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像攝影,你喜歡背景的極致虛化嗎?有什麼好處?

熊貓映畫


追求背景、前景虛化,來達到突出主體的效果,是人像攝影常見的表現形式,我個人也比較喜歡虛化背景的人像,但是不是每次拍攝人像都需要“極致虛化”這要看情況。

攝影是一種平面二維藝術創作形式,如果想在二維平面上變現縱深感,就需要把畫面通過前後虛實的方式來突出主體,這樣可以在平面的空間內營造一種立體感。拍攝人像的時候多用長焦加大光圈的方法來突出表現人像主體。人像攝影中的虛化背景好處,我個人有這麼幾方面:

1、突出表現主體。上文已經提到,二維空間內想要有層次感,用虛化背景的方法是非常巧妙的,可以把主體與背景、前景剝離出來,獨立呈現,讓視覺重點更突出,更明顯,引導觀看者的注意力聚焦在人物主體本身。

2、營造氛圍感。人像攝影中所虛化出來的背景往往有一種柔美、夢幻的感覺,比如虛化掉背景中的光點呈現出來的圓形光斑,可以營造一種美麗的視覺幻象,這種氛圍感可以增加照片的觀賞性,讓照片看上去更好看。

3、屏蔽背景的雜亂元素。有時候拍攝環境並不由攝影師人為意志所控制,比如遊客比較多,環境比較亂,我們為了拍好一張人像照片,不可能去把環境在短時間內改變,那麼通過虛化的方式,可以把這些不需要在畫面中呈現的元素虛掉,讓照片構圖更簡潔。

既然背景虛化有這些好處,是不是拍攝人像的時候都要張張虛化到極致呢?這可就未必了。

1、張張虛化未免太單調。拍攝人像如果每張照片都是完全虛化的背景,那麼呈現出來的組圖效果未必好,這樣的創作手法過於單調,作品沒有了環境元素的襯托,僅有人物主體本身,缺乏表現力。所以極致虛化與適度虛化要結合應用。

2、背景環境表現也重要。有些人像攝影創作並非要完全捨去背景元素,需要在作品中交代背景所在的場地、環境、配體等元素,如果完全虛化沒了,這些必要的構圖元素就等於缺失了,照片可能無法表達主題。比如拍攝一張櫻花人像,背景櫻花全被虛化得看不清了,那麼這張環境人像還有意義嗎?

3、虛化過度缺乏情景表達。人文紀實類的人像作品是帶有故事性的,這種題材的人像作品不能沒有環境元素的交代,否則就完全失去了故事性。比如拍攝一張表現茶館文化的照片,如果只拍攝一名老者談笑風生的特寫照片,把茶館背景環境完全虛掉,那麼根本看不出茶館文化到底是什麼,失去了故事關聯性。

總之,人像攝影創作,虛化手法必不可少,但是不是採用極致虛化,要根據題材、環境、表現手法綜合考量,綜合應用。


卷太郎攝影坊


人像攝影,我也喜歡虛化背景,但是要否極致虛化背景,那要看拍攝需要與主題要求。

人像攝影是以人物為主要表達內容或者拍攝主體,因此為了更好地表現主題和突出主體,往往會選擇虛化背景。



我認為人像攝影中,虛化背景的好處有幾點:

1.突出人物主體,表現主題

人像攝影大多以人物為主,因此背景越乾淨,越容易突出人物,所以一虛化背景或者選擇簡潔的背景進行拍攝是常用的手法。

通過虛化背景可以有效的突出畫面中的人物,使觀眾的注意力集中在人物身上,從而實現突出人物與表現主題的目的。



2.淨化背景,避免畫面雜亂

拍攝人像,尤其是在戶外拍攝的時候,人物所處的背景可能比較雜亂,因此通過虛化背景可以很好的避免畫面的雜亂。這一點對於假期去旅遊景點拍照特別重要,因為許多景點都是人山人海。如果不對背景進行虛化,那麼照片真的太亂了。



3.獲得光斑效果或色塊,使畫面簡潔,獲得特殊效果

虛化背景的好處挺多的,其中一點是獲得光斑或色塊。



一般來說,背景中存在較為搶眼的光源或色彩時,通過長焦與大光圈拍攝等可以實現虛化背景,同時製造美麗的光斑或色塊效果。

虛化背景的方法

虛化背景主要涉及的是攝影中的景深問題,而影響景深效果的主要因素是:光圈、焦距和拍攝距離。想要獲得較好的背景虛化效果就要製造淺景深,可以通過以下方式實現:


1.大光圈

大光圈拍攝可以拍出淺景深的背景虛化照片。光圈越大,景深越淺,背景虛化效果越好。

2.長焦

根據景深原理,焦距越長,景深越淺,背景虛化效果越好。因此,使用長焦拍攝容易獲得較好的背景虛化效果。

3.拍攝距離

根據景深原理,拍攝距離越近景深越淺。可以通過兩種方式調節拍攝距離獲得淺景深的背景虛化效果。一是縮短鏡頭與拍攝人物的距離,比如使用微距鏡頭進行拍攝;二是增加人物與背景的距離,就是使人物遠離背景,背景越遠自然越模糊。

4.最好的方式是綜合運用以上三種方式。

綜合使用以上三種方式是獲得極致背景虛化效果的好方法。



我認為拍人像虛化背景固然很重要,不過至於想要背景虛化到什麼程度還是要根據拍攝需要來決定。並不是背景越虛化就越好,虛化背景只是一種手段而不是最終目的,要根據拍攝主題與需要來選擇。

歡迎啊關注與評論,一起交流學習攝影


阿愷紀實


人像攝影是否要虛化背景,是根據攝影的主題來決定的。

虛化背景

拍照的主體是人,環境可以忽略不計,或僅起到一個簡單的說明作用,那麼就可以虛化背景。背景經過虛化,變成了簡單的色塊,而且畫面也變柔和了。清晰銳利的主體搭配了柔和的背景,人物更加突出了。


拍照的主體是人,但環境對主題起很重要的說明作用。最常見的就是旅行照,到此一遊的照片,俗稱打卡照。背景環境是要重點表現的,那麼如果把背景虛化了,還不如在家拍照更開心呢。

背景本身就很簡潔。

以天空為背景,以牆壁為背景,以大海,以草原為背景,這樣的照片也不需要虛化背景。拍照時,只把人拍清楚,環境虛化了,反而缺少了質感。



以純色為背景

純色為背景,如黑背景,灰背景,白背景,那麼是不是虛化背景,根本不重要,背景虛化和不虛化的樣子差不多。反正都不影響主體。


總結:一幅好照片要有一個鮮明的主題,要能把視線引向被攝主體,畫面要簡潔。虛化背景只是讓畫面簡潔突出主體的一個手段。攝影的技法千千萬,不能指著虛化背景走天下。


鼎鼎老師


既然是人像攝影,那麼主角自然是人,其他的東西都是輔助主角而存在的,所以簡單的答案就是,因需求而異。舉幾個例子

1: 下圖中拍攝環境已經是精心佈置過,為了配合模特的拍攝主題,所以適度的虛化已經足夠


2: 下圖拍攝的時候,我是看中背景的燈,這樣的燈光在極度虛化後會變成非常好看的光斑,所以這時候自然是要最大程度的虛化

3: 而有些時候背景其實只需要簡單的純色,這個時候虛化就幾乎沒有意義了


總結來說,你能看到的多數人像照片背景都是有較大幅度的虛化,因為這樣能最大程度地突出被攝體,避免不必要的視覺干擾。然而你也可以仔細的去觀察那些沒有虛化背景的照片,通常則是因為背景本身也很美,而攝影師希望模特能和背景產生一定的互動。

不知這樣解釋是否能對你產生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