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一句話證明你在濟南待過十年以上?哪些改變讓你印象深刻?

山東房產圈


我2000年大學畢業我大哥從花園莊附近的單位開車送我到張莊機場邊上的單位面試。彼時的經一路還沒修好,我哥帶我在順河街、館驛街、經二路一帶的窄巷裡左穿右叉的經過華聯突然就到了縣城感覺的十二馬路,走了沒多遠拐到了張莊路。時值暮春,一路上塵土飛揚加雜著漫漫楊花,越走我越心涼,路邊寥落的鄉村景象,偶爾有個批發市場,路上一時半刻碰著個拉貨的車。張莊路到十二師門口聰驟然轉向南,又簸箕著過了兩個鐵路道口才到了我的單位。周邊除了軍隊的單位就是農村,唯一有的"文化"單位就是機場小學,好在有當時號稱濟南第一家倉儲式超市,辦會員卡還要交錢[捂臉]當時一幫單身漢住宿舍,週末的娛樂就是騎自行車去逛批發市場,趕大金莊集,印象最深刻的是段店市場門口靠興濟河橋頭趕著騾車賣炭的……


deerstavip163com


我07年來的濟南,就住在燕山立交南面的技師學院對面的環綠山莊,沒想到,輾轉12年了,那時候怪坡真的很怪,財經大學還叫經濟學院,經濟學院和技師學院之間有條小吃街,摻雜著臭水溝的味道,技師學院南面還是農村山溝溝,公交車只到技師學院門口;山師東路還是個髒亂差但是很出名的逛街的地方,我來的時候是濟南大雨地下銀座被淹後的一個月,都在盛傳當時雨水淹了地下室地下銀座淹死了多少的人;齊魯國際會展中心還在修煉,旁邊還都是農村,奧體還是一片荒蕪,09年全運會給了奧體徹底翻身的機會;那一年,蘋果、色戒接連上映,我第一次在網吧通宵看完了電影;那一年,我上課間隙在朝山街擺地攤,不知為啥莫名其妙被隔壁燒烤店的人掀攤打了一通,之後報警糾纏了好久,那年我才17歲,當時那幾個人濃重的濟南口音讓我記憶猶新,對這個城市失望了,離開了一年,後來各種原因來了濟南上大學,至今仍覺得濟南本地土著的自身優越感和排外的思想有過之而無不及……可是那又怎樣,十多年過去了,一切都在變,我人也步入中年,紮根在這,蝸居著………


Z—OOOO


03年的九月份來到濟南文化東路的一所不知名的技工學校,那年我19歲,帶著人生的憧憬和夢想,在這如鑽風華的年紀,就這樣悄悄的紮根濟南。那時文化東路有個紫水晶網吧,每隔幾天就去上兩個小時,那時申請了我人生的第一個QQ,和郵箱還是隔壁班女同學給申請的……。去萬家隆超市幹逛,那時板面1塊五毛錢,加個雞蛋1塊七毛錢,夜市上花了25塊錢買了雙沒有名的運動鞋是陪我過了兩年,去經濟學院門口的網吧上通宵,整夜都在聽著黃家駒的歌,那時候羽泉、周杰倫的歌是那麼的傷感。剪個殺馬特,那時候流行拉直頭髮,還拉糊了,打上耳釘很騷氣,傻傻的去山師買衣服,去技師學院追姑娘,晚上在操場上跟電子學校的姑娘們對話(我們的操場挨著電子學校的女生宿舍),行政學院、警官學院、那有條街,裡面有賣衣服、小吃什麼的雖然很窮但是很滿足,一切都那麼幼稚而又美好美好……,那時燕山立交橋還在修建,窯頭路還沒有銀座,中潤世紀廣場還是個大坑。二環東高架還沒有修建,高新區還是個農村,沒有奧體中心,老東門還沒有拆……,我的青春全留在了這做山城,好一座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濟南。


紋在風中的刺青200309


826大暴雨淹了工人新村,現在的工人新村是重修的。當時大明湖的摩天輪因為雷擊損壞了,摩天輪上面還困了些人。其實當年826損失比718大。

中山公園原來叫人民公園,裡面當時有哈哈鏡。

第一屆城運會是88在濟南開的,記得當時的吉祥物是個蘋果人。現在的省體育場是當時濟南市民集資修的。印象中當時開模式的時候有一條遙控的飛龍,結果失控飛走了,後來好像落到大橋鎮了還是桑梓店了。

老濟南火車站。

和平路電纜溝大爆炸(由衷感謝我們教導主任!在我們校長講完話後他又要補充幾句,一補充十來分鐘,多虧了這十多分鐘,要不我們放學正好那個時間路過和平路)。

四海香的油炸羊肉串。

濟南市最早賣碳烤羊肉串的是在人民商場旁邊中國電影院邊上有幾個鼻兒上的(真正的老濟南知道這個詞的意思)開始賣的,後來一九才開始大規模賣烤串。


真的弄不清


04年畢業來的濟南,當時還在修經十路,從東八里窪坐k93到環聯走了3個多小時。從16裡河租的房子2室1廳240/月,騎個自行車去杆石橋金龍大廈上班,工資450加提成800~1千,最好的一個月拿了2200。那時偉東新都4800一平還覺得貴,一絲買房的想法都沒有。轉眼15年過去了,現在有車有房有妻有娃,最主要是有一堆貸款和山一樣大的壓力。


囈語笑凡塵


說起我剛來濟南的時候,還是08年大學報道。學校在黃臺傢俱那塊,剛開始過了北園大街,就是一路土路,我一度懷疑我是來村裡上學了😅那時我們眼裡最時尚的又好玩的就是老東門,我的天,沒改造的老東門那時是大學生的天堂哈!洛口服裝批發市場也是我們經常光顧的地方!那時哪裡都有夜市,哪裡都有快餐車,小吃,那時花園路還有天天向上還是幸福時光來,記不清了,流行KTV來,一說就想起了上學的時候😂十年很快,變化也很多,那時我還是大學生呢,現在都是寶媽一枚了😋


瞎搗鼓的鄭能能


我記得四海香的羊肉串和茶湯。記得泉城路上的加州牛肉麵大王。記得衛巷快餐,記得小滄浪,記得貴和對面的大快活大排檔,記得舜井街的時髦電器。還記得泉城路上的101電車,各種專賣店,第一家肯德基,還有一個衚衕口有個老太太賣的雞蛋大蔥餅。記得八一立交橋底下有個做曲奇的店好吃的要命!記得華聯商廈裡賣的核桃果。記得國貿大廈裡賣的水果蛋糕,白色紙包著。還記得三聯一樓賣的卡夫的瓶裝酸奶。我還買過一塊電子錶,蛋型裡面有油和氣泡,好像是個史努比的圖案。還買過一直會打呼嚕的熊,穿著睡衣戴著睡帽翹著腿,聲控打呼嚕,肚子還一起一伏,至今我還收藏。還記得第一家永和豆漿,油條豆漿都那麼好喝。都是回不去的記憶。


可悲可喜可狂哉


我到濟南時公交車4毛錢,後來6毛,一塊;那時候路邊的燒烤攤3毛錢的串,4毛,5毛,8毛,一塊,現在大部分三塊起;那時候過街天橋上隨時隨地擺地攤,各種小玩意,小騙局都可以停下來看看;那時候的泉城路兩邊都是小雜貨鋪一間挨著一間,逛街就是那個味~

現在的濟南有大都市的感覺了,卻缺了那麼點菸火氣……


萬萬媽媽的樸素生活


那時候將軍路正在修,歷山路也在拓寬,經十東路還沒多少車,山大路賽博附近人滿為患,萬客隆還沒倒閉,八里窪還在建設,省體貴和生意興隆,二環東路還沒有高架,全運會還做過志願者……彈指一揮間,一恍十餘年,如今已過而立之年,取妻生子,安家立業。


吃虧是福如東海


03年來濟南上大學,學校就在經十路邊上,第一雙皮鞋是在燕山立交橋南邊的萬隆超市買的,經十路正在鋪設最後一層瀝青,晚上還有很多小孩在經十路上踢足球,大二開始搬到邢村立交橋東邊,除了學校周邊就是荒地和村子了,同學們還去趕集,村裡還開了網吧,那時候好像一塊錢一小時,06後來畢業,去西邊的老屯汽配市場幹了半年,那時候福建千里香餛飩1塊5一碗,工資800,有提成。後來又回到東邊,在甸柳新村住,是個山大的宿舍,房租好像是150,住了兩年多吧,那時候文化東路綠樹成蔭,樓上說到的紫水晶網吧也是會員,對過的東方之韻KTV大家肯定都知道吧,它東邊也有個網吧,好像叫百度網吧,燕子山路上有個24小時營業的羊湯館裡面的牛肉加燒餅真想!燕子山路和平路交叉口有個夜裡的大排檔,做的菜是真好吃!!文化東路的東頭燈泡廠還在,往經十路方向走有條小道,也是好多吃的,常去和同學喝啤酒,後來找的工作,公司就在山師東路上!!文景軒,那時的山師東路永遠回不去了,和同事改善生活就是去米香居,點個水煮肉片,後來跟著公司報到了高新區,動漫基地!那時候就是荒野一片,吃飯去軟件園裡面的餐廳!08年又回到靠近市區,在東環國際上班,住的地方搬到了小清河北邊的黃臺,10平多的小房子,房租好像是120,黃臺裡面住好多人,晚上回去吃一家拉麵館,燴麵片,或者有個水餃店,把自己給吃胖了!!08年二環東路正是是乾的熱火朝天,高架橋的樁子正在沒日沒夜的打呢,路上除了泥土沒別的,70路公交車擠的很痛快,後來搬家,搬到了汽車東站北面住了,房租350一個月,住了好多年,二環東路剛建好,還沒通車的時候和女朋友上去走過,泉城醫院旁的小吃街,在往北甸柳莊自建房裡面啥吃的都有,也是大排檔,現在也還沒拆,估計是拆不起了,甸柳莊住了兩年實在是不行了,冬天牙缸結冰,夏天白天黑夜一個溫度,然後和女朋友搬回了文化東路,住在甸柳新村八區,這就到了2011年了,和06年剛畢業那會隔了五年多,房租變成750一個月了。那時候窯頭路也起來了,銀座也開了,吉祥商街北段有個朝鮮面的好吃,後來文化東路拓寬,大樹都挪走了,燈泡廠也變成中建文化城了,和平路的大排檔後來也沒了,牛肉加燒餅吃不上了……14年搬到現在住的……不想寫了,人生估計就交代給濟南了,回不去的偶爾懷念吧,未來肯定美好,加油吧[流淚][流淚][流淚][流淚][流淚][流淚][流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