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有家醫院開了個“TONY理髮店”

當下正是奮戰疫情的非常時期,理髮店這類服務行業都暫停營業,而上海有家醫院,卻悄悄開出了一家“Tony理髮店”,服務的對象都是醫護人員,只負責剪髮。


上海有家醫院開了個“TONY理髮店”

仁濟TONY理髮店開張。 上海仁濟醫院 供圖


澎湃新聞記者獲悉,這家店開設在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東院,店名就叫“仁濟Tony理髮店”,紅色的店招非常惹眼,店內設施儘管簡陋但工具卻很完備,剪刀、推子、梳子、椅子、圍布等一應俱全,這家店於2月14日當日正式開張,僅開業第一天就接待了二十幾位“顧客”。


據醫院工會常務副主席孫平介紹,一線醫務人員為防止院內交叉感染,需要時刻穿著厚厚的隔離服、全天候佩戴不太透氣的手術帽。這樣一來,頭髮一長不僅影響工作效率,還會帶來一些個人健康隱患,理髮便成了非常時期醫務人員的“剛需”。“疫情時期,他們完全顧不上個人形象,理髮也只是為了方便工作,怎麼方便怎麼來。”

理髮店的開張有其背景。院方透露,早在2月11日晚,仁濟醫院就接到緊急通知,需要在10小時內集結一支支援湖北的醫療隊,當時在院內開設一家理髮店的計劃就初具雛形。在院領導的支持下,院工會與後勤保障處緊急動員籌備,僅僅用了三天時間“仁濟Tony理髮店”在完成了選址、佈置、消毒等工作後,就正式開張了。

理髮店的姚師傅,是一位已經為仁濟醫院服務了二十餘年的“老法師”了,大家喊他“Tony姚”。


上海有家醫院開了個“TONY理髮店”

急診科醫生黃歡剃了個“滷蛋頭”。 袁婧 攝


急診科醫生黃歡是開業當日光顧理髮店的一名“顧客”。而就在前幾天,他積極報名,堅決要求支援湖北,而經過抽籤的他,終於輪上成為支援武漢抗疫一線的預備隊成員,目前隨時準備啟程出發,為了提前做好準備方便工作開展,黃歡特意要求理髮店的姚師傅,為他剃了一個“滷蛋頭”。


“Tony姚”先對工具進行仔細消毒,然後熟練地拿著電推子、梳子開始工作。10分鐘左右,黃歡醫生看著儀容鏡裡的新發型,還忍不住摸了摸頭,試了試手感,滿意地向“Tony姚”豎起了大拇指。


上海有家醫院開了個“TONY理髮店”

急診科杭瑛醫生。 袁婧 攝


而一直忙碌在急診一線、擁有一頭“爆炸頭”的杭瑛醫生也來了。由於天生髮質原因,一次性手術帽總是藏不住她濃密的頭髮,不時要伸展到帽子外面,她索性來店裡“修理”下。在疫情發生後,她主動申請加班、備班,主動選擇了離急診最近的值班室,每次總是把危險留給自己。


2003年,當SARS來襲時,杭瑛還是一名醫學生。她說:“經歷了那場戰役的前輩們,如今可能又投身到新冠病毒肺炎病人的救治中,這種一線醫護人員精神的激勵和傳承,讓我願意追隨。”

近二個月來,急診科醫生熊劍飛一直堅守在急診一線,沒有時間理髮的他,也於2月14日早上來到理髮店報到。當揭開手術帽的時候,大家都驚呆了,原先裹在帽子中的頭髮已經被口罩的皮筋,勒出了深深的凹痕。


上海有家醫院開了個“TONY理髮店”

急診科醫生熊劍飛前後理髮對比圖。 袁婧 攝


熊劍飛醫生在仁濟醫院是家喻戶曉的存在。當醫院確診第一例新冠肺炎患者時,需要有人陪同轉移這位已經氣管插管的患者,他挺身而出,要求把危險留給自己,與黨員護士範長青一起圓滿完成了任務。


在前來“仁濟Tony理髮店”理髮的醫護人員中,也有“90後”。如1996年出生的急診科監護室男護士陳挺,最近2個月都一直奮戰在急診監護室,三班倒的工作節奏讓他無暇打理自己濃密的長髮,2月15日正好是週六,好不容易擠出時間,他請“Tony姚”五分鐘內就幫他飛速理了個發,以煥然一新的面貌投入緊張的工作中。


上海有家醫院開了個“TONY理髮店”

口腔科醫生張國華。 上海仁濟醫院 供圖


“仁濟Tony理髮室開張,解決了醫護人員的理髮難題,太及時了,外面的理髮店要等2月20日後才營業,還不知道是否能按時營業,頭髮再長下去真要成為長髮飄飄的F4了。” 口腔科醫生張國華開玩笑地說,“當然也成不了F4,顏值欠費。只是感恩醫院,感謝Tony姚。”


2月15日,上海寒潮來了。張國華希望,此時所有在抗疫一線工作的醫護人員都能平平安安、健健康康,抵擋住這波寒流。“你們好,一切都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