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疫情影響在家學習,但是自律性很差應該怎麼辦?

曹貓魚


這個庚子鼠年,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爆發震動全國,而後帶來了巨大的災難。

為了不給國家的防疫工作添亂,受疫情影響在家學習,不過不少人都表示自己在家學習的自律性很差。對於這種情況,我認為這有環境作用的影響,也有自身意志的因素,還有學習方法的缺失,要想有所改變,還需對症下藥地從這三點進行突破。

以下是個人針對題目給出的具體理解,希望我的回答能為題主答疑解惑、提供幫助。

一、環境作用的影響

自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抗“疫”爆發以來,如今疫情依舊嚴重,心思容易遊離不定,在這樣的大環境裡,這種心緒的出現是必然的。

還處於學生時代的我,曾也一度有過相似的處境,那是當年的第二號颱風登陸時,我們都被圍困在家中,學校通知停課自習。由於倉促準備,學校也沒有佈置學習任務和作業,我便開始怠惰了起來。如今想起來,可以說是如今疫情的相似情景,雖然談不上“惶惶然”,但是多少還是會有影響,加上自由的學習環境,缺少限定的約束,習慣了傳統在束縛和控制下、有條不紊地開展學習任務的學生,這種自由的環境裡無疑學習效率難以保證。

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如今很多家長在為孩子選擇學校時,除了著重看師資力量外,還關注學校的學習氛圍。

誠如是,學習氛圍似虛而實,影響著學習進程,在家學習,就意味著和老師、同學的隔離,自律性本就不那麼強的學生就會受制於學習氛圍的改變。

或許在他人和環境的影響下,學習會更有狀態,其實所指的便是這些。那時在家學習的我,深深地認識到自己這樣下去,等到暑假結束時就會落下一大截,但就算是想學也沒有什麼動力。

離開了互相促進、共同進步的濃郁學習氛圍,每個人便有似離群的孤狼,其學習動機也隨之而減弱。

二、自身意志的因素

古希臘哲學家畢達哥拉斯曾說過:“不能約束自己的人不能稱他為自由的人,”自律與自身意志堅定與否密不可分,自身意志強大的人不斷提醒自己最初的目標和計劃,將會成為自律的最大受益者。

對於自律而言,其實心理狀態是第一,技巧第二。有了一顆自律的心,那麼那些消極的學習狀態也將隨之而改變,我也深知如此,但依舊是說起來簡單,做起來難。

看著外面狂風暴雨,聽著房間窗欞顫動,怎麼都難以進入學習狀態,我動不動就會離開座位看向窗外,卻難以回到桌前伏案學習,那種不由自主的“失控”讓那時的我一度低迷。

學生時代的我,的確並不怎麼自律,或許常常會有“幡然醒悟”,有很多願意去改變的計劃,但總是缺乏改變的動力。

自律不是死板的,它是基於實際而形成的自然習慣,自律性可以經由時間去磨礪出來,只要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堅持下去,一切都將成為自律的佳話。

那些因特殊狀態而出現的拖延、迷茫、焦慮、怠惰,自從有了一個準確的目標,也便有了改變的方向。

沈從文先生曾說過:“征服自己的一切弱點,正是一個人偉大的起始。”強大的自身意志,給人所向披靡的力量,真正的自律者都能在這種超乎尋常的狀態中,發掘出自身潛在的動力之源。

三、學習方法的缺失

某種意義上,我所缺乏的並不是“學習能力”,所缺少的是一種可以堅持自律的“學習方法”,而在真正意義的學習層面,“學習方法”和“學習能力”都缺一不可。

自律性差只是表象,其實是個綜合性問題,解決它不能只靠“道”上的解讀,學習方法是以“術”的層面自律的方式,同樣也十分重要。

於是,按照自身的實際情況,簡單地列了一個清單,從幾點到幾點做什麼、怎麼做,而之後回到學校,我也有對課外的生活有了精準的估測、計劃。

那個階段衝刺高考的我,搬來了一堆堆的學習資料,兩耳不聞窗外風雨,一心只是學習讀書。

那時我發現自己深受所困的便是焦慮,而自律的生活給了我很大的滿足感和成就感,繼而緩解了我的焦慮。與其天天為此後不知什麼時候面對的挑戰,倒不如專注眼前的、有計劃的階段性學習,當這些自律的片段開始“滾雪球”般地越積越多,學習上的困難也便迎刃而解了。

找到自身最佳的學習方法,必可事半功倍,當我們徹底踢開多巴胺,專注於“選擇”,那麼自律學習同樣並不困難。

面對這場來勢洶洶的疫情,我們切莫因在家中學習而荒廢了光陰,而因以此作為做出改變、保持自律的磨礪,此後也將會得益於此。

自律是一個看似簡單,實則需要強大意志力的事情。疫情當前,缺失學習狀態會給人以怠惰的負面影響,往小的說會在此後出現學習成績下滑,往大的說會影響未來的學習狀態。

上述文字給出自律養成的方式,願在家學習的題主能夠堅定意志、自律自控,成為自己學習的主人。


老夏分析師


相信大家都知道自律這件事情,說起來容易,在心裡構思容易,但做起來卻是難上加難!那麼怎樣才能做到在疫情之下在家中心無雜念地學習呢?我是這樣做的:

1.找到可以互相監督的人。我深知自己的自律性很差,所以在家時,我和姐姐互相監督。她會合理地給我佈置每天的作業,批閱我的作業。而當我看見她打開電腦不在敲代碼、看網課而是在追劇時,我會“鄭重”地提醒她不要玩了,該學習了。對,這不叫自律,這叫互相監督。

2.通過第一點,我可以確保自己每天有任務,心是自己的,是否能心無雜念地完成每日地任務還是要看自己。相信大家都知道,做作業做的時間太久就很難做到專注,於是我和姐姐約定,做半個小時作業之後休息五分鐘,然後再接著做。這樣,我們便不會感到疲憊,注意力便可集中。

姐姐為我批閱的試卷

3.若是在假期之中也維持學校那種三點一線的生活,我們會厭倦的。所以,在任務完成之後,我們會看一會電視。但是要保證十一點之前睡覺啊,因為早睡早起會讓你的一天多出來很多時間。我也是一個夜貓子,每天夜裡倍兒精神,白天昏昏沉沉。但我知道這是一種很不好的習慣,前一段時間因為這種不規則的作息時間,我脫髮很嚴重,因為每天早上起的太晚,都不會吃早餐了,我也出現了胃常常不舒服的情況。因此,最近我戒掉了這個毛病,“不驕不躁戒熬夜”,精神比以前好多了。

以上三點就是我保證在家高質量學習的條件,總結起來就是找一個互相監督的人、將時間分段來集中注意力、適當娛樂和早睡早起。

疫情之下,在家中不僅僅要不忘學習,還要記得按時鍛鍊啊!我每天都是要鍛鍊一下的,因為中考有體育加試,若是太久沒鍛鍊,怕開學時體育成績會跟不上。其實這個不難只要在手機上下載一個關於體育鍛煉的軟件即可,裡面會有鍛鍊身體的課程,每次訓練大概只有十幾分鍾。我每次都是和姐姐一起鍛鍊的。

當然了,我的這些應當不算自律,因為這畢竟是互相監督。但我已經感到我自己的生活已經很充實了,所以我想,那些有著自律的人的生活該多麼幸福啊!

最後,特殊時期大家一定要好好保護自己啊,白衣天使加油,中國加油!


花笑欄前


對於這個問題,我想我是非常有發言權的。我在武漢工作,年前回到老家十堰探親。誰知道,還沒走到自己老家,就被困在親戚家啦!我是一名寶媽,還帶著2歲的寶寶,寶寶每天都要纏著我,陪她玩耍。剛開始的幾天,我全天候24小時陪同寶寶,很享受也很辛苦。本來想等上班後,我再開始我的學習。誰知道,國家宣佈復工時間延遲啦。後來,我想了想,不能總是這樣,心理總感覺不安,空落落的。本來準備參加今年5月的一個考試,現在看來,應該要推遲啦。但是,我覺得不學習就會讓自己感覺到不充實。後來,跟老公商量了下,決定在親戚家抽空學習。所以,我每天保持3個小時的時間學習。我想,這其實就是一種從心裡出發的自律性。

之所以不能做到自律,我想可能有以下幾個原因:一是心中沒有堅定的目標,假期學習本來就是一件比較難得事情,大家都在玩,自己卻要學習,很痛苦。二是受疫情的影響,心裡比較焦急,無法平復內心的動盪。

其實,自律就是你要強迫自己去做自己必須做的事情。我想如果你想做到自律的學習,要做到以下幾點:一是平定心情,讓自己坦然接受現在的一切,疫情的發生是宏觀環境,要相信政府和黨,一定會帶領我們渡過難關。坦然幽靜~~二是堅定目標。要明確自己學習的目的,有計劃有規律的去完成。或許剛開始還無法進入狀態,但是,每天學習一點點,就會慢慢進入狀態的。


相信自己,相信武漢,相信中國!


武漢小妹


受疫情影響在家學習,但是自律性很差應該怎麼辦?

首先,我以前也像你一樣,是個自律性很差的人,也喜歡玩手機、專注力很差那一種。但後來,自己經過一番努力後,現在略有成績。

最近因為疫情關係,很多人也被迫待在家無事做,和只能在家自修或工作,所以值得

分享一下我一點經驗。

自律性差不外乎有幾個因素,分別是:

- 喜歡晚睡
- 經常手機不離手、玩手遊不能自制
- 經常看視頻打發時間如抖音、西瓜視頻等
- 專注力弱、常停留在淺層思考
- 常發白日夢
- 喜歡吃快餐等垃圾食物,致脂肪過高、肥胖等

一、你有訂立目標習慣嗎

就等於我們乘飛機或打車一樣,先有目的地,才會有航線和路線。 訂立目標也一樣,

當你訂出來後,便可把計劃進行細分。

我少年時為要應付大學入學試,把由高中讀書時間到考試之間的時間進行管理,如用

一星期讀完地理科後,下一個星期專注讀中國歴史。

總之就是按著目標來進行。相比漫無目的去讀書,這方法會更有效。

而且,如果簡單到如何過每一天,我建議你先從每一天做一件重要事情開始。

例如每一天早上我會花2至3個小時看完半本書、或利用早上聽完一個音頻課,然後寫出聽後感筆記等。

二、慢慢培育早起習慣

有句話叫一日之計在於晨、或早起的鳥有蟲吃。 對大多數人來說,早上是專注力最高

、最不被幹擾的時間。

如果你過去習慣睡到很晚、或因最近疫情關係,使你變得在家無所事事,我建議你可

開始較鬧鐘,例如較到每天早上8點、或7點起床。

當然,大前題是你避免太晚睡覺,一般儘量11點或11點半前睡。 因為在中醫角度,

由晚上11點到零晨2點是肝臟收復休息的時間。

時間效益管理專家張萌更是連續20年5點起床、每天工作17小時,成為了首批入選胡

潤百富學院的85後女性企業家。

她曾擔任08年奧運火炬手、更獲時任總理、和英首相卡梅倫接見。 她能有如此成就,

便歸功於每天早上5點早起閱讀學習,與時間做朋友,厚積薄發。

因為她說如果一年能有300天早起3至4個小時,總共便多了1200多個小時,這些時間

夠她看完300本書。

所以,早起是自律的開始。強烈建議你可從明天開始,先踏出第一步。

當你能夠做到早起後,便可開始實行你的學習計劃。在計劃中,你可應用蕃茄鍾法則,即每幹接近25分鐘至半小時,便讓自己休息放空5分鐘,目的是讓你精神適當地放鬆。


三、找項運動開始鍛鍊自己

就好像上面提到的張萌,她每星期打3次泰拳,使自己身體保持活力。

我自己也每週至少跑步一次,除了可使身體更健康、更能夠鍛鍊深度思考。 在跑步過

程中,可同時進行獨處和思考。

透過跑步,除了可使我減肥、當天更精神外、也全面提升了我的生活質素、自律性也

大為改善。

到了今天,我已習慣每週跑步,更是不跑不舒服。 當然,在疫情影響下,建議可早點

起床跑步,也儘量遠離人群來跑,減少風險。

在《暗時間》一書,便說當我們進行某些事情,同時可進行思考,這更能有效善用時

間。

如果你嫌跑步太辛苦,也可在家進行室內運動如瑜伽、跳繩、掌上壓、舉重等。 今天

便有不少女生,喜歡一邊看視頻教學、一邊跟著做瑜伽。

四、有目的去閱讀

因為疫情關係,你會發現日常生活突然增加了閒置時間,因為多出來的時間和減少了

時間的稀缺性,會使你產生錯覺,變得比以前更不珍惜時間。

即使你看書,也很可能看到不夠半小時便分心,走去看抖音、西瓜視頻等。

有一個方法,便是帶著目的去閱讀。正常人看書是從第一頁開始看,由引言導讀、到開首介紹作者背景、理論、為什麼、到最後如何做等等。

其中一個缺點便是很多內容你可能已經認識、或聽過,當閱讀到重覆內容時,會減低了繼續讀書的慾望,從而使你開始分心,最終再次跌進看手機的陷阱。

所以,你可帶著明確目的來看書,例如我只想看如何做禪修冥想,便直接看介紹禪修冥想的書的方法部份。

每次看書,你都可先帶著目的和心中想好,你今天想在書中學到哪方向知識,然後才

打開書本,並直接在書中開首的目錄中查閱你想讀的內容,這樣你便可跳過書中前面

的沉悶部分。


到最後,說了這麼多,最重要是把你每項學習賦予意義。

很多人學習半途而廢,究其原因便是沒有想清楚這件事的意義。例如我跑步,除了減肥、控制體重外、更可以鍛鍊腹肌,使自己看上去更年輕。

你學習的意義又是什麼? 是渴望半年後、一年後成為更好的自己? 試認真想想,你一

定可以想到的。


毅鋒俠


你說的自律性差,差到什麼程度呢。既然可以在網上發佈問題,如果不是父母代勞,那起碼是小學中高年級以上到大學生了。

1.有人是真的自律性差,直接可以從學習結果看出來。

2.有人是自我要求太高,而其實學習成績不錯,這樣的人大可不必太焦慮。

          對於第一種人,年級小的需要家長看管督促,高中大學生則主要靠自我激勵,買一些勵志的書(乾貨多的那種)回來讀裡面方法很多,網上視頻文章也非常多。另外有一些很實際的,並不高大上的方法是--把你羨慕嫉妒恨的優秀人才時刻記在腦中,你要趕上他甚至超越他。或者說有你愛慕的男生女生,你要努力配得上人家舉案齊眉啊。

           如果這些都做了,還是不能激起你的鬥志,我在這裡鄙視你一下,你真的沒救了好嗎,期待你來打我臉。

        

           對於第二種人,要求高是好事,但不可過度焦慮。舉個例子讓你放鬆一下。看看大名鼎鼎的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胡適的日記:

7月4日

新開這本日記,也為了督促自己下個學期多下些苦功。先要讀完手邊的莎士比亞的《亨利八世》。

7月13日

打牌。

7月14日

打牌。

7月15日

打牌。

7月16日

胡適之啊胡適之!你怎麼能如此墮落!先前訂下的學習計劃你都忘了嗎?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不能再這樣下去了!

7月17日

打牌。

7月18日

打牌。2月5日

“劉千里以電話邀打牌。”【老友難得一聚】

4月29日,

“天時驟暖至八十度以上,不能讀書,與沈、陳諸君打紙牌,又與劉、侯諸君打中國牌,以為消遣之計。”【天太熱,無法學習】

5月14日,

“夜與劉千里諸人打牌。劉君已畢業,雲下星期二將歸祖國矣。”【牌友要走了,怎麼不得打一局以表送別】

7月2日,

“天熱不能作事,打牌消遣。”【天又熱了哈哈哈】

          看完真的忍俊不禁,當然我們都知道胡適是怎樣的大家,背後的努力毋庸置疑。這裡只是要說,偶爾短暫的放縱,對於身心也是放鬆無關大局,不必太焦慮。


非凡茶話


受疫情影響在家學習,的確很不習慣而出現自律性自覺性很差的現象。這個時候家長不必慌張和憂傷,也不必採取過急的方式強套。我認為講明情因以理服人、亮明態度以情感人以身示範敦促習慣、營造一個“家校園”等不失為一些好辦法,興許對眼前情形有所改變,變不利為有利。

都清楚,寒假及春節是大家都應該盡興玩耍盡情享受的時候,今年卻因冠肺炎病毒肆虐而剝奪了幾乎所有人的時間空間。莫說孩子就是成年人都很不適應,心裡毛裡毛躁,魂不安魄不落的,鬱悶且近乎瘋癲。為此要理解孩子,順著毛毛來,切忌有一鋤就挖個金娃娃不現實的想法和做法。

在疫情患難的當下,出現諸多的不便是必然的,此時既不能讓不利因素牽著鼻子走而使自己處於被束縛於無奈之境地,更不能祈求天會隨人願。只有堅定一定會贏、一定能行的信念,並立下誓言,我相信人自己一定會改變自己的。一旦明白到這個道理,家長心地坦蕩怡然了,孩子又怎能不順心就範呢?於是,家長要做的:

首先,家長情願孩子就心願,家庭報安孩子就心安,家庭喜樂孩子就快活,家庭有規矩孩子就照規矩。所以,營造一個外封閉內開放、外危險內安全、外冷清內熱絡良好有序的“家校園”至關重要。有了這個氛圍孩子心情當然就很熱活,不自律性不自覺性慢慢會消減。

其次,打開窗戶讓孩子看看外面,空蕩蕩人影不見,不只我們小區這樣全國都進入隔離封閉狀態,根本沒有心思往外拽,也不可能有機會與夥伴們相見。唯有安下心來在家學習充實不快,別無選擇還不能等待。要按照學校老師和家長的安排完成作業和訓練,才能打發走這長長的時間,否則白白浪費光陰後悔莫及只待怨嘆。讓孩子明白,窩居在家是形勢被迫使然,不會長久這樣閉關。

再次,為進一步指導孩子儘早進入學習狀態,家長趁機適時講講逆境中刻苦學習成功的典例進行啟發、誘導孩子是應該的,比如古人《鑿壁借光》、《懸樑刺股》、《陳門立雪》、《囊螢映雪》以及《孟母三遷》等故事。用以達到讓孩子提高學習興趣、激發學習熱情、端正學習態度、增強學習信心、立下志向發憤等目的。

不少家長曾經經常說平時忙沒時間輔導孩子,本假期延長、開學延後就騰出很寬裕的時間,應該坐下來與子女好好聊聊,好好陪陪,打開心扉談談。比如講講父輩爺輩在艱苦落後的條件下,立志立業的創業史和發家史,對孩子是很有教育意義的、很有啟發幫助的。艱苦樸素、逆境不畏、知難而進的精神是時候讓孩子們學習和嘗試的了。

然後,指出全國學生都隔離在家由家長安排輔導學習已成普遍自然現象,如不抓緊學習怎能跟得上形勢?可適時打開電視和網絡上傳播的好的學習事例,讓孩子在增長見識的同時達到勵志勵學勵好的目的。

拿出學校老師發來的線上學習的通知和線下自學的要求,不時加以強調和提醒,讓孩子明白不完成學習任務開學後與其他同學是有差距的道理。

最後,攤開親友、家長群發來的其他孩子學習所取得的經驗和成績,相互學習、相互借鑑,以謀共同進步的目。最重要的是要積極進入學習狀態,嚴格要求自己自覺學習已時不我待。

通過比張比李講清原因、過程、結果及利害關係,是促使孩子改變惰性、不自覺性、不自律性和不安下心來學習的清醒劑、靜心劑和助推器。一旦講清和明白這個事理,孩子學習信心會倍增。

另外,封閉學習、自律學習是愛自己、愛家人、愛他人、愛國家的表現。因呆在家裡不外出做好隔離,是黨中央的英明決斷和統一號召;提倡線上線下學習是當前的形勢所迫、特殊情況所致;聽從黨指揮、服從國家安排,是青少年的責任和擔當。愛國愛家愛民從自己做起,從現在做起,從在家安心隔離學習做起。

道理已講明,思想已做通,思路已理清,指向已清晰,接下來就是定規矩照規做,家長帶頭開好路。

嚴格遵循學習作息規律:每天早上7:30按時起床,8點30誦讀,9點至11:30,學習語文、數學、英語各50分鐘(包括3個時段各休息10分鐘在內);每天下午3:00至5:00,畫畫、手工、書法、唱歌、跳舞等各分別輪流擇選一兩樣訓練。

倡導合理科學的生活規律:以上學習外的時間是孩子生活和自由活動時間,看電視、玩手機、室內及陽臺種養殖都可。還可適量讓孩子做點力所能及的家務和自理事情。

總的講,疫情假期學習不該斷,玩耍自然要佔,但玩要多於學習。

這期間,家長全程陪護、督促、指導、檢查,每做一樣都要走在孩子的前面,每時每處都要給孩子做出表率。

只有這樣,疫情假期孩子才過得充實,且有滋有味,過得像模像樣,而不摩皮擦癢。


東方G819


自律對一個人的重要,毋容置疑。一個會自律的人,才能做自己的主人,真正成就自我。

疫情下的我們,該怎樣提高自律性呢?

一、為自己制定學習計劃,把每個時間段學習的內容,學習的目標,方法等羅列清楚。同時在每個時間段中間有休息時間,做到有條不紊,勞逸結合。自律性很差的人,可以在書桌或自己面前醒目處貼上提醒自己的標語或名言,當學習過程中散漫或偷懶時,看到這些,會提醒自己應該怎麼做。每天睡覺前反思自己學習任務的落實情況,及時查缺補漏,用對自己嚴格要求的方式,確保完成當天的學習任務。

二、把自己固定在書房或單獨的房間裡,給自己營造一個靜心讀書的環境。書桌要整理得整齊有序。如果有一盆鮮花會更好,還可以泡一杯清茶。學習時手機儘量放在一邊或調成靜心,不讓手機干擾自己的學習。用安靜愜意的學習環境,讓我們的學習有一種儀式感和陶醉感。

三、休息或閒暇時閱讀關於自律促進成功的文章,與比較自律的人交流自律的方法,讓自律成為一種思想和鞭策。

四、隨時寫一寫自己在學習和自律方面進步的心得體會,讓我們看到自己的成就,激勵自己取得更多的成就。

四、每天靜心反思,想想疫情下還在為我們的安全,幸福不顧安危與病魔奮戰的人,那麼,我們能做什麼?又不能做什麼?將來可以做什麼?明白我們是幸福的,何不趁此機會認真學習,在將來用自己的成功為國家和社會做更多事?想到此,我們有什麼理由選擇安逸和虛度時光呢?





陽關雪


提升自律分三步走,只要堅持就一定可以。

1、找到問題:

找到讓你無法自律的問題,房間太小離床太近、沙發太舒服不忍離開、沒有像樣的桌子、身邊環境干擾太大、家裡網太好忍不住手機上網刷抖音、回家時拿的書太少沒書可看、沒有稱手的健身器材沒法鍛鍊...總之,身體和思想總要有一個在路上,無心學習,無心鍛鍊,無法堅持是導致自律性差的主要問題;

2、解決問題:

無心學習,那就要刻意營造學習氛圍,離電視遠一點,離沙發遠一點,找一張整潔的書桌,擺上幾本書...儀式感越強越好,這樣會給自己心理暗示,好不容易搭的景不能就這麼快放棄,還可以多看會書;

無心鍛鍊,沒有瑜伽墊,沒有啞鈴...好,找一塊空地,俯臥撐、仰臥起坐、跳繩等等,只要是通過本身就可以達到活動的運動都可以嘗試。抵抗疫情最好的辦法就是提升自己的免疫力,所以請加油吧;

3、持續堅持:

開始容易堅持難,所以往往能堅持到最後的人才是優秀的,當然我們先不奢望一下子成為優秀的人,只需要今天比昨天好一些就可以。打開手機,設置看書、健身、做家務等幾個提醒事項,然後要設置成多個時間段重複提醒,先通過外界刺激養成意識和習慣,養成習慣之後就自然會堅持了。

關鍵時刻,有條件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貴在堅持。


曙Ouba


大多數人都覺得自己的自控力薄弱---其實每個人都具有對抗新變化、維持現狀的傾向,這是人的天性。

認識到這一點,首先在心態上就趨於平緩。其實你並不孤獨。要想自律,養成習慣,你需要的不是意志力而是養成自律的訣竅和方法。

自律性差的常見因素

日常我們都羨慕那些自律性很強的人,覺得自律需要靠很強的意志力,其實這種認識不完全正確。自律性是考習慣和一些技巧完全可以達成。認識到這些因素,你也可以變得很自律。

受疫情影響在家學習,本身就脫離了我們熟悉的環境。在不同的場景中,我們的習慣和慣性沒有了,即觸發我們學習的場景不存在了。

主要因素有以下:

1.目標不明確不具體

待在家裡這個環境中本身就脫離了以前學習的場景,沒有監督。心裡面也沒有具體的目標和任務驅動自己。以前是在老師的安排和佈置下有具體的任務和引導,一旦我們失去了這個柺杖,不知所措。缺乏了目標和任務驅動,我們自然不知道該幹些什麼。就好比瞄準一樣,沒有了靶心。不知道往哪開槍。這也凸顯出自己平時的學習缺乏一定的計劃和學習習慣。這是一方面原因。

2.壓力過大,精力過度消耗

因為疫情的影響,我們只能呆在家裡,狹小的空間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我們的大腦。缺乏與外界的多維度刺激,大腦變得遲鈍和缺乏活力,通過媒體和新聞看到疫情的影響,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焦慮和壓力,給我們的大腦精力造成了很大消耗,意志力跟我們的大腦精力是直接相關的。精力是有限的,把精力消耗在焦慮中,那我們控制自己的意志力就會變得崩潰。其實就是供應大腦的糖元消耗掉了,這是經過科學研究的證據。著名心理學家吉姆·洛爾博士在《精力管理》中提出:

我們體內的長期循環的壓力激素可以臨時提供能量,但是隨著時間推移它們會誘發一些症狀,如活動過度、好鬥、不耐煩、易怒、生氣、自我陶醉和對他人的感受反應遲鈍。

3.缺乏具體的執行力

執行力缺乏是心裡面沒有具體分割的任務驅動和場景驅動。缺乏具體學習內容的支撐。也就是缺乏一個具體可行的計劃安排。這是目標落實到具體行動的關鍵一步。沒有走出第一步的動力和慣性。其實開始的第一步是消耗精力最大的,猶如火箭發射升空階段,往往開始的階段是最難,消耗精力也是最大的。

4步輕鬆養成自律習慣

通過前面的分析,我們找到問題的原因。接下來分四步走,養成習慣,不靠意志力。

一、 給自己定一個具體、明確、可測量的目標

制定目標是行動的第一步,很多人卡在了這一步,因為制定的目標:不!夠!具!體!。 我們來看一下以下目標有什麼區別:
  • 半年後我要學好英語;
  • 12月後我要學好聽力;
  • 2月26日前,我要在英語聽力方面達到基本脫離原文聽懂慢速voa。

以上三個目標,你覺得哪個好?為什麼儘量具體?前面我們說過了,只有具體,才能明確知道自己到底應該在哪方面多下功夫,最後能實現什麼樣的效果。並且這個效果是可以進行測量的。設定好期限,才能把具體的目標分解到每一天的量化的行動中,可以一天檢驗自己的任務完成進度條。很直觀的可以看到自己今天完成的任務量。這個欺騙不了任何人,完全靠數據說話。

二、 根據目標制定切實可行的具體計劃

這個非常重要,很多人做完目標就覺得萬事大吉了。其實接下來的具體行動和計劃才是我們完成目標的體現。計劃是根據要完成的目標逆推得來的。很多時候學不下去就是因為沒有制定一個切實可行的計劃。其中有3個關鍵點:

  1. 切實可行:計劃不是空話,一定要保證計劃本身是可實施的,比如你給自己定每天背100個單詞,估計沒兩天就放棄了。一定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哪怕開始任務量少一點。保證自己能完成,這側面給自己樹立了正面反饋和信息。這才是我們最關鍵的第一步,哪怕這個任務量是你平時的二分之一。走出第一步,這才是最關鍵的。尤其是在這個時候,前期幾天保證自己能順利走下來才最重要!

  2. 計劃要具體:在日期上最好細到每天的固定時間安排,同時需要考慮到可能出現的突發情況。不要制定一個很泛泛的月計劃,那基本就流產了。在行動上,具體到這件事做的時間點和時間段。

例如閱讀:我應該讀哪類的書——這類書,我應該從哪本開始讀——預計多長時間讀完,每天讀多少頁——讀書的過程中如何做筆記——筆記需不需要複習——如果筆記需要複習,複習間隔是多少……計劃越具體,你實施的可能性越大。

3.學習時間的分配:包括時間總量和固定時間段的學習,比如每天英語學習2個小時,但這兩個小時要有一個按照平時一節課40分鐘為單位量的學習,或者開始是20--30分鐘。中間穿插其他學科以及休息。一個科目時間過長精力消耗,注意力分散,學習的效果很差勁。本來就有牴觸情緒,有時候開始按照一節課的時間往往不利於實施下去。循序漸進,能走下去才是最關鍵的。我們要做的是0.4*5=2個小時。即學習時間的分配,要抓住兩個要點:區間學習和交叉學習

三、學習場景與儀式感的塑造

通過環境和學習儀式感的塑造,達到熟悉的學習氛圍,是保證學習下去的關鍵,任何的干擾因素都可能將你打回原形。

1. 儀式感的塑造

通過指定的具體執行計劃,在適當寬鬆的基礎上制定每天的作息時間,聽到鬧鐘以後,立馬起來去洗臉刷牙。給自己形成一種不用大腦思考的行動的指令,一旦我們的大腦開始思考開始跟意識作鬥爭,那必然會消耗精力,往往很容易放棄。所以,鬧鐘一響,就立馬起身洗臉刷牙。觸發行動指令。這個時候採用“如果·····,就·······”的行動指令。如果我刷完牙,我就開始背誦朗讀英文。直接將大腦的思考鬥爭過濾掉。這個方法在我健身習慣養成過程中功不可沒。我當時設置的觸發指令----如果我到家,我就拿好健身包去健身房。

千萬不要在家穿睡衣!---重要的事情說三遍。這是塑造學習儀式感的關鍵一步。懶散的衣著潛意識給大腦一種鬆懈的暗示。得體的衣著塑造一種認真的儀式感。當你做到書桌前面開始學習時,閉上眼睛在腦海裡面想像自己接下來積極,渾身充滿熱情的學習景象。塑造這種儀式感,激發潛意識力量。而不是以一種消極抵抗的心態面對學習。

2.學習環境

書桌上面儘量乾淨整潔,出去必要的學習資料和書籍,其餘收拾乾淨,把一切與當前學習無關的任何資料和手機,水杯等全部拿到你視線範圍以外。手機最好放到另一個房間,製造遠距離的感覺,這避免了我們被周圍不相關因素吸引視線和注意力的干擾,同時也營造了一種乾淨的學習環境。同時,告訴家人對自己進行一定的監督。


結語

其實不是我們意志力和自控力差,而是對我們的大腦認知方式和思維習慣缺乏一定的認知。

正如斯坦福大學心理學教授凱利·麥格尼格爾在《自控力》中如是說:

“我要做”和“我不要”是自控力和自律的兩種表現,但不是全部,要想在需要“說不”時“說不”,在需要“說好”時“說好”。你還得有第三種力量:那就是牢記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你真正想要的是提高自己的學習成績,養成好的學習習慣,進入期望的學校。只有想到這些,才能遏制你刷手機、看電視、躺在沙發上的慾望,你就得在關鍵時刻明確自己的目標,那就是“我想要”的力量。

先保證自己能做下來,完成一天的流程才是最關鍵,也是開始行動的第一步。堅持最小行動的原則。


隱者有言


大多數學生在家學習面臨的情況跟你一樣,你有個值得肯定的地方,敢說真話!知道自己學習自律性很差,並找方法克服問題,贊👍!

以我的高考特訓教學經驗,家裡讀書自律性不夠跟學習環境,學習源動力,對自己未來的期待和以及能不能學好、有沒有機會成為學霸有很大關係。

家裡學習環境

一般而言,家是一個休息的地方,我們學生在學校已經讀書一天,回到家就該休息與放鬆。因為個人學習效率原因,大部分學生在學校裡面沒有辦法在課堂內的把知識消化,並把這些問題和沒有快速完成的作業帶回家裡,加上升學壓力和父母在讀書上的督促,還得加班加點讀書,久而久之,分數或位次逐步下滑。在學習意願不是特別強和學習目標不是特別明確的情況下,舒適自然的家庭環境以及可以與父母頂著乾的習慣,玩玩手機、吃吃零食、聽聽音樂、看看電視、房間客廳來回走……反正事情就特別多,時間浪費了,學習效率更加低。

因為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這個寒假顯得更長。呆在家裡學習或者在家裡上網課,學習氛圍和目標性更差,學習自律性就更差了。寒假長,父母對學習的管制,弄得親子關係很緊張,有些父母也是天天生氣的只能砸枕頭,作為學生的孩子也覺得很憋屈,怎麼就不讓我玩個舒暢呢。

怎麼辦?如何解決?很簡單,提高成績,解決問題。

如何在學習上緩和與父母的緊張關係

父母跟孩子的關係弄得很緊張,什麼原因造成呢?本質原因就是讀書成績不夠優秀。

怎麼樣才能不緊張呢?當然是成績變得優秀啦!

在父母眼裡,只要成績足夠優秀,隨便孩子怎麼玩,只要不出格,無所謂。父母恨不得自己的娃成績特別好,又特別會玩,智商、情商雙全呀!

作為學生,我們必須使成績提高。成績提高到優秀了,自然而然,家庭和諧,假期回到家裡父母也不會多加管理,自然不存在自律性的問題。

學習只要成功了,一定是有綜合的成功學習因素在起作用,自律性一定能得到有效的控制,所以,有效學習產生進步才是重要的因素。

可以想象,如果一個孩子的學習成績很好,平時花在學習上的時間又很少,那麼他的父母是什麼樣的情形。

想成績變好或成績拔尖,學習跟天賦有關嗎?

作為孩子,我們怎麼樣提高學習成績?或者讓成績很拔尖?

當然是提高學習效率啊!只要學習效率足夠高,用很短的時間達成更高的學習效果,問題不都解決了嗎。

我一直是這麼跟學生說,讀書成績的高低跟天賦扯不上必然的關係。除非你想成為學霸中的學神,學神畢竟是極少數的,全世界沒有一所大學的學生全部是學神,大部分985大學的學生都是學霸,我一直認為學霸都是可以批量生產的。

如何培養學霸

我帶的學生很多分數都很差,全國卷一理科180-300分,父母能不急嗎?但是後面成績進步了,家長都懶得管,各種獎勵。也有一些學生,全國卷一兩個多月從490多提高到630多。當然,以我經驗,大部分學生是很難那麼短的時間做得到的,因為學習習慣的更改,絕對不是一朝一夕能做成的。對於絕大多數的非畢業班的學生來講,他們有足夠的時間來陪養成這種有效的學習習慣。

我的經驗,成為學霸的因素有下面幾個因素。

普通學生成為學霸的第一個因素——想要,想證明

讀書成績進步第一要素是孩子心理意願的問題,學生自己想要,想證明自己是讀好書的第一步,主要靠心理引導和父母配合。

讀書是需要源動力的,是需要心理準備的,也是需要底氣的,沒有信心,沒有動力,也讀不下去呀。

源動力很好找,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很多孩子從小成績就很好,為什麼越大成績越差,除了學習習慣原因,還有就是經常得不到有效的肯定。我在培養自己孩子時就很看重這點,我的孩子雖然小,但是經歷過很多學生差培優的經驗,我覺得是有效的。

讀書與玩樂,從來就是二則一的選擇,現在我們一起來思考一下。

【1】如果父母把經濟來源給斷了,又不能借錢,能養活自己嗎?

這個答案很明顯,很大一部分學生是不可能養活自己的,不啃老就很難得啦。所以,我們得去工作,但是沒有好的成績就沒有足夠的學歷。(當網紅的除外)所以,

【2】可以去工地,頂著太陽酷熱或寒冷,搬兩個星期的磚頭,把手磨出血,磨起繭,看看能堅持得下去嗎。我就帶過這樣的一個學生,讓他爸爸逼他去工地去幹了兩天,幹了兩天什麼都想通了,後面讀書可勤奮了,上一本大學。

【3】去農田裡面幹活,不是去遊覽哦,真正幹活,流汗吃苦。我在寧夏參加“大學生志願服務西部活動”時,工業局有一個同事的女兒就是不讀書,建議同事帶她去摘了兩天枸杞,後面讀書可認真了,前幾年考上211大學。摘枸杞是非常痛苦的工作,天氣特別熱,還要穿著幾件衣服,因為花蚊子很多,一顆枸杞樹有幾百個蚊子,被叮幾下就得躺醫院幾天了。

【4】去報名掃大街,明天清晨起床去掃,按一個社會人標準掃,看看是否受得了。

【5】去幹農活。剛剛開辦高考特訓班時,有一個阿姨常常幫我做法,她六年級兒子不願意讀書,建議帶回老家去收割水稻,剛剛開始時小孩子覺得好玩,第二天全身癢的不得了,痛啊,看著媽媽和老家親人在繼續人工收割,就知道工作的辛苦,願意去讀書了。

【6】去搬家公司搬家幾天,試試自己有沒有那個體力。我是不行,太重太累了,重一點都抬不動。為了生活,那得抬啊,而且一次多抬幾件,要趕時間啊!特別累。

……

我們作為學生,沒有好好約束自己進行自律性讀書,以後社會上的工作就沒有多大的選擇,那時候後悔還來得及嗎?

不如現在可以就先體驗一下吃苦,看看是學歷低下的工作生活辛苦還是讀書辛苦,什麼動力都有了。家長,狠心一點,給孩子吃一點苦,就是給自己少受一點氣。

為了現在的學習面子,

為了將來的工作著想,

為了將來自己的孩子讀書資格與學習教育,

為了自食其力、不啃老,

沒有幾個學生不想證明自己。

問題在於證明自己從來不是一件立竿見影的事情。

關鍵先把心理的結打開,記住,優秀都是自己逼出來的,證明出來的!

想通了,心裡願意讀書,並自覺去讀書,最後拼命讀書,成績一定進步。

我帶過很多高三和初三升學無望的學生,雖然他們開始特訓前成績很差,甚至是全國卷一理科總成績180-300分,其實就是蒙選擇題出來的分數,但是當他們知道自己可以讀好書之後,他們都很拼。為什麼會拼?因為他們看到了希望。

我在春節前帶了一個學生,文科的,高三上學期各科不及格,就在這個疫情的二十來天,幾乎把數學、政治、歷史、地理科目的概念熟練到脫口而出,前兩天在把歷史全部知識點做到脫口而出。使用了福建2016年改用全國卷一進行高考以來,最難的2017年全國卷一,文綜的歷史科目考卷對他進行測試,在父親全程監督下考試,用時50分鐘,12道選擇題,錯1題,對11題,得分44分,總分80來分,兩道大題還不能緊扣題意,接下來疫情過後回廈門特訓時開始加強。

他們真的需要那份好的學歷才能活得下去嗎?非也,因為這樣可以更有尊嚴。他們很多家庭經濟條件很好,即使沒有那個學歷,一樣可以活得很好。他們不用靠他們父母來養他們,他們通過努力拼搏來證明自己是可以的,讓父母更加放心。

源動力之二:孩子,不拼命讀書,不依靠父母,你能養活自己?能回饋父母的養育之恩嗎?能撐起未來的家庭嗎?

很多學生從來沒有計算過父母親為培育自己花了多少錢?我給很多學生一起計算過,計算父母為了自己養大,花了多少錢,要把那些衣食住行全部算進去。即使一個普通的家庭,也會花父母親幾十萬塊,稍微好一點的家庭是幾百萬元。奶粉、衣服、眼鏡、鞋子、衣服、零食、飲料等等……看起來金額不是很大,累計到高考前的18年,會嚇到很多孩子。

他們再計算自己將來的收入,假設自己掙來的每個月工資6000塊錢,不依靠父母,不啃老,扣除每個月的房租、水電費、交通費、電話費、網絡費、生活用品和交際費用,發現錢根本就不夠用,連基本的交際都沒有了,不夠錢了,怎麼辦?如果他們不依靠父母,他們就只能靠自己,必須得奮鬥,必須得證明自己可以有這個能力。

否則,怎麼回報父母。當代中國,沒有幾個孩子畢業後能夠很好回饋父母的,據一份調查統計,能回饋父母養育的費用的學生不足1%,我當時看了很震驚。

源動力之三:孩子,不拼命讀書,將來自己孩子讀書需要父母的良好學歷證明時,怎麼辦?

知道嗎?現在很多好的幼兒園,不但費用貴,還需要提交父母親的學歷證書了,這是真事,而且會越來越多發生,是高等學歷證書的原件啊!

總有一天你會為人父母,如果自己讀書時成績不好,學歷不好,有什麼理由要求孩子能拼命讀書呢?

當你孩子問你,爸爸/媽媽為什麼你成績不好可以不用努力讀書,而我需要努力讀書呢?那你怎麼 回答。你已經是孩子最好的榜樣了!

怎麼辦?現在提高學習成績還來得及。

普通學生成為學霸的第二個因素——有效的學習方法

想讀書了,得有個有效的學習方法,怎麼樣的方法最有效,並能儘快的顯著提高分數。以我帶出那麼多高考黑馬的經驗,使用的教材是課本,我覺得高中的課本,除了化學課本之外,是相當好的。我高中時就讀一所非常普通的一個鄉鎮高中,建校以來沒有一本升學率,但是我通過自學,做到了高二暑假獲得保送全國前17名大學的資格,免讀高三免高考提前保送當時國家新提出來不久的17所985大學。

因為通過自學,我參加了高中的數學,物理,化學等科目的競賽都獲得省級以上的獎勵,從未獲得保送資格。所以,我很清楚讀書一些最重要的環節,其實就在課本,課本是對概念進行最好理解的資料。但是現在的學生都是放棄了課本,進行了題海戰術,瘋狂的刷題刷教輔。學習效果特別差。

讀書最重要的是理解和應用,然後又快又準。我們必須還得要激發自己的學習潛力。

普通學生成為學霸的第三個因素——有效的學習性格

嚴謹有效學習性格特別重要,比如說讀書的時候我們注意力能夠集中,讀題目的時候,我們能夠一字不落,解題時,格式嚴謹。不能以粗心和考試緊張來搪塞。

普通學生成為學霸的第四個因素——執行力

有了有效的學習方法和學習性格,執行力很關鍵,能需要把有效的學習方法和學習性格培養成習慣。只有一種辦法,立即執行,聽話照做。

做到以上這些,學霸是必然的。

可以想象一下,全國卷一,我帶的學生裡面兩個月時間從490到631分,從450到六百零幾分。高考前的3月15號開始到高考從450分提高到570分……

學習進步奇蹟都是靠自己拼出來的。

給你分享兩個不是我的教學案例。

6個多月,從200多分進步到641分,考上覆旦大學。不能因為讀香港大學而要媽媽賣房子。

記得福建省教育廳的公眾號裡面介紹過一個高考黑馬,一個高三黑馬所在學校一共16個理科班,他在最差的那5個班。這個學生在12月份考試總分200來分 ,三本都上不了。高考填資料報考時,這個學生說自己要考香港大學。一個200多分的人想考香港大學,全班老師與同學以及爸媽都在笑他。這個學生後來在網上查了一下香港大學,發現考上的確很難,而且學費要40萬左右。他跟他父母強調就要考香港大學,香港的學費每年要40萬,但是他們家也不是很有錢。當時他媽媽聽了後,非常高興,認為孩子終於想學習了,於是對孩子說,只要他能考上香港大學,他媽媽就算把房子賣了也要讓他去讀。當時這個學生聽了十分感動,想起以前那麼不愛學習,實在太對不起父母了。他把自己關在房裡痛哭了一場,下定決心一定要好好學習,要創造一個奇蹟。這個孩子用了一個星期,去書店把中小學課本、資料和高考真題買齊,開始自學。每天不停的提示自己要考香港大學,把手機的背景也換成了香港大學。一個月後,考了一次月考,依然200多分,沒有任何起色,同學們更加嘲笑他了。他依然不理,兩個月後,月考考了280分,同學們繼續嘲笑他。但他知道自己已經有了進步,因為他以前一直是240左右,由於落後的太多,所以開始進步實在慢了點。直到第三個月月考,突破了300分,同學們繼續嘲笑他說:“不錯啊,從哪抄來的啊!考了300分啊!”他繼續不理。這個孩子那時真的非常苦,幾乎除了吃飯睡覺,沒有任何活動。第四個月,離高考還有100天左右,,月考考了400多,,由於這個班是最差的,所以400分排在了班級前5名。這時,同學們不再嘲笑我了,都驚訝我的進步。差班就是差班,全班似乎除了他沒一個人進步了。老師找到他說,你進步很快,加點油,爭取考個二本。這話他聽都懶得聽,在老師看來,差班的人似乎只配上三本、二本。 雖然他進了班上前5,但他知道他不能驕傲,這是差班,在這個班上即使第一,也絲毫不能證明什麼。最後30天,學校組織最後一次模擬考試,考了590分。全班都驚呆了,老師也大為吃驚,也許她從沒見過差班的學生能上500的吧。但他知道他不能放鬆,他的目標是香港大學,590分什麼都不能證明。高考結束了,他最後成績641,當他知道成績時,狂笑,躺在地上笑了一整天……他證明了他自己。他後面獲得了幾十萬的獎學金,在記者採訪時,他說他為什麼沒有選擇上香港大學,是因為他不可能為了上香港大學讓爸爸媽媽把房子給賣了。

謝詠殊,藝考生,藝考失敗後,60天,從200多分進步到高考603分,考上南開大學。

在網上可以搜索到。我瞭解這個黑馬傳奇是因為我曾經特訓了一個女學生,他是漳州一中的,外地的學生,過來的時候成績很差,數學不到40分,經過兩個月數學的特訓,數學已經可以考130多分,本一肯定是鐵定的。突然有一天,他就拿這個故事過來問我是不是真的。我當時跟她說,文科進步那麼多,是可以做到的,這個學生高考數學不到120,很真實,但是睡眠的方法是不對的,一天睡兩個小時,誰也扛不住六十天,我讓她不要那麼去做。她進步顯著,就讓她回去學校了。結果呢,她偏偏這麼去幹,一天睡覺2小時,最後在四月初因神經衰弱進了精神病院一個月,出來之後參加高考,只考了個普通學校。亂來,可惜。

謝詠殊,是以小學、初中、高中的課本為主,然後配合一套高考真卷幾份卷子,他就這樣做到了學習奇蹟。其實他主要是概念熟悉為主,理解切入為準,這些完全可以做得到的。當然,前些時間在網上看到,裡面已經加入很多額外的內容,要注意思考。

有了成績,你相信自己的自律性還會差嗎?既然想要了,就趕緊去行動吧!

天生我才必有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