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云的劳而无功是不是介入刘备家事过多的原因?

东篱晚香


【据实回答每一个问题】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有必要对这个问题,重新进行一个梳理。老爹认为问题真正想问的应该是:赵云为刘备集团,付出了所有,然而得到的封赏,却远远不及其他人。说得简单点,就是赵云劳苦功高,却没有得到与之相匹配的封赏。

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是因为赵云过多地介入了刘备的家事吗?

01.我们并非刘备本人,无法知道他到底是怎么想的:

在三国时期的历史上,刘备对赵云的任用问题,也是一直被讨论的议题之一。这个议题最大的讨论点,就在于赵云在对刘备的忠心,以及为刘备集团立下的功劳方面,都是可圈可点的。但是,令人感到奇怪的,就是纵观赵云的一生,都不曾担任过类似关羽,那种独当一面的官职。

当然了,我们并非刘备本人,无法知道他到底是怎么想的。但是,可以被证实的一点,就是造成赵云劳苦功高,却没有得到与之相匹配的封赏,原因一定不是因为赵云过多地介入了刘备的家事。

因为要论和刘备的亲近程度,赵云再怎么样,都不如关羽和张飞两人。因此,赵云劳苦功高,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封赏,肯定不是因为介入刘备的家事过多。

02.为何刘备对于赵云的安排,会出现如此奇怪的现象?

其实这个问题,也没有必要去纠结。

刘备之所以这么安排赵云,更多的是因为赵云更适合,管理刘备的内廷生活。如果让关羽或者张飞来代替赵云,效果反而不如赵云管理的好。

仔细一想,就能够想通了。我们自己在去分配任务的时候,也是按照一个原则“把任务交给最合适的人去做”。

那么,老爹这个推测,有没有根据呢?

有,据《云别传》的记载:“此时先主孙夫人以权妹骄豪,多将吴吏兵,纵横不法。先主以云严重,必能整齐,特任掌内事。”

这段记载,就能很好地验证老爹的猜想。刘备让赵云管理内事的原因之一,就是“先主以云严重,必能整齐”。

换言之,刘备认为赵云比关羽和张飞两人,都更适合管理自己的内廷事务。

03.总结:

刘备对于赵云的安排,并没有所谓的“不受重用”。相反,刘备对于赵云的安排,也是一种重用的体现。

你想啊,要不是重用赵云,会让他管理刘备的内廷事务吗?我们不能说,刘备没让赵云去四处征战,就是在轻视赵云。

总之,都是重用,只是方式不一样,所在的岗位不一样罢了。


参考文献:《云别传》

老爹


难道一定要做到”将军“的士兵,才是”好士兵“吗?

史中估计第一个评价赵云有劳绩,而非功绩的可能就是蜀汉政权晚期的姜维了——“云昔从先帝,劳绩既著,经营天下……”,有”劳绩“而非“功绩”。难道赫赫有名的赵云,真的”明珠蒙尘“?难道”善下人,喜怒不形於色。好交结豪侠“的刘备真的这么有眼无珠?

其实不是的,正史中的描述赵云的字数不多,并没有《演义》中的那个赵云描述得那么英雄了得。但后人也在寥寥数语中发现了蹊跷,为什么少有战功的赵云能在蜀汉政权中平步青云,且一直作为戍卫中央的戍卫部队最高长官?

建兴元年,为中护军、征南将军,封永昌亭侯,迁镇东将军

这是因为赵云一直以来都是刘备的戍卫,就如同曹操身边的许诸那般亲信人物。

许诸在曹操还活着的时候,官职不过是武卫中郎将,是戍卫曹操安全的卫队队长而已,是曹操死后才被曹丕封候。而赵云在刘备占据川蜀称帝之后,就迅速被封候了。

另外刘备在占据荆州之时,曾让工匠铸造了八把宝剑,除了自己佩戴一把之外,其余的七把宝剑分别赐给了三个儿子,还有关羽、张飞、诸葛亮、赵云。其中诸葛亮的那把宝剑在唐朝时被发掘出世改名为”师古剑“,而赵云的那把佩剑,后来在晚晴时期,有官员为了讨好慈禧,盗挖了古墓,献给了喜爱看戏的慈禧太后,后随慈禧陪葬,再后来孙殿英盗挖慈禧墓时,重见天日。

这些足以说明了赵云在刘备的心目中,就是嫡系亲信。这是刘备在给自己亲信做的出的承诺。


为什么后人会说赵云在蜀汉政权中不得志呢?

其实这种说法,主要是现代社会才出现的,其根本因素是西方崛起之后,在西方文明不断的侵袭之下,人们开始注重”不想成为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这样功利的思想之中。

认为赵云忠肝义胆,又有勇有谋,在刘备帐下却一直都没能获得领兵在外的权利。甚至有人还以关羽大意失荆州之后,刘备率军攻吴时,赵云规劝刘备,反被刘备放在川蜀留守人员,来说明赵云不得志。

其实这些都不经得起推敲。

这个世界上,都是将军,何人来做士兵呢?

曹操一次都没有给予许诸领兵在外作战过,刘备至少被迫让赵云孤身一人救了刘禅。

刘备在没遇到诸葛亮之前,经常是还没捂热地盘,就被别人抢走了。所以导致了刘备帐下的人才极少,人才储备不多。


赵云在早年之时,在公孙瓒帐下之时就与刘备成为知己了,

先主就袁绍,(赵)云见於邺。先主与云同床眠卧。《云别传》时先主亦依讬瓒,每接纳云,云得深自结讬。《云别传》

    刘备如同丧家之犬时,与赵云在汝南相遇,赵云依旧没有嫌弃,毅然跟随。可当时的刘备身边除了张飞和从袁绍那里骗来的少量部队之外,已经没有其他人了(关羽在曹操帐下)。

    另外后来长坂坡之战,刘备被曹操打散,是赵云:

    及先主为曹公所追于当阳长阪,弃妻子南走,云身抱弱子,即后主也,保护甘夫人,即后主母也,皆得免难。迁为牙门将军

    可以说当时能保护刘备及其家人安全的,除了关羽、张飞之外,也就赵云和另外一个陈到了。可赵云以一己之力救出了甘夫人和幼主之后,刘备当时还是一个没有地盘的”流寇“之下,依旧封了赵云一个”牙门将军“。

    这可不是有些人说的,只是杂牌将军而已。要知道,当时的刘备依旧也是个”杂牌军阀“,名义上还要接受荆州刘琦的管理。

    对于”以关羽大意失荆州之后,刘备率军攻吴时,赵云规劝刘备,反被刘备放在川蜀留守人员,来说明赵云不得志“。更好解析了。

    刘备铸八把剑,除了自家之外,其余四把给了关、张、赵、诸葛。

    当关羽死后,以张飞的性格,肯定是完全支持刘备攻打东吴的。当时能规劝刘备的核心人物,也是能让刘备愿意坐下来,耐心听完不发火的人,也就只有赵云和诸葛亮了。

    可猛人张飞准备率领军队从阆中至于江州,与刘备会师之时,被暗杀了……

    能让刘备要求经常一起同床共枕的四人,死了两个,而且还是一开始就跟随的异姓兄弟,刘备又如何能听得进去。

    再则,连赵云、诸葛亮都能不去劝住的,其他将领和文官又如何能规劝得住?

    孙权袭荆州,先主大怒,欲讨权。云谏曰:“国贼是曹操,非孙权也,且先灭魏,则吴自服。操身虽毙,子丕篡盗,当因众心,早图关中,居河、渭上流以讨凶逆,关东义士必裹粮策马以迎王师。不应置魏,先与吴战;兵势一交,不得卒解也。”先主不听,遂东征,留云督江州。——《云别传》

    另外,刘备虽然不听,可是让赵云总领江州防线,这可是把大后方都交给了赵云,因此又何来”赵云不得志“。要知道,刘备战败后,【权将陆议大败刘备,杀其兵八万馀人,备仅以身免。《傅子》】可是赵云领着援军迅速赶到,并收拢溃兵,摆出阻击陆逊的阵势,使得陆逊没能再扩大战果,最终迫使陆逊害怕曹操突然攻击荆州而退兵的(演义说是陆逊入了迷宫八阵图,而失去追击刘备的先机,最后在黄承彦下退兵)。

    再说了刘备称帝之后,能成为刘备中军的中护军统领的赵云,会是不得志之人?

    赵云有劳而无功,是因为他要护主!没办法领军在前线打仗。

    姜维最佩服赵云,就因为赵云不仅仅忠臣,其军事也是很少有人能媲美的,要知道刘备在攻打益州之时,庞统因流箭身死后,刘备被迫从荆州抽调军队,当时诸葛亮带着赵云、张飞等人沿江而上,赵云可是”至江州,分遣云从外水上江阳,与亮会于成都。(《三国志 赵云传》“。另外汉中战役之时,也是赵云能领军与诸将一起战曹操:

    1、夏侯渊败,曹公争汉中地,运米北山下,数千万囊。黄忠以为可取,云兵随忠取米。忠过期不还, 云将数十骑轻行出围,迎视忠等。2、公军败,已复合,云陷敌,还趣围。将张著被创,云复驰马还营迎著。公军追至围,此时沔阳长张翼在云围内,翼欲闭门拒守,而云入营,更大开门,偃旗息鼓。公军疑云有伏兵,引去。云雷鼓震天,惟以戎弩于后射公军,公军惊骇,自相蹂践,堕汉水中死者甚多。先主明旦自来,至云营围视昨战处,曰:“子龙一身都是胆也。” 《云别传》

    后来刘备”夷陵之战“战败,也是赵云阻击了陆逊。

    先主失利于秭归,云进兵至永安,吴军已退——《三国志·赵云传》裴注《云别传》

    再后来,刘备死后,诸葛亮发动的北伐战争中,虽然坑了一把赵云,让赵云去吸引曹军主力,致使赵云战败,可赵云依旧能保住大军,”不至大败“。

    亮出军,扬声由斜谷道,曹真遣大众当之。亮令云与邓芝往拒,而身攻祁山。云、芝兵弱敌强,失利于箕谷,然敛众固守,不至大败。军退,贬为镇军将军。——《三国志 赵云传》

    姜维说赵云”劳绩既著“,主要是因为赵云一直以来是作为救火队队长的身份,直接参与战争的,要不平时都是刘备的侍卫长,中军中郎将。

    当然曹操从起事起,得到许诸之后,就很少有亲临战线了,所以许诸能做到”闲时不出,战时必是决战”的那种情况。可刘备获得荆州地盘之时,曹操、孙权已经形成势力了。所以导致了刘备人才不多,不得不在许多次派出赵云……

    另外,能做到领导睡觉时,戍卫在帐外之人,会多嘴去触碰领导的家事吗?

    现代为领导开车的司机都懂的道理,保镖会不懂?

    图片均来源网络


    史之为用


    刘备在白帝城托孤的时候,第一个召见的是诸葛亮,第二个召见的是常山赵子龙!从这一点我们就可以看出,刘备是多么地信任赵云!其时,刘备对赵云满怀深情而又意味深长地说道:“朕与卿于患难之中,相从至今,不想于此地分别;卿可想朕故交,早晚看觑吾子,勿负朕言。”从这句话中,我们完全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刘备心目中的赵云不仅是自己的一员大将,还是一个患难之交的朋友!

    然而,我想了想,题主所说的“劳而无功”恐怕指的是刘备在白帝城托孤之时,刘备对诸葛亮说,赵云“不堪大用”这件事。我倒觉得,刘备给赵云再大的官职也比不上刘备对赵云的信任,如果你的老板猜忌你,你就玩完喽!历史上,这样的教训比比皆是,我就不一一列举了。所以,我不大苟同题主的“劳而无功”的说法,恰恰相反,我认为,刘备是非常倚重赵云的!我们不妨碍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分析。

    一,刘备对赵云下的定义是:患难之交;赵云对刘备的报答:确认过眼神,你就是对的人!

    赵云的一生总共三易其主。第一次跟了袁绍,跟了一段时间之后,实在是看不上这个“见小利而忘义,干大事却惜身”的家伙。所以,当他在界桥之战中救下了公孙瓚之后,立马就投奔了这位北方的汉子!谁知道,在和这个北方的贵族交往了一段时间之后,公孙瓚并不是赵云心目中的那个救国救民的大英雄,因为这个家伙一心只想做一个富家翁,赵云的心里很失望,直到他遇见了刘备!

    赵云相从于刘备之时,刘备正是穷困潦倒的时候,或者说,刘备正处于创业的初期。那时的刘备,真的如戏里所唱的:想当年老子的队伍刚开张,不过是三五个弟兄,十来条枪,甚至刘备还不如马云创业初期的十八罗汉呢!然而,赵云在和刘备确认过眼神之后,就觉得刘备是对的人!从此,风风雨雨,坎坎坷坷,赵云誓死相随,不改其志。俗语说的好,患难之中见真情。刘备看重赵云,不仅仅看重了赵云拥有的一身的本事,更是看重了赵云身上“威武不屈,贫贱不移”的品质!尤其难能可贵的是长坂坡之战,赵云于百万军之中舍命救下了刘备的儿子阿斗,这让刘备深深地被赵云震撼到了!我认为,长坂坡之战已经奠定了赵云在刘备心中的地位,此战,赵云因功被刘备封为牙门将军!

    二,有一种信任是:我让你始终守在我的身边,你要一直保护我的安全。这就是刘备和赵云的关系。

    陈寿在《三国志》中对赵云的评价很中肯:黄忠,赵云强挚壮猛,并作爪牙,其灌、滕之徒欤!

    陈寿的意思很明确:赵云只是一员可以在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的虎将,不是一个统帅级别的人才。刘备也曾赞美赵云:子龙一身都是胆也!刘备的话里话外的意思已经说的很明确,赵云只适合做一名冲锋陷阵的将军,他不适合做一位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元帅。虽然刘备懂得赵云“不堪大用”,但是,这丝毫改变不了刘备对赵云的信任!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再去品味刘备在各个时期给赵云安排的官职,我们就可以释然了。我想说,赵云之于刘备,就好像巴顿之于艾森豪威尔。艾森豪威尔曾经对巴顿说过这样一句话,他说,我每次调你去冲锋陷阵,我的肩膀上就会增加一颗星!然而,巴顿就是巴顿,他就像他的部队中的那那匹狼王,只要他出现在战场上,他的部队就会变成一群嗷嗷叫的野狼。然而,你让艾森豪威尔去试一试?他不行,他只是一支交响乐的乐队里拿指挥棒的那个人!艾氏是帅才,巴顿是将才,没办法,这恐怕就是人的宿命吧!

    我们不妨再把赵云在刘备那里干的活仔细地梳理一番。第一份工作:先主主骑,这份工作不简单!要知道,刘备当时的兵员不过千把号人,骑兵能有多少人呢?充其量,刘备就像李云龙那样的一个团长,而赵云就像那个骑兵连长孙德胜一样。然而,在东汉末年的那个时代里,骑兵是宝贝中的宝贝。它们不仅可以正面强攻,而且可以迂回包抄,它们往往还是一场战役里的决定性力量!刘备让赵云做了自己的第一任骑兵连的连长,足见刘备对赵云的重视!至于偏将军领桂阳太守和牙门将军,我认为没有必要浪费过多的笔墨,我想谈一谈赵云做的“留营司马”这个官职。

    刘备率领着一班人马浩浩荡荡地杀往西川的时候,让赵云留在了荆州,做了留营司马的官儿。这个情节,《三国志》里写的非常明确:先主孙夫人,以权妹骄豪,多将吴兵吏,纵横不法。先主以云严重,必能整肃,特任掌内事。这个头衔到底有牛掰咱不知道,但是,“掌内事”这三个字不一般,其目的主要就是用赵云管他的孙夫人的!“赵云截江救阿斗”这一段想必友友们不会不熟悉。当孙权的老妹儿带着阿斗想回东吴的时候,又是赵云在千钧一发之际截住了这个女汉子,救下了阿斗。否则,阿斗的小命恐怕就要呜呼喽!看来,赵云才是刘备命中的贵人,他两次救了刘备的儿子阿斗的命,这样的人难道不值得刘备信任和托付吗?也就是说,赵云始终站在刘备的身边,扮演着刘备的卫队长的角色!刘备对赵云的这份信任,在蜀汉集团里能有几人可以与之媲美?

    三,忠贞不二,严于律己;武艺超群,两次救“主”,如此开挂的人生,如此完美的人设,此人值得刘备托孤!

    公元213年,赵云率部与刘备,诸葛亮会师益州,因功被封为翊2军将军。按照蜀汉的编制,赵云的翊军将军属于“杂号将军”。再者,刘备对赵云的一句“不堪大用”的评价也让有的人望文生义,想当然地认为赵云被刘备冷落了,实则不然!

    首先,我们先来看一看赵云的翊军将军的级别。在刘备的“五虎上将”中,赵云名列关羽,张飞,马超和黄忠的后面。也就是说,翊军将军是正五品的待遇耶!难得的是,虽然赵云战功卓著,两次救主,可是,赵云自始自终严于律己,不骄不燥,不争名夺利,任劳任怨。再加上他的一身的本事,赵云简直就是刘备的统治集团里的标杆式的人物!(赵云身长八尺,相貌堂堂,还是韩国前总统朴槿惠的偶像呢!)

    所以,刘备在临死前才会把自己的儿子托付给赵云。刘备的意思是,哥们儿,我死之后,你要保护好我的儿子!对于赵云来说,这是一份天大的恩典,更是知遇之恩。为了刘氏的蜀汉江山,赵云真的做到了“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至于题主说的赵云受到刘备冷落是因为赵云知道刘备的家事过多的原因,这根本就是当今神剧的逻辑,不值得一提!


    青梅煮酒LYX


    赵云是刘备手下的得力将领。他在与刘备相见之后,就得到刘备的器重。刘备用尽手段招揽赵云,而赵云也对刘备十分敬仰。后来赵云投奔到刘备手下,马上被刘备任命为自己的贴身护卫。他命令赵云在外面秘密招收数百将士,保证自己的安全。

    但是,赵云虽然在刘备手下出生入死多年,也建立了无数功劳。可是,在后来刘备封赏将军的时候,关羽、张飞、马超、黄忠都分别成为重号将军,而赵云却成了杂号将军。这样一看,似乎是对赵云轻视了。

    那么,如果真是对赵云轻视,那会是因为什么呢?赵云在归属刘备后,一直做刘备的贴身护卫,后来一直掌管刘备的家事。在当阳长坂坡惨败的时候,刘备抛弃妻子和儿子狼狈逃跑。是赵云单枪匹马在曹军中七进七出,救出甘夫人和刘禅,这才保住了蜀汉的继承人。

    后来在刘备和东吴的孙夫人结婚后,孙夫人和她带来的一众人员十分骄狂。刘备因为有求于孙权,所以只有一再忍让。后来刘备针对这个情况,决定任命赵云掌内事,这才镇住了孙夫人这些人。

    后来趁着刘备入川打仗,孙权派人接孙夫人回去。为了要挟刘备,孙权特意让孙夫人把刘备的嫡子刘禅一起带往江东。多亏赵云及时赶到,拦江截住孙夫人的坐船,夺回了刘禅。这使得孙权的图谋破产。

    后来赵云随着诸葛亮入川,为刘备夺取西川立下了功劳。在论功行赏的时候,赵云不但推辞自己的封赏,还劝刘备把那些要赏给部下的产业归还原主。

    这样的事在后来北伐时也有发生。当时赵云在第一次北伐中担任偏师,在撤退的时候,赵云亲自断后。在赵云的指挥下,他的军队没有遭受大的损失。在战后,赵云带回来的物资里有多余的绢匹,诸葛亮想分赏给将士们。赵云也同样的以兵出无功为由拒绝了。

    在第一次北伐失败后,诸葛亮自贬三等,赵云也主动承担责任,也主动贬官。从以上的赵云的种种表现可以看到,赵云不计较个人得手的高风亮节。

    那么,既然赵云品德高尚,刘备不提高他的官职,是不是他的能力不行呢?我们看看赵云的经历,给出的答案是否定的。赵云在前面的描述可以看到,他完成刘备的任务都表现出色,不论是担任内卫,还是执掌内事,都完成了刘备的嘱托。

    而且,赵云还具有一定的行政能力。当刘备在赤壁之战后,夺取荆州的江南四郡。赵云和诸葛亮一样,都被任命为地方的郡守。诸葛亮都督零陵、武陵和长沙,他担任桂阳太守,和诸葛亮一样,建设地方,为刘备发展实力尽心尽责。

    在入川之战中,赵云和诸葛亮、张飞一起入川,赵云自领一军,一路上攻城略地,和刘备等人会师成都。在汉中之战时,赵云在强敌压境的时候,打开营门,偃旗息鼓,自己一人站立在营门。用疑兵计打败了优势的曹军,被刘备称赞为“子龙一身都是胆也”。

    从这些经历,我们能够看到,赵云文武双全,品行高尚。刘备不任命他担任重号将军不是因为这些原因。那么,究竟为什么要封赵云为杂号将军呢?

    这是因为,一是赵云多年担任刘备的内卫,战功并不十分突出。赵云虽然能力出众,但是刘备对他的任用大多是以内事嘱托。这项任务十分艰巨,可是却不容易见到明显的功绩。即便是把刘备的家眷保护周全,也无法和那些在战场上斩将夺旗的将领相提并论。在这一点上,赵云确实是被刘备的家事所拖累了。

    二是重号将军的名额有限。在封赏将军的时候,重号将军也就只有前、后、左、右四个名额。在众多的将领里挑选这四个名额,确实是比较难。尤其是黄忠在入川和汉中之战中表现出众,阵斩夏侯渊,不能不重赏。

    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提振后来加入的将士的士气,刘备不惜破格提拔黄忠为后将军。这样,只得把赵云的封赏降低了。

    三是赵云的淡泊名利的品德。赵云被封为杂号将军,有很多人都为此给他抱不平。大家认为,破格提拔黄忠不是很妥当。这样,如果不提拔黄忠,赵云很可能就会接任黄忠的职务,担任重号将军。

    当时,诸葛亮就对提拔黄忠表示异议。他婉转的以关羽为名,向刘备说出不同意见。但是,刘备拒绝了诸葛亮的建议,依然封了黄忠。

    而远在荆州的关羽闻听此事,果然勃然大怒。他以不与老兵为伍拒绝接受刘备的封赏。不与老兵为伍,那么年轻人是谁,不就是赵云吗?后来在大家的劝告下,关羽才接受了封赏。

    这么多人为赵云打抱不平,但是赵云的表现是安之若素。他并没有把这件事放在心上,依然忠心耿耿的扶保刘备的江山。在日后的岁月里,赵云和过去一样,尽心尽力的为蜀汉政权工作,直至生命的最后一息。

    结语:

    正是因为赵云的高风亮节,使得他得到了蜀汉君臣的尊重。虽然他没有当上重号将军,陈寿在《三国志》中,依然把他和关羽、张飞、马超、黄忠合传。这也就是后世传说的五虎上将的由来。这也是对赵云一生的公平的评价。

    赵云一生光明磊落,他文武双全,智勇兼备,在三国历史中留下了让人难忘的风采。尤其是他淡泊名利,大公无私的品行,更是流传后世,让大家敬仰。

    我是历史笑春风,欢迎大家关注我,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历史笑春风


    首先要说明的是赵云在正史中的形象更接近于刘备警卫队长,相比演义当中给他加进去那些冲锋陷阵的形象来讲,他的真实形象低调的多。甚至说,他在刘备集团的排名远没有演义当中的那么靠前。

    我们可以类比一下曹操手下的典韦许褚,他们是曹操的贴身侍卫,相当于现在的司机兼保镖,他们二位的官职也没有高到哪里去,我们就可以理解赵云的地位为什么总是排在其他人之后了。虽然演义当中给赵云了一个完美的人设,但是从他的事迹中我们不难看出赵云还是在围着刘备周围转的。不论是当阳救主还是抢江夺斗,都是在围着刘备的家属转。再有明显的一点分兵进川的时候是诸葛和赵云一伙,张飞单独一伙,这就给大家透漏了其实赵云的地位难以和张飞并立,他不是统帅一方的帅才。在蜀汉鼎盛时期,东方独胆一面的是关羽,西面镇守一方的是魏延。如果按照演义中的完美人设,这两个地方应该给赵云一个。但是刘备没有给,我们排除了刘备用人不明的因素,那么只能说是赵云的统帅一方能力欠缺,或者说根本没有机会施展。

    总之赵云的工作就是领导身边的保镖,很难有机会能够施展自己在统兵带队方面的才华,自然地位也高不到哪里去。当然刘备也不会随意把自己最信任的保镖派走去镇守一方。所以赵云给人的感觉是劳而无功了。



    如烟入幻


    您好,我是历史领域创作者:

    新青年历史,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

    赵云字子龙,是蜀国的五虎上将,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名将,武艺高强,能征善战,心思缜密,为人低调,为刘备的蜀汉立下了汗马功劳。

    然而各方面都很完美的赵云一生所获得职务与他的资历、能力以及战功都不成正比。可以用“劳而无功”来形容,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呢?,我认为有以下这点。

    一、赵云不拉帮结派,喜欢独来独往

    赵云在博望坡大战时曾经生擒魏将夏侯兰,这夏侯兰与赵云是同乡,又是一起光屁股玩大的发小,于是赵云向刘备求情留夏侯兰一命。夏侯兰感激不杀之恩,于是归降刘备。赵云身为夏侯兰的救命恩人,二人又是同乡旧交,按理说应该成为来往密切、相互关照的 “圈中人”,可赵云抑或为避嫌,始终与夏侯兰保持一定距离,两人关系不冷不热,最多算泛泛之交。由此可见,赵云不愿搞山头主义,他为人本分,谨守底线

    二、赵云耿直,情商低,不会拍领导马屁

    赵云心直口快,说话单刀直入,不善于察言观色,经常让领导下不了台,惹领导不高兴,最终因直言取祸。当年关羽走麦城,兵败身死,孙权重新夺回荆州。刘备准备起兵讨伐东吴。赵云劝谏道,现在蜀国的大敌是国贼曹操,而非孙权。如果倾力灭掉曹魏,东吴自然不战而屈服。因此,不能因愤怒而丧失理智,举国与东吴开战而让曹魏得利。岂不闻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之古训?刘备早被愤怒冲昏了头脑,他不听劝阻,执意伐吴。其实,赵云的劝谏可谓真知灼见,随后发生的一系列变故也证明了他的睿智,可领导已经拍板决定的事情,你却执意阻拦,这不是自讨没趣、没事找事吗?

    三、赵云大公无私,不讲人情,得罪权贵

    赵云心无偏私,一心为公,却成为影响别人获取利益的绊脚石。刘备刚刚获取巴蜀之地(益州)时,大家就吵吵嚷嚷商议如何分配成都城里那些原属益州牧刘璋以及富人们的田产与豪宅,众将士对成都府库里堆积如山的金银财宝更是觊觎垂涎万分,早就急欲瓜分了。大家跟着刘备出生入死这么多年,不就是为了这些吗?赵云却不识时务,他苦口婆心的劝刘备,说我们虽然有一块自己的根据地了,但实力雄厚的曹操还占据着广袤的北方,他正虎视眈眈,欲吞巴蜀,所以现在还不到贪图安逸享乐的时候,想当年霍去病以“匈奴未灭,何以家为”为由拒绝了汉武帝赏赐的府邸田产,难道今日的曹操不比昔日的匈奴威胁更大吗?

    刘备听后深以为然,于是采纳了赵云的建议。眼见即将到手的富贵一霎那烟消云散,众人不禁愤懑焦躁,纷纷迁怒赵云。


    新青年历史


    皇帝托孤的对象,就是后面朝代所说的顾命大臣,或者说辅政大臣,第一要务是要辅佐幼主治理国政的,换言之,是要有宰相之才的人。很明显,刘备集团有这样才能的人,只有诸葛亮一个人,未出隆中,已知三分的杰出政治家,随刘备一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十五年。无论从资历,能力,都只有诸葛亮一个人选。赵云当然追随刘备更久,资历是不用质疑的,而且办事稳重,所以刘备很信任赵云,战功也是立下很多,这都是没有问题,但是赵云是将军,不是宰相,没有体现出治国才能,你能想象赵云做丞相处理国计民生吗?

    无论是长坂坡单骑救主,还是截江夺阿斗,还是汉水的一身是胆,赵云体现出来的是军事才能和个人勇敢作战,而不是治理一个国家的才能和头脑。相类似的,曹操选择魏王世子也不会选曹彰而选曹丕,不是因为曹彰赵云不出色,而是因为一个国家要想稳定治理,是需要懂政治的人,不是首选能打仗的人,战争是政治的延申,为了达到政治目的才会发动战争。


    BP独立写作人


    感谢头条提供的平台,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赵云的劳而无功并不是因为介入刘备家事过多的原因,他与赵云自身的能力,性格特点息息相关,赵云是蜀汉一员骁勇善战,勇猛无比的猛将,但并不是统帅型人才。

    民间给三国的武将们有一个武力值排名,一吕(布)二赵(云)三典韦,四关(羽)五马(超)六张飞,许(储)黄(忠)孙(策)太(史慈)两夏侯(惇,渊),徐(晃)邓(艾)文(鸳)周(泰)孟(获)严颜,二张(辽,郃)二曹(彰,仁)旁甘(宁)魏(延),孙坚姜维文(丑)与颜(良),可以看出来赵云武力值还是很强的。

    一个人武力值的强弱和统军作战能力并没有必然关系,根据正史记载赵云在蜀军中的主要职责是中军护卫,那什么是中军护卫呢?负责保护刘备等一些核心人物的安全,要说赵云没有武艺也是不行的,中军护卫相当于现在的保镖了,而且还是保镖头子,肯定也很能打。而真正征战沙场,攻城拔寨的并不是赵云的职责。

    可以看出来赵云是被演义神话的人物,作为刘备的护卫长,虽然个人武力值很强,但是并不熟读兵法,也没有带兵作战的实践经验与辉煌战绩,他的主要工作职责就是保护好刘备及其家属的人身安全,可以看出刘备对赵云亦是极其信任。

    赵云如果真的军事才能突出,以刘备的识人用人能力,肯定会重用赵云,起码会给他军中统兵作战的机会,虽然赵云不是演义中的那么神勇,但也是武力值相当厉害的人物,他忠心护主,任劳任怨的品格,值得我们去思考与学习。


    雄风吹不断的风


    赵云并非劳而无功,相反赵云的功劳很高,但是赵云之功在内而不在外,比起那些征战沙场、屡立战功的将领,赵云不是比他们差,而是职位不同罢了。

    赵云在蜀汉的职位是中军护卫,职责是保卫刘备与其家人的安危,这与曹魏之中的典韦(为保曹操战死)、许褚,东吴的周泰是相同的。职责的不同让赵云与其他武将不同,饶是如此,赵云的所作所为仍是这其中的佼佼者。

    职责所在,赵云功劳远高于蜀汉将领,让刘备没有后顾之忧。

    赵云于内的护卫有三件事情是其他人做不到的:

    1. 长坂坡七进七出,斩曹营五十余员将领,力保幼主突出重围

    2. 诸葛亮吊祭周瑜,赵云按剑不动,东吴无一人敢犯
    3. 孙尚香带幼主东去,赵云当机立断,截回幼主

    这三件事情,放在蜀汉其他人身上,没有任何一人能够做到的,也正是赵云的存在,刘备与他的家人在乱世依旧能够平稳渡过,若家人有失,蜀汉安可立?况且赵云除了保卫刘备家人的安危,并无插手刘备家事,也正是赵云大公无私,刘备才如此信任他。

    赵云于内保安全,于外战沙场,功不可没。

    《三国演义》中对武将的评价有“一吕(布)二赵(云)三典韦,四关(羽)五马(超)六张飞”的说法,赵云的武力远在蜀汉其他将领之上。

    从最初的河北之地首战文丑,再到后来追随刘备七进七出、独守阳平关,直到年近七十依旧力战西凉韩德一门五将,赵云留给三国读者们太多津津乐道的传奇,可以说赵云是三国中最完美的人物。

    不仅武力力压群雄,赵云智谋也远在其他武将之上,在演义中赵云多次的劝谏刘备都被后世称赞为“大臣儒将”。

    也正是因为赵云不仅能征善战,而且深谙谋略,因此刘备才将中军护卫这样的重任交付于他,事实证明赵云足以堪此大任。

    总结语

    蜀汉建立初期,五虎上将关羽、张飞、黄忠、马超先后战死,唯有赵云得以善终,赵云执掌禁军,为蜀汉立下的汗马功劳,非别人能比,赵云既有劳又有功。


    谈天说地评历史


    赵云,字子龙,三国时期蜀汉名将。赵云是一位真的英雄好汉,他不但武功高强,能征善战,而且为人低调,谨慎,他的人品也是没得说的,但各方面都很完美的赵云却一直不被重用,赵云是三国时期的一位风云人物,他很早就追随刘备东征西讨,不为艰难险阻,立下汗马功劳,可以称为蜀汉建立之大功臣。赵云这个人做事是非常让人放心的,而且是埋头苦干的类型,从来不提什么要求,但就是这样的人,在刘备那里连个上将也没有当上,赵云的能力和他的官阶严重不符,现在的很多人都替赵云打抱不平,都替他不值,但其实赵云不直不被重用的原因有三个,一是赵云这个人是一个大公无私的人,说不好听的就是不知道变通,有的时候他可能做的事情是对的,但无形中就伤害了国家的利益;二是赵云这个人从不拉帮结派,一直都是自己一个人,没有强大的后备军,就注定这个人没有人支持,自然就不可能委以重任;三就是赵云这个人心直口快,他是工作在刘备身边的人,经常也因为心直口快导致刘备下不来台,刘备虽然表面上不会怪罪,但心里多多少少会不舒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