個越獄計劃漸漸在他腦海中清晰起來。

《肖申克的救贖》:一部講述如何自我救贖的教科書

有句話說:是金子在哪裡都發光。

安迪在監獄裡的待遇優於其他囚犯,根本原因離不離開他的一技之長。他充分發揮了自己的才能,維護自己在監獄裡的特殊地位,為了爭取獨居一個監室,為了不被警衛查房,而做了大量努力。

安迪抓住時機,運用自己的知識儲備,獲得了晉升,改善了生存環境,為救贖之路提供了良好基礎。

只有具有獨立能力的人,才是自己最好的鎧甲,關鍵時候能把自己從困境中解脫,保護自身,為往後的發展提供保障。

2.衝破體制束縛。

肖申克監獄就好像體制,待久了就會被體制化。

典型的代表就是監獄圖書管理員老布,在監獄待了50年。

當他得知要被假釋,重獲自由時,他整個人都慌了,他劫持獄友,希望重新獲罪,一直待在監獄。

他希望落空了,出獄後卻無法適應外面的世界,甚至連上廁所都習慣向別人請示,否則就尿不出來。而他,只不過是從一個小監獄進入了一個更大的監獄,最終不堪負重選擇了自殺。

獄友瑞德說的一句話很深刻:“他只是被體制化了。這些牆很有趣。剛入獄的時候,你痛恨它,詛咒它。時間久了,你習慣了其中的生活。最後發現自己越來越離不開它。”

《肖申克的救贖》:一部講述如何自我救贖的教科書

《哈姆雷特》裡有句話:世界是一所很大的監獄,裡面有很多地牢。

生活就是你我最大的勞,我們被現實和命運囚禁其中,被一點點蠶食,成為體制化的一員。

安迪看到了這一點,他不甘於在肖申克監獄渾渾噩噩追求所謂的安穩,不甘於被體制化,他心存希望,渴望自由,信念堅定。在監獄中,他發揮自己一技之長,幫警衛報稅、辦圖書館、接洽讀書會、慈善團體、教獄友湯米知識,一舉一動都是為了在監獄的牢籠裡不被體制化。

救贖身體,前提是不安於現狀,不按部就班,掌握一技之長,發揮自身能力,為自己贏得更多更寶貴、更有利的資源,從而擺脫體制束縛,最終實現身體救贖。

《肖申克的救贖》:一部講述如何自我救贖的教科書

二、靈魂救贖

實現了身體的救贖,接下來就是實現靈魂的救贖。安迪的靈魂救贖,離不開他內心的希望、自由和信念。

1.充滿希望。

恐懼讓你淪為囚犯,希望讓你重獲自由。

1959年,肖申克監獄圖書館建成了。安迪這麼做是為了什麼?

1965年,湯米到了肖申克。湯米年輕輕輕,不務正業,從13歲起就過著“以偷竊為生,以監獄為家”的生活。到肖申克後,湯米得知了安迪曾幫獄友取得過同等學歷。

湯米找到安迪,希望安迪也能幫他,儘管湯米底子差到連26個字母都要重新學。

在安迪的幫助下,湯米通過了考試。這才是安迪建立圖書館的目的,他希望監獄中的囚徒們能重拾希望。他希望他們不只在獄中過得豐富,希望他們更能在出獄後活得精彩

《肖申克的救贖》:一部講述如何自我救贖的教科書

入獄20年,安迪從未放棄過出獄的希望。他用石錘鑿了十幾年的牆壁,再利用外出時運走碎石,他幫典獄長過濾黑錢,再納入他捏造的虛假合夥人賬戶,一步步為未來的生活鋪路。

越獄那天晚上,他成功逃走。在傾盆大雨中,閃電照亮了安迪的身影,他張開雙臂笑對天空,感受著雨滴砸落身上的自由。他的希望實現了。

假釋申請一次又一次被駁回,出獄的願望一次又一次落空,瑞德害怕失望了,他不敢再期望了。

有一天,安迪送給了瑞德一個口琴。夜深人靜時,他還輕聲吹響了口琴。因為,再害怕也不能丟了希望。

《肖申克的救贖》:一部講述如何自我救贖的教科書

希望是什麼?

想起《喜劇之王》中的那段經典對話:

“看,前面漆黑一片,什麼也看不到。”

“也不是,天亮後會很美的。”

希望是世間最美好的事物。它是石牆關不住的,別人管不到的,完全屬於你的。

在我們心裡,有個地方,是無法被鎖住的,它叫做希望。

《肖申克的救贖》:一部講述如何自我救贖的教科書

2.追求自由。

怯懦囚禁靈魂,希望還你自由.

1950年5月,安迪和瑞德參與了翻修監獄工廠的房頂工作。當安迪聽到獄警最近在為一大筆遺產犯愁時,他主動站出來幫助獄警,條件就是獄警必須幫助自己的獄友弄來一桶冰啤酒喝。

獄友們在房頂上悠閒地喝著冰啤酒,享受到了片刻的自由。瑞德說,這是他這麼多年以來第一次感受到了自由,覺得是個自由人。

安迪做的這件事,真的很偉大,讓高牆之中的人體會到自由。

《肖申克的救贖》:一部講述如何自我救贖的教科書

當安迪獲得州立圖書館捐贈的唱片後,不顧獄警的懲罰,擅自用廣播放給大家聽。

瑞德說:“我想那是如此的美,無法用語言來形容,美的讓你心痛。在那一刻,每個在肖申克的落伍者,感到了自由。”

安迪受到了處罰,禁閉兩週。在禁閉期間,他一點也不寂寞,他說,有莫扎特在他的腦子裡和心裡。

每個人都應該有享受音樂的權利,它超越身份和階級,囚徒們因而享受到了片刻的自由。安迪讓我們相信希望,憧憬自由。

越獄當晚天降大雨,雷鳴聲此起彼伏,而安迪從容不迫的通過自己挖的隧道,雖然這條路不長,而且有一段還很髒,但是安迪卻根本不在乎這些,當他從下水道里一躍而出的那一刻,暴雨如注,電閃雷鳴。

《肖申克的救贖》:一部講述如何自我救贖的教科書

安迪脫掉自己的上衣仰天長嘆,他自由了。

瑞德在出獄後也去找安迪,當兩個老友重逢相擁的那一刻,整個世界彷彿都在為他們鼓掌,自由真好,而且還是這種失而復得的自由。

肖申克能束縛一個人的身體,卻關不住一個人的自由。

3.堅持信念。

《基督山伯爵》裡有這樣一句話:人類的全部智慧就包含在這兩個詞中:等待和希望。

在這世上,有些信念,可以打破層層高牆,它就是堅持。

瑞德在回憶與安迪相處的日子,有這樣一個片段:

安迪有一種大多數犯人所缺乏的特質,一種內心的寧靜,甚至是一種堅定不移的信念,認為漫長的噩夢終有一天會結束。

安迪是一個能堅持的人。他向參議員寫信要求擴大圖書館,每週一封,這一寫就是整整6年,最終如願以償。

安迪和瑞德聊天,談起自己的夢想。他希望有一天,重獲自由,到墨西哥南部齊華坦尼荷小鎮,開一座旅館,迎著海風喝啤酒,呼吸自由的空氣。

安迪一直都小心翼翼地守護著、堅定不移地堅守著自己的信念。這種信念,他堅守了20年。

他用20年的時間,用一把小錘,鋼鐵一般不可動搖的信念下,挖通了越獄通道;在風雨交加的夜晚,他爬出了500碼的排汙水管,重獲自由。

有些鳥兒天生就是關不住的,它們的羽毛太鮮明,歌聲太甜美、也太狂野了,所以你只能放它們走,否則哪天你打開籠子餵它們時,它們也會想辦法揚長而去。

信念是支撐你通往救贖之路的強大力量,堅守信念,前方就是希望和自由。

《肖申克的救贖》:一部講述如何自我救贖的教科書

小結。

《肖申克的救贖》它不僅僅是一部電影,更是你我心中的希望之光。

肖申克監獄如同生活裡的牢, 而我們則是現實社會的眾生相。

一個人要完成自我救贖,身體救贖和靈魂救贖是必不可少的兩個階段。

肖申克的救贖,不光是囚犯們的救贖,也是我們的救贖。

它點破了人生的殘酷真相,它看到了救贖之路的艱難,它給了我們堅定的信念和希望,它鼓勵我們勇敢救贖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