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意失荊州,如果你是關羽,你還會如此的驕傲自大嗎?

扒一扒我的心


荊州失敗,不能全怪關羽,即使換一位不高傲的人去鎮守,也很難挽回失敗的局面,原因是,

第一,劉備的失誤,劉備在佔領益州後,只給關羽封官了,沒有派大將去幫助關羽,這時如果派兩位得力干將,幫助關於,荊州不至於丟失,也不會有以後的夷陵大敗,損失那麼多人馬。

第二,荊州地勢險要,在當時是兵家必爭之地,曹操如果佔領荊州,攻打孫權或劉備很容易,孫權佔領荊州,聯合劉備攻打曹操也很容易,劉備佔領荊州,在聯合孫權,攻打曹操也很容易,荊州對於吳蜀魏三國來說都是戰略要地,所以都想得到。

第三,雖然關羽取得了臨時的勝利,也很難抵住兩個國家的攻擊,俗話說好虎還怕群狼,孫權對荊州以垂涎已久,得不到荊州,心裡不安寧,曹操也對荊州虎視眈眈,一有機會就想奪下荊州。在這種情況下,換一個人也是解決不了問題的,必須有多位上將才能守住荊州。不知您是否同意這些看法?


孫立國


這個世上就算是聖人都會有缺點,何況三國第一勇將關羽。關羽雖然勇貫三軍,傲上卻不欺下,只是政治能力還是不足。但是無論關羽怎麼做,都改變不了孫氏鼠輩的念頭,鼠輩奈何不了曹魏,只能是暗中對自己的同盟下手,關羽鎮守荊州這些年,孫鼠輩的小動作一直不斷,也只有關羽太把義氣放在第一,總認為東吳一定會顧忌孫劉聯盟,所以他壓根就沒有想到身為國舅爺的糜芳竟然這麼慫,和劉備有著密切關係的傅士仁竟然會引狼入室…………若非關羽正在全力北伐,荊州過於空虛,那麼呂蒙,陸遜還是沒有機會進入荊州。與其說關羽敗在了魏吳聯軍之下,倒不如說關羽敗在了自己的內部。關羽雖敗猶榮,勝過江東鼠輩千萬倍!


有真理才有真相


引言:

大意失荊州事件如果我是關羽,我會比關羽還驕傲自大。久經沙場的關羽尚且這麼的驕傲自大,又何況我們這些沒經歷過戰爭的平民。


恐曹症

關羽隨劉備征戰一生可謂是久經沙場,而關羽一生中的敗仗大多又源於曹操,劉關張半生的顛沛流離都是拜曹操所賜。曹操視劉備為心腹大患,只要知道劉備在哪必會率兵伐之,不給劉備喘息、做大的機會。劉關張在赤壁之戰前也是出現了逢曹必敗的的局面,這也給劉備、關羽、張飛等人留下了陰影。

劉備漢中之戰以慘敗的結局戰勝了曹操,一輩子就勝了曹操這麼一回,如果不是慘敗消耗很大,劉備同樣會趁勢繼續攻擊曹魏。關羽也是如此,一戰水淹七軍擒于禁、斬龐德,終於打破了逢曹必敗的魔咒。關羽一生將曹操視為自己的對手,這一戰威震中原嚇得曹操要遷都躲避自己的鋒芒,曹操都畏懼自己了小小的東吳又怎麼會放在關羽的眼中。

關羽的驕傲自大源於自身的實力,但是關羽確忽視了一件事,赤壁之戰東吳正面硬剛曹魏,最終的結果是曹魏敗了。依照整個三國曆史發展線來看,輕視東吳將會面臨的只有失敗。


如果我是當時的關羽,會比關羽更驕傲自大

如果在當時我是關羽,我會變得狂妄,驕傲自大已經不能滿足我得虛榮心了。關羽半生的在征戰之中度過心性、思維、境界等都不是我們這些平民可以比擬的。

讓我作為荊州主帥,剛一出現就能水淹七軍打敗曹魏五子良將之一的于禁,那整個人要飄到天上去了。心理上不知不覺間就會變得狂妄,會覺得古人熟讀兵法也不過如此等等不利的因素會接連出現。那麼按照歷史中以水圍樊城,只差幾塊木板的距離就可以水淹曹仁大軍了,那麼我會完全不顧徐晃後方的攻擊一心攻城。很大的可能都挺不到兵敗返回被東吳將領阻擊的場景。


總結:古代能作為一方將領的人沒有幾個是草包,在三國時期以戰養戰的年代,一個久經沙場的老兵都比穿越過去的我們強。


感謝大家閱讀,個人觀點有不妥之處請大家斧正。


青梅煮酒品三國


關羽,字雲長,河東解良人,被後世尊為武聖人,節義無雙,人稱關公而不名。在小說家筆下,更是忠勇無敵,溫酒斬華雄,白馬坡斬顏良誅文丑,過五關斬六將,水淹七軍。最終大意失荊州,敗走麥城,父子歸天。《三國演義》到底是小說,歷史上的關羽失荊州真的是因為大意嗎?

答案是否定的。赤壁之戰後,劉備佔據荊州江南四郡,又從東吳那裡借來了南郡,實力從赤壁之戰前的不到兩萬殘兵敗將發展到了六萬多精兵強將。關羽張飛趙雲諸葛亮統領駐守各郡,可謂兵強馬壯。建安十六年,劉備率領數萬軍隊入西川,和劉璋翻臉後又調諸葛亮張飛趙雲率軍入川,留關羽守荊州。此時關羽手下再無能獨當一面的大將,兵力也只剩下約兩萬人,駐守在南北一千華里,東西五百華里的荊州地區。所以除了直面曹魏的南郡由關雲長親自駐守之外,其餘各郡並沒有很強的守禦力量。

事實歷史上是孫權在得知劉備取得益州後,就要求歸還荊州。被劉備耍賴拒絕後,孫權直接派官員去接收荊州南部的三郡,結果被關羽全部趕走。孫權大怒之下,直接派呂蒙攻取三郡。劉備知道消息後,率領五萬大軍出西川下公安,派關羽率領三萬軍隊在長沙西北的益陽和魯肅呂蒙率領的吳軍對峙,企圖奪回南部三郡。後因曹操出兵漢中,劉備不得不和東吳劃湘江為界,把長沙桂陽劃歸東吳。關羽已經失去了一半荊州!這可是一點大意都沒有,純屬實力差距使然。



鶴煤影視製作


每次讀三國,未嘗不痛恨於荊州之敗,街亭之失,興復漢室的大業毀於一旦,嗚呼哀哉!

關羽為人素來傲上而不忍下,欺強而不凌弱,端的是個好漢子!

可惜為人太過傲氣,積小缺而成大敗。假如我能為二爺參謀,幾個致命的問題,一定要避過的。

首先是對東吳的態度,二爺素來看不起孫權小兒,孫權想讓自己兒子娶了銀屏,本來這是好事,兩家結親,能夠消除隔閡,共同對魏,可是傲嬌的二爺來了一句:虎女焉能嫁犬子?

二爺啊,你這是幹啥呢?你這樣說,不就是在說,大哥娶了犬妹嗎?

假如是我,我會同意這門親事。畢竟匡扶漢室最重要了,女兒的幸福只能暫時犧牲一下,再說嫁給孫權兒子也不吃虧啊。

其次,我不會貿然北伐,要先聯繫大哥,大哥帶著三弟四弟,黃忠魏延,法正,率領益州主力北伐,聯合東吳北上合肥,而我再率主力北上襄樊,三路齊下,比自己一路北伐的勝率大的多。而且此時蜀國精兵猛將都在,北伐勢必比丞相北伐輕鬆,若能奪了雍涼,我就是戰死襄陽城下也值了。

失荊州帶來的後果太慘重了,馬良戰死,劉備張飛黃忠死,劉封死,孟達降,五萬精銳損失殆盡,興復漢室的夢想又遠了好多。


煮酒放歌


根本不是大意失荊州,關羽性格決定命運,劉備就不該讓關羽來守,換趙雲黃忠魏延哪一個都沒問題,關羽仗著自己是劉備的兄弟,在得知黃忠取漢中後心裡不服,沒請示劉備的情況下擅自發動對襄樊之戰,不知道自己幾斤幾兩,老黃忠取漢中是在劉備諸葛亮法正等全力配合,周全策劃下取勝的,你關羽只是匹夫之勇,打個戰役還行,顧頭不顧腚,結果落了個身首異處的下場。正常守荊州應該是全力與東吳修好,積極防備曹操,等時機成熟,劉備諸葛亮帶上其他大將從蜀中出發,聯合東吳兵分兩路,蠶食曹操,還有機會一統天下。


楊喜光


百密必有一疏,失去荊州絕非大意。理由如下:諸葛初出祁山飲敗就註定了後面的失敗,因為蜀的綜合國力和吳尤其是魏根本不是一個級別。打戰尤其是打持久戰,拼的除了兵力策略,後勤保障更是至關重要。人才凋零註定是巴蜀的硬傷,之前我說過神侯出戰若取下涼州,那麼天下遲早一統。因為拿下涼州有三大好處,其一涼州自古多豪傑,一旦開疆擴土,地盤大了人口自然也就多了,其二有了廣袤草地足以耕作天下良田,修養萬千戰馬,如此兵多馬壯何愁天下難統,最後馬謖不死至少用他治理內政,何嘗不是件好事。說白了馬謖軍事臨戰指揮經驗不足,但是其在內政上絕對是能手。後許揮淚暫馬謖,神侯才是那個最傷心的人。畢竟本打算讓馬謖漲漲臨戰指揮經驗,結果卻丟失街亭。所以與其說關羽大意失荊州,還不如說是後掩缺乏導致的。至於敗走麥城也絕非失策,當下魏國兵力遠遠超過蜀國,這不還有吳國的兵力,估計大道上肯定有千軍萬馬在等他,所以才不得不走麥城。表面上東吳是拿下荊州了,但是也註定東吳的敗亡,最後也才註定諸葛六出祁山。為什麼神侯要硬殼魏國呢?因為不那樣的話,蜀很快就會被蠶食鯨吞的。畢竟魏國的實力就擺在哪裡,可是硬殼吳不行嗎?絕對不行,和吳國被說硬殼就算一打也絕對勞民傷財吃力而又不討好。我想神侯如有七出祁山的話,魏國絕對拿下,拿下魏國後,吳國遲早也得歸屬。而能支撐起這些的,註定需要幾倍於當時巴蜀的綜合國力才可實現的。


情千劫易結難解


我覺得一個歷史人物不能割裂了來看,他的優缺點都是一體的兩面。正是這樣驕傲的性格成就了關羽,也正是這樣的性格毀滅了關羽,性格決定命運。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哪裡可能只保留他的優點,擺脫他的缺點而再造一個人呢。都只是歷史的事後諸葛亮而已。


旭翔


荊州的失敗,不能全怪關羽,即使換一位不高傲的人去鎮守,也很難挽回失敗的局面,因為在當時來說,武聖關羽是最優秀的人才。


小小鐵匠


隆中策本就訂好了荊州北上。如果背盟是可以預料的,那麼關羽北上時機的判斷就是錯的,但恰恰東吳呂蒙白衣渡江,又換用儒將陸遜瞞天過海,使背盟不可預料。所以關羽本身沒什麼問題,只是對手確實陰險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