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了子宮肌瘤有什麼症狀?

花瓣兒魚


我們經常說沒有症狀的子宮肌瘤不需要治療,那麼什麼樣的算是子宮肌瘤引起的症狀呢?


1. 經期延長及經量改變

這是子宮肌瘤最常見的症狀,主要表現為月經量增多,經期延長,但通常月經週期是正常的,也有部分患者會出現不規則的陰道流血。造成這一症狀的通常是黏膜下肌瘤的患者,較大並向宮腔突起的肌壁間肌瘤也會造成這樣的症狀。但因為月經量是目前沒有準確評估的方法,所以患者通常通過與既往的月經量進行比較,所以一部分覺得自己月經量正常的患者實際上每次月經均是較多的,好在可以通過血紅蛋白的情況來判定,所以如果出現頭暈、乏力這樣一些貧血的徵象,那麼可能就是子宮肌瘤已經影響到月經量了。

2. 腹部包塊

部分患者能夠自己在腹部觸及到質地較硬的包塊,前來就診後發現是子宮肌瘤,通常這樣的子宮肌瘤已經很大了,一般只有子宮超過妊娠3月大小或超出盆腔才能觸及到,同時大多數患者都是在清晨空腹或者膀胱充盈時能夠較為明顯的觸碰到。

3. 壓迫症狀

由於盆腔的容量是固定的,子宮肌瘤增大到一定程度後,就會對周圍的器官及組織產生壓迫了。向前壓迫膀胱時,會出現尿頻、尿急,嚴重者甚至排尿困難;向後壓迫直腸,則會引起肛門墜脹感、便秘甚至排便困難。極少數的情況下還會壓迫盆腔淋巴管及靜脈血管,影響血液循環,導致下肢水腫、靜脈曲張。

4. 腹痛

部分黏膜下肌瘤會刺激子宮收縮,從而引起類似宮縮的陣發性下腹部疼痛。而子宮肌瘤引起的急性腹痛通常是子宮肌瘤紅色變性和子宮肌瘤蒂扭轉。

5. 陰道流液

黏膜下肌瘤的患者,可以同時出現白帶增多的症狀,若發生感染,甚至會有大量膿性白帶。

6. 不孕或流產

儘管肌瘤對於不孕的影響很小,但黏膜下肌瘤因為對宮腔形態有明顯的影響,因而對受精胚胎的著床起到干擾,部分胚胎即使著床成功,但孕期隨著子宮肌瘤的生長,仍有導致流產的可能。

7. 繼發性貧血

前面提到月經量增多是子宮肌瘤的最常見的表現,長期的經量增多可導致不同程度的失血性貧血,其症狀表現為頭暈、心悸、面色蒼白等。

以上便是子宮肌瘤的常見症狀,若是已經通過影像學如B超發現子宮肌瘤的患者,出現了以上這麼一些症狀,那麼就可以考慮和醫生溝通後續的治療了。


龔曉明醫生


子宮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統最常見的良性腫瘤,通常30-50歲婦女多見,據統計,至少有20%的育齡婦女有子宮肌瘤,但由於患者多半沒有症狀或很少有症狀,因此,實際患病率可能更高。

子宮肌瘤的病因目前不明。其症狀也並不特殊,一般婦科常見病的症狀如子宮出血、白帶增多、疼痛及不孕等,也常是子宮肌瘤的症狀,因此,不能出現以上症狀就認為是子宮肌瘤,具體原因和診斷要到醫院做詳細檢查。

一、 子宮肌瘤常見症狀:

(一)經量增多及經期延長

一般瘤體較大時出現此症狀,如合併壞死感染時,可有血性膿樣排液,長期經量增多會繼發貧血,出現乏力、心悸等症狀。

(二) 下腹包塊

包塊,就是肚子裡摸出有個包(腫塊)。瘤體較小時是摸不到包塊的。瘤體逐漸增大,大約有懷孕三個月那麼大時,才可能觸摸到。巨大的粘膜下肌瘤甚至可從陰道口脫出於陰道外。

(三) 白帶增多

如果合併感染,可有大量膿樣白帶。

(四) 壓迫症狀

子宮肌瘤在子宮中處於不同的部位,會壓迫到不同的子宮鄰近器官,因此,也會因為壓迫的器官不同,而出現不同的表現。壓到膀胱會引起尿頻尿急;壓到直腸會出現便秘和下腹墜脹不適;壓迫輸尿管會出現腎盂積水。

子宮肌瘤的治療,要根據患者年齡、生育要求、症狀和肌瘤的部位、大小、數目等全面綜合考慮。

無症狀的肌瘤,一般不需治療,特別是近絕經期的婦女,因絕經後肌瘤多可萎縮或逐漸消失。可3-6個月隨訪一次。

藥物治療多適用於症狀輕,接近絕經期或全身情況不宜手術的病人。

該病手術適應證:1.月經過多繼發貧血、藥物治療無效;2.嚴重腹痛、性交痛或慢性腹痛;或有蒂肌瘤扭轉引起的急性腹痛;3.有膀胱、直腸刺激症狀;4.能確定肌瘤是不孕或反覆流產的唯一原因的;5.肌瘤生長較快,懷疑有惡變的。


韓博士話健身


子宮肌瘤大多數是沒有症狀的,其症狀與肌瘤的大小,數目,位置有很大的關係。那麼它會導致哪些症狀呢?

1.月經量增多,經期延長,這是子宮肌瘤最常見的臨床表現,多發生於較大的黏膜下肌瘤,因為肌瘤的體積較大,宮腔的面積也大,壓迫了肌瘤周圍子宮內膜的靜脈,導致子宮內膜充血,所以很多女性會出現,來月經時經量很多,經期延長。如果月經太多,導致貧血,頭暈,乏力等症狀的發生。

2.腹部包塊,一般子宮肌瘤較小,不會出現腹部包塊,自己也摸不到,一旦肌瘤生長到孕3月大小時,腹部可摸到包塊。

3.白帶增多,這是因為較大的肌瘤使子宮腔面積增大,腺體分泌旺盛,導致的白帶比較多,容易導致陰道炎,宮腔感染等疾病。

4.壓迫症狀,肌瘤較大或是位置不好,會出現這類表現,比如說子宮的前壁的肌瘤壓迫膀胱會導致尿頻尿急,排尿困難等,後壁的肌瘤壓迫了直腸容易導致便秘,闊韌帶肌瘤壓迫了輸尿管會導致上尿路梗阻,輸尿管擴張,腎積水等等。

5.不孕症和反覆流產,如果肌瘤太大,使宮腔變形,容易發生流產,和不孕症等等。

一般子宮肌瘤有合併嚴重症狀的都需要手術治療,沒有症狀肌瘤小,可以隨訪觀察。

以上筆者分享的內容,感覺對你有用,學到了點東西,那就給個讚唄!喜歡的朋友可以關注我哦!




盧醫生


1.陰道流血

  當子宮肌瘤出現的時候,陰道出現少量的甚至是大量的流血是最常見的一個症狀,通常情況下人們都會當成是月經來臨,其實這並不是月經,而是非正常的子宮異常出血情況,很可能就是肌瘤在作祟。

  2.大姨媽疼痛

  有的時候有的女性會出現非常常見的大姨媽疼痛現象,很多人都以為是自然的生理現象,其實有可能也是由於肌瘤出現的時候會影響到正常的大姨媽,使得出現疼痛等情況。

  3.大姨媽拖延

  大姨媽於大多數人而言都是非常規律的,在該來的時候來、該結束的時候結束,但是一旦大姨媽出現拖拖拉拉、時多時少,甚至是淋漓淋漓不盡的時候,我們就需要警惕是否是有子宮肌瘤在作祟了,往往伴隨著非常多發的子宮肌瘤的情況,也往往有許多大姨媽不規律的情況出現。

  4.白帶增多

  由於我們的身體是有一種少量的液體分泌的現象,而如果有子宮肌瘤存在的話,很可能會導致宮內出現感染,這種感染直接會加重陰道的白帶,使得白帶分泌物增多。

  5.小腹墜痛或腰部痠痛

  當然還有其他的一些常見症狀,比如有的人會覺得自己有小腹墜痛或者是腰部痠痛的,這些都有可能是跟我們的婦科相關的疾病有關,而肌瘤就很有可能是其中一種。


千金芳


子宮肌瘤是女性常見的一種腫瘤,共分為4 種:肌壁間肌瘤、黏膜下肌瘤、漿膜下肌瘤和闊韌帶肌瘤。

若是出現以下症狀,一定要到正規醫院進行檢查,有可能是患上了子宮肌瘤:

1、貧血:月經量、時間的延長都有可能造成患者長時間貧血,因此,若長時間貧血卻查不出其他病因,不要忘記進行婦科檢查。

2、白帶異常:子宮肌瘤會加大子宮內膜的面積,從而大致腺體的分泌增加或盆腔充血,從而因此白帶的增多。

3、壓迫:如果子宮肌瘤體積較大,則有可能會壓迫到膀胱、直腸,從而導致尿頻、便秘的症狀;若壓迫輸尿管則可能導致排尿難、腰部痠痛。

4、痛感:子宮肌瘤若是壓迫到盆腔臟器、神經等,會導致下腹出現脹痛或是隱痛;刺激子宮收縮也會引起疼痛。

5、摸到包塊:若是子宮肌瘤體積大,患者腹部較瘦,則可以摸到包塊。

6、不孕流產:子宮肌瘤會對子宮、輸卵管造成影響,從而導致不孕或流產。


健識局


子宮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中的一種良性腫瘤,可單發也可多處發生。

發病原因:

因性慾方面的原因,產生思想緊張、鬱悶、恐懼、糾結等情緒,不能及時發現這些情緒是因為現實不符合自己的期待造成的,長期情緒積壓,導致子宮內微循環不暢通,氣滯血瘀而成。在拍打的案例中,患者一般在患病兩三年前情緒有明顯變化,並長期存在情緒問題。

主要症狀:

1.月經週期縮短、經量增多、經期延長、不規則陰道流血等現象。

2.下腹部有包塊,伴有下墜感,排尿、排便困難等。

3.白帶增多,時有大量膿血性排液及腐肉樣組織排出並伴有臭味。

重點是腎腰部、小腹和腹股溝;要讓整個腹部一週有透徹感。即拍打腰部時小腹內有發熱感,拍打腹部時腰有發熱感,最好持續時間長一些。拍打腹股溝和小腹,重者每次連續拍打兩個小時,全身拍打10分鐘,腹股溝(用拳頭內側面拍打)處60分鐘,小腹處30分鐘,再拍打從腹股溝沿大腿內側到腳底,或跺腳。

在拍打過程中會出現子宮內分泌物增多,異味加重。經過拍打,腹股溝或小腹可能出現青、紅、紫、黑色的痧,或有出痧現象,屬身體排異的正常反應。

部分患者會在腹股溝處出現結節,結節因病的輕重而大小硬軟不一,其原因是腿部經絡不通暢,病氣沒法順經絡排出體外,聚集在某一處形成結節,一般在繼續拍打的過程中會慢慢消失。

注意事項:

發展自己的興趣,不把自己的注意力侷限在兩性感情中,增加快樂的源泉。

檢查自己對性慾方面的期待,發現不符合現實的幻想,比如“你是我老公,來電顯示屏幕只能用我的照片,上街不許看其他的妞”之類的,這些期待只是一個生生滅滅的念頭,知道就行。

拍打力度適中,依承受能力由輕到重,症狀消失後,繼續拍打一段時間鞏固療效,拍打時間和力度加大。

少食生冷食物,遠離寒冷環境。



張小小的vlog


在生活當中,我們周圍有許多的女性患上子宮肌瘤,對於很多的女性來說,患上子宮肌瘤的幾率很大,但是子宮肌瘤不容易危及到我們的生命,可能有的女性會因此而置之不理,這樣當然是不行的,任由子宮肌瘤的發展,還是會給女性造成傷害的,下面小編要為大家介紹一下子宮肌瘤的常見症狀是什麼?

子宮肌瘤症狀一:腹部出現包塊

在子宮肌瘤的早期,會在腹部出現一些包塊,這些包塊會隨著時間的增長而不斷變大,但是這些包塊是不會帶給人疼痛的感覺,而且這些包塊還會在腹部移動。

子宮肌瘤症狀二:出現疼痛

在子宮肌瘤的患者當中,不少的子宮肌瘤患者會出現下腹墜脹的感覺,有的也會產生腰背痠痛。這些都是因人而異的,但是我們能明確的是,子宮肌瘤的患者在早期會產生疼痛感。

子宮肌瘤症狀三:子宮出血

在患有子宮肌瘤的患者當中,有超過一半的患者都會出現子宮出血的現象,其中大多數的人都是出現週期性的出血,比如說月經量突然增多,經期延長,或者是週期縮短。不規律的月經都是由於子宮肌瘤而造成的。

子宮肌瘤症狀四:白帶增多

子宮肌瘤患者,因為子宮或者是宮頸黏膜下肌瘤發生感染,從而造成了子宮腔增大,白帶也隨之增多。這也是子宮肌瘤患者的早期容易出現的一種症狀。

子宮肌瘤症狀五:出現貧血

由於子宮肌瘤患者她們的月經不調很容易造成失血性的貧血,因為他們在月經的失血量過多造成的。

那麼是什麼原因誘發了子宮肌瘤呢?

一、夫妻生活不和諧

夫妻生活不和諧,很容易造成女性內分泌失調,體內的激素量難以處於平衡狀態,所以加大了他們患上子宮肌瘤的概率。

二、未生育

那些沒有生過孩子的人,他們更容易患上子宮肌瘤,因為生孩子可以排出體內的毒素,使得女性的免疫能力提高。這樣他們患上子宮肌瘤的概率就大大降低了。

三、心理壓力過大

心理壓力過大也是非常容易造成女性患上子宮肌瘤的,這些女性很容易出現不良情緒,而她們體內的雌激素就會相對分泌過多,他們患上子宮肌瘤的概率也就更大。子宮肌瘤的發生和心理因素的關係很大,小編建議大家要放鬆心情,減緩壓力。


女王朱瓊


子宮肌瘤是女性生殖器最常見的良性腫瘤,有平滑肌及結締組織組成,常見於30到50歲的婦女,20歲以下少見。這裡強調一下子宮肌瘤是良性腫瘤!!!



子宮肌瘤的臨床症狀



子宮肌瘤大多沒有明顯的症狀,一般都是在體檢的時候偶然發現的。其症狀與子宮肌瘤的部位有無變性相關,而與子宮肌瘤的大小數目關係不大。常見的症狀有:

(1)經量增多及經期延長

這是子宮肌瘤最常見的症狀,多見一大的肌壁間肌瘤及粘膜下肌瘤,這些良性腫瘤,使得子宮內膜面積增大,並影響了子宮收縮,此外肌瘤可能使腫瘤附近的靜脈受到擠壓,導致子宮內膜靜脈從充血擴張引起經量增多,經期延長。

(2)下腹部包塊

肌瘤較小的時候在腹部摸不到腫塊,當肌瘤逐漸增大,使子宮超過三個月妊娠大的時候可從下腹摸到。

(3)白帶增多

肌壁間肌瘤宮腔面積增大,內膜腺體分泌增多並有盆腔充血致使白帶增多,一旦感染,可出現大量膿性白帶。

(4)壓迫症狀

子宮前壁下段肌瘤可壓迫膀胱引起尿頻,尿急,子宮肌瘤可引起排尿困難,尿瀦留。子宮後壁的肌瘤可引起腹部下墜不適,便秘等症狀。



這裡存在一個關於治療的誤區,很多人得了子宮肌瘤後,非常害怕,馬上要求手術治療,其實是沒有必要的!



沒有症狀的子宮肌瘤一般不需要治療,特別是近絕經期,婦女絕經後肌瘤多可萎縮或症狀消失!每3到6個月隨訪一次,如果出現症狀,可以考慮治療!

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助到您!


金色柳葉刀


子宮肌瘤是由平滑肌纖維組成,但大肌瘤尚含有結締組織,稱為纖維肌瘤。肌瘤因生長部位不同,有間質肌瘤,粘膜下肌瘤及漿膜下肌瘤三種。粘膜下肌瘤常發生較嚴重出血。肌瘤有扭轉及紅色退行性變時常發生急性腹痛。病多因1,肌瘤多發生於30歲以後的婦女。病多因2,與雌激素紊亂有關。診斷1,患者年齡常在30歲以上,未經產或經產1一2次者。診斷2,有月經過多,週期不變,經期加長或月經次數增多,間期變短等,約25%患者有此症狀。診斷3,壓迫症狀,肌瘤充滿真骨盆盆腔內,壓迫直腸,可發生便秘,壓迫膀胱,可發生尿頻,較嚴重者有尿瀦留。診斷4,患者常感盆腔內及下腹部沉重或壓痛,如有紅色退行變性及肌瘤扭轉時,有痙攣性疼痛,由於子宮粘膜下肌瘤被壓出子宮頸口時,疼痛劇烈,並可發生劇烈腹痛。診斷5,下腹部可捫得腫塊,質硬,圓而光滑或有多發性硬結。診斷6,陰道檢查,間質肌瘤和漿突出於子宮相連,粘膜下肌瘤突出於子宮頸口者可捫得肌瘤,且伴有肌瘤蒂部。


中醫按摩朱師傅


子宮肌瘤是女性常見的一種良性腫瘤,可引起疼痛、陰道出血、便秘、反覆流產、尿急、尿頻等症狀。雖然子宮肌瘤是良性腫瘤,但是一旦發生,對於女性的身心影響都比較大。那麼,子宮肌瘤是一種什麼疾病?又該如何科學治療呢?

一、子宮肌瘤是咋回事?

子宮肌瘤又稱為纖維瘤、平滑肌瘤,它是女性生殖系統最常見的良性腫瘤。

根據統計,45歲以下約有70%存在子宮肌瘤。很多肌瘤很小而且沒有任何不適症狀;需要注意的是,子宮肌瘤在肥胖人群中更為普遍。

子宮肌瘤的病因目前尚不清楚,但高雌激素水平可能會刺激子宮肌瘤的生長。妊娠期間,肌瘤常常長大,而絕經後會慢慢縮小。

值得警惕的是,子宮肌瘤如果過大,不能得到充足的血供,就會發生變性。

二、子宮肌瘤有哪些症狀?

子宮肌瘤的症狀主要取決於肌瘤的數量、大小、在子宮內的位置等。

子宮肌瘤常常表現為不同的症狀,即使長到比較大的時候也可能沒有症狀。子宮肌瘤,特別是粘膜下肌瘤,常會引起月經過多,經期延長,可能會導致失血性貧血等。

子宮肌瘤引起的經期出血、性交後出血、絕經後出血則較為少見。

較大的肌瘤,特別是肌壁間肌瘤,可能引起疼痛、壓迫感、經期或經間期的腹部沉痛感等。肌瘤可能壓迫膀胱,引起尿急、尿頻;如果壓迫直腸,可能出現便秘、不適等。

很大的肌瘤可能使腹部增大。

三、子宮肌瘤如何診斷?

通常通過盆腔檢查就能做出診斷。

也可以用陰道超聲波掃描、宮腔聲學造影等進一步證實。

當然,也可以藉助MRI或CT檢查。

大多數沒有不適症狀的肌瘤不需要治療。

但應每隔6-12個月做一次複查,觀察肌瘤有無增大或增大是否明顯。

如果肌瘤長大,出血症加重,可選擇藥物治療或手術治療。


歡迎與我一起共同關注健康科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