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光吃不長?食物“營養密度”黃金法則不容忽視


“焦慮”是初為父母的典型特徵,生怕自家孩子各方面落後於同齡人。又到了一年中生長髮育的黃金季節,然而很多家長卻緊蹙眉頭,總感覺自家孩子長得慢,明明平時吃嘛嘛香,身體也沒有疾病症狀,為什麼就是不見長呢?此時,父母千萬不要光顧著憂心忡忡,首先反思一下自己是不是忽略了寶寶飲食中的“營養密度”!

食物“營養密度”的黃金法則

營養密度是指食品中以單位熱量為基礎所含重要營養素的濃度。簡單來說,就是食物中有讓寶寶吃飽且有力氣的“能量”,還要有滿足生長髮育所需要的營養成分(比如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因此,寶寶吃得多並不代表吸收的營養充足,還要看食物的“營養密度”值。如果長期吃低營養密度的食物,表面上看寶寶似乎吃飽了,但其實根本沒有攝取到有價值的營養成分,自然影響生長髮育。一般而言,食物的營養密度高低遵從以下兩個原則:

1、完整(固體)食物的營養密度>分解(液體)的食物

米湯、粥、稀飯這樣的流質、半流質食物雖然更易被吸收,但所提供的能量和營養相比固體食物(米飯)而言卻少得可憐。同理,整個蘋果比榨成汁營養密度高;肉的營養密度大於肉湯。即使是100%鮮榨的果汁,在榨汁過程中很多維生素和膳食纖維都會流失。而肉湯、雞湯中的蛋白質含量僅有 1%~2%,而肉中的蛋白質含量則在 15%~22% 左右。很明顯,完整或者固體食物的營養價值相對更高。

2、粗糧的營養密度>精糧、細糧

粗糧是相對於精米白麵等細糧而言的,主要包括穀類中的玉米、紫米、高粱、燕麥、蕎麥、麥麩以及各種幹豆類,如黃豆、青豆、赤豆、綠豆等等。粗糧避免了加工過程中的營養成分流失,因而營養密度相對會更高一些。此外,避免過多添加調味料(特別是糖和鹽),也是保障食物高營養密度的方式。

當然,給寶寶添加輔食除了要考慮營養密度外,還要根據寶寶自身的腸胃適應情況來把控尺度。總體上遵循“由細到粗、由少到多、由軟到硬、由一種到多種、由流食到固體”的科學原則,如果過早為寶寶添加高營養密度的固體食物,也許並不能有效補充營養,反而會導致寶寶腸胃發生不耐受,罹患腹瀉、便秘等腸道問題。而寶寶開始長牙後,則要特別注意輔食的粗細搭配。顆粒較大的粗糧不僅有助於鍛鍊寶寶的牙齒咀嚼能力和吞嚥功能,而且含有豐富的纖維素,可以起到吸收水分和腸道內的有毒物質,以預防便秘、消化不良的作用。

想要寶寶蹭蹭長個,飲食搭配還要耍點“小心機”

1、打開腦洞,花式做法需關注

家長懂營養不是關鍵,關鍵的是要寶寶配合才行。天生任性的寶寶,有時候說不吃就不吃。這時就需要家長耍點“小心機”,換個花樣,做出各種營養又美味的食物,不愁抓不住寶寶的口胃。舉個例子,想要讓寶寶吃饅頭或者麵包,可以把蒸熟攪碎成泥的胡蘿蔔、紫薯、葉菜、黑芝麻粉等加入麵粉中做成各色饅頭、發糕和麵包,既美觀,味道還獨特,關鍵還可以滿足不愛吃蔬菜寶寶的營養需求。

2、查漏補缺,關鍵營養額外補

攝入充足的營養是寶寶健康發育的基礎條件,但有些對寶寶生長髮育非常關鍵的營養素(如維生素AD)卻是日常飲食中的稀有物種,如若維生素AD攝入不夠,必定會影響寶寶的骨骼發育、身高增長、免疫功能、視力發育、造血功能等。動物肝臟中雖然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但因其異味較大,寶寶接受度較低,而且肝臟屬於“解毒器官”、膽固醇過高,又是各種重金屬及毒素的聚集地,食用起來存在安全隱患,並不建議寶寶多吃。而胡蘿蔔、菠菜、南瓜等深色蔬果不直接含有維生素A,而是以β胡蘿蔔素(即維生素A的前提物質)存在,在一定條件能在人體內轉化為維生素A,但轉化率很低(不到1/12),外加寶寶胃容量有限,每天吃的一點輔食根本達不到身體需求量。而0-3歲的寶寶處於身體快速發育時期,一旦錯過補充便會鑄成不可彌補的過錯。所以,家長一定不能忽視從出生起每天為寶寶額外補充科學劑量的維生素AD(常見品牌如伊可新),並至少堅持補到3歲,為了寶寶拔高長壯打下紮實基礎。

例如,滑滑嫩嫩的水蒸蛋是寶寶們最愛的輔食,但普通的方子營養單一,我們需要做點小改變。我今天在蒸蛋中加了西蘭花、胡蘿蔔和蝦仁,口感依然滑嫩,營養密度瞬間高了很多,平時多一點搭配,寶寶也不容易吃膩,有木有超級贊!

說這麼多,什麼才是有高營養密度的好東西?到底應該咋吃呢?

這些東西要多吃:

全穀物食物、牛奶和乳製品、瘦肉、海鮮、雞蛋、豆類和堅果(磨碎後給孩子吃,以防哽噎)。

顏色鮮豔的蔬菜和水果,如菠菜、胡蘿蔔、草莓、橙子等。

這些東西適量吃:

澱粉含量高的蔬菜(如土豆、玉米)要適量吃,避免攝入過多熱量。

這些東西要少吃:

卡路里含量高,飽和脂肪、反式脂肪含量高,精製糖含量高的食物,以及加工類食品(飲料、糕點、糖果、薯片等)。

它們不僅沒營養,還容易讓寶寶變胖胖。

一碗飯等於幾碗飯

怎麼做到的?

寶寶吃一碗米胚芽煮出的飯,相當於吃了普通的幾碗飯。為什麼敢這麼說呢?

稻米最有營養的部分就是胚芽。畢竟,一顆稻穀想要再發芽,營養都是靠胚芽嘛。

每100g胚芽含有71g的蛋白質和380mg的鈣、200mg葉酸,營養真的是槓槓滴~

胚芽體積只佔稻米的5%,但是營養卻佔到了66%

我們平時吃的晶瑩剔透的大米都是精白米,在加工過程中已經損失了最有營養的胚芽部分。

什麼是營養密度?

這些密度高的食物(含零食)它好在哪?

“營養密度”?

通常評價一種食物,我們會用兩個維度:熱量(卡路里)和營養。所謂的“營養密度”就是這兩個維度的相對關係,即在同等熱量的情況下,營養越高,那“營養密度”就越大。 

“營養密度”對孩子的影響很大,為什麼?

孩子處於成長髮育期,通常他們胃口不大,即需要的熱量有限,但對於營養的需求卻很大。如果我們不注意,給了孩子很多“低營養密度”的食物,那麼他們就會不知不覺吃下很多高熱量的東西,但身體卻沒有得到充足的營養。這樣寶寶長得慢或不均衡。

哪些是屬於營養密度高的食物?

以下這些食物,不僅營養密度高,熱量小,而且營養很豐富,都屬於“好吃、好使、不佔地兒”的種類,大家這段時間可以給孩子多吃吃。

l 三文魚

l 燕麥片

l 藍莓

l 梨

l 酸奶/奶酪

l 西蘭花

l 西紅柿

l 菠菜

l 雞蛋

l 紅薯

l 豆類/豆腐

l 亞麻籽仁

l 扁豆

l 鷹嘴豆

l 堅果

這段時間多吃“營養高密度”的食物,對孩子的成長髮育有莫大的幫助。

優質輔食的4大標準

1.一種主食作主要的成分,米糊、麵條、稀飯等,都是常見的類型。同時注意搭配其他食材,如肉類、魚、蛋類、蔬菜等。保證蛋白質、脂肪、維生素等營養、及其它微量元素的攝入(尤其是鐵)。

2.輔食的軟硬程度、加工性狀,應該和寶寶當前的消化能力、咀嚼能力等相匹配,寶寶進食和消化都沒有困難。

3.輔食中不含有骨頭和堅硬的小塊,不存在卡喉、嗆喉等風險。

4.輔食所用的食材新鮮,製作過程乾淨衛生。1歲內少糖無鹽,不加佐料;1歲後堅持清淡飲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