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推行首席教師制度,能解決鄉村中小學優秀教師缺乏問題嗎?

心繫V娜


如果,同一個教學對象相同或相近的教學任務,由幾個施教者輪流執教上課,上得好的樹立為首席教師。這,方能顯出‘’首席‘’的意義。幾個、十幾個以上不同的教學對象(年級、班),幾十甚至上百的(並開科目乘以班數)教學內容(學科),基本的施教者都缺乏,還分得出‘’首‘’和‘’輔‘’嗎?


敬亭山\n



首席教師崗位設置

1、首席教師崗位側重於語文、數學、英語學科;

2、實行競選、聘任制,三年為一任期;

3、100人以下學區分別設一箇中學和一個小學首席教師崗位;100人至200人學區,分別在中小學設兩個首席教師崗位;兩百人以上分別設3個首席教師崗位。

首席教師待遇

1、優先安排骨幹教師提升培訓,並作為各級名師重點培養對象 2、在評優,評職稱時予以傾斜和優先考慮

競選硬性條件

1、副高級職稱以上,50週歲(含)以下,不含鄉、鎮中心校正職校領導 2、政治素質過硬、師德師風高尚、育人成績顯著、教研、組織能力強、獲得教學成果相關獎項者優先。




以上是教育部推行首席教師制度的相關政策,給人一種可望不可即的感覺,但是這種制度真的能改變目前農村優秀教師缺乏的現狀嗎?我覺得不大可能。

就從我們學校來看,那麼大的一個九年制學校,幼兒園,小學,初中所有老師加起來就只有一個副級高教師,這個可是硬性條件,其他同志就只能遠遠的望著了,真的是待遇很優越,條件很高遠。

從另一方面來看,達到那種程度的教師基本上已經快50歲或者已經50了,這部分老師再優秀,但是到這個年齡已經有了職業倦怠,像我們學校優秀的語文高級教師都不想代課了,上個學期只帶一門歷史,培養的再優秀有何用處。而年輕的同志,想達到高級職稱那可是難上加難,各種明爭暗鬥,得些許年份去爬。所以對於一些年輕同志,他們對職稱看得很淡。

所以說教育部的一些制度是好的,但是實行起來不見得很順利,只希望我們的教育能越來越好。


饕餮視聽


教育部決定,啟動實施中西部鄉村中小學首席教師崗位計劃,為中西部鄉村地區造就一批基礎教育領軍人才,2019年在河南、陝西、安徽、甘肅四個省份先行試點。

鄉村教師在福利待遇、工作環境等方面與城市教師相差較大,鄉村學校往往留不住教師,城區學校壟斷了優質的教育資源,鄉村的優秀年輕教師也紛紛離開農村,進入城裡任教,導致農村學校優秀教師流失嚴重,阻礙了農村教育的發展,首席教師制度能更好的解決農村中小學優秀教師缺乏問題。



教育部在鄉村中小學設立"首席教師"崗位,目的是將農村優秀教師培養成農村教育家,推動農村教育的發展,縮小城鄉教育資源差距,穩定農村中小學教師隊伍,逐步實現教育資源均衡化。


在農村中小學首席崗位設置過程中,應從農村教育教學第一線的老師中選拔,並給予適當的崗位津貼,讓首席教師崗位的老師起好模範帶頭作用,引領農村教師向教育專家型方向發展,讓農村中小學優秀年輕教師有一種職業歸屬感和榮譽感,便於更好的調動農村中小學教師的工作積極性,推動農村教育水平邁上新臺階,為中西部教育的發展作出貢獻。


Lance課堂


首席教師制度,未必能解決鄉村教師缺乏問題。



作為一名農村教師,當看到教育部出臺的首席教師制度。我看了一看評審條件,讓人望而卻步,望而生畏。我們全鄉鎮200多名教師中,符合條件的也就那一兩個人。首席教師有一個硬性條件,必須副高以上職稱。滿足職稱的人更少,而且我們鄉鎮只有一名校長是副高職稱。絕大多數的普通教師,可能最多也是一個一級教師。

所以我覺得從根本上解決鄉村教師缺乏問題。應該不僅僅是讓首席教師以點帶面。更重要的是面向社會招聘,擇優錄取,按照崗位定薪,把優秀的師範類畢業生招進教師隊伍。因為我所在的地方,現在四、五十歲左右的老師佔絕大多數,教師年齡偏大,青年教師銜接不上。



以現在的教師工資水平很難吸引大學畢業生前來報考教師崗位。有一項2018年網絡調查顯示:各大中專院校畢業生,期望值月薪在8000左右。所以我覺得應該考慮到農村從教得優秀畢業生,不但有這個鄉村教師補貼還可以加大。補貼的力度,就是鼓勵優秀畢業生去農村,拿到的工資是他在城市的兩倍。

提高這個教師的人居環境。現在我們很多農村小學老師都是宿辦合一,幾個老師一個辦公室,一間宿舍。 國家統籌安排,可以集中建設,中青年教師公寓樓或者是廉租房,來解決青年教師工作之後的住房等急需簡單解決的問題,讓人無後顧之憂,先安居後樂業。



解決農村,教師匱乏的問題,可能需要方方面面的合作,都說栽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問題是:連梧桐樹都沒有,鳳凰怎麼會來呢?


匯智坊


讓首席教師紮根鄉村,是教育部今年3月底發的教師廳函。

其目的是準備在安徽、河南、陝西、甘肅四省做先行試點,在本年度(2019年)啟動中西部鄉村中小學首席教師崗位計劃,建立基層教育領軍隊伍。

首席教師崗位設置

1、首席教師崗位側重於語文、數學、英語學科;

2、實行競選、聘任制,三年為一任期;

3、100人以下學區分別設一箇中學和一個小學首席教師崗位;100人至200人學區,分別在中小學設兩個首席教師崗位;兩百人以上分別設3個首席教師崗位。

首席教師待遇

1、優先安排骨幹教師提升培訓,並作為各級名師重點培養對象

2、在評優,評職稱時予以傾斜和優先考慮

競選硬性條件

1、副高級職稱以上,50週歲(含)以下,不含鄉、鎮中心校正職校領導

2、政治素質過硬、師德師風高尚、育人成績顯著、教研、組織能力強、獲得教學成果相關獎項者優先。

看完教育部關於首席教師的通告,我只想說看著眼饞,可實力不允許啊。一個年輕化學老師,要職稱沒職稱,要經歷沒經歷,空有高學歷,一點用都木有的啊。只能當個吃瓜群眾,畢竟首席教師不是針對普通教學者而設的。至於能不能解決鄉村優秀教師缺乏問題,只能用一句話來回答: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愛學習化學課堂


【關注育漁寡歡,一起探討有價值的教育理念】

日前,教育部以教師廳函〔2019〕5號文件印發《關於開展中西部鄉村中小學首席教師崗位計劃試點工作的通知》,決定在安徽、河南、陝西、甘肅四省啟動實施中西部鄉村中小學首席教師崗位計劃試點工作。目的主要是通過設立中小學首席教師崗位,遴選一批優秀的教師,支持鼓勵他們成長為當地基礎教育領軍人才,以便充分發揮他們的示範引領作用,帶動當地鄉村教師提升教育教學水平,進而提高中西部鄉村教育質量。

實施中西部鄉村中小學首席教師崗位計劃對促進中西部地區鄉村教師隊伍的建設,培養和造就一批領軍人物,帶動教師素質的整體提升,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

中西部鄉村中小學首席教師崗位計劃,體現了國家對中西部教育,尤其中西部鄉村教育的重視,也從側面說明了中西部鄉村中小學優秀教師缺乏是客觀存在的現實問題。《通知》明確將 “發揮教育教學示範帶動作用,組建教師發展共同體、名師工作室,同時通過聽課評課、示範課、專題講座、師徒結對等方式,承擔本鄉鎮青年教師培養、指導任務。”納入首席教師崗位職責。從通常意義上講,能夠通過遴選成為首席教師的教師,應該是師德師風高尚、育人成績顯著、業務知識紮實,教育理念先進、教學能力突出的教師,通過他們的指導和帶動,這對提升現有教師的教學水平,培養更多的優秀教師,促進教師尤其是青年教師素質的提升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

實施中西部鄉村中小學首席教師崗位計劃,發揮首席教師在教學改革、管理中的作用,對轉變學校單一的教學管理模式是一種有益的嘗試。

近年來,國家在中小學校去行政化管理上下了很大的功夫,在人員身份上解決了去行政化的問題,但實際上仍然是校長們以專業人員的身份發佈著“行政”命令,幹著“行政”的事兒,也不乏鑽營之輩,對上獻媚,對內胡幹、“自立為王”的現象,困擾和阻礙著教育的健康發展。

《通知》規定首席教師“參與所在縣(市、區)、鄉鎮和學校的教育教學改革,對教學改革、課程建設、教學管理等工作提出意見建議。”發揮首席教師在教學改革、管理中的作用,是建立教師治學機制的有益嘗試,這對造就良好的教師成長環境,促進教師的成長,成就優秀的教師是極為有利的。雖然我們還無法確定首席教師制度未來的走向,但無疑正往積極的方向前進。

中西部鄉村中小學優秀教師缺乏現象,成因比較複雜,短時間難以解決。

在傳統的文化裡,我們給教師賦予了太多的形象,“園丁”、“蠟燭”“、”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不可否認,教師確實承擔著傳播文明,傳承文化的重任,但教師首先是一份職業。作為一份職業而言,它與其他職業一樣,決定它能否吸引優秀人才,留住優秀人才的普遍性因素,除了理想和信仰外,大概還包括:職業的社會地位和尊嚴、職業收入水平,工作環境、職業的成長通道等。而作為中西部鄉村中小學,教師工作條件差、教師待遇低和職業晉升通道不暢的問題普遍存在。雖然近年來逐步得到改善,但受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地方財政狀況制約,要想短時間補齊這些短板,吸引和留住優秀人才尚有困難。

實施中西部鄉村中小學首席教師崗位計劃,是優秀教師塑造“點”的問題,很難解決鄉村優秀教師缺乏的“面”上的問題。

根據《關於開展中西部鄉村中小學首席教師崗位計劃試點工作的通知》的精神,以鄉鎮(不含城關鎮)或學區為單位,中、小學分別設置1-3個首席教師崗位。

那麼實施首席教師崗位計劃對於解決中西部鄉村優秀老師的缺乏問題會有多大的作用呢?

應該說通過領軍人物的培養和示範作用的發揮,會帶出更多的優秀教師,對於穩定一部分鄉村的優秀教師也會有一定的作用,但是這始終只是“點”上的問題,很難從根本上解決中西部鄉村學校優秀教師缺乏的問題。鄉村中小學教育是一個體積龐大的工程,需要的不僅僅是幾個名師或首席教師,它需要的是配備充足的教師隊伍和廣大教師素質的整體提升,它更需要的是一個良好的尊師重教的社會氛圍。

結語:實施中西部鄉村中小學首席教師崗位計劃,發揮首席教師在教學改革、管理中的作用,對促進中西部地區鄉村教師隊伍的建設,帶動教師素質的整體提升,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但要解決鄉村學校缺乏優秀教師的問題,促進中西部鄉村教育的發展,不僅要培養領軍人物,還要解決數量配備不足和整體素質偏低的問題,不斷加大教育的投入,改善辦學條件,營造良好的教育環境。



【我是育漁寡歡,若有共鳴,別忘了加關注,期待與你探討有價值的教育理念】


育漁寡歡


推行鄉村學校首席教師制度,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鄉村教育發展問題,因為它沒有觸及鄉村教育萎縮的根源。

中國現在實行的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政府也一直強調發揮“市場在人才和資源配置中的作用"。中國鄉村,尤其是中西部鄉村,經濟發展相對置後,人力資源向經濟發達的東部地區和區域中心城市流動趨勢明顯,而且目前看來尚無停止跡象,市場化、城市化是社會發展主流。中西部鄉村,平時留守人員多為老弱病殘幼,而且隨著時間推移,50後一代的老去,農村留守人員會走成來越少。鄉村中許多在外出務工中積攢一定財富的人在東部和區域中心城市置房安家後,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把孩子從鄉村學校轉出。可以預見,至少在未來十幾年,中西部鄉村學校的生源會走成來越少,除非發生政策性鉅變,否則誰也阻止不了這一趨勢。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客觀地說,近些年國家對鄉村(尤其是中西部鄉村)的教育投入在增加,鄉村學校的校容校貌等硬件設施有了很大改變,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培養的一大批師範師專生仍堅守在崗位,每年還在補充特崗教師……,但這一切,改變了鄉村教育萎縮的總體趨勢了嗎?設置首席教師能不能扭轉這種趨勢,事實會做出回答,但有一點可以肯定,設置首席教師制度,將是繼“職稱制度"後,對廣大普通教師的又一次傷害。


用戶53057273023


教育部專家們喜歡發明新詞語,這也是一種創新嘛!在教育這個池塘裡放進一條“首席教師”鯰魚,這效應可能要落空了!

教育部的空想家們到底對全國初中小學幼兒園教師瞭解多少?對公立學校教育瞭解多少?對高中教育瞭解多少?對私立幼兒園、私立小學、私立初中、私立高中、私立大學到底瞭解多少?尤其是對義務教育階段公立學校教師現狀瞭解多少?

義務教育階段私立學校這條巨型大“鯰魚”已經把《義務教育法》徹底顛覆了,帶動了整個義務教育階段所有公立學校亂像,難道還不夠嗎?想知道的是,教育部專家們發明“首席教師”一詞,把這條小“鯰魚”放進義務教育階段公立學校這個大池塘裡意欲何為?挑起事端?引起鬨搶?促進進步還是提高聲譽?

如果你瞭解當今義務教育階段學校現狀,就會發現,你放進義務教育階段學校這個大池塘裡的是一條“死鯰魚”,而且已經臭不可聞了!

因為教育需要尊嚴,教師需要過上有尊嚴的生活,簡單一句話,所有義務階段公立學校教師都有嚮往富裕安定生活的自由,不想再成為過去的“蠟燭”!更不是隻出現在“天地君親師”的神位上。

試問教育部,“首席教師”這個新“神位”,又能存在多久?

千萬不要打自己的臉!


徵騎


不客氣的說,如果他不淪為領導的另一種爭名奪利的工具,他就已經成為一個好制度了,不要說他能夠引導我們鄉村的優秀老師或者解決我們鄉村優秀老師缺乏問題。

我們從來不否認,教育部門所出臺的這一個規定是有著良好的目的的,他最初的出發點也是為了整個教育,但其實我們知道現在一些流於形式的教育形式實在是數不勝數。

不客氣的說,一些類似於送教下鄉課程評比都已經成了老師之間的一種競爭,並且這種競爭,給一些裁判者評審者帶來了某些說不得的好處,而這些說不得的好處,雖然在盡力保證公平或者保證學術價值的前提下,卻無法掩蓋他們背後的一些交易。

因此我覺得現在存在的所謂的現在教育部出臺的這個規定,這就是制度,但其實在好多年前全國各地也推薦過主席班主任以及類似的一種制度,結果呢,證明不過是一種形式,鄭一鳴只不過是成為別人的一種榮譽,別人的一種稱號。

不是我悲觀,是歷史已經告訴過我們。

或許聰明如你,有許多更美好的想法和辦法。


義誠老師


教育部推行首席教師制度,面對這一新制度,應當叫好!雖然好制度,設計也好,但是,象過去的職稱制度一樣,執行過程中各種弊端的出現,成了事實上傷害了廣大批教師的積極性,沒有起到激勵的作用,反而成了教師心中的痛,弊大於利。希望讓教育專家、拔尖人才,一定是我們教育界(在一個地方或區域)公認的,名符其實的,確實幹出成績的,大家佩服的,起引導作用的人,成為首席教師。如果象特級教師、享受特殊津貼、優秀教師……由領導確定和領導佔有,並沒有得到大家公認,就失得其反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