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時期,無接觸配送、自動售貨機等發揮了防疫抗疫的重要作用

2017年受資本無比追捧的風口——無人零售,早已淡出人們的視野,消失在各種前仆後繼的“新概念”“新風口”的圍追劫堵之下。

不過,近期的一則新聞將這一概念又重新拉回到大眾眼前——

“2月2日,火神山醫院正式交付使用,當日上午,一家特殊的疫區超市也正式營業:沒有店員,沒有收銀員,買完東西掃碼即走。從接到建造指令到順利建成,僅用時24小時。不僅如此,超市自助收銀後也不會產生小票,最大限度地減少人與人之間的接觸,同時也實現了24小時不間斷服務。”

在這個特殊時期,“無人”模式下的無接觸配送、無人便利店等發揮了防疫抗疫的重要作用。

特殊時期,無接觸配送、自動售貨機等發揮了防疫抗疫的重要作用

無接觸配送

疫情下的最後一公里

小區大門口,整齊劃一的鐵架子上擺滿了外賣餐盒、快遞小箱,幾位居民正在這堆外送之中,尋找自己的包裹……在全面疫情防控之下,網上下單後無接觸配送成為滿足居民們購買必需物資的有效方式。

率先在這場危機中使用“無接觸配送”自救的品牌是美團外賣。1月26日,美團外賣緊急推出“無接觸配送”,優先在武漢試點。截至1月28日,美團外賣“無接觸配送”已覆蓋北上廣深等184個城市。

“無接觸配送”服務的初衷,是為了保護騎手和用戶在收餐環節的安全,最大限度降低人傳人幾率。而這個詞也得到了多家外賣、生鮮等企業響應。

1月27日,達達集團推出“無接觸配送”服務,全面覆蓋京東到家和達達快送兩個平臺;此後,天貓超市、盒馬、餓了麼、肯德基、必勝客紛紛推出了“無接觸配送”服務或“無接觸點取餐”服務。消費者可以要求送貨員把貨品放在如門口、前臺等指定位置,待騎手放置妥當後,再前去取貨,不用直接接觸。

特殊時期,無接觸配送、自動售貨機等發揮了防疫抗疫的重要作用

餐飲業是此次受疫情影響較深的行業。過年期間,創業大軍哥在杭州湖濱In77商圈發現,商場已全部關閉,少數奶茶店還在營業當中,包括Coco、喜茶、黑瀧堂等。外賣可以通過“無接觸”取餐,堂食該如何避免人與人接觸?

喜茶店內,有一排“取茶櫃”。用戶線上下單後,待茶飲製作完畢,店員將茶飲放入櫃內,再通知取茶,全程無需和店員有任何接觸。據瞭解,目前喜茶已在北京、上海、南京等全國多個城市的150餘家門店推出取茶櫃。

而互聯網咖啡品牌瑞幸,更是直接推出了“瑞即購”。2月12日,首臺“瑞即購”無人咖啡機入駐武漢六七二醫院,免費為醫護人員提供安全便利的咖啡飲品和服務。

不可否認,“無接觸配送”已在2020年開了個好頭,並將成為今年外賣、物流業投資的熱點。目前常見的形式是社區快遞櫃,能夠減少人與人之間的密切接觸,實現多場景無人自助取餐、洗衣、取快遞等服務。而專門服務於外賣取餐的取餐櫃,也越發被電商和餐飲公司重視。

特殊時期,無接觸配送、自動售貨機等發揮了防疫抗疫的重要作用

社區無人零售、醫藥

無人零售成為新需求

進入2月,全國各地區相繼發佈小區、村莊封閉式管理通知。不少小區,每戶每兩天只允許一人出入小區採購日常所需物品,居民對生鮮食物的需求變得強烈。

“疫情期間,居民需求激增。即使每天補貨,很多商品不到下午就被買空了。” 在樓下科技創始人張贏告訴創業大軍哥。

在樓下科技,是生鮮便利櫃賽道頭部企業,目前在北京、上海共鋪設3000臺左右生鮮便利櫃,以居民樓下場景為主,提供包括鮮奶、水果、鮮食等。用戶可選擇配送員送貨上門、線上預定線下自取或直接購買等多種方式。

特殊時期,無接觸配送、自動售貨機等發揮了防疫抗疫的重要作用

張贏認為,此次疫情前後的影響週期大概6個月時間,加上後續的6個月恢復觀察期,給了社區零售一個充分服務用戶的時間窗口,特別是無人零售。

“在這個時間窗口內,最重要的是社區滲透和培養用戶。在疫情發生後,人們會更加關注食品健康和安全,而在樓下從上游產地到冷鏈倉、冷鏈車,最終到便利櫃,全場可溯源,符合人們日益高漲的食品安全需求。”

除了社區無人零售外,醫藥無人零售櫃也在疫情期間成為大家關注的重點。

“醫櫃在全國都有佈局,目前已經簽約900多家醫院,其中200餘家為三甲醫院。醫櫃大多放置在各科室門口,主要為自費耗材、醫療產品的供應。”醫櫃創始人張學文告訴創業大軍哥,除了產科的銷售未受影響外,其他科室均受到波及,銷售額基本為原先的60%。

銷售額的降低,一方面是由於去醫院的患者減少了。另一方面,疫情期間,多個物流停運且補貨人員的防護要求變得很高,這對醫櫃補貨增加了一定難度。

雖然銷售額降低了,但市場潛力也爆發出來。醫櫃正規劃在發熱門診、急診等科室門口鋪設醫櫃零售櫃,增加防禦性產品提供,包括口罩、消毒液、溫度計等。

“經過疫情一役,國家、公眾對衛生健康防護的認知將上升到新的高度。醫藥無人零售櫃有可能成為公共設施的一部分,並在高鐵、學校等場景鋪設開來,向公眾提供防禦性產品。”張學文表示。

特殊時期,無接觸配送、自動售貨機等發揮了防疫抗疫的重要作用

線上下線進一步融合

無人商業或成現實

從2018年到2020年,是無人零售沉澱的兩年。

“2017年無人零售概念火熱,此後關於它的聲音便逐漸少了。這其實是一個新興業態成長和成熟的過程,無人零售從原先的過熱狀態迴歸理性。”資深無人零售行業專家、蘇食流通協無人零售行業分會秘書長沈哲明告訴創業大軍哥,不論從國家人口數據發展趨勢來看,還是從現實市場需求來看,“無人零售”都是未來零售行業的一種客觀需求。

此次疫情突發,將在短期內對行業產生巨大沖擊,不過從長期來看,也間接加速了整個行業的轉型升級過程。

“疫情的發生,對行業內部分傳統運營企業,尤其是為以人員密集的廠、礦類企業提供運營服務的企業敲響了警鐘。如果未來場景多元化沒做好,遇到這樣的疫情,企業很可能‘全軍覆沒’。”沈哲明表示。

另一方面,如社區生鮮無人零售、醫藥無人零售等,在這一波疫情中都有了顯著的增長。同時由於這一波線下的衝擊,也促使了更多運營企業關注線下流量的線上應用。

特殊時期,無接觸配送、自動售貨機等發揮了防疫抗疫的重要作用

目前,無人零售已發展至第五代,從自動售貨機到機器人、機械臂,乃至擁有深度AI功能的複合解決方案都已出現。可以預見的是,隨著線上線下的進一步融合,消費者對無人模式的接受度將越來越高,創業者、投資人也將重新思考商業模式和行業發展趨勢。

“我們對無人零售行業的前景一直是樂觀的,如果能將技術進步的速度和水平問題、成本與效率的平衡問題、如何與傳統業態結合的問題、業務場景與業務內容的創新問題、如何讓消費者體驗更好的服務問題這五個問題解決,未來圍繞無人零售可能會形成一個包括無人零售、無人物流、無人銀行、無人酒店等多種商業形態在內的一個更大概念,即無人商業。”創業大軍哥認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