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一句话证明你在济南待过十年以上?哪些改变让你印象深刻?

山东房产圈


我2000年大学毕业我大哥从花园庄附近的单位开车送我到张庄机场边上的单位面试。彼时的经一路还没修好,我哥带我在顺河街、馆驿街、经二路一带的窄巷里左穿右叉的经过华联突然就到了县城感觉的十二马路,走了没多远拐到了张庄路。时值暮春,一路上尘土飞扬加杂着漫漫杨花,越走我越心凉,路边寥落的乡村景象,偶尔有个批发市场,路上一时半刻碰着个拉货的车。张庄路到十二师门口聪骤然转向南,又簸箕着过了两个铁路道口才到了我的单位。周边除了军队的单位就是农村,唯一有的"文化"单位就是机场小学,好在有当时号称济南第一家仓储式超市,办会员卡还要交钱[捂脸]当时一帮单身汉住宿舍,周末的娱乐就是骑自行车去逛批发市场,赶大金庄集,印象最深刻的是段店市场门口靠兴济河桥头赶着骡车卖炭的……


deerstavip163com


我07年来的济南,就住在燕山立交南面的技师学院对面的环绿山庄,没想到,辗转12年了,那时候怪坡真的很怪,财经大学还叫经济学院,经济学院和技师学院之间有条小吃街,掺杂着臭水沟的味道,技师学院南面还是农村山沟沟,公交车只到技师学院门口;山师东路还是个脏乱差但是很出名的逛街的地方,我来的时候是济南大雨地下银座被淹后的一个月,都在盛传当时雨水淹了地下室地下银座淹死了多少的人;齐鲁国际会展中心还在修炼,旁边还都是农村,奥体还是一片荒芜,09年全运会给了奥体彻底翻身的机会;那一年,苹果、色戒接连上映,我第一次在网吧通宵看完了电影;那一年,我上课间隙在朝山街摆地摊,不知为啥莫名其妙被隔壁烧烤店的人掀摊打了一通,之后报警纠缠了好久,那年我才17岁,当时那几个人浓重的济南口音让我记忆犹新,对这个城市失望了,离开了一年,后来各种原因来了济南上大学,至今仍觉得济南本地土著的自身优越感和排外的思想有过之而无不及……可是那又怎样,十多年过去了,一切都在变,我人也步入中年,扎根在这,蜗居着………


Z—OOOO


03年的九月份来到济南文化东路的一所不知名的技工学校,那年我19岁,带着人生的憧憬和梦想,在这如钻风华的年纪,就这样悄悄的扎根济南。那时文化东路有个紫水晶网吧,每隔几天就去上两个小时,那时申请了我人生的第一个QQ,和邮箱还是隔壁班女同学给申请的……。去万家隆超市干逛,那时板面1块五毛钱,加个鸡蛋1块七毛钱,夜市上花了25块钱买了双没有名的运动鞋是陪我过了两年,去经济学院门口的网吧上通宵,整夜都在听着黄家驹的歌,那时候羽泉、周杰伦的歌是那么的伤感。剪个杀马特,那时候流行拉直头发,还拉糊了,打上耳钉很骚气,傻傻的去山师买衣服,去技师学院追姑娘,晚上在操场上跟电子学校的姑娘们对话(我们的操场挨着电子学校的女生宿舍),行政学院、警官学院、那有条街,里面有卖衣服、小吃什么的虽然很穷但是很满足,一切都那么幼稚而又美好美好……,那时燕山立交桥还在修建,窑头路还没有银座,中润世纪广场还是个大坑。二环东高架还没有修建,高新区还是个农村,没有奥体中心,老东门还没有拆……,我的青春全留在了这做山城,好一座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济南。


纹在风中的刺青200309


826大暴雨淹了工人新村,现在的工人新村是重修的。当时大明湖的摩天轮因为雷击损坏了,摩天轮上面还困了些人。其实当年826损失比718大。

中山公园原来叫人民公园,里面当时有哈哈镜。

第一届城运会是88在济南开的,记得当时的吉祥物是个苹果人。现在的省体育场是当时济南市民集资修的。印象中当时开模式的时候有一条遥控的飞龙,结果失控飞走了,后来好像落到大桥镇了还是桑梓店了。

老济南火车站。

和平路电缆沟大爆炸(由衷感谢我们教导主任!在我们校长讲完话后他又要补充几句,一补充十来分钟,多亏了这十多分钟,要不我们放学正好那个时间路过和平路)。

四海香的油炸羊肉串。

济南市最早卖碳烤羊肉串的是在人民商场旁边中国电影院边上有几个鼻儿上的(真正的老济南知道这个词的意思)开始卖的,后来一九才开始大规模卖烤串。


真的弄不清


04年毕业来的济南,当时还在修经十路,从东八里洼坐k93到环联走了3个多小时。从16里河租的房子2室1厅240/月,骑个自行车去杆石桥金龙大厦上班,工资450加提成800~1千,最好的一个月拿了2200。那时伟东新都4800一平还觉得贵,一丝买房的想法都没有。转眼15年过去了,现在有车有房有妻有娃,最主要是有一堆贷款和山一样大的压力。


呓语笑凡尘


说起我刚来济南的时候,还是08年大学报道。学校在黄台家具那块,刚开始过了北园大街,就是一路土路,我一度怀疑我是来村里上学了😅那时我们眼里最时尚的又好玩的就是老东门,我的天,没改造的老东门那时是大学生的天堂哈!洛口服装批发市场也是我们经常光顾的地方!那时哪里都有夜市,哪里都有快餐车,小吃,那时花园路还有天天向上还是幸福时光来,记不清了,流行KTV来,一说就想起了上学的时候😂十年很快,变化也很多,那时我还是大学生呢,现在都是宝妈一枚了😋


瞎捣鼓的郑能能


我记得四海香的羊肉串和茶汤。记得泉城路上的加州牛肉面大王。记得卫巷快餐,记得小沧浪,记得贵和对面的大快活大排档,记得舜井街的时髦电器。还记得泉城路上的101电车,各种专卖店,第一家肯德基,还有一个胡同口有个老太太卖的鸡蛋大葱饼。记得八一立交桥底下有个做曲奇的店好吃的要命!记得华联商厦里卖的核桃果。记得国贸大厦里卖的水果蛋糕,白色纸包着。还记得三联一楼卖的卡夫的瓶装酸奶。我还买过一块电子表,蛋型里面有油和气泡,好像是个史努比的图案。还买过一直会打呼噜的熊,穿着睡衣戴着睡帽翘着腿,声控打呼噜,肚子还一起一伏,至今我还收藏。还记得第一家永和豆浆,油条豆浆都那么好喝。都是回不去的记忆。


可悲可喜可狂哉


我到济南时公交车4毛钱,后来6毛,一块;那时候路边的烧烤摊3毛钱的串,4毛,5毛,8毛,一块,现在大部分三块起;那时候过街天桥上随时随地摆地摊,各种小玩意,小骗局都可以停下来看看;那时候的泉城路两边都是小杂货铺一间挨着一间,逛街就是那个味~

现在的济南有大都市的感觉了,却缺了那么点烟火气……


万万妈妈的朴素生活


那时候将军路正在修,历山路也在拓宽,经十东路还没多少车,山大路赛博附近人满为患,万客隆还没倒闭,八里洼还在建设,省体贵和生意兴隆,二环东路还没有高架,全运会还做过志愿者……弹指一挥间,一恍十余年,如今已过而立之年,取妻生子,安家立业。


吃亏是福如东海


03年来济南上大学,学校就在经十路边上,第一双皮鞋是在燕山立交桥南边的万隆超市买的,经十路正在铺设最后一层沥青,晚上还有很多小孩在经十路上踢足球,大二开始搬到邢村立交桥东边,除了学校周边就是荒地和村子了,同学们还去赶集,村里还开了网吧,那时候好像一块钱一小时,06后来毕业,去西边的老屯汽配市场干了半年,那时候福建千里香馄饨1块5一碗,工资800,有提成。后来又回到东边,在甸柳新村住,是个山大的宿舍,房租好像是150,住了两年多吧,那时候文化东路绿树成荫,楼上说到的紫水晶网吧也是会员,对过的东方之韵KTV大家肯定都知道吧,它东边也有个网吧,好像叫百度网吧,燕子山路上有个24小时营业的羊汤馆里面的牛肉加烧饼真想!燕子山路和平路交叉口有个夜里的大排档,做的菜是真好吃!!文化东路的东头灯泡厂还在,往经十路方向走有条小道,也是好多吃的,常去和同学喝啤酒,后来找的工作,公司就在山师东路上!!文景轩,那时的山师东路永远回不去了,和同事改善生活就是去米香居,点个水煮肉片,后来跟着公司报到了高新区,动漫基地!那时候就是荒野一片,吃饭去软件园里面的餐厅!08年又回到靠近市区,在东环国际上班,住的地方搬到了小清河北边的黄台,10平多的小房子,房租好像是120,黄台里面住好多人,晚上回去吃一家拉面馆,烩面片,或者有个水饺店,把自己给吃胖了!!08年二环东路正是是干的热火朝天,高架桥的桩子正在没日没夜的打呢,路上除了泥土没别的,70路公交车挤的很痛快,后来搬家,搬到了汽车东站北面住了,房租350一个月,住了好多年,二环东路刚建好,还没通车的时候和女朋友上去走过,泉城医院旁的小吃街,在往北甸柳庄自建房里面啥吃的都有,也是大排档,现在也还没拆,估计是拆不起了,甸柳庄住了两年实在是不行了,冬天牙缸结冰,夏天白天黑夜一个温度,然后和女朋友搬回了文化东路,住在甸柳新村八区,这就到了2011年了,和06年刚毕业那会隔了五年多,房租变成750一个月了。那时候窑头路也起来了,银座也开了,吉祥商街北段有个朝鲜面的好吃,后来文化东路拓宽,大树都挪走了,灯泡厂也变成中建文化城了,和平路的大排档后来也没了,牛肉加烧饼吃不上了……14年搬到现在住的……不想写了,人生估计就交代给济南了,回不去的偶尔怀念吧,未来肯定美好,加油吧[流泪][流泪][流泪][流泪][流泪][流泪][流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