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了《燃燒》吧,這才是李滄東的拿手好戲



忘了《燃燒》吧,這才是李滄東的拿手好戲


最近看了據說在戛納電影節口碑最好、卻落選最佳影片的韓國電影《燃燒》。作為筆者看的第一部韓國導演李滄東的作品,這片子看得一臉黑線啊……而且看了網上的影評後,感覺自己更看不懂了。但由於之前聽說了《薄荷糖》《綠洲》《密陽》《詩》等李滄東的有口皆碑的作品,就覺得此君功力不止那麼點,於是找到了其中最早的代表作《薄荷糖》。


忘了《燃燒》吧,這才是李滄東的拿手好戲


觀後感慨:這果然是影迷們更熟悉的李滄東。


這是李滄東的第二部電影,此前他以編劇的身份出道。影片的主演薛耿求是如今韓國的中生代實力派演員,但是當時他還是銀幕新人。但這部電影很好地奠定了兩位主創的地位——這是李滄東電影中,最注重敘事手法的一部,雖然他的電影基本都是自編自導的,但《薄荷糖》以倒敘的形式和點到即止的情節處理,讓觀眾們見識了他在文本之外的才華;薛耿求通過整容般的演技,完整流暢地表現了主角金永順從年輕時的懵懂單純到中年時期的絕望崩潰之間二十年的坎坷過程,初具演技派規模。


忘了《燃燒》吧,這才是李滄東的拿手好戲


而單獨看影片本身,它有著辯證性強烈的主題思想。無論你是否瞭解影片涉及的韓國當代史,你也能看懂這個主題。


忘了《燃燒》吧,這才是李滄東的拿手好戲

忘了《燃燒》吧,這才是李滄東的拿手好戲

忘了《燃燒》吧,這才是李滄東的拿手好戲

忘了《燃燒》吧,這才是李滄東的拿手好戲

忘了《燃燒》吧,這才是李滄東的拿手好戲


這個故事如果用正敘的方式講述,情節同樣完整——一個男人年輕時是個文藝青年,他和一個年輕的女孩相愛,但因為經歷了一件大事(不劇透),他便拒絕了女孩的愛,這個決定也影響了男人的一生……故事依然講得通,就是狗血了些。不過影片運用分章節的倒敘方式展開情節,絕不只是為了掩蓋情節的狗血色彩。


在倒敘的作用下,影片對人物形象的呈現是打臉式的。當你覺得主角孤獨可憐時,下一個章節卻告訴你,他也有可恨之處;當你開始覺得他死有餘辜時,下一個章節卻告訴你,他原來是無辜的;當你剛剛同情主角的時候,下一個章節卻告訴你,他曾經是個混蛋……在接近兩小時的反覆推翻和重建角色形象的敘事到了尾聲後,觀眾無不驚歎:原來不止主角,所有的一開始都讓觀眾同情或厭惡的角色,一開始都只是善良而單純的人啊!


忘了《燃燒》吧,這才是李滄東的拿手好戲


和羅馬不是一天就能建成一樣,健全的人格不是一天養成的;而同樣地,人格的崩塌也不是一天就能完成的。


不過這個世界很少有人願意為了瞭解一個人尋根問底,尤其在信息傳播趨向碎片化的當下,互聯網上不少人只滿足於針對某個人公開的一面蓋棺定論然後銷聲匿跡。殊不知在信息傳播媒介上的人物形象只是人物出於主動或被動,只給受眾看到的其中一面。不說當下,就說在《薄荷糖》的開篇,金永浩情緒失控時,旁觀的老同學幾乎沒有人想過他抓狂背後可能經歷過的事情,只會以看熱鬧的心態漠視他逐漸走向毀滅的過程。在互聯網匿名化帶來的便利下,這種現象只會愈演愈烈。正如張愛玲在《花調》中寫過的那句話:“笑,全世界便與你同聲笑;哭,你便獨自哭。”


不過,一個人的命運除了受他人的影響,終究還是由自己決定它的走向。其實如果最初三思後行,有些悲劇是可以避免的。如果金永順最初能及時向初戀女友坦白自己的苦衷,如果金永順婚後和妻子好好溝通,如果金永順能夠收斂自己的憤怒……會不會就沒有了鐵軌上那絕望的一聲“我要回去”呢?


當然,咱們都知道,有些事一旦發生了,就沒有了如果。


忘了《燃燒》吧,這才是李滄東的拿手好戲


儘管驀然回首,大家都曾經是青澀單純的少年,但光陰只能向前運轉,沒有人可以回到往昔的時光,大家能做的,只有珍惜當下,做好眼前的身邊事——《薄荷糖》這一具有普適性的意義,在筆者看來,要比《燃燒》的一系列不太自然的隱喻符號更有現實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