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男憐後妻,女望前夫”,啥意思?

新大風歌


記得著名作家錢鍾書在他的小說《圍城》裡有一段名言,婚姻是圍城,裡面的人趕著想出來,外面的人趕著想進去。婚姻是這個世界上最難理解的一種事情,婚姻中的男女往往會迷失自己的方向。

結婚也好,離婚也罷,其實都是對婚姻的一種態度和責任。農村有句老話,叫“男憐後妻,女望前夫”,其實說的就是關於婚姻的感受。對於男人來說,當他經歷過一次婚姻的失敗之後,就會備加珍惜自己的第二次婚姻。畢竟,人能夠找到志同道合的伴侶也是一種緣分所在。

很多男人年輕時不懂愛情,對於婚姻的理解覺得就好像是韓劇中所展現的那樣,婚姻如水晶般純潔,不摻一點雜質,兩個人在一起像在童話裡一般幸福。可是當男人走進真實的婚姻時,才發現遠遠不是那麼回事。

每天的柴米油鹽把兩個人的感覺慢慢磨平了,原來愛情和婚姻根本就是兩碼事,結婚還是需要找那種能夠過日子,會過日子的伴侶。於是,第一段婚姻告吹了,感情的傷痛對於男人來說錐心刺骨,接下來的第二段婚姻才會十分珍惜,更不會輕易放手。

這就是所謂的“男憐後妻”,並不是男人可憐自己的第二個妻子,而是男人珍惜自己的第二段婚姻。畢竟不是每個人都有機會反覆結幾次婚的,也不是每個人都有機會找到自己有緣伴侶的。

那麼“女望前夫”的呢?就更好理解了,對於女人來說,她們總是希望找到最優秀的男人為伴,這山望著那山高。當第一段婚姻結束,牽手第二段婚姻時,卻發現還有比第二個丈夫更優秀的男人在後邊。優秀的男人永遠都沒有盡頭,可是到頭來自己有什麼呢?

女人的容顏再美,也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消失,當女人容顏不再,兩鬢斑白時,還能指望找到優秀的男人嗎?所以,很多離過婚的女人會想著自己的前夫,也許前夫並不優秀,但至少還會疼惜自己;也許前夫賺的錢不多,但至少不會讓自己餓著肚子。

女人的慾望是沒有止境的,最後到頭來可能什麼也得不到。女望前夫,想想還是前夫好,為什麼有些女人在離婚後轉了一大圈,最後又和前夫復婚了呢?就是因為比來比去,最合適的還是前夫。

在婚姻中,其實沒有最好,只有最合適,有人說,男人女人的頭上各有一根紅線,線頭攥在月老手中,月老知道誰和誰最合適,最般配。不管是男人還是女人,一旦和你最般配的伴侶在一起了,就不要再去這山望著那山高了。別人家老公確實優秀,但是不見得就是適合你的。

“男憐後妻,女望前夫”,簡單八個字,我覺得形容得非常貼切,把兩性在婚姻中的真實狀態表達得淋漓盡致,也說透了人性,值得我們每個人慢慢回味。我們每個人可以對比一下自己的婚姻,看到底是不是也犯了同樣的錯誤。


小小嬴政


俗語“男憐後妻,女望前夫”,是一句以前形成的一句俗語,這個俗語的形成涉及到統計學、社會學以及心理學等,古人根據一部分離婚的樣本,總結出“男憐後妻,女望前夫”這句俗語。



“男憐後妻,女望前夫”的形成原因

1、古代男權主義環境下,男人在社會、家庭中佔據主導地位,並且可以一夫多妻,但女人要講“三從三德”,這裡主要是出嫁從夫,女人是男人的附屬品;

2、男人有七出(指的是休妻):無子,淫泆報會,不事舅姑,口舌,盜竊,妒忌,惡疾等,而女的沒有主動離婚的權利;

3、男人是理性思維,做事會堅決果斷,而女人是感性思維,做事會優柔寡斷。



“男憐後妻,女望前夫”的含義

男憐後妻是指的男人會憐惜後來的妻子,也包括小妾,而對已經休妻或者年長色衰的妻子不會過意的體貼、理解,甚至會厭惡他們;女望前夫是指無論上一段婚姻是否結束,她都會對前夫或者情郎念念不忘,不容易忘記上一段感情。



目前,女人隨著社會地位和家庭地位的,在婚姻中從附屬地位,逐漸達到了平等的地位,在社會上得到了更多的尊重,實現了更大的價值,女望前夫這種情況正在逐漸減少,女人在感情不和時,現在在行動上也能果斷離婚。


遇見文


很大一部分男的和前妻離婚,會產生愧疚感,年輕時候的不懂事,鋒芒畢露也在第一次婚姻中磨圓了,也知道自己在婚姻中的責任和義務,當他再婚的時候,就會對二婚妻子不同於前妻的對待。

而女人是感情動物,也會犯男人同樣的錯誤,而且總是充滿著盲目的自信,以為憑自己可以找個更好的男人過日子,一時衝動就離婚,可結局往往是不容樂觀的,那個時候她就會覺得還是自己的前夫對自己好,可這一切都已經晚了。

老話說的有理,婚姻不能當兒戲,且行且珍惜




藍色點唱機


“男憐後妻,女望前夫”古人所總結的這句俗語還是有幾分道理的,至少在大多數情況下,這句俗語是準確的,是人們對於再婚男女對待下段婚姻態度的總結。這句話對再婚的男女而言,說的是男女雙方對於再婚感情的態度。面對新的感情,大多男女所表現是截然相反的,當然也不能一概而論。

“男憐後妻”是說,對於男人而言,外重新開始一段感情的時候,往往會對待現在這位比前妻好,會更加重視自己的現任妻子,在各方面都會有意無意去遷就現妻,以前在前妻身上的缺點到了現妻身上也都成了優點。就連自己身上的不足和缺點也會為了現妻要求而改變。這要放在以前的妻子身上,男人們卻把自身的不足和缺點做為前妻理所應當的接受。其實,這並不是說男人在“喜新厭舊”,娶了新妻忘了舊情,因為男人比女人要理性,只有經歷了種種挫折和失敗才懂得成熟,懂得了家的重要和婚姻的和諧。



“女望前夫”,這裡農嫂的理解是對於再婚的女人而言,當她們在經歷過一段婚姻後,重新走入另一段感情的時候,在再婚的生活中還是會時刻想起前夫,總願意什麼事情都拿來與前夫比較,比較現任丈夫和前夫身上的優點和缺點, 她們在再婚的生活中,只要和現任發生點摩擦,往往在這個時候便會想起以前前夫對她的千般萬般的好處,這一點特別適用於死夫再嫁的女人。所以,女人不管是離婚再嫁還是死夫再婚,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會是很難走出前一段婚姻的理念的束縛,總是會念念不忘曾經的過往,因為女人是感性的,第一段婚姻在女人的心裡是佔有很大的比重的。



其實,男女再婚之後會有如此巨大的反差,這是因為男女的思維方式不同所致。男人相對來說更加的理性,一旦結束了一段感情之後,他會立馬從上一段感情中走出來,收拾好心情來迎接下一段感情。而且男人還會從失敗中總結經驗,找出自己的不足,努力更正,然後安心過好目前的生活。而女人就更加的感性了,絕大多數的女人再婚後,還是會想起前夫,並無形中會拿現任和前夫做比較,而這樣就很容易產生落差,這也是大部分一些女人再婚之後過得不容易的原因。其實對於男女來說,選擇放下和在去經營一段感情,都是無奈的,也是痛苦的。老話說的好:百年修得同船度,千年修得共枕眠”,有緣兩個人才會湊到一起,婚姻講究的是緣分,夫妻之間只有相互理解,相互包容,才能和和美美共度人生。


農嫂話農事


男女有別,這是很明顯的,陽男陰女,男剛女柔。男女在思維處事,無論那個問題上都是有差異的,同是對待感情,男女也明顯表現不同。男憐後妻,女望前夫就是一個很明顯的普遍現象。

男憐後妻之意是,男人離婚再娶後,或是舊時男人可以納妾娶細,都是偏愛憐愛後者而冷落前妻。女望前夫是說,女人離再嫁,或是舊時被休後再嫁,女人是念念不前夫,有點冷落後夫,總想指望前夫好。心有懷舊而冷落後夫。男女不同,正好相反。



男人心理多是貪新厭舊的,所以男憐後妻。女人心理柔弱總有懷舊不忘之戀,所以女望前夫。這也是男女特性有異所成。但凡事無絕對,並不是所有男人都憐後妻,所有女人都望前夫,凡人凡事都有特殊例外的。只不過普遍現象是如此而已。

小時就聽說這麼個
故事,於今還在腦:舊時一男人一前一後娶了兩個老婆,總嫌棄大婆而憐愛細婆。平時在家總是大婆進廚房操弄三餐,一次細婆進來幫手煮飯煮焦糊了,吃時其夫便怒髮衝冠,大發雷霆責罵大婆,大婆如實說,其夫立即笑容可鞠說:焦焦香,糊糊柔。這就充分說明了男嶺後妻。


樹德漢碩


“男憐後妻,女望前夫”,這個是老古傳下來專指,男子喪偶後再續後妻,通常一個男人老婆死後,再娶後妻會更惜愛,也會把前面的深深愛意轉到後妻身上。女望前夫,女人不論是丈夫去世還是離婚,她心裡永遠忘不掉前夫,後面有句“不娶活漢妻”就是告訴人們娶後妻應娶死了丈夫的女子。其實憐後妻望前夫都是難以忘懷,再婚都是人生不幸,人們當珍惜當下的一切,特別是婚姻,婚姻不僅僅是兩個人的事,它關係的太多了,對整個家庭衍生的系列都有著深遠的影響。喪偶沒辦法的事,離婚完全可把握。前面能結婚,後面不離婚應能做到。


明明284717765


在古代,“男憐後妻,女望前夫”的意思就是男人都比較疼愛自己的小妾,竟而疏遠了原配。在一段感情中,女人是很難走出來的,即便離婚了,還是會對以前的丈夫戀戀不忘。

先來分析“男憐後妻”,在古代,特別是一些高官富商,他們都有三妻四妾。這種現象足以證明男人的本性,那就是喜新厭舊。自己的原配,在條件艱苦的時候,和自己一起同甘共苦,風裡來雨裡去的一路走來。但由於歲月的流逝,人老色衰。此時的男人正好在事業上小有成效,他們就會把目光盯在了年輕女子的身上,無論花多少銀子,也要把小妾娶回家。在古時候,男人納妾是社會允許的。所以好多男人家裡都有三妻四妾,男人們往往都是疼愛自己後面娶的小妾。



再來分析“女望前夫”,在哪個“男尊女卑”的社會 ,男人是一個家庭的支撐杆,一切的物質財富都得靠男人來獲得。而“女主內”,一般都是在家孝順父母、相夫教子,經營好整個家庭的大小事物。在古代男人的權力要遠遠大於女人的,如果一個男人不要自己的女人了,一般都是下紙休書或者是掃地出門。此時的女人是沒有辦法決定自己命運的,雖然不捨,但是還是離開了自己的男人。女人是非常懷舊的動物,她們一旦用情太深,就不容易走出來,所以一直對前夫會戀戀不忘。



這句俗語已經不適應現代社會了,因為沒有男人再敢“三妻四妾”了,一夫一妻制下的男女關係都是平等的。


農人李哥


“男憐後妻,女望前夫”意思是男人都比較疼愛後娶的老婆,女人都比較難忘前嫁的丈夫。

男人普遍都是理性的動物,也就是相對而言的,現實主義者,他們認為過去的就應該徹底放下,珍惜眼前人,過好現在的生活才是最重要的。

女人普遍都是感性了動物,也就是相對而言的,浪漫主義者,容易懷舊,多愁善感,現在生活稍有不如意,就會去想以前的日子,就會跟以前的人做比較,容易沉浸在過往的生活中。

但這並不能說明,男人就是絕情的,女人就是痴情的。只是男人生理上的因素,決定了他們喜新厭舊的做派。女人由於傳統的思想觀念,和心思縝密的性格,決定了她們對過往的眷戀和不捨。

以上的說法,也只是相對於舊社會的人而言,現在的新社會,男女都是一樣的,不存在客觀上的問題了,有的只是主管上的意念了。

大家覺得合適了就在一起,不合適了就趁早分開,珍惜當下,才是最好的選擇。

揮一揮手,不帶走一片雲彩!


風信花開


婚姻是男女人生的一本書,讀的好,領悟深,懂的透,夫妻就會風雨同舟,共度時光,不離不棄,白頭偕老。讀的不好,讀的不透,婚姻就走向失敗,甚至屢婚屢敗,屢教不改。有調查顯示,二次婚姻再離婚的佔比達60%之多,這就是沒有讀透婚姻這本書。男憐後妻,是說做為一個男人,年青時第一次婚姻,由於年青氣盛,缺少經營婚姻的技巧,造成第一次婚姻失敗。男人第二次婚姻,閱歷相對豐富了,成熟多了,懂得了婚姻不是兒戲,所以比較珍惜現在的婚姻。女望前夫,是指的再婚的女子,因為第一次婚姻失敗,總是時時想起前夫有時偶爾一點點對自己的好,並放大,與現在的丈夫作比較,甚至拿前夫的好與現在丈夫的一些不足作對比,這就造成了女人的茫然,懷疑自己的第一次離婚是個錯誤。甚至有再次離婚的想法。婚姻這本書說起來,還是沒弄懂,沒讀透。


巴扎嘿57


農村俗語有著頑強的生命力,因為俗語看似簡單,卻講述了一些很珍貴的道理,像“男憐後妻,女望前夫”這句俗語講述的就是夫妻關係、夫妻相處的道理。小時候我們老家農村那邊很少有人離婚,結婚就意味著一輩子,偶爾有些家庭因為某種原因鬧離婚,村裡的老人就會用這句俗語來勸說,告誡他們男女在離婚後所表現的不同,以及要珍惜婚姻的不易。

“男憐後妻,女望前夫”這句俗語,簡單的從字面上去理解,就是男人在離婚並再婚之後更加愛護自己的現任老婆,而女人在離婚並再婚之後更加盼望自己的前夫。那麼造成這種心理不同的原因是什麼呢?

(1)男憐後妻。

婚姻是美好的,但婚姻同時又充滿了很多的爭吵和煩惱,男人和女人本身的腦回路不同,也就註定了不是所有夫妻走能相伴一生。

對於男人來說,不管是經歷了喪偶還是離婚,在再次結婚之後,總是更加愛護自己的現任妻子。其實這並不難理解,對於男人來說,他是一種理性動物,總是能夠在經歷失敗之後,理性的思維,一旦走出困境,就會將更多的愛,更穩妥的家庭給予新的妻子。

並不是說男人喜新厭舊,只是男人明白,破裂的東西,即便你再想修復,它終究會有裂痕。男人對於失敗的感情,也許走出來很快也許走出來很慢,一旦決定再婚組合新的家庭,就代表他想明白了,以更穩重的心態去面對新的生活,將自己沒有做到的,或者缺陷完善,全心全意對待新的妻子,給與她更多的愛護。

有人說男人成熟的慢,但男人一旦成熟起來,他更明白什麼是重要的,什麼是值得珍惜的,他會更懂家庭的珍貴,明白逝去的不再,未來的看不到,唯有眼前人最值得珍惜。

(2)女望前夫。

說回“女望前夫”,這與男女性格的不同一致。女人面對生活,面對感情更加感性,她們的內心世界總是充滿了各種美好,各種浪漫。

有些女人看起來大大咧咧,對什麼都不在乎,但事實上她們對什麼又都更加在乎。大多數女人對待一段感情,一段婚姻,總是充滿了期望,恨不得將自己所有的美好幻想都融入婚姻生活中去,全心全意的對待自己的美好婚姻生活。

因此一旦經歷了失敗的婚姻,或者喪偶等事變,即便再婚也會習慣性的將自己的現任丈夫和前夫做對比,或者想念自己的第一段婚姻。

為什麼會這樣呢?原因無非在於一個“付出”,女人浪漫的感性,對婚姻的憧憬幾乎在第一段婚姻上耗費完了,所有的青春都用在了前夫身上。如今雖然再婚,但青春不再,美好的青春時代一去不返。你覺得“女望前夫”真的是懷念前夫嗎,非也,更多的是流逝的美好。

(3)總結。

我們都知道,男人隨著年紀的增長,閱歷的豐富,會變得越來越成熟穩重,越來越理性,而女人卻相反。你如果說大多數男人的生活婚姻是向前看的,那麼女人的內心世界可能是更懷念逝去的美好。

不過,對於婚姻,我們所有人都應該給與足夠認真的對待,俗話說“千年修得共枕眠”,修成夫妻不容易,望珍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