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寄生蟲》裡一家幾個人為什麼要擠走別人,又擠在一起呢?

總之別煩我


2019年口碑炸裂的韓國電影《寄生蟲》

《寄生蟲》講述一家四口住在廉價的半地下室出租房內,原本全都是無業遊民。在長子基宇隱瞞真實學歷,去一戶住著豪宅的富有家庭擔任富家女家教後,一家人的生活漸漸起了明顯的變化。

這是一部反射並諷刺韓國貧富差距的電影,劇中有許多鏡頭都很直白的反應了韓國的現有階級狀況,富人很富,穿名牌開豪車住豪宅,享受衣食無憂的生活,而窮人只能擠在陰暗潮溼的地下室,雨天被水淹,晴天見不到太陽,只能靠寄生在富人身上才能維持生活。

這一家人在得到一個可以寄生在富人身上的機會肯定不會輕易放棄,他們合夥使用計謀擠走了電影中富人的前女管家,這個女管家也是一個寄生人。

一邊是水淹陋室,一邊是生日聚會。一邊是冰冷堅硬的體育館,一邊是豪華柔軟的後花園。錢就像是熨斗,可以把一切都燙平了。窮人們蹭網、住地下室、為了一份工作不擇手段。當你覺得他們已經夠慘的時候,但是還有比他們更慘的。

樸夫婦看起來傻乎乎的,可他們還是越來越有錢;

金基澤一家聰明過人,可還是翻不了身。

你能洗掉衣服的汗味,卻洗不掉已經融入血液的地下室的氣味。

他們是蟲子,所以他們生活艱難;

他們是蟲子,所以什麼都殺不死他們;

他們是蟲子,所以他們要寄生在別人身上才能活命。

求贊 求關注 求轉發


炸雞可樂影視


電影《寄生蟲》,這部電影講述了富人與窮人之間的階級關係,因為主角一家生活在社會的底層,因為對上流社會的憧憬,主角一家就把地下的人趕走,而他們作為貧窮的一方,努力的求生存,找機會向上,其實對於主角們的一家,兒子吃雖然高考沒有考上,又復讀了一年,但是其實兒子也是非常有才華,有能力的一個男孩,女兒因為喜歡畫畫,但家裡並沒有多少錢,但是她的美術功底也是不錯的,比起富人家的小姐,窮人家的女兒要聰明的多,而男主角是一個司機也可以有生存本領,男主角的妻子給披薩店疊紙盒,但是因為他們從出生就是貧窮的階級,渴望向上,所以當男主角的兒子有一個機會去富人家裡給富人家裡的小姐當英語老師,然後他們一家人就計劃了一場騙局,女兒就編輯假的證書去給富人家的小孩當美術老師,然後一家人把富人家的司機趕走,男主角就當了司機,然後也把家裡的保姆趕走,讓男主角的妻子來到了家裡,他們一家人在夫人一家人出去旅遊的時候為所欲為,但是嗯原來的保姆回來瞭然後窮人家發現了,原來在富人家的地底下,還藏著原來保姆的丈夫,窮人男主角一家把保姆的丈夫和保姆一起關在了地下室,而且這個夜晚也是不平靜的夜晚,當與夫人一家人回來的時候,他們就像落荒而逃的蟑螂一樣,四處亂竄,而且男主角的兒子與富人家的女兒互相喜歡,富人家的兒子多松總是說他們一家人身上有相同的氣味,他們一家人都很迷惑,到底是什麼氣味?但是最後原來保姆的丈夫逃了出來,一切的戲劇最高點拉開序幕,保姆的丈夫把男主角的兒子殺了,本來是一場富人的聚會,但是就在這個時候,富人他卻想要逃脫,讓男主角給他車鑰匙,而且問他要鑰匙的時候還捂著自己的鼻子,但是就當所有的衝突的時候男主角就把富人給殺了,一切的序幕最高潮拉開,也由高潮結束,窮人與富人之間的相互寄生,也相互供給,充充豐富的物質與精神的之間的距離,就像這部電影中說的那樣,窮人說錢就像熨斗,能夠燙平世上所有的褶皺,但是窮人的氣味卻無法掩蓋,還有一句經典的話,在《寄生蟲》中說有錢人不是因為有錢還很善良,而是因為有錢所以善良,這就是窮人與富人之間的距離,有人說窮人與富人之間距離就如同狗與人之間的距離一樣,《寄生蟲》這部電影讓人產生了巨大的階層關係,窮人與富人之間的關係,不論窮人多麼的努力,但是永遠改變不了富人對他們的鄙夷,所以當男主角的兒子來到富人家之後,他們就策劃了一場騙局趕走別人,在富人家發現了地下室還有人的時候,他們毫不猶豫地違背自己的道德,把保姆夫婦關在了地下室,其實不論是保姆還是男主角一家,他們都像寄生蟲一樣依靠富人,想要走進上流社會,擁有美好的生活,我真的我覺得雖然現實生活很殘酷,窮人與富人之間的差距很大,但是我們要保持自己上進的心態,不做違背道德的事情,努力奮鬥擁有自己的美好人生🌸🌸🌸🌸🌸🌸






影視覓


《寄生蟲》其實講的也是這一層意思,住在地下室的一家人,一次偶然的機遇與富人產生了關聯,這一家人秉承著向上的天性,通過各式各樣的非常規手段“進駐”到了富人家裡,變相完成了一次短暫的看起來夢幻的階層跨越之旅,這當中隱含了欺騙、表演而帶來的危機,直至最後兩個階層之間發生了令人悲慟的人間慘劇。

影片的開頭我很喜歡,兩分鐘的鏡頭,這一家人的居住條件、家庭成員、經濟來源就交代出來了,表現主人公一家生活在地下室裡各種場景還很同情,提現底層生活不易。看到主人公一家通過各種手段擠走別人謀求職位時,開始反感,尤其趁富人一家出遊,各種放縱毫不掩飾以別墅主人自居,甚至希望兒子能把富人家大女兒哄騙嫁給他時,說不出的噁心:就算他同學也喜歡大女兒都知道人家未成年要等到上大學後在交往。

再者,電影自始至終覺得雖然男主一家很卑鄙,但是至少他們是用自己的能力在混吃混喝,男主英語和教學真的可以,男主妹妹也是真的會美術,(半地下室家裡貼了一些人物速寫在)男主爸爸真的會開車而且很穩(車裡的咖啡在轉彎時也沒盪出很大的幅度)男主媽媽也真的會收拾家務洗衣做飯,他們用不恰當的方式混了飯吃,但是至少他們真的有那個能力,而保姆卻讓我驚訝,保姆愛人有胳膊有腿,卻賴在地下室躺了四年多。

其實這個電影給我的感受是,不同階級的人,根本無法對對方的痛苦產生同理心,大家都只在乎自己的感受。窮人不在乎富人的煩惱,富人也不在





兔子智


看了《寄生蟲》的觀影者應該都會為富豪的家庭感動惋惜,甚至有的人說為何不把富豪的一家人刻畫得醜陋一些呢,那麼,觀眾就能理解基宇一家人的行為了,也不至於為富豪傷懷了。

豪宅家庭一家四口的家庭生活很幸福。豪宅女主人很善良,讀高中的女兒很單純,幼小的兒子很聰明,然而,隨著豪宅男主人的死,一個美好的家庭支離破碎,幼小的兒子又受到一次嚴重的心理創傷,估計這個小朋友的一生都將帶著嚴重的心理傷害了。小時候夜裡“見鬼”,再加上漆黑的夜晚唯有他能看得懂的閃爍的燈,如今又在生日那天親眼看到曾經的“鬼”將自己的家庭教師在他面前殺害,這是何等殘忍。

我也同樣對富豪一家人的命運感到惋惜和悲傷。不過,在我看來,如果把富豪的一家人安排成醜陋的人設,這個電影就失去了它本身的含義了,基宇一家人就會被完全理解,故事本身也變成簡單意義上的仇富題材或者是底層階級反抗的題材。而《寄生蟲》電影本身並不是要刻意醜化富有者的人物形象,也不是要體現貧窮者心地的善良,而是要體現是階級不同而產生的差異,更要體現底層階級對富有生活的盲目追從,同時也是體現底層階級生活的貧瘠和無奈。

另外,電影中有一些Bug。比如,前女傭的丈夫,突然出現在眾人面前行兇殺人,警方沒有追查他是從哪裡出來的嗎?既然肯定不是從外面進入院子的,再加上基宇被打破頭的地方是在地下倉庫門口,這些線索都是指明行兇者是從豪宅裡面出來的。如果警察利用警犬追查,一定會追查出地下倉庫下面的地下室。另外,基宇被打破頭之後流了那麼多血,居然沒死,這真是“男主”光環啊。

我很期待影片最後會對富豪家庭的女主人及其兒女的生活做一個簡單的介紹,卻沒有,這讓人的。《寄生蟲》的確是一部很好的電影,但是,這個電影太讓人難受了,看完之後,我久久不能恢復,內心脆弱和觀影代入感強烈的人,我真不推薦看,承受不了,估計好幾天都會陷入影片的悲傷中。

《寄生蟲》體現的主題思想太深刻,也很豐富,憑我目前的解讀,很難說清楚它所要表達的最根本意義,只能淺淺談一下自己的觀影感受。


a箛狼


《寄生蟲》獲戛納獎確實是為亞洲電影爭氣了。

那我們來看一下他們為什麼要把別人擠走。先看一下整部電影的宿主,樸社長無疑是宿主,他創造財富開維持整個家庭的運轉。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樸社長要靠其他的人來支撐自己家庭的運轉。比如家教、四級、保姆等等,這也說明富人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寄生於窮人的。

其實雨夜那一段,忠淑(母親)完全可以選擇不開門。但她選擇了開門幫忙,是因為她覺得自己把別人擠走,害別人失去了工作,心有愧疚。他們把別人擠走是生活的需要,又擠在一起是自己活著的需要。她的善良體現了她的同情心,但是在涉及到自己的利益時又不值得一提,所以在窮人利益衝突爆發的時候,叢林法則出現了。

值得一提的是這部電影中的冷暖色調對應的就是窮和富。富人家裡什麼時候都是有陽光的,富人的臉上有陽光,孩子身上也有陽光。

電影通過窮人看窮人、富人看富人這種並不客觀的視角對比出社會階層上層和下層生活有多大的差距,卻又不可逾越。窮人家下雨房子被淹沒,而富人家下了雨還可以在家開派對。

諷刺到位、表現到位,精妙的節奏,深刻的人文關懷,這部電影算得上是商業與藝術的完美契合了。



斜槓阿晨


不久前,《寄生蟲》獲得了奧斯卡最佳電影,創下了韓國電影的新紀錄。小編也順應潮流,為大家帶來這部韓國電影《寄生蟲》的影評,其中很多人注意到,“氣味”是《寄生蟲》一直環繞的主軸。奉俊昊將一個人所散發出的氣息,使其具體形象化,轉化成為了由感官可以輕易感受到的“氣味”,上流社會對於貧窮族群一直有著區隔,無法習慣與忍受貧窮階層的“氣味”。

韓國則是多注重“氣味”的民族,這一點我們藉由韓國人日常生活中,可見端倪。例如只要來到韓國當地餐廳吃飯,酒足飯飽後,大多嫌身上帶有一股濃厚的菜餚味,因為韓國料理著重“調味料”,甚至當地烤肉佳餚,都很輕易地會在人體留下產生“氣味”。

所以,每當客人來到韓國餐廳用餐,特別是烤肉店,店家總會馬上遞上一個大型透明塑料袋,供客人把外套或包包,放到這密封塑料袋內,以防用餐時,香味沾染到其上。甚至提供噴灑衣服的清香劑店家也大有人在,好讓客人噴灑上衣,保持一身清香味出店。

而這樣的“去異味”文化,大學校園也常見,每到中午、傍晚用完餐,都可以看到大學生一窩蜂地來到廁所刷牙,刷掉嘴中的泡菜味,公司會社也是這般。韓國人對於“異味”的意識極深,連同最親密男女朋友間也是如此。

而且,韓國人在表達“事有蹊蹺”“事情發展怪怪”之意時,也用了一個“嗅覺”隱喻表達,即“有氣味出來了!”。嗅覺在五感內,屬於人們完全無法掌握之感官,如眼睛可以閉、嘴巴可以不吃、耳朵可以遮住不聽、手可以不摸東西產生觸感,但有誰可以不聞(不呼吸)呢?

而此隱喻方式,被奉俊昊導演應用在《寄生蟲》內,讓我們看到的一幕是,樸家小孩樸多頌,聞了新司機金基澤與新管家忠淑兩人後,童言童語說到“這兩人身上氣味都是一樣的”;事後,金氏家人為了去除“相同氣味”,還開了一次小型的家庭會議,討論是否要把衣服分開洗等解決方案外,金氏家人也出現多次嗅聞自己身上“氣味”場景,讓人不禁好奇,片內中一直出現的“窮酸味”,究竟是什麼氣味呢?

但就我看來,下流社會的金氏家人自己也不知道,因為“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亦與之化矣”,他們本身已經習慣這樣的“氣味”;而樸社長對於這樣的“氣味”,也說不清楚講不明白,因為身為上流社會的他,恐怕在此之前,都沒機會聞到此氣味吧?

最後,片尾也因此流竄“異味”,讓樸社長本能性的緊捏鼻子,撿車鑰匙之際,引起寄生者金基澤的殺機。





小小白在線


為了進入富人家打工,偽造文憑、捏造經歷、使用各種手段,擠走原來的司機和保姆。

甚至發展到最後,為了不讓自己的謊言被揭穿,不惜殺人。

富人因為有錢,所以理應善良,窮人因為沒錢,所以可以不受約束。

這樣的思維,不禁讓人想起杭州保姆縱火案。

因為主人的一次次善良和寬容,保姆先是失去理性,最終失去人性。

那個保姆,之所以能夠理直氣壯地一次次找主人借錢、甚至偷拿主人的東西,可能正是覺得:因為你們有錢,所以必須對我善良。如果我像你們一樣有錢,我也會善良。

在他們的觀念裡,沒錢,成了一種資本,因為沒錢,所以,連做人的底線都可以沒有。



啤酒電影院


這部電影講述了兩個不同階層、身份地位懸殊的兩個家庭之間發生的故事,劇情的前半部分,是詼諧、幽默、讓人目瞪口呆的,是窮人基宇一家人聰明到極致的狂歡,而這部電影的後半部分像是懸疑劇,讓人細思極恐。

電影開頭是基宇一家四口,擠在一個半地下室的狹小房子裡,房子給人的印象用三個字形容是:髒亂差。基宇的父母都沒有工作,靠給人折餐盒賺點零花錢,基宇兄妹也因為沒有錢而輟學在家。

基宇長相俊秀,也自知顏值高,嘴也甜,擅長與人打交道;妹妹基婷喜歡畫畫,很有藝術天分,但是因為窮而上不起補習班。一家人擠在一個逼仄的小房子裡,過著無望卻又苦中作樂的生活。

而樸社長一家,卻是完全不同的生活場景。樸社長是IT公司的老總,妻子善良、美麗、溫柔,但是不會做家務,家裡的一切都是保姆在打理。他們夫妻和睦、孩子有專門的家教上門教學,接受最好的教育,享受最好的居住條件,有體面的爸爸和年輕貌美的媽媽,每年生日都會出去度假,在寬敞的別墅裡開Party。

如果不是大學生敏赫的出現,基宇一家和樸社長這樣的家庭,完全沒有相交的可能性。郝敏是基宇的高中同學,他是樸社長女兒多蕙的英文家教,因為要出國留學了,他很喜歡多蕙,怕其他的男生對多蕙有非分之想。但基宇不一樣,他很窮,且自卑,多蕙不會喜歡這樣的人,於是,郝敏找到了基宇,請基宇去做多蕙的英文家教。

聰明的基宇,讓妹妹幫他偽造了學歷證明,穿著西裝,打扮得像模像樣地,混入了樸社長家。從他進入樸社長家的大門,他心裡的計劃就在悄悄地展開了。他想要變得富有,想讓一家人都過上富人的生活,想方設法地把一家人都弄到了樸社長家,還喬裝互不相識。一場狂歡,一場暴雨,一場殺人暴亂,徹底打破了他寄生於富人之家的黃粱夢,讓他徹底清醒和覺悟。


正能量語錄聚焦


說實話這個電影挺早看的,當時網傳口碑很好,但我是看了一半就沒看下去,並不是說節奏啊!演技啊!情節啊什麼的不好之類的。而是太TM的現實了,真的 太現實了,看的我胸口發悶。

一家人都生活在貧困底線,各種自以為樂的佔小便宜,其中蹭wifi一段,那高於地面那麼高的馬桶,讓人看到啦何謂窮生奸計,富長良心。後面富人一家出門,寄生蟲一家反客為主在家裡喝酒時,媽媽就說了一句金句,不是“有錢卻很善良”,而是“有錢所以善良”,這句話戳心啊!

這一家人當然想擠走別人,因為在他們眼中這已經是他們的家了,在這寄生蟲般的一家人心理只有家人才是人,其它人都是其他物種,因為只有在家人面前他們才是真實的自己。

看看我們周圍的人們 有多少是這個心態啊!包括我自己和看問答的你們!

窮生奸計,富長良心 古人誠不欺我啊!


明曌海-雪松


奉俊昊自己說,“這是一部關於尊嚴的電影,尊德守禮成為一道準繩,讓人思考,是將彼此劃為寄生蟲,抑或是建立良好的共生關係。”

是啊,巨大的貧富分化如果不加抑制,就會讓整個社會變成一個互害的社會,不但讓窮人沒有活路,也讓富人損失慘重,但這部電影僅僅講的是這個麼?

我又不太覺得。

這部電影之所以讓每一個觀影的人都很不快的原因不僅僅是因為它講了這個說濫了的道理,而是它刺破了所有人的摭羞布,把所有階層的人皮袍子下的蝨子都炸了現來。

富人的冷漠,窮人的險惡,每個人心底的殘暴,還有深存於內心的奴性……每一個,都可以在電影裡直面自己在社會中的真實處境。

富人們照見的是處處險惡的人心,誰知道為女兒請個家庭教師居然會召來殺身之禍,面目和善的司機居然是引狼入室,這世道,防人之心不可無。

而中產照見的是自己的生活多麼不堪一擊,原本妻賢子孝,誰知一場意外或者一場失業就可以把多年的辛苦化為烏有,一切原本照著優雅漂亮劇本寫的生活被打翻在地,一旦中年失業你全家就隨著你墜入貧窮的無底深淵。

而一無所有的赤貧人群則照見了社會極端的不公和貧富分化,你沉在半人高的汙水裡搶救自己那些破家當時,富人們在冰涼的冷氣裡喝著威士忌賞雨——

富人和窮人,在這部電影裡,大家都不自覺地深深地互相厭惡著,彼此都把對方劃分為寄生蟲,結果是,隨時可能對對方抽出利刃。

基宇是這群人裡面最早動殺心的,當初只是想順順利利的給全家人安排上工作,然後做一個和富家女戀愛的白日夢,現在卻不得不產生其他的想法。

這部電影縱有一萬個缺點,但它也有一個優點,讓每一個人不高興也就逼著我們每一個人都要去正視自己在生活裡的真實處境。是的,這個共同處境就是,我們每一個都在逃避現實。

人類,大概是最愛逃避現實的動物。

失業的金家不肯面對沉淪的現實,四個人好像失去了正常的知覺,遊魂似的活在地下室裡,沉淪在得過且過的生活中,甚至還能找到各種小樂趣,互相開著小玩笑。

失業後,父親已完全失去了生活的勇氣,全家人靠疊披薩紙盒子打點零工賺點飯吃,但是也是亂搞一通,他們已經喪失了為人做事的基本標準,能糊弄就糊弄,不能糊弄就受著……所謂的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大概就是指的這種人……

前一秒網絡欠費斷停,一家人也並不想去想什麼辦法,後一秒賺到了披薩盒的錢,一家人就開始慶祝這份小喜悅。

而富有的樸家並不肯面對貧富分化的現實,披著寬容和氣的外衣把貧窮的人視為機器和草芥。

樸太太原本拿了一疊錢作為基宇的家教工資,但在數錢的時候又拿出一小疊。

前管家太太的老公被刺傷後,樸先生去他身下翻車鑰匙,靠近的時候第一反應捏住鼻子反抗這令人作嘔的味道。

而管家夫婦更是不肯面對現實,管家的老公為了躲避欠下的高利貸,寧願終生躲在防空洞裡,成為寄生在富有家庭中的隱形人,把對方家的小孩嚇出病來。

躲在防空洞裡的人把四歲的孩子嚇出了心理疾病,孩子畫的正是被藏在洞裡的前任女管家的老公。

所有的人都在逃避現實,沉浸在自己幻想的世界裡。

心理學上分析,一個人要活得有真實感,要建築於兩點之上:

一是我們怎麼看待自己。

二是別人如何看待我們。

最理想的狀態當然是我們認識的真正的自己和別人看到的我們高度一致,但迴避性人格的人不能也不願意看到真正的自己,而是執著於幻想中的自己——而且最可怕是他們還要糊弄別人也相信這一點。

所以,這就是為什麼失業的金家四口會那麼興高采烈無比興奮地扮演著四個優雅能幹的應聘者,在他們的心裡,他們一家人就是團結和睦善良上進的一家子。

而暴發戶出身的樸社長一家也似乎盲了,沉浸在單純天真富有教養的新富生活,完全看不到外面鬼影重重的真實人生,幾句藝術心理學和傑西卡伊里亞諾就把他們騙得團團轉。

為了推薦妹妹成功,深諳富人心理學的兒子用傑西卡,伊利諾州大學應用美術系,用這些詞彙給妹妹包裝成功,從而釣上了求師心切的社長太太這條大魚……

所以,得到了工作的金家四口人不是想好好工作,把四個人的薪金存起來,替一家人換個好住處。

而是樂於跑去樸社長家的豪宅,用他們家的浴缸,喝他們家的酒——因為在他們的潛意識裡,他們原本就應該過上這樣的生活。

對於富人家裡的一切,他們享受得安之若素,內心甚至有這樣一種潛意識,這一切原本他們一家人也應該享受的啊。

最後結局是三家人都家破人亡,而哥哥的幻想居然還是將來可以把大宅買回來。

無知無覺的人,是無明。

這才是人類最可怕的境遇。

這電影裡看似沒有一個壞人,但他們都是這場悲劇的助力者。

最典型的當然是金家這四口子,他們貌似善良可愛忠勇厚道,只是有點退縮,只是有一點回避,他們就是想活在虛幻的幻想當中,這沒有大錯啊。

就像那個去闊親戚家借項鍊的瑪蒂兒德夫婦一樣,無論如何,也要先享受那一晚的珠光寶氣的幻覺,因為那樣太舒服了,太愉快了,愉快到幾乎以為真的是自己的——不,在主人沒有回來前,那就是自己的。

迴避型人格最大的問題是,他們“看不見”自己,但這種“看不見”恰恰是他們主動選擇的,但似乎又埋藏在無意識中,這導致了他們永遠處在某種暈眩的狀態——

他們好像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好像又不知道,每個人都像喝醉酒了一樣,拼命地享受眼前能得到的一切快樂,不管地點,不管時間,因為知道明天是不存在的。

失業後,爸爸和全家人接到一個疊披薩紙盒子的工作,但是爸爸為了追求快速完成多個,學著網上的視頻疊,結果數量達標質量卻不達標,最後工錢還減半。

這張照片之所以恐怖是因為看上去一團和氣甚至還有點沒心沒肺的面孔後面,是一個失控又焦慮的世界。

法國劇作家有一句名言,人們總是逃避命運的途中,與自己的命運不期而遇。

人性多麼迷離,社會多麼複雜,渺小的我們圍困其中,像困在一座大雪紛飛的迷城。

如何面對擠壓殘酷的社會,如何面對幽暗的人性,是我們每一個人都要思考的問題,而不是逃避——

而奉俊昊沉迷的,可能正是將這漫天大雪中每一朵迷茫墜落的雪花拍下一一這些無明之中蟑螂一樣的人類啊,他們那麼彷徨,那麼焦慮,那麼脆弱,那麼神經質,卻又那麼自戀,那麼喪心病狂。

這確實,是讓人挺不舒服的。

但這不正是藝術存在的意義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