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客為主:安慶之戰,曾國藩如何擊敗強大的太平軍?

安慶保衛戰,是太平天國後期的一處拐點。

此前,太平軍取得三河鎮大捷、攻破江南江北大營、東征蘇南的一連串勝利,“聲勢復振”。

安慶淪陷後,太平天國的滅亡只是時間的問題了。

這場戰役中,雙方都相盡一切辦法“反客為主”,爭奪主動。他們的鬥法精彩紛呈。

回顧此戰,或許可以讓我們更好地認識“反客為主”。

安慶:堅持以此為目標,才能掌握主動。

自古平江南之賊,必踞上流之勢,建瓴而下,乃能成功。——曾國藩。

在陳玉成、李秀成等人的努力下,太平軍連續取勝,隱然有“復興之像”。

對此,曾國藩有著清晰的計劃:不管陳玉成、李秀成多囂張,只要我們堅持以安慶、天京為目標,順江而下,就能掌握主動!

曾國藩認為:不管太平天國勢力發展得多大,對付洪秀全這種有政權、有根據地的“竊號之賊”,必須始終以攻取天京為目標。

因此,在漫長安慶之戰中,曾國藩頂住各方壓力(朝廷多次要他解圍安慶,支援蘇州),堅持順流而下的“剿匪”方案。

反客為主:安慶之戰,曾國藩如何擊敗強大的太平軍?

安慶是天京西面屏障。奪取安慶後,天京西面再無險可守。

在他“建瓴而下”的方案中,安慶就是太平天國的命門。

在長江中下游的地形中。九江-安慶一線,江面相對狹窄,北面是大別山,南面是江南丘陵,太平軍可在此線憑險而守,以火力控扼江面。

但是,一旦湘軍奪取按安慶,由安慶到天京:水面變寬,水師暢通無阻,陸地上也無險可守。沿江而下,太平軍無險可守。

安慶,也就成了雙方誌在必得的決戰之地。

曾國藩的難題:攻破縱深防禦,擊敗強大的援軍。

曾國藩要攻取安慶,需要突破一連串的險要。

安慶,太平軍從石達開時期開始經營,此時,已經形成了一個縱深防禦體系。

石牌鎮、太湖、潛山,形成了防禦前沿。

反客為主:安慶之戰,曾國藩如何擊敗強大的太平軍?

潛山。

這些地方,本就是阻水依山,易守難攻,加上太平軍不斷築堅城、堡壘,此時極難攻取。

而且,太平軍從天京、廬州前來支援都十分便利。

因此,一旦湘軍攻堅不力,太平軍將迅速開援,兵力不佔優勢的湘軍將在極不利的情況下與太平軍精銳作戰。

反客為主:精準的奇襲目標

二郎河之戰後,陳玉成重心放到了皖北方向,湘軍獲得了襲擊的機會。

可是,如前所言,此次襲擊,“時間緊、任務重”。

一方面,石牌鎮、太湖、潛山,互相為犄角。如果湘軍不能全部奪取,一旦被敵人反擊,奪取的地方很容易就會被人家收回去,沒什麼意思。

另一方面,陳玉成來援的時間會非常快。湘軍根本不可能在敵人來援前全部奪取。

曾國藩、胡林翼的襲擊,很“雞賊”。

他們找到了陳玉成的命門,牢牢把握了主動。

反客為主:安慶之戰,曾國藩如何擊敗強大的太平軍?

湘軍一出手,便打在要害,招招要命,反客為主。

1、襲取石牌,與水師聯成一片。

石牌堅城,忽以不意而得之,蓋乘驪龍之睡而摘其項下珠也。——胡林翼。

湘軍突然襲擊,“拆回木城,越壕而進”,一夜之間,就襲取了石牌。

由此,湘軍控制了黃石磯北岸,與水師聯成一片。使今後湘軍水師行動的便利性、突然性大大增強。

2、襲取天堂鎮。

隨後,胡林翼把目光放在了大別山中的天堂鎮,並派人趁虛奪取,“重兵屯之”。

雄踞山中,實為舒、桐、英、霍之總要。——胡林翼評價天堂鎮的重要性。

此後的戰事證明,這一招,是致命的。

果然,陳玉成很快就從兩浦趕來,“號稱十餘萬人”,救援西線。

面對兵力強大的陳玉成,胡林翼用活了天堂鎮這步棋,把陳玉成搞得很難受。

陳玉成攻太湖戰場的湘軍,遭到天堂鎮湘軍襲擊後路;陳玉成攻天堂鎮,又因地勢險要攻不下。

此時,胡林翼又出霍山,襲擊舒城,威脅陳玉成後路。

驍勇善戰的陳玉成有力使不出,連戰連敗,後路又受威脅,被迫退回敗走。

擊退援軍後,湘軍攻取了太湖、潛山。

如此,湘軍擊破了安慶以西的縱深防禦。

3、襲取樅陽。

不久,陳玉成參與二破江南大營及東征蘇南的行動。(此時離開雖不妥,但聯合作戰,是太平軍此前“復振”的重要原因,不宜苛責)

趁此機會,湘軍派太平軍的叛將韋俊襲擊樅陽。

安慶之計,不得樅陽,不能合圍,即再頓兵十年,不能制賊要害,亦不關賊痛癢。——胡林翼。

韋俊對樅陽實在太熟悉了。他以人挖水道、斷河堤,水陸並進。樅陽太平軍投降。

由此,安慶通天京的水路斷絕。

數次奇襲後,湘軍徹底反客為主,完成了對安慶的圍困。

太平天國的企圖:“圍魏救趙”,奪回主動。

此前,太平天國的總體思路是:集中力量,先解天京之圍,再圖上游。

正是因為如此,太平天國在上游缺乏全局性安排,使自己疲於奔命,被湘軍佔據了先手。

在太平軍打破江南大營、橫掃蘇南後,太平天國開始統一安排上游戰事。

太平天國最早的思路,是打到上海,從“洋兄弟”處購買火輪船,奪回制江權,再回頭清理上游。

沒有任何懸念,計劃破產。

因此,洪仁玕推出了一個“圍魏救趙”的計劃。

反客為主:安慶之戰,曾國藩如何擊敗強大的太平軍?

太平天國試圖“圍魏救趙”,奪回主動。

這個計劃是:陳玉成從江北、李秀成從江南,約定於1861年3月會師於武昌,調動安慶前線敵人。

與此同時,楊輔清、李世賢、劉官芳等人在皖南、戇東活躍,進攻曾國藩的祁門大營,並牽制皖南、江西清軍,策應陳、李活動。

應該說:這個立足於調動敵人的思路,方向是對的。

但是:這種相距甚遠的長途奔襲、無後方作戰,需要一個強有力的統一調度。而不僅僅是簡單的“訂約作戰”。

太平天國“圍魏救趙”失敗,主要原因是計劃本身有問題

對於太平天國“圍魏救趙”計劃的破產,歷來人們都把責任放在李秀成和陳玉成個人的失誤上。

不可否認,陳玉成、李秀成在此次行動中都有一些失誤。但是,這個計劃失敗的根源,還在於這個計劃本身。

這個計劃本身有問題。

首先,當時的湖北確實空虛,但卻絕非旦夕可下。

反客為主:安慶之戰,曾國藩如何擊敗強大的太平軍?

回顧太平軍與清軍在武昌的爭戰史,陳、李並非可以迅速破城。

回顧太平軍與清軍在武昌的征戰歷史。太平軍常常以絕對優勢兵力圍攻武昌。

但是,除了1855年,韋俊趁湖口之戰之威,迅速追擊破城外,每一次,都是要花費不少時日的。

此外,不管是石達開還是韋俊(都是頂級良將),都很難迅速破城。

當時,武昌確實空虛,城內守軍不過3000。但清軍已從各處調集了援軍(光安徽巡撫李續宜就率萬餘人抵達),而且,湘軍部分水師也已抵達,掌握了制水權。

顯然,陳、李很難在敵已有備的情況下迅速攻破武昌。

而陳、李千里奔襲武昌,是長距離的無後方作戰,他是沒有辦法維持長期攻堅的。

尤其是李秀成。他要進行的奔襲距離如此之長,七拐八繞地奔著武昌去,誰都知道他想幹什麼,如何達到襲擊效果呢?

因此:洋人對陳玉成的干涉;李秀成的“私心”;並非行動失敗的主要原因。

要想反客為主,掌握主動,光有想法不行,還必須要有嚴謹、細緻的安排。

曾國藩的危機:“反客為主”組織不當,險些喪命

休祁諸軍,但知先發制人一層,不知以主待客一層。加之探報不實,地勢不審,敵情不明;徒能先發而不能制人。——《曾胡治兵語錄》

上文所說的“休祁諸軍”,指的就是曾國藩親自坐鎮的祁門大營戰場。

在這個戰場,曾國藩出現失誤,險些把自己的性命交待出去了。

曾國藩大營駐於祁門。

老曾身邊兵力不多。一開始,身邊只有鮑超、張運蘭諸軍一萬三四千人(後增至三萬)。

曾國藩企圖“反客為主”,令諸軍分據險要。

反客為主:安慶之戰,曾國藩如何擊敗強大的太平軍?

祁門周邊地勢。曾國藩企圖控制險要,反客為主。

隘路打勝仗,全在頭敵,若頭敵站腳不住,後面雖有好手,亦被擠退。——《曾胡治兵語錄》

在他看來:身邊鮑超等軍極為精銳,在這種地形中,可以反客為主,抵抗敵軍。

不過,曾國藩似乎忘了件事情:太平軍就是大山裡走出來的。

此後,李秀成、李世賢、楊輔清、劉官芳先後威脅祁門。

這個階段,祁門糧道數次斷絕,老曾本人,也被嚇得幾次寫下遺書。

幸得左宗棠及時來援,老曾才化險為夷。

對曾國藩來說,這是一次教訓。因此,他寫下了上文中的“審地勢,明敵情”的教訓。

對太平軍來說,這是他們逆轉局勢最好的機會。

可是,由於太平軍在這裡缺乏統一指揮,各自為戰,最終,幾次都是“差一點”。

如果當時的李秀成能擔負起統一指揮的工作,情況,或許真的不一樣。可惜,李秀成不“欲爭此處”,錯失良機。

決戰:“主客之道”的大攤牌

“圍魏救趙”失敗後,奏請洪秀全支援,直接與湘軍決戰。

攤牌的時候,到了。

反客為主:安慶之戰,曾國藩如何擊敗強大的太平軍?

決戰。

陳玉成親率3萬軍,進入集賢關,猛攻曾國荃的包圍圈。

洪仁玕調集3萬軍,抵達桐城,以為後援。

此時的安慶戰場,最裡面,曾國荃圍困安慶;外圍,陳玉成又圍著曾國荃打;陳玉成的屁股後面,是洪仁玕和前來阻援的清軍。

看起來犬牙交錯,其實,主客之位已定!

從抵達安慶開始,曾國荃就做好了圍城打援的準備。他挖了兩層壕,(內壕拒援,外壕圍城)。

因此,曾國荃被圍,但前有壕溝壁壘拒敵,後有長江水師補給,日子雖苦,卻過得下去。(”結硬寨,打呆仗“是有條件的)

安慶的太平軍就苦了。此時,陳玉成只能通過菱湖,對他進行少量補給。

因此,胡林翼提出“南遲北速”的作戰方略。(正因已反客為主,才能從容選擇作戰順序。)

只要把洪仁玕擊敗,後路斷絕的陳玉成就撐不下去了!

洪仁玕雖然也築磊以進,但其本人並無太多行伍經驗,不是多隆阿對手,很快就被擊敗。

我軍米糧軍火不絕,狗逆關內關外,城內城外之賊必難久支十五日。——胡林翼。

果然,陳玉成在集賢關內外都籌不到糧食,被迫退軍。

此後,雖然陳玉成等人依然進行了許多努力,但都是徒勞掙扎,沒有實際意義了。


反客為主:安慶之戰,曾國藩如何擊敗強大的太平軍?

安慶失守,太平天國的形勢瞬間由“復興之像”變為“岌岌可危”。

1861年9月4日,安慶淪陷。

總論

人們都說”結硬寨,打呆仗“是湘軍作戰的精髓。

其實,”結硬寨,打呆仗“,是在”多用活兵,少用呆兵“,掌握主動權的前提下進行的。

此戰中,雙方都調集了十萬以上的軍隊作戰,但真正最後“打呆仗”的,只有曾國荃萬餘兵和陳玉成三、四萬軍。

凡出隊有宜速者,有宜遲者。宜速者,我去尋敵,先發制人者也。宜遲者,敵來尋我,以主待客者也。——《曾胡治兵語錄》。(當然,此話有侷限性,蔡鍔後來做了批駁。)

回顧此戰,我們或許對“反客為主”會有更多的認識。


反客為主:安慶之戰,曾國藩如何擊敗強大的太平軍?

反客為主,絕不僅僅是“眉頭一鄒,計上心來”,它需要靠譜的情報、嚴謹的分析、精準地把控。

面對陳玉成的縱深防禦體系,湘軍以奇襲之道先發制人,通過精準的襲擊目標,佔據主動,終於成功擊退陳玉成援軍,突破敵人的縱深防禦。

隨後,又利用陳玉成東征,奇襲樅陽。

幾次襲擊,都是“我去尋敵”,都是“宜速者”,招招打在七寸上,成功“反客為主”。

太平天國“圍魏救趙”之法,立足於在更大的戰場著手,試圖調動敵人,“反客為主”。

但是,這一拳,雖然打的也是敵人的“七寸”,但卻超出了太平軍的能力圈。

千里奔襲的無後方作戰,難度極大,需要精密的計劃和精準的把控。

而太平軍卻只有簡單的“一紙合約”,中間也缺乏有效的統一把控。

結果,沒有調動敵人,自己反而白跑一趟,進一步喪失主動。

陳玉成最後發起安慶決戰,表面上看,是整個安慶之戰中最驚心動魄的一幕,但其實,在此之前,主客已定,勝負已分。

反客為主,絕非“眉頭一鄒,計上心來”,只有在收集充分信息,嚴謹分析形勢、精準把握過程的前提下,才能達成。

祝君把握主動,贏得勝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