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雲的勞而無功是不是介入劉備家事過多的原因?

東籬晚香


【據實回答每一個問題】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有必要對這個問題,重新進行一個梳理。老爹認為問題真正想問的應該是:趙雲為劉備集團,付出了所有,然而得到的封賞,卻遠遠不及其他人。說得簡單點,就是趙雲勞苦功高,卻沒有得到與之相匹配的封賞。

造成這種問題的原因,是因為趙雲過多地介入了劉備的家事嗎?

01.我們並非劉備本人,無法知道他到底是怎麼想的:

在三國時期的歷史上,劉備對趙雲的任用問題,也是一直被討論的議題之一。這個議題最大的討論點,就在於趙雲在對劉備的忠心,以及為劉備集團立下的功勞方面,都是可圈可點的。但是,令人感到奇怪的,就是縱觀趙雲的一生,都不曾擔任過類似關羽,那種獨當一面的官職。

當然了,我們並非劉備本人,無法知道他到底是怎麼想的。但是,可以被證實的一點,就是造成趙雲勞苦功高,卻沒有得到與之相匹配的封賞,原因一定不是因為趙雲過多地介入了劉備的家事。

因為要論和劉備的親近程度,趙雲再怎麼樣,都不如關羽和張飛兩人。因此,趙雲勞苦功高,卻沒有得到相應的封賞,肯定不是因為介入劉備的家事過多。

02.為何劉備對於趙雲的安排,會出現如此奇怪的現象?

其實這個問題,也沒有必要去糾結。

劉備之所以這麼安排趙雲,更多的是因為趙雲更適合,管理劉備的內廷生活。如果讓關羽或者張飛來代替趙雲,效果反而不如趙雲管理的好。

仔細一想,就能夠想通了。我們自己在去分配任務的時候,也是按照一個原則“把任務交給最合適的人去做”。

那麼,老爹這個推測,有沒有根據呢?

有,據《雲別傳》的記載:“此時先主孫夫人以權妹驕豪,多將吳吏兵,縱橫不法。先主以雲嚴重,必能整齊,特任掌內事。”

這段記載,就能很好地驗證老爹的猜想。劉備讓趙雲管理內事的原因之一,就是“先主以雲嚴重,必能整齊”。

換言之,劉備認為趙雲比關羽和張飛兩人,都更適合管理自己的內廷事務。

03.總結:

劉備對於趙雲的安排,並沒有所謂的“不受重用”。相反,劉備對於趙雲的安排,也是一種重用的體現。

你想啊,要不是重用趙雲,會讓他管理劉備的內廷事務嗎?我們不能說,劉備沒讓趙雲去四處征戰,就是在輕視趙雲。

總之,都是重用,只是方式不一樣,所在的崗位不一樣罷了。


參考文獻:《雲別傳》

老爹


難道一定要做到”將軍“的士兵,才是”好士兵“嗎?

史中估計第一個評價趙雲有勞績,而非功績的可能就是蜀漢政權晚期的姜維了——“雲昔從先帝,勞績既著,經營天下……”,有”勞績“而非“功績”。難道赫赫有名的趙雲,真的”明珠蒙塵“?難道”善下人,喜怒不形於色。好交結豪俠“的劉備真的這麼有眼無珠?

其實不是的,正史中的描述趙雲的字數不多,並沒有《演義》中的那個趙雲描述得那麼英雄了得。但後人也在寥寥數語中發現了蹊蹺,為什麼少有戰功的趙雲能在蜀漢政權中平步青雲,且一直作為戍衛中央的戍衛部隊最高長官?

建興元年,為中護軍、徵南將軍,封永昌亭侯,遷鎮東將軍

這是因為趙雲一直以來都是劉備的戍衛,就如同曹操身邊的許諸那般親信人物。

許諸在曹操還活著的時候,官職不過是武衛中郎將,是戍衛曹操安全的衛隊隊長而已,是曹操死後才被曹丕封候。而趙雲在劉備佔據川蜀稱帝之後,就迅速被封候了。

另外劉備在佔據荊州之時,曾讓工匠鑄造了八把寶劍,除了自己佩戴一把之外,其餘的七把寶劍分別賜給了三個兒子,還有關羽、張飛、諸葛亮、趙雲。其中諸葛亮的那把寶劍在唐朝時被髮掘出世改名為”師古劍“,而趙雲的那把佩劍,後來在晚晴時期,有官員為了討好慈禧,盜挖了古墓,獻給了喜愛看戲的慈禧太后,後隨慈禧陪葬,再後來孫殿英盜挖慈禧墓時,重見天日。

這些足以說明了趙雲在劉備的心目中,就是嫡系親信。這是劉備在給自己親信做的出的承諾。


為什麼後人會說趙雲在蜀漢政權中不得志呢?

其實這種說法,主要是現代社會才出現的,其根本因素是西方崛起之後,在西方文明不斷的侵襲之下,人們開始注重”不想成為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這樣功利的思想之中。

認為趙雲忠肝義膽,又有勇有謀,在劉備帳下卻一直都沒能獲得領兵在外的權利。甚至有人還以關羽大意失荊州之後,劉備率軍攻吳時,趙雲規勸劉備,反被劉備放在川蜀留守人員,來說明趙雲不得志。

其實這些都不經得起推敲。

這個世界上,都是將軍,何人來做士兵呢?

曹操一次都沒有給予許諸領兵在外作戰過,劉備至少被迫讓趙雲孤身一人救了劉禪。

劉備在沒遇到諸葛亮之前,經常是還沒捂熱地盤,就被別人搶走了。所以導致了劉備帳下的人才極少,人才儲備不多。


趙雲在早年之時,在公孫瓚帳下之時就與劉備成為知己了,

先主就袁紹,(趙)雲見於鄴。先主與雲同床眠臥。《雲別傳》時先主亦依託瓚,每接納雲,雲得深自結託。《雲別傳》

    劉備如同喪家之犬時,與趙雲在汝南相遇,趙雲依舊沒有嫌棄,毅然跟隨。可當時的劉備身邊除了張飛和從袁紹那裡騙來的少量部隊之外,已經沒有其他人了(關羽在曹操帳下)。

    另外後來長坂坡之戰,劉備被曹操打散,是趙雲:

    及先主為曹公所追於當陽長阪,棄妻子南走,雲身抱弱子,即後主也,保護甘夫人,即後主母也,皆得免難。遷為牙門將軍

    可以說當時能保護劉備及其家人安全的,除了關羽、張飛之外,也就趙雲和另外一個陳到了。可趙雲以一己之力救出了甘夫人和幼主之後,劉備當時還是一個沒有地盤的”流寇“之下,依舊封了趙雲一個”牙門將軍“。

    這可不是有些人說的,只是雜牌將軍而已。要知道,當時的劉備依舊也是個”雜牌軍閥“,名義上還要接受荊州劉琦的管理。

    對於”以關羽大意失荊州之後,劉備率軍攻吳時,趙雲規勸劉備,反被劉備放在川蜀留守人員,來說明趙雲不得志“。更好解析了。

    劉備鑄八把劍,除了自家之外,其餘四把給了關、張、趙、諸葛。

    當關羽死後,以張飛的性格,肯定是完全支持劉備攻打東吳的。當時能規勸劉備的核心人物,也是能讓劉備願意坐下來,耐心聽完不發火的人,也就只有趙雲和諸葛亮了。

    可猛人張飛準備率領軍隊從閬中至於江州,與劉備會師之時,被暗殺了……

    能讓劉備要求經常一起同床共枕的四人,死了兩個,而且還是一開始就跟隨的異姓兄弟,劉備又如何能聽得進去。

    再則,連趙雲、諸葛亮都能不去勸住的,其他將領和文官又如何能規勸得住?

    孫權襲荊州,先主大怒,欲討權。雲諫曰:“國賊是曹操,非孫權也,且先滅魏,則吳自服。操身雖斃,子丕篡盜,當因眾心,早圖關中,居河、渭上流以討凶逆,關東義士必裹糧策馬以迎王師。不應置魏,先與吳戰;兵勢一交,不得卒解也。”先主不聽,遂東征,留雲督江州。——《雲別傳》

    另外,劉備雖然不聽,可是讓趙雲總領江州防線,這可是把大後方都交給了趙雲,因此又何來”趙雲不得志“。要知道,劉備戰敗後,【權將陸議大敗劉備,殺其兵八萬餘人,備僅以身免。《傅子》】可是趙雲領著援軍迅速趕到,並收攏潰兵,擺出阻擊陸遜的陣勢,使得陸遜沒能再擴大戰果,最終迫使陸遜害怕曹操突然攻擊荊州而退兵的(演義說是陸遜入了迷宮八陣圖,而失去追擊劉備的先機,最後在黃承彥下退兵)。

    再說了劉備稱帝之後,能成為劉備中軍的中護軍統領的趙雲,會是不得志之人?

    趙雲有勞而無功,是因為他要護主!沒辦法領軍在前線打仗。

    姜維最佩服趙雲,就因為趙雲不僅僅忠臣,其軍事也是很少有人能媲美的,要知道劉備在攻打益州之時,龐統因流箭身死後,劉備被迫從荊州抽調軍隊,當時諸葛亮帶著趙雲、張飛等人沿江而上,趙雲可是”至江州,分遣雲從外水上江陽,與亮會於成都。(《三國志 趙雲傳》“。另外漢中戰役之時,也是趙雲能領軍與諸將一起戰曹操:

    1、夏侯淵敗,曹公爭漢中地,運米北山下,數千萬囊。黃忠以為可取,雲兵隨忠取米。忠過期不還, 雲將數十騎輕行出圍,迎視忠等。2、公軍敗,已複合,雲陷敵,還趣圍。將張著被創,雲復馳馬還營迎著。公軍追至圍,此時沔陽長張翼在雲圍內,翼欲閉門拒守,而云入營,更大開門,偃旗息鼓。公軍疑雲有伏兵,引去。雲雷鼓震天,惟以戎弩於後射公軍,公軍驚駭,自相蹂踐,墮漢水中死者甚多。先主明旦自來,至雲營圍視昨戰處,曰:“子龍一身都是膽也。” 《雲別傳》

    後來劉備”夷陵之戰“戰敗,也是趙雲阻擊了陸遜。

    先主失利於秭歸,雲進兵至永安,吳軍已退——《三國志·趙雲傳》裴注《雲別傳》

    再後來,劉備死後,諸葛亮發動的北伐戰爭中,雖然坑了一把趙雲,讓趙雲去吸引曹軍主力,致使趙雲戰敗,可趙雲依舊能保住大軍,”不至大敗“。

    亮出軍,揚聲由斜谷道,曹真遣大眾當之。亮令雲與鄧芝往拒,而身攻祁山。雲、芝兵弱敵強,失利於箕谷,然斂眾固守,不至大敗。軍退,貶為鎮軍將軍。——《三國志 趙雲傳》

    姜維說趙雲”勞績既著“,主要是因為趙雲一直以來是作為救火隊隊長的身份,直接參與戰爭的,要不平時都是劉備的侍衛長,中軍中郎將。

    當然曹操從起事起,得到許諸之後,就很少有親臨戰線了,所以許諸能做到”閒時不出,戰時必是決戰”的那種情況。可劉備獲得荊州地盤之時,曹操、孫權已經形成勢力了。所以導致了劉備人才不多,不得不在許多次派出趙雲……

    另外,能做到領導睡覺時,戍衛在帳外之人,會多嘴去觸碰領導的家事嗎?

    現代為領導開車的司機都懂的道理,保鏢會不懂?

    圖片均來源網絡


    史之為用


    劉備在白帝城託孤的時候,第一個召見的是諸葛亮,第二個召見的是常山趙子龍!從這一點我們就可以看出,劉備是多麼地信任趙雲!其時,劉備對趙雲滿懷深情而又意味深長地說道:“朕與卿於患難之中,相從至今,不想於此地分別;卿可想朕故交,早晚看覷吾子,勿負朕言。”從這句話中,我們完全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劉備心目中的趙雲不僅是自己的一員大將,還是一個患難之交的朋友!

    然而,我想了想,題主所說的“勞而無功”恐怕指的是劉備在白帝城託孤之時,劉備對諸葛亮說,趙雲“不堪大用”這件事。我倒覺得,劉備給趙雲再大的官職也比不上劉備對趙雲的信任,如果你的老闆猜忌你,你就玩完嘍!歷史上,這樣的教訓比比皆是,我就不一一列舉了。所以,我不大苟同題主的“勞而無功”的說法,恰恰相反,我認為,劉備是非常倚重趙雲的!我們不妨礙從以下三個方面加以分析。

    一,劉備對趙雲下的定義是:患難之交;趙雲對劉備的報答:確認過眼神,你就是對的人!

    趙雲的一生總共三易其主。第一次跟了袁紹,跟了一段時間之後,實在是看不上這個“見小利而忘義,幹大事卻惜身”的傢伙。所以,當他在界橋之戰中救下了公孫瓚之後,立馬就投奔了這位北方的漢子!誰知道,在和這個北方的貴族交往了一段時間之後,公孫瓚並不是趙雲心目中的那個救國救民的大英雄,因為這個傢伙一心只想做一個富家翁,趙雲的心裡很失望,直到他遇見了劉備!

    趙雲相從於劉備之時,劉備正是窮困潦倒的時候,或者說,劉備正處於創業的初期。那時的劉備,真的如戲裡所唱的:想當年老子的隊伍剛開張,不過是三五個弟兄,十來條槍,甚至劉備還不如馬雲創業初期的十八羅漢呢!然而,趙雲在和劉備確認過眼神之後,就覺得劉備是對的人!從此,風風雨雨,坎坎坷坷,趙雲誓死相隨,不改其志。俗語說的好,患難之中見真情。劉備看重趙雲,不僅僅看重了趙雲擁有的一身的本事,更是看重了趙雲身上“威武不屈,貧賤不移”的品質!尤其難能可貴的是長坂坡之戰,趙雲於百萬軍之中捨命救下了劉備的兒子阿斗,這讓劉備深深地被趙雲震撼到了!我認為,長坂坡之戰已經奠定了趙雲在劉備心中的地位,此戰,趙雲因功被劉備封為牙門將軍!

    二,有一種信任是:我讓你始終守在我的身邊,你要一直保護我的安全。這就是劉備和趙雲的關係。

    陳壽在《三國志》中對趙雲的評價很中肯:黃忠,趙雲強摯壯猛,並作爪牙,其灌、滕之徒歟!

    陳壽的意思很明確:趙雲只是一員可以在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的虎將,不是一個統帥級別的人才。劉備也曾讚美趙雲:子龍一身都是膽也!劉備的話裡話外的意思已經說的很明確,趙雲只適合做一名衝鋒陷陣的將軍,他不適合做一位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元帥。雖然劉備懂得趙雲“不堪大用”,但是,這絲毫改變不了劉備對趙雲的信任!從這個角度出發,我們再去品味劉備在各個時期給趙雲安排的官職,我們就可以釋然了。我想說,趙雲之於劉備,就好像巴頓之於艾森豪威爾。艾森豪威爾曾經對巴頓說過這樣一句話,他說,我每次調你去衝鋒陷陣,我的肩膀上就會增加一顆星!然而,巴頓就是巴頓,他就像他的部隊中的那那匹狼王,只要他出現在戰場上,他的部隊就會變成一群嗷嗷叫的野狼。然而,你讓艾森豪威爾去試一試?他不行,他只是一支交響樂的樂隊裡拿指揮棒的那個人!艾氏是帥才,巴頓是將才,沒辦法,這恐怕就是人的宿命吧!

    我們不妨再把趙雲在劉備那裡乾的活仔細地梳理一番。第一份工作:先主主騎,這份工作不簡單!要知道,劉備當時的兵員不過千把號人,騎兵能有多少人呢?充其量,劉備就像李雲龍那樣的一個團長,而趙雲就像那個騎兵連長孫德勝一樣。然而,在東漢末年的那個時代裡,騎兵是寶貝中的寶貝。它們不僅可以正面強攻,而且可以迂迴包抄,它們往往還是一場戰役裡的決定性力量!劉備讓趙雲做了自己的第一任騎兵連的連長,足見劉備對趙雲的重視!至於偏將軍領桂陽太守和牙門將軍,我認為沒有必要浪費過多的筆墨,我想談一談趙雲做的“留營司馬”這個官職。

    劉備率領著一班人馬浩浩蕩蕩地殺往西川的時候,讓趙雲留在了荊州,做了留營司馬的官兒。這個情節,《三國志》裡寫的非常明確:先主孫夫人,以權妹驕豪,多將吳兵吏,縱橫不法。先主以雲嚴重,必能整肅,特任掌內事。這個頭銜到底有牛掰咱不知道,但是,“掌內事”這三個字不一般,其目的主要就是用趙雲管他的孫夫人的!“趙雲截江救阿斗”這一段想必友友們不會不熟悉。當孫權的老妹兒帶著阿斗想回東吳的時候,又是趙雲在千鈞一髮之際截住了這個女漢子,救下了阿斗。否則,阿斗的小命恐怕就要嗚呼嘍!看來,趙雲才是劉備命中的貴人,他兩次救了劉備的兒子阿斗的命,這樣的人難道不值得劉備信任和託付嗎?也就是說,趙雲始終站在劉備的身邊,扮演著劉備的衛隊長的角色!劉備對趙雲的這份信任,在蜀漢集團裡能有幾人可以與之媲美?

    三,忠貞不二,嚴於律己;武藝超群,兩次救“主”,如此開掛的人生,如此完美的人設,此人值得劉備託孤!

    公元213年,趙雲率部與劉備,諸葛亮會師益州,因功被封為翊2軍將軍。按照蜀漢的編制,趙雲的翊軍將軍屬於“雜號將軍”。再者,劉備對趙雲的一句“不堪大用”的評價也讓有的人望文生義,想當然地認為趙雲被劉備冷落了,實則不然!

    首先,我們先來看一看趙雲的翊軍將軍的級別。在劉備的“五虎上將”中,趙雲名列關羽,張飛,馬超和黃忠的後面。也就是說,翊軍將軍是正五品的待遇耶!難得的是,雖然趙雲戰功卓著,兩次救主,可是,趙雲自始自終嚴於律己,不驕不燥,不爭名奪利,任勞任怨。再加上他的一身的本事,趙雲簡直就是劉備的統治集團裡的標杆式的人物!(趙雲身長八尺,相貌堂堂,還是韓國前總統朴槿惠的偶像呢!)

    所以,劉備在臨死前才會把自己的兒子託付給趙雲。劉備的意思是,哥們兒,我死之後,你要保護好我的兒子!對於趙雲來說,這是一份天大的恩典,更是知遇之恩。為了劉氏的蜀漢江山,趙雲真的做到了“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至於題主說的趙雲受到劉備冷落是因為趙雲知道劉備的家事過多的原因,這根本就是當今神劇的邏輯,不值得一提!


    青梅煮酒LYX


    趙雲是劉備手下的得力將領。他在與劉備相見之後,就得到劉備的器重。劉備用盡手段招攬趙雲,而趙雲也對劉備十分敬仰。後來趙雲投奔到劉備手下,馬上被劉備任命為自己的貼身護衛。他命令趙雲在外面秘密招收數百將士,保證自己的安全。

    但是,趙雲雖然在劉備手下出生入死多年,也建立了無數功勞。可是,在後來劉備封賞將軍的時候,關羽、張飛、馬超、黃忠都分別成為重號將軍,而趙雲卻成了雜號將軍。這樣一看,似乎是對趙雲輕視了。

    那麼,如果真是對趙雲輕視,那會是因為什麼呢?趙雲在歸屬劉備後,一直做劉備的貼身護衛,後來一直掌管劉備的家事。在當陽長坂坡慘敗的時候,劉備拋棄妻子和兒子狼狽逃跑。是趙雲單槍匹馬在曹軍中七進七出,救出甘夫人和劉禪,這才保住了蜀漢的繼承人。

    後來在劉備和東吳的孫夫人結婚後,孫夫人和她帶來的一眾人員十分驕狂。劉備因為有求於孫權,所以只有一再忍讓。後來劉備針對這個情況,決定任命趙雲掌內事,這才鎮住了孫夫人這些人。

    後來趁著劉備入川打仗,孫權派人接孫夫人回去。為了要挾劉備,孫權特意讓孫夫人把劉備的嫡子劉禪一起帶往江東。多虧趙雲及時趕到,攔江截住孫夫人的坐船,奪回了劉禪。這使得孫權的圖謀破產。

    後來趙雲隨著諸葛亮入川,為劉備奪取西川立下了功勞。在論功行賞的時候,趙雲不但推辭自己的封賞,還勸劉備把那些要賞給部下的產業歸還原主。

    這樣的事在後來北伐時也有發生。當時趙雲在第一次北伐中擔任偏師,在撤退的時候,趙雲親自斷後。在趙雲的指揮下,他的軍隊沒有遭受大的損失。在戰後,趙雲帶回來的物資裡有多餘的絹匹,諸葛亮想分賞給將士們。趙雲也同樣的以兵出無功為由拒絕了。

    在第一次北伐失敗後,諸葛亮自貶三等,趙雲也主動承擔責任,也主動貶官。從以上的趙雲的種種表現可以看到,趙雲不計較個人得手的高風亮節。

    那麼,既然趙雲品德高尚,劉備不提高他的官職,是不是他的能力不行呢?我們看看趙雲的經歷,給出的答案是否定的。趙雲在前面的描述可以看到,他完成劉備的任務都表現出色,不論是擔任內衛,還是執掌內事,都完成了劉備的囑託。

    而且,趙雲還具有一定的行政能力。當劉備在赤壁之戰後,奪取荊州的江南四郡。趙雲和諸葛亮一樣,都被任命為地方的郡守。諸葛亮都督零陵、武陵和長沙,他擔任桂陽太守,和諸葛亮一樣,建設地方,為劉備發展實力盡心盡責。

    在入川之戰中,趙雲和諸葛亮、張飛一起入川,趙雲自領一軍,一路上攻城略地,和劉備等人會師成都。在漢中之戰時,趙雲在強敵壓境的時候,打開營門,偃旗息鼓,自己一人站立在營門。用疑兵計打敗了優勢的曹軍,被劉備稱讚為“子龍一身都是膽也”。

    從這些經歷,我們能夠看到,趙雲文武雙全,品行高尚。劉備不任命他擔任重號將軍不是因為這些原因。那麼,究竟為什麼要封趙雲為雜號將軍呢?

    這是因為,一是趙雲多年擔任劉備的內衛,戰功並不十分突出。趙雲雖然能力出眾,但是劉備對他的任用大多是以內事囑託。這項任務十分艱鉅,可是卻不容易見到明顯的功績。即便是把劉備的家眷保護周全,也無法和那些在戰場上斬將奪旗的將領相提並論。在這一點上,趙雲確實是被劉備的家事所拖累了。

    二是重號將軍的名額有限。在封賞將軍的時候,重號將軍也就只有前、後、左、右四個名額。在眾多的將領裡挑選這四個名額,確實是比較難。尤其是黃忠在入川和漢中之戰中表現出眾,陣斬夏侯淵,不能不重賞。

    在這種情況下,為了提振後來加入的將士的士氣,劉備不惜破格提拔黃忠為後將軍。這樣,只得把趙雲的封賞降低了。

    三是趙雲的淡泊名利的品德。趙雲被封為雜號將軍,有很多人都為此給他抱不平。大家認為,破格提拔黃忠不是很妥當。這樣,如果不提拔黃忠,趙雲很可能就會接任黃忠的職務,擔任重號將軍。

    當時,諸葛亮就對提拔黃忠表示異議。他婉轉的以關羽為名,向劉備說出不同意見。但是,劉備拒絕了諸葛亮的建議,依然封了黃忠。

    而遠在荊州的關羽聞聽此事,果然勃然大怒。他以不與老兵為伍拒絕接受劉備的封賞。不與老兵為伍,那麼年輕人是誰,不就是趙雲嗎?後來在大家的勸告下,關羽才接受了封賞。

    這麼多人為趙雲打抱不平,但是趙雲的表現是安之若素。他並沒有把這件事放在心上,依然忠心耿耿的扶保劉備的江山。在日後的歲月裡,趙雲和過去一樣,盡心盡力的為蜀漢政權工作,直至生命的最後一息。

    結語:

    正是因為趙雲的高風亮節,使得他得到了蜀漢君臣的尊重。雖然他沒有當上重號將軍,陳壽在《三國志》中,依然把他和關羽、張飛、馬超、黃忠合傳。這也就是後世傳說的五虎上將的由來。這也是對趙雲一生的公平的評價。

    趙雲一生光明磊落,他文武雙全,智勇兼備,在三國曆史中留下了讓人難忘的風采。尤其是他淡泊名利,大公無私的品行,更是流傳後世,讓大家敬仰。

    我是歷史笑春風,歡迎大家關注我,多提寶貴意見,謝謝。


    歷史笑春風


    首先要說明的是趙雲在正史中的形象更接近於劉備警衛隊長,相比演義當中給他加進去那些衝鋒陷陣的形象來講,他的真實形象低調的多。甚至說,他在劉備集團的排名遠沒有演義當中的那麼靠前。

    我們可以類比一下曹操手下的典韋許褚,他們是曹操的貼身侍衛,相當於現在的司機兼保鏢,他們二位的官職也沒有高到哪裡去,我們就可以理解趙雲的地位為什麼總是排在其他人之後了。雖然演義當中給趙雲了一個完美的人設,但是從他的事蹟中我們不難看出趙雲還是在圍著劉備周圍轉的。不論是當陽救主還是搶江奪鬥,都是在圍著劉備的家屬轉。再有明顯的一點分兵進川的時候是諸葛和趙雲一夥,張飛單獨一夥,這就給大家透漏了其實趙雲的地位難以和張飛並立,他不是統帥一方的帥才。在蜀漢鼎盛時期,東方獨膽一面的是關羽,西面鎮守一方的是魏延。如果按照演義中的完美人設,這兩個地方應該給趙雲一個。但是劉備沒有給,我們排除了劉備用人不明的因素,那麼只能說是趙雲的統帥一方能力欠缺,或者說根本沒有機會施展。

    總之趙雲的工作就是領導身邊的保鏢,很難有機會能夠施展自己在統兵帶隊方面的才華,自然地位也高不到哪裡去。當然劉備也不會隨意把自己最信任的保鏢派走去鎮守一方。所以趙雲給人的感覺是勞而無功了。



    如煙入幻


    您好,我是歷史領域創作者:

    新青年曆史,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

    趙雲字子龍,是蜀國的五虎上將,是一位具有傳奇色彩的名將,武藝高強,能征善戰,心思縝密,為人低調,為劉備的蜀漢立下了汗馬功勞。

    然而各方面都很完美的趙雲一生所獲得職務與他的資歷、能力以及戰功都不成正比。可以用“勞而無功”來形容,那麼問題出在哪裡呢?,我認為有以下這點。

    一、趙雲不拉幫結派,喜歡獨來獨往

    趙雲在博望坡大戰時曾經生擒魏將夏侯蘭,這夏侯蘭與趙雲是同鄉,又是一起光屁股玩大的發小,於是趙雲向劉備求情留夏侯蘭一命。夏侯蘭感激不殺之恩,於是歸降劉備。趙雲身為夏侯蘭的救命恩人,二人又是同鄉舊交,按理說應該成為來往密切、相互關照的 “圈中人”,可趙雲抑或為避嫌,始終與夏侯蘭保持一定距離,兩人關係不冷不熱,最多算泛泛之交。由此可見,趙雲不願搞山頭主義,他為人本分,謹守底線

    二、趙雲耿直,情商低,不會拍領導馬屁

    趙雲心直口快,說話單刀直入,不善於察言觀色,經常讓領導下不了臺,惹領導不高興,最終因直言取禍。當年關羽走麥城,兵敗身死,孫權重新奪回荊州。劉備準備起兵討伐東吳。趙雲勸諫道,現在蜀國的大敵是國賊曹操,而非孫權。如果傾力滅掉曹魏,東吳自然不戰而屈服。因此,不能因憤怒而喪失理智,舉國與東吳開戰而讓曹魏得利。豈不聞螳螂捕蟬,黃雀在後之古訓?劉備早被憤怒衝昏了頭腦,他不聽勸阻,執意伐吳。其實,趙雲的勸諫可謂真知灼見,隨後發生的一系列變故也證明了他的睿智,可領導已經拍板決定的事情,你卻執意阻攔,這不是自討沒趣、沒事找事嗎?

    三、趙雲大公無私,不講人情,得罪權貴

    趙雲心無偏私,一心為公,卻成為影響別人獲取利益的絆腳石。劉備剛剛獲取巴蜀之地(益州)時,大家就吵吵嚷嚷商議如何分配成都城裡那些原屬益州牧劉璋以及富人們的田產與豪宅,眾將士對成都府庫裡堆積如山的金銀財寶更是覬覦垂涎萬分,早就急欲瓜分了。大家跟著劉備出生入死這麼多年,不就是為了這些嗎?趙雲卻不識時務,他苦口婆心的勸劉備,說我們雖然有一塊自己的根據地了,但實力雄厚的曹操還佔據著廣袤的北方,他正虎視眈眈,欲吞巴蜀,所以現在還不到貪圖安逸享樂的時候,想當年霍去病以“匈奴未滅,何以家為”為由拒絕了漢武帝賞賜的府邸田產,難道今日的曹操不比昔日的匈奴威脅更大嗎?

    劉備聽後深以為然,於是採納了趙雲的建議。眼見即將到手的富貴一霎那煙消雲散,眾人不禁憤懣焦躁,紛紛遷怒趙雲。


    新青年曆史


    皇帝託孤的對象,就是後面朝代所說的顧命大臣,或者說輔政大臣,第一要務是要輔佐幼主治理國政的,換言之,是要有宰相之才的人。很明顯,劉備集團有這樣才能的人,只有諸葛亮一個人,未出隆中,已知三分的傑出政治家,隨劉備一路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十五年。無論從資歷,能力,都只有諸葛亮一個人選。趙雲當然追隨劉備更久,資歷是不用質疑的,而且辦事穩重,所以劉備很信任趙雲,戰功也是立下很多,這都是沒有問題,但是趙雲是將軍,不是宰相,沒有體現出治國才能,你能想象趙雲做丞相處理國計民生嗎?

    無論是長坂坡單騎救主,還是截江奪阿斗,還是漢水的一身是膽,趙雲體現出來的是軍事才能和個人勇敢作戰,而不是治理一個國家的才能和頭腦。相類似的,曹操選擇魏王世子也不會選曹彰而選曹丕,不是因為曹彰趙雲不出色,而是因為一個國家要想穩定治理,是需要懂政治的人,不是首選能打仗的人,戰爭是政治的延申,為了達到政治目的才會發動戰爭。


    BP獨立寫作人


    感謝頭條提供的平臺,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趙雲的勞而無功並不是因為介入劉備家事過多的原因,他與趙雲自身的能力,性格特點息息相關,趙雲是蜀漢一員驍勇善戰,勇猛無比的猛將,但並不是統帥型人才。

    民間給三國的武將們有一個武力值排名,一呂(布)二趙(雲)三典韋,四關(羽)五馬(超)六張飛,許(儲)黃(忠)孫(策)太(史慈)兩夏侯(惇,淵),徐(晃)鄧(艾)文(鴛)周(泰)孟(獲)嚴顏,二張(遼,郃)二曹(彰,仁)旁甘(寧)魏(延),孫堅姜維文(醜)與顏(良),可以看出來趙雲武力值還是很強的。

    一個人武力值的強弱和統軍作戰能力並沒有必然關係,根據正史記載趙雲在蜀軍中的主要職責是中軍護衛,那什麼是中軍護衛呢?負責保護劉備等一些核心人物的安全,要說趙雲沒有武藝也是不行的,中軍護衛相當於現在的保鏢了,而且還是保鏢頭子,肯定也很能打。而真正征戰沙場,攻城拔寨的並不是趙雲的職責。

    可以看出來趙雲是被演義神話的人物,作為劉備的護衛長,雖然個人武力值很強,但是並不熟讀兵法,也沒有帶兵作戰的實踐經驗與輝煌戰績,他的主要工作職責就是保護好劉備及其家屬的人身安全,可以看出劉備對趙雲亦是極其信任。

    趙雲如果真的軍事才能突出,以劉備的識人用人能力,肯定會重用趙雲,起碼會給他軍中統兵作戰的機會,雖然趙雲不是演義中的那麼神勇,但也是武力值相當厲害的人物,他忠心護主,任勞任怨的品格,值得我們去思考與學習。


    雄風吹不斷的風


    趙雲並非勞而無功,相反趙雲的功勞很高,但是趙雲之功在內而不在外,比起那些征戰沙場、屢立戰功的將領,趙雲不是比他們差,而是職位不同罷了。

    趙雲在蜀漢的職位是中軍護衛,職責是保衛劉備與其家人的安危,這與曹魏之中的典韋(為保曹操戰死)、許褚,東吳的周泰是相同的。職責的不同讓趙雲與其他武將不同,饒是如此,趙雲的所作所為仍是這其中的佼佼者。

    職責所在,趙雲功勞遠高於蜀漢將領,讓劉備沒有後顧之憂。

    趙雲於內的護衛有三件事情是其他人做不到的:

    1. 長坂坡七進七出,斬曹營五十餘員將領,力保幼主突出重圍

    2. 諸葛亮弔祭周瑜,趙雲按劍不動,東吳無一人敢犯
    3. 孫尚香帶幼主東去,趙雲當機立斷,截回幼主

    這三件事情,放在蜀漢其他人身上,沒有任何一人能夠做到的,也正是趙雲的存在,劉備與他的家人在亂世依舊能夠平穩渡過,若家人有失,蜀漢安可立?況且趙雲除了保衛劉備家人的安危,並無插手劉備家事,也正是趙雲大公無私,劉備才如此信任他。

    趙雲於內保安全,於外戰沙場,功不可沒。

    《三國演義》中對武將的評價有“一呂(布)二趙(雲)三典韋,四關(羽)五馬(超)六張飛”的說法,趙雲的武力遠在蜀漢其他將領之上。

    從最初的河北之地首戰文丑,再到後來追隨劉備七進七出、獨守陽平關,直到年近七十依舊力戰西涼韓德一門五將,趙雲留給三國讀者們太多津津樂道的傳奇,可以說趙雲是三國中最完美的人物。

    不僅武力力壓群雄,趙雲智謀也遠在其他武將之上,在演義中趙雲多次的勸諫劉備都被後世稱讚為“大臣儒將”。

    也正是因為趙雲不僅能征善戰,而且深諳謀略,因此劉備才將中軍護衛這樣的重任交付於他,事實證明趙雲足以堪此大任。

    總結語

    蜀漢建立初期,五虎上將關羽、張飛、黃忠、馬超先後戰死,唯有趙雲得以善終,趙雲執掌禁軍,為蜀漢立下的汗馬功勞,非別人能比,趙雲既有勞又有功。


    談天說地評歷史


    趙雲,字子龍,三國時期蜀漢名將。趙雲是一位真的英雄好漢,他不但武功高強,能征善戰,而且為人低調,謹慎,他的人品也是沒得說的,但各方面都很完美的趙雲卻一直不被重用,趙雲是三國時期的一位風雲人物,他很早就追隨劉備東征西討,不為艱難險阻,立下汗馬功勞,可以稱為蜀漢建立之大功臣。趙雲這個人做事是非常讓人放心的,而且是埋頭苦幹的類型,從來不提什麼要求,但就是這樣的人,在劉備那裡連個上將也沒有當上,趙雲的能力和他的官階嚴重不符,現在的很多人都替趙雲打抱不平,都替他不值,但其實趙雲不直不被重用的原因有三個,一是趙雲這個人是一個大公無私的人,說不好聽的就是不知道變通,有的時候他可能做的事情是對的,但無形中就傷害了國家的利益;二是趙雲這個人從不拉幫結派,一直都是自己一個人,沒有強大的後備軍,就註定這個人沒有人支持,自然就不可能委以重任;三就是趙雲這個人心直口快,他是工作在劉備身邊的人,經常也因為心直口快導致劉備下不來臺,劉備雖然表面上不會怪罪,但心裡多多少少會不舒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