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田裡發現有的大姜染上了姜瘟,該怎麼辦?這種病是什麼原因引起的,有防治方法嗎?

桂南瑩姐


姜瘟病是生薑生長過程中的一種常見病害,又稱為腐爛病、姜軟腐病、青枯病,姜瘟病的發生一般從6月開始,隨著時間的推移病害逐漸加重,8-9月危害最重,9月以後病害又逐漸減輕。 一旦發生姜瘟病,將導致生薑產量下降、品質變差,為姜農帶來極大的經濟損失,今天就談談姜瘟病發病原因及防治方法,以供參考。

一、發病症狀

姜瘟病主要發病部位為地下根莖部分。植株受害後,初期葉片表現捲縮,略下垂,有細小黑點著生在生長點上,中期姜株莖基部表現為黃褐色水漬狀病斑,葉片枯萎下垂,地下根莖部分開始腐爛,後期根莖內部組織逐漸腐爛,皮囊內充滿灰白色惡臭汁液,葉片萎蔫,直至全株死亡。

二、發病病原

姜瘟病病原為青枯假單孢桿菌,是一種細菌,病原物菌體為短桿狀單細胞,兩端圓,單生或雙生,汙白色或暗色至黑褐色,平滑具亮光,在10~40℃環境條件下均可生長,發病的適宜溫度為20~30℃,pH值適生範圍6~8,最適pH值6.6。

三、發病原因

生薑受到姜瘟病菌的危害後,會迅速蔓延,甚至導致植株枯死,姜瘟病的發病因素主要有姜種帶菌、土壤帶菌、水肥傳播、溫度、溼度等, 現就其具體的發病因素進行分析:

1、姜種供應

姜種來源主要有2種,一種是購買姜種,另一種是自留姜種,如果是購買姜種,最好未收穫大姜前能到實地查看生薑的長勢、姜田是否帶菌,避免從帶菌發病區購買,否則姜種品質很難保障。一旦姜種中帶有病原菌或者姜種存儲過程中感染病菌,則生薑種植後也會發生薑瘟病,為種植戶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

2、重茬播種

在同一塊田地上連續多年種植生薑,致使地力難以恢復,並且會導致土壤中的病原菌累積,使生薑更容易受到病菌入侵,發病率大大增加。

3、施肥種類

在生薑種植過程中,姜農比較偏向於施用氮肥,而隨著氮肥施用量的增多,姜瘟病的發病率也會隨之增加,如果施用豆餅肥,姜瘟病的發病率最低。

4、種植方式

我國的生薑種植方式還是採用傳統的種植方式,一是不重視姜種的消毒工作,而僅僅是通過剔除壞的姜種以及對姜種進行晾曬處理,二是對病姜的處理不科學,生薑病變後,一般將其埋入田地周圍的溝裡,致使病原菌影響下一輪生薑生長,使其發生姜瘟病。

5、溫度及降雨

姜瘟病發病時的平均溫度為20℃,最易發病溫度為30℃左右,每年7—8月溫度維持在30℃左右,是姜瘟病最容易發病的月份,並且氣溫越高發病率越高,尤其是高溫之後發生大規模降雨,又未及時對田地內的積水進行排澇,姜瘟病的發生概率會大大提高。

四、傳播途徑及規律

病原菌在土壤中可存活2年以上,常在根莖或土壤中越冬,當外界環境條件適宜時,從植株的自然孔口或根莖傷口上侵入,也可由葉上侵入後逐漸向下侵害,其傳播途徑有種姜、土壤、肥料、殘株、灌溉水等。姜瘟病的發生和蔓延受多種因素影響,病原菌生長髮育的適宜溫度範圍為26~31℃,溫度越高,潛育期越短,病害蔓延越快。尤其是在6-9月的高溫多雨季節,大量病菌隨流水擴散,造成多次再侵染。連作、低窪、土質黏重、無覆蓋物、偏施氮肥發病嚴重。或者地下害蟲多,土壤乾溼變化劇烈以及母姜有傷口,均有利於發病。


姜瘟病要以防為主,一旦染病,就很難控制,也很難治癒,使種植戶遭受嚴重的經濟損失。目前主要採用農業防治與化學防治進行處理。

一、農業防治

1、精選姜種

嚴格留種,避免姜種帶菌,大姜收穫前選擇無病姜田作為留種田,選擇健壯無病植株留種,保證作種姜塊在入窖儲藏時無病斑。在曬姜、困姜過程和進行催芽之前,要嚴格進行選種。選擇姜塊肥大、色澤鮮亮、肉質鮮黃、不幹縮、不腐爛、質地硬、未受凍、無病蟲害的健壯姜塊作種姜。

2、選好姜田

選擇地勢高、排水良好的砂壤土地作為種植園地。嚴格實行輪作,合理安排茬口,一般以實行2~4年輪作、選3年未種姜的園地最好,前茬以糧食作物或蔥蒜為宜。

3、土壤消毒

播種前,用壟鑫均勻撒到地表,深翻、耙平、潑水、覆膜。20~25天后揭膜深翻晾地10~15天方可播種。或結合犁耙地用生石灰均勻撒入田間,通過翻耙使石灰充分與土壤接觸,或用北農綠享土壤殺菌劑對水直接對土壤噴霧,均可起到殺菌消毒的作用。

4、科學管理

採用地膜覆蓋栽培,合理密植,提高植株抗病能力,施足腐熟有機肥,增加草木灰等鉀肥和微量元素,增強植株抗病力,合理水分管理,澆水時小水勤澆,保持土壤溼度,暴雨後及時排除積水,並用井水衝灌,及時中耕除草培土,防治蟲害,田間如果出現病株,澆水應予注意,防止大水漫灌,防止灌溉水從病株流向健株、從發病田流向無病田。含有姜瘟病殘體的肥料也不能施用於姜地。

二、化學防治

發現病株要及時、徹底地整株剷除,鄰近的健株也要挖除,帶出田外,深埋處理。同時,病穴內用生石灰或農用硫酸鏈黴素3 000倍液淋灌。發病中期,用農用鏈黴素5000倍液、或50%多豐農可溼性粉劑600倍液灌根,每隔7天灌根1次,連續3~4次。

綜上,姜瘟病危害重、傳染快,農戶需要根據每個地區的實際情況進行姜瘟病的預防和治理,姜田進行巡視時,發現病株應當及時處理,將病害消滅在萌芽狀態,合理採用農業防治與化學防治方法,樹立以預防為主,防治為輔的植保方針,減少姜瘟病的發生。


田園小哥


看了很多朋友的回答,確也不錯,但作為一個生薑產區的農資人員,我囉嗦幾句,也算是錦上添一朵狗尾巴花吧。

首先明確地告訴大家,生薑姜瘟病,到目前為止,我沒有發現一種理想的化學藥品可以防治姜瘟病,重點的話說三遍,沒有理想的化學藥物可防治姜瘟病!在農業生產中僅以預防為主。否則,我們這個生薑主產區,姜農們就不會撇家舍業滴,拋棄自己的病姜田到他鄉異地租地種植生薑了。

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這種世界性的病害——姜瘟病。

一,姜瘟病的發病特點及症狀

我對姜瘟病深惡痛絕,不愛叫它姜瘟病,因為心痛,因為不願看到那些無助的眼神,那些急匆匆地來,而又失望而歸的背影。唉,我無能為力啊!

姜瘟病,學名應叫青枯病或者是腐爛病,是生薑生產中最常見的,在各生薑種植區普遍發生的一種毀滅性的病害。生薑田一旦發生姜瘟病,輕者減產10–20%,重者過半,甚至全田絕收,姜農是苦不堪言,給生薑生產構成嚴重威脅,也是生薑發展的重要限制因素。

生薑植株一旦遭受姜瘟病菌的侵染後,葉片最先表現出症狀來,首先是下垂而無光澤,而後從下往上變為枯黃色,葉緣捲曲,最終枯亡。

生薑莖部受害時,首先是基部呈現水浸狀,暗紫色,然後變黃,等到姜葉全部變黃以後,莖稈就會從基部折斷倒伏。

生薑根莖(地下姜塊)發病後,會出現水浸狀,然後就是腐爛。把病株姜塊挖出來後,會發現姜塊呈黃褐色,失去了光澤,內部組織已經軟化腐爛,僅殘留外皮,用手擠壓會流出汙白色的汁液,散發出噁心的臭味。

對病害有經驗的人會知道,病部組織有臭味,那是細菌性病害的獨有特徵。確實如此,姜瘟病病原菌是青枯單孢桿菌,是一種標準的細菌性病害。此細菌不僅侵染生薑,它還會侵染西紅柿,茄子,辣椒,馬鈴薯等茄科作物。

二,姜瘟病的傳播途徑及發病規律

姜瘟病的病原菌主要是在生薑塊和土壤中越冬,而此病菌的存活年限非常長,長達2年以上。到底此菌可存活的最長年限有多久,我沒有辦法證明,但我知道,我們這裡有病田5年後再種姜時,此菌又出來作怪。

姜瘟病菌大多是從生薑莖基部傷口或自然孔口內侵入,如氣孔,蟲口,土壤鹽分結晶體刺傷植株口等,這是細菌性病害的侵染通道,同真菌性病害的區別也在這。

姜瘟病主要通過以下幾個徑進行傳播:

1,種姜傳播

種姜是姜瘟病田間病菌初侵染的主要來源,也是選距離傳播病害的主要途徑,因為你可能會從它地調姜種。

2,土壤傳播

發病的生薑田,因為病株殘體會遺留在其中,就會導致土壤帶菌,如果你在重茬播種生薑,往往會引發姜瘟病的發生。所以,帶菌的土壤也是姜瘟病的重要傳染原。

姜瘟病越是在老薑區發生的越多,越嚴重,就是因為年年的病茬連作,土壤中的姜瘟病菌逐年積累,造成病害的逐年加重,到了某個節點,在適宜發病的條件下,會呈現出暴發流行。

3,肥料傳播

有些新姜農他不懂,會用發病的植株殘體或者是帶有病菌的土壤漚根圈肥,然後又用在姜田中作基肥,也就為姜田增加了病菌,從而導致發病。

4,澆水傳播

生薑田澆水,降雨也是病菌傳播的媒介,尤其是在姜瘟病的發病盛期,如果水源被汙染,那是非常可怕的事情,帶菌的水澆到地裡,病菌就會隨水而流,也能引起發病。


所以在生薑栽培田,一般不會採用地表水澆灌生薑,大都採用地下水灌溉。

姜瘟病好流行期很長,危險嚴重。像我們這裡一般是在7月份開始發病,8–9月份發病最盛,10月份停止發軟。姜瘟病發病的早或晚,輕或重,一般是與當年度的氣溫和降雨量有關。姜瘟病發生的適宜溫度為26–31℃,一般溫度越高,病菌的潛伏期和病程就越短,發生的快而狠,尤其是在高溫多雨的天氣,姜瘟病菌就會大量繁殖並隨水擴散,可在短時間內引起大範圍內發生,具有措手不及的感覺。

因此,發病季節如果遇到高溫多雨的天氣,特別是雨後溝內積水而排除不及時,急晴,則發病非常嚴重。如果氣溫較低,降雨量減少,則往往發病較輕。地勢高燥,排水良好的砂壤土,一般發病較輕,而地勢低窪,排水不良的黏壤土,田間容易出現積水,則發病重。

那麼姜瘟病如何來防治呢?有沒有好的辦法和藥物來預防或者是治療姜瘟病呢?下面就我們這裡預防姜瘟病的方法來分享一下哈。

三,防治方法

其實說"防治"二字有點免為其難,應該是"預防"才可以。

姜瘟病的發病期長,可多次侵染,病菌的傳播途徑也多,因而防治起來比較困難。就目前為止,我也沒有找到一種可治癒姜瘟病的藥物,也就是說,沒有理想的殺菌劑,也沒有發現抗姜瘟病的生薑品種。

作為一個生薑主產區,生薑已經成為本市的拳頭農產品,今年又成功打入了國際市場,有關部門對此病也比較重視,農業部也在我市生資部門專設了姜瘟病特效藥——氯化苦銷售點,在姜瘟病的防控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具體的防治措施可規納為以下幾點:


1,輪作換茬

生薑輪作換茬是切斷土壤傳播病菌的重要途徑,尤其是對已經發生薑瘟病的地塊,最少要間隔3–4年後才可以再種植生薑。種植生薑最好是選用新茬地或者是前茬為糧食作物的地塊。菜園地以蔥蒜茬較好。凡是種植過西紅柿,茄子,辣椒,馬鈴薯等茄科作物,尤其是發生過青枯病的地塊一定要慎重,最好不宜種植生薑。

2,嚴格挑選姜種

生薑收穫前,要先在姜田中挑選無任何病害的健壯植株留種,收穫後單獨貯藏,第二年出窖後再進行嚴格的挑選,通過曬姜,困姜挑一產,催芽後播種前,通過掰姜種再挑一遍,基本可以杜絕姜種的帶菌隱患。

凡是發生姜瘟病的生薑,一律禁止留作姜種。從外地選購姜種,一定要做到熟知內情,可先看後買,並注意自己收刨。

3,選地整地

種植生薑的地塊最好是選擇地勢高燥,排水良好的砂壤土地塊,整地時地面要整平,姜溝不宜過長,一般以20米左右為宜,以防排水不良。姜田要設排水溝,姜地兩頭挖好暢通的主排水渠,可在大雨後能及時排出積水,以防雨季田間出現積水內澇。

4,追施淨肥

生薑田所追施的糞肥,土雜肥,堆肥等有機肥料,一定要保證乾淨不帶菌,不可以用病姜病株或帶菌的土壤漚製出來的土雜肥,農家肥一定要注意,必須要經過完全腐熟後才可以使自己。

5,澆灌淨水

生薑田最好是使用地下井水進行澆灌,並防止水源汙染,嚴禁將帶病的植株向水渠或井中亂扔。

在我們這裡,凡是種植生薑的地塊,大田兩頭都有深水機井,一般不採用地表水澆灌生薑。而且都是採用塑料軟管送水到地頭,不會經歷二次汙染。


生薑愛水又怕水,所以在澆水時要控制水量,切不可大水漫灌。要注意雨後澆水投地,特別是在雨後急晴的天氣,一定要記得雨後澆園。

6,控制蔓延

生薑的栽培管理中,再好的管理條件下,也保不齊會有露網之魚。如果發現姜田中有病株出現,馬上,及時,趁早剷除病株,帶出田外燒掉,或者是深埋。並將病株四周半米範圍內的健壯植株一同去除,且要挖出帶菌的土壤,在穴中及四周填埋生石灰或漂白粉,每穴施生石灰1公斤,或者是漂白粉0.15公斤,然後再用無菌土掩埋,並且用薄膜封閉,澆水時繞開此處,或者是改變澆水的渠道,防止病菌的蔓延。

7,藥物防治

催芽後的姜種,在掰姜前用1:1:100的波爾多液浸種20分鐘,掰姜後將掰口蘸新鮮,清潔的草木灰封傷口,然後播種。

或者是在生薑播種前,用1:100的福爾馬林浸泡姜種10分鐘,然後再用塑料薄膜密封悶6小時,然後再進行播種。

發病植株清除後,除可用生石灰和漂白粉處理外,還可以用多菌靈液灌四周植株的根部,對防止病害繼續發生也有一定的效果。



在姜瘟病發病初期,可以採用波爾多液,水合黴素,新植黴素,氧化亞銅,氫氧化銅,鹼式硫酸銅,加瑞農,琥膠肥酸銅,中生菌素,噻菌銅,絡氨銅,琥銅-乙膦鋁,春-氫氧化銅等藥液灌根或基部噴施,看姜株的發病情況,一般每隔7–10天噴藥一次,連續噴施2–3次。

說實在的,姜瘟病發病期用藥防治效果較差,一般都是以預防為主,藥物僅可起到預防和減少蔓延的效果。一旦姜瘟病暴發流行開來,就隨它去吧,愛剩下多少是多少吧。

現在我們這裡對發病姜田,大都採用土壤消毒的方法,可選擇的藥物就是氯化苦等土壤熏蒸劑。一般是在播種前的30天左右,以專用的施藥器具,有專業的操作人員,按照一定的操作規程,施藥入土,然後再用塑料薄膜覆蓋燻蒸,等過一段時間後,撤去薄膜後,等藥物散去後方可整地備播。此法可有效殺滅土壤中的一切病菌,害蟲,草籽等,但同時也會傷及無辜,有益菌,益蟲等也難逃厄運。且費用較大,但作用時間長。

也可以用石灰氮進行土壤處理。石灰氮是一種肥效較長的綠色肥料,同時具有殺蟲,殺菌,除草,提高地溫,調節土壤酸鹼成分,加速土壤殘留止物根茬腐爛,抑制硝化反應的功效。其使用方法有土壤消毒和開溝撒施二種方式。土壤消毒可在生薑播種前20–30天,按每畝用50–100公斤石灰氮與足量的有機肥或切碎的作物秸稈混勻,施於田間並灌水,然後用塑料薄膜覆蓋15–20天后,揭膜整地備播。

開溝撒施,按照每畝用50公斤石灰氮與有機肥混勻施於溝內,並與土壤充分混勻,然後澆水播種。

土壤消毒處理的效果與溫度有密切的關係,一般以20℃以上效果較好,低於15℃以下則效果較差。



總之,姜瘟病很煩人,也難治療,不要迷信於他人的推薦藥物,要自己做到心中有數即可,即使再"好"的殺菌劑,你也要先試後買,如果真有捏樣的好東西,您不妨評論區裡留言,我可以採購推廣。另外強調一點,生薑還會發生枯萎病,也叫生薑根莖腐爛病,病症同姜瘟病易於混淆,但此病是真菌性病害,發病的地下姜塊也會腐爛,但沒有明顯的臭味,而且枯萎病是從姜塊的外面向內爛,而姜瘟病塊是從內往外爛,並且發生枯萎病的姜塊上有黃白色的菌絲體,而姜瘟病塊上是沒有的,枯萎病姜塊擠壓後會流出來的是清液,而姜瘟病塊流出來的是白色帶臭味的混濁菌濃液體。一定要把它倆搞清楚,否則會耽誤治療,因為枯萎病是可以治癒的。


努力就好


姜田裡發現有的大姜染上了姜瘟,該怎麼辦?這種病是什麼原因引起的,有防治方法嗎?

先不要著急,綜合瞭解姜瘟病後,才能進行有效的防治。

姜瘟屬於細菌性病害,因染病的植株腐爛、乾枯又被大家稱為腐爛病、軟腐病和青枯腐敗病。這種病害病如其名,在姜的栽培過程中發生的十分普遍且危害嚴重,不及時加以控制的情況下,直接的後果就是減產或者絕收,除此之外它還能危害西紅柿、茄子、辣椒等蔬菜,那麼改如何防治姜瘟病呢?

首先來看如何識別姜瘟病

姜瘟病在姜的生長髮育過程中均可能感染,主要對其根部、姜塊部位造成危害,有時也會危害到莖、葉部位,各個部位染病時會表現出不同的症狀,我們可以通過這些特徵來進行識別。

  • 莖基染病特徵:發病初期靠近地面的莖基部位呈暗紫色,隨著病情的發展由暗紫色變為黃褐色,莖基內部組織也隨著變褐腐爛失去送水功能,因此莖基部染病嚴重後,上部植株多會乾枯而死。
  • 葉片染病特徵:受莖基部位染病的影響,葉片由於供水不足前期變為黃色,病情嚴重的情況下回出現萎蔫枯乾,由黃色變為褐色。
  • 地下根莖染病特徵:發病初期多見根莖的上半部分染病,下半部分完好,病部呈水浸狀、黃褐色,隨著病情的發展病部開始變軟腐爛,並傳染至整個根莖,到了後期內部腐爛組織變為粘稠白色的液體,聞上去有一股惡臭。

其次瞭解為什麼會發生薑瘟病

姜之所以會感染姜瘟病是受到了青枯假單胞桿菌的侵染。這種細菌的適應、寄宿和侵染能力非常強,它們寄宿在土壤或者是根、莖部位度過冬天,等到天氣回暖便可從姜的根、莖、葉等部位侵染到它的體內,造成姜的內部組織混亂、腐爛從而引發姜瘟病。

根據農業科學家長期的觀察,青枯假單胞桿菌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 溫度適應性強:青枯假單胞桿菌對溫度要求並不高,10-40攝氏度的溫度環境下均可存活侵染,在20-30攝氏度的溫度環境中生命力旺盛侵染能力較強。
  • 存活時間久:青枯假單胞桿菌依靠自己強大寄宿能力,在土壤和植物的根莖部位時可以在土壤中生活長達2年以上。
  • 傳播途徑多:灌溉水、地下害蟲、肥料、農具等皆是青枯假單胞桿菌的傳播工具,藉助這些媒介它們可以在田間自由的活動,到處進行危害,沒有媒介時則主要通過土壤進行短距離的侵染相鄰的植株。
  • 侵入方式靈活:正常生長的植株青枯假單胞桿菌可以通過氣孔或者地下根部直接侵入,如果生薑根莖葉等部位有傷口,它們的侵入會變得更加容易。

再次掌握影響姜瘟病的發病條件

通過上文我們瞭解到姜瘟病的發生跟溫度有很大的關係,具體到農業生產中則是跟氣候和農業管理方式相關,具體表現為以下3個方面:

  • 6-9月份:6-9月份溫度較高、雨水較多,適宜姜瘟病的發生和蔓延,因此姜瘟病在這個時間段發生的較多,田間細菌積攢較多的情況下容易發生大面感染姜瘟病的情況,嚴重影響姜的產量。
  • 植株生長較弱:在透氣性差的黏質土壤或者是排水較差的低窪地栽培姜時,姜的根部生長困難、植株弱、抗病能力差,容易發病姜瘟病;在單一施用氮肥過多的情況下,徒長的植株根系弱、抗病能力差也容易發生姜瘟病。
  • 根莖傷口多:掰母姜時不小心留下過多的傷口,或者被害蟲啃食過得姜會讓姜瘟病的侵染和發生更加的容易,導致發病速度很快。

最後來看姜瘟病的防治辦法

1、嚴格留種

姜塊是病菌的主要寄宿主,因此在採收前要在沒有發生病害的田間選擇留種,對於長勢較好,分枝較多,無病害發生的植株進行單獨的管理、採收和貯藏。來年播種前對已經選好的種子進行再次挑選,用顏色黃白、無病害特徵的姜塊進行播種,並在播種前用化學藥劑進行消毒處理。

2、合理選地

選擇地勢較高和通風環境較好的土壤進行播種,能夠有效的避免雨季田間積水過多姜瘟病發生容易和嚴重的情況;整地的過程中地面要平整,挖溝不能太長,以防止水流不通暢;為了防治雨季積水最好單獨挖排水溝。

3、科學施肥

未腐爛成熟的有機肥中經常含有各類病菌,這其中也包含姜瘟病的病菌,因此在施肥的過程中要選擇腐爛成熟的乾淨有機肥進行施肥,避免病菌通過肥料進入田間。

4、清理病株

田間巡邏的時候發現有染病的植株要及時的拔除清理,由於相鄰的植株也可能感染病菌,建議一併拔除並將周圍的土壤帶出田間,做好這些以後還需用消石灰對病穴進行消毒處理。

5、藥劑防治

發病初期在拔除病株後為防治其它植株感染姜瘟病,可以用化學藥劑進行灌根處理,並對葉面部位進行噴施,這樣才能更好的防治病情的蔓延;此時需要澆水應當避開病株部位,並用小水灌溉,防治病菌藉助水流進行傳播。

推薦使用殺菌王、可殺得、龍克菌懸浮劑等化學藥劑。

6、實行3年以上的輪作

通過換茬輪作的方式能夠有效的避免姜瘟病的發生,切斷病菌的傳染,但由於姜瘟病的病菌在土壤中存活的時間較長,建議對於已經發病的田間實行3年以上的輪作,這樣才能有效地改善土壤中的病菌環境,防治出現大面積感染姜瘟病、造成嚴重損失的情況出現。

姜瘟病的發生時間長,傳播方式多種多樣,又存在很強的反覆感染性,屬於一旦發病就很難防治的細菌類病害,因此建議大家栽培姜的過程中,通過做好前期的農業防治工作來避免姜瘟病的發生,後期輔助化學藥劑才能較好的防治姜瘟病。


漫話三農


大姜染上了姜瘟一定要趕緊防治起來,姜瘟其實就是腐爛病,可以說是姜的各種病害當中危害最大的一個病害,不僅在種植的整個生育期內都有可能發病,而且就是種姜在貯藏期,還可能繼續發病造成腐爛。如果發現姜田裡的姜感染了姜瘟,那麼一定要及時查明原因,對症下藥進行防治。


姜瘟發病原因

姜瘟病的出現和蔓延可能受溫度、溼度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姜瘟病病原菌存活的溫度大概在5~40度之間,病菌發育的適宜溫度大概在24~30度之間。在病菌適宜發育的溫度範圍內,一般溫度越高,潛育期和發病過程越短,病害蔓延的時間就越快,尤其是在高溫多雨的天氣裡,病菌會大量繁殖,並且隨水擴散,造成多次感染,有可能在比較短的時間內,引起大量的姜本體發病,造成作物大面積流行成災。

連續耕作多年的土地、地勢低窪排水不暢且氮肥施的較多及黏質土地,或者掰母姜時傷口較多,等等,上述情況均容易發病。隨著降溫病頻頻的發作,對環境的適應也越來越強,而且發病的時間越來越長,危害也越來越嚴重。一般都是在每年的6月份開始發病,8~9月份每年的高溫期是最嚴重的時候。


姜瘟的防治

防治姜腐爛病要抓好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同一塊土地種植大姜要適當的輪作,不要每年都種植。

二是種植的大姜要儘量的採用優良的抗病品種。

三是每年都要精選姜種,對不好的姜種要及時進行剔除。

四是要抓好姜種的消毒。在播種前要把選好的姜種曬5~7天。然後用硫酸鏈黴素,或用40%福爾馬林100倍液浸泡6小時,姜種的切口可在草木灰裡拌一下再下種。


五是播種地在播種前,要用生石灰或者石灰調解土壤的酸性。

六是加強栽培管理。要做好播種地的排水設施,高窪深溝,切忌用大水進行漫灌。施肥時要採用充分腐熟過的有機肥作為底料增施磷鉀肥,不要偏施化肥,可以適當的噴施葉面肥,如果有感染姜瘟的病株一定要及時清理出去。

七是藥物控病。大姜剛開始發病的初期可以噴施70%的農用硫酸鏈黴素可溶性粉劑4000倍液,也可以用20%的葉雙青可溼粉1000倍液,或者是高錳酸鉀600~1000倍液,每個穴灌藥250~500毫升,10天左右施用一次,連續灌三四次看下效果。


靈子


◆姜瘟也叫腐爛病、青枯病,是我們姜農在生薑種植過程中比較常見的也是最具有毀滅性的一種細菌性病害。此病害是由青枯假單胞桿菌引起,傳染性強,且蔓延速度極快,目前市面上還未出現對此病菌能有效防治和防控的藥劑,只能靠預防來減少或控制姜瘟病的發生。種植中一旦被此病菌侵染,基本上就會造成整塊姜田的大姜全軍覆滅。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大姜感染姜瘟病時的症狀、及其染病原因和應該如何預防及防控侵染的方法。


大姜侵染姜瘟病的症狀

【1】大姜被姜瘟病侵染時主要先從姜植株根頸部發病,初發病時從植株基部葉片向上逐漸顯症,整株大姜的青綠葉片會出現失水狀樣沒有光澤,葉片向葉背捲曲略萎蔫下垂,早晚可恢復生長,中午田間病狀最明顯,慢慢的隨著病害加劇整株莖葉會變的枯黃萎焉,直至最後整棵生薑地上部分的植株枯死。

【2】扒開大姜的地下部分,我們會看到受病害侵染莖基部和地下的肉質塊莖輕者呈淺褐色,水漬狀,用手擠壓或是將發病的莖塊橫切會發有白色汙狀汁液黏物溢出並且帶有臭味,嚴重的腐爛的只剩下表皮,內部全是褐色的帶有臭味的黏物。




大姜姜瘟病的病源以及發病規律

◆姜瘟的病原菌來源是一種叫青枯假單胞桿菌的真菌,是一種土傳性細菌病害。發病的適宜溫度為20-30℃,病菌可通過土壤、地下害蟲、流水、肥料和病姜等途徑進行傳播。病菌首先會從莖基部入侵,夏季高溫溼熱是姜瘟病迅速發生和流行的主要時期,發病週期較長,一般在6月下旬到7月底是此病菌的爆發期。這個時期的病菌源會通過高溫熱溼的環境和雨水的流通而迅速蔓延整個地塊。所以防治非常不容易,截止目前,還沒有完全防治姜瘟病的藥劑,也沒有完全抗病的品種被培育出來。因此,對於姜瘟病的防治,還是從切斷傳播源入手,通過農業防治和化學藥劑相結合的防治辦法,儘可能控制病害的發生和蔓延。


大姜姜瘟病的防治措施

◆由於姜瘟病可多次侵染,而且發病期比較長,所以我們在採用農業綜合防治時首先要做出的是:

① 在種植時要嚴格選種,要選擇長勢好,產量高,品質好,色澤好,無病蟲害,個大,塊粗的,而且是市場需求量大的面姜來做為種姜。 播種前適時曬種進行陽光殺菌,種植時可用2O%噻菌銅可溼性粉劑500倍液進行浸種處理後在進行播種。

② 播種時應選擇在質地深厚土壤肥沃土壤墒情良好的中性或微酸性土壤栽植。忌選在土質粘重,地勢落潮排水不良的地塊種植生薑。 播種時應避免重茬種植或是與茄子,辣椒,西紅柿馬鈴薯等茄科作物種植地塊連作栽種,以免引發青枯病病菌的傳播率。

③ 加強田間肥水的日常管理。,高廂栽培,重施底肥多施腐熟農家有機肥,不偏施氮肥增施磷鉀肥,做好田間地面覆蓋,以調節地表溫度。夏季高溫多雨時要及時排除田間的積水,千萬不要讓地中存有積水,避免高溫中的積水灼熱而引發姜瘟病源。

④ 姜瘟病重在預防,可在生薑"筍子尖"時用藥進行防控。可以用20%松酯酸銅乳油,600~800倍液,77%硫酸銅鈣可溼性粉劑600~800倍液進行噴霧防控。對於已發病的大姜地塊,發病初期時可用20%噻菌銅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或是77%氫氧化銅可溼性粉劑900~1000倍液每隔7天進行一次噴霧防治。連續用藥2~3次,另外,對於已侵病的地塊,要截止水源的流通和土壤的分散,以防病情蔓延。



◆ 總之,姜瘟病一旦發病就很難防治和控制住,所以在實際栽培種,應從各方面重視預防措施,以免發病給我們姜農們造成經濟損失。


農嫂話農事


  姜瘟病又稱姜腐爛病,是生薑生產中發生較普遍的一種病害。發病輕者減產一至二成,重者減產達50%以上,甚至絕收。菜農應掌握其發病原因,採取綜合措施進行防治。

  姜瘟病是一種細菌性病害,除危害生薑外,還侵害番茄、茄子、辣椒、馬鈴薯等作物。帶菌姜種是主要初侵染源,可藉助姜種調運遠距離傳播。在發病的姜田,病株殘體遺落在地裡,造成土壤帶菌。重茬連作地塊,特別是連作年份長的棚室,往往發病早而重。在帶病田裡,即使種植無病姜種也會發病,所以病土也是病害重要侵染來源。除了病姜、病土外,使用有病株殘體或病土漚制的肥料,也會引起田間發病。灌溉水和雨水也是傳播病菌的媒介,尤其在發病盛期,水源若被汙染,病菌就會隨水流傳播,使病害迅速蔓延。該病的發生蔓延,受溫度、溼度等因素影響,病菌發育適溫為26℃-31℃,溫度越高,潛伏期越短,病害蔓延越快。病害發生的輕重與雨季早晚和降雨量的多少密切相關,尤其高溫多雨天氣,病菌會隨流水擴散,往往在很短時間內,就會造成大量植株死亡。

  姜瘟病單靠藥劑防治難以達到預期效果,因此,必須貫徹“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方針,以農業防治為主,輔之以藥劑防治,切斷傳播途徑,控制病害發生蔓延。

  1.輪作換茬。輪作換茬是切斷土壤傳播病害的主要途徑。已發病的地塊,要間隔3-4年才能種姜。前茬以選糧食作物、蔥茬、蒜茬為宜。前茬是番茄、茄子、馬鈴薯、辣椒等作物的地塊不宜種姜。

  2.整地施肥。選擇地勢高燥、地面平整、排水良好、肥沃的沙質壤土地。耕深25-30釐米,整平地面後開種植溝。為便於排灌,種植溝不宜過長,並設置排水溝。使用不帶病菌、經過充分腐熟的農家肥做基肥。生薑喜鉀,適當增施鉀肥,可增強植株抗病能力。

  3.選用無病姜種。在無病姜田裡嚴格選種,在無病菌窖內單獨存放,播種前再嚴格挑選。從外地調種時,要嚴格檢疫,消除姜種帶病隱患。

  4.科學排灌。水量要適當,切忌大水漫灌,雨後及早排除田間積水。

  5.及時剷除病株。發 現病株立即剷除,並將其周圍0.5米內的健株一起剷除,挖去病土後,在穴內撒上石灰,然後用淨土填平。

  6.土壤消毒。棉隆是一種高效、低毒的土壤消毒劑,能有效殺滅土壤中的病菌、線蟲、地下害蟲及一年生的雜草。畝用量25-40公斤。播種前20-25 天,結合整地,將藥劑與耕層溼土(耕層深度25-30釐米、土壤含水量60%)混合均勻後用地膜蓋嚴。依據溫度的高低,覆蓋10-20天后揭膜、鬆土換氣,讓殘留藥劑揮發淨後播種。因棉隆在殺滅病菌的同時,會導致有益菌消退,所以它不能與生物菌肥同時使用。





廣西三農業產業鏈


姜瘟病,又稱作生薑腐爛病,生薑青枯病,是生薑生產的過程中最常見而且是普遍發生的一種毀滅性的土傳病害。發病的時間,通常是在6月開始發病,到了7月的中下旬進入發病的盛期,在8~9月的高溫季節這時發病正嚴重。而露地栽培的生薑,姜瘟病一般情況下都是在5月的中旬至6月的上旬開始發病。到了6月下旬和7月上旬正是大面積中心病株的出現和中心病團形成的時候,在7月中旬至9月中旬是姜瘟發生和流行的高峰期。


姜瘟,這種病和真菌引起的根腐病症狀比較近似,建議在診斷的時候可以藉助切片鏡檢或者是用夾玻片法對光觀察,看有沒有細菌湧出,如果發現米水狀的渾濁,就可以診斷時發生了姜瘟病。

姜瘟病發病的部位以及症狀要了解清楚

發病的部位包括根莖發病,根部被害,地上莖被害,葉片被害。

◆根莖發病症狀

大多數是在靠近地面的莖基部和地下的根莖上半部先開始發病。發病的地方一開始是水漬狀,黃褐色,失去了光澤,內部組織會逐漸的軟化和腐爛,僅僅留下了外皮。在刨開根莖或者是莖基部時,可以看到維管束變成了褐色在用手擠壓病部,可以從維管束流出來白色的米水狀汁液,並散發出具有硫化氫的惡臭的氣味(這是姜瘟病的典型的症狀)。而健康的姜塊的部位是很好的,一點點水漬狀都沒有,並且是綠白分明的。



◆根部被害發病症狀

會看到淡黃綠色,最終是導致全部的腐爛。

◆地上莖被害發病症狀

會看到呈暗紫色,內部的組織變褐而腐爛,只有殘留的纖維。

◆葉片被害發病症狀

在看到的腐爛過程中,由於生薑的根莖失去了吸收水分的機能,它的葉片自下而上會出現變黃的症狀,生病的植株一開始是葉緣的顏色稍淺,並且是皺縮捲曲狀,再隨後葉緣會出現不規則的水漬狀斑,顏色呈淺黃白,並且是沿著葉尖向下發展,直至最後枯黃全葉枯死。

還有一種現象是,有的植株在靠近地面的莖基部葉鞘和根莖的上半部先開始發病,在烈日下葉片會下垂。這時病株的全株顏色有淺然後漸深,最後是由黃變褐致全株枯死。

防治姜瘟的方法

姜瘟病的傳播途徑比較多,而且是發病期長,所以說防治起來確實比較困難,截止目前還沒有非常理想的殺菌藥劑,同時也沒有發現可以抵抗姜瘟病發生的生薑品種,所以說,農業上還是以防治措施為主,再輔助以藥劑的治療,這樣可以切斷它傳播的途徑,盡最大的可能來控制姜瘟病的發生和再次蔓延。

①對土壤進行消毒

對於土壤裡病菌多,或者是地下害蟲比較嚴重的土地田塊,建議在播種姜之前就要撒施或者是用溝施可以滅菌殺蟲的藥土。推薦每畝地用溴甲烷25~35公斤來燻蒸土壤。在生薑播種前的30天左右,要以專用的施藥器具按照30釐米左右的間距,把藥液施入15~25釐米深得土層裡,注意每個點要注入2~3毫升,然後再用塑料薄膜覆蓋3~5天,在撤除薄膜15~20天以後開始整地,準備播種。

溴甲烷的毒性是極高的,而且揮發性比較強,建議在施藥時必須由專業的技術人員來操作。

注:還可以用氰氨化鈣,就是石灰氮,進行土壤的消毒。氰氨化鈣是一種肥效比較長的綠色肥料,而且同時也具有殺蟲,殺菌,除草,提高地溫,調節土壤的酸鹼成分,能加速土壤裡殘留的植株根茬快速腐爛,起到抑制硝化反應的功效。

這種方法有土壤消毒和開溝撒施2種方式。土壤消毒可以在生薑種植的前20~30天,建議每畝地用50~100公斤的氰氨化鈣和足量的有機肥,或者是切碎的作物的秸稈,混勻,然後施在田間並灌水,最後要用塑料薄膜覆蓋上15~20天,再開始整地準備播種。

對土壤進行消毒處理的效果是和溫度有著特別密切的關係,一般情況下是以20℃以上的效果是最好的,如果你低於15℃那麼效果肯定是很差的。

②輪作換茬

由於姜瘟病可以在土壤中存活2年以上的,進行輪作換茬是切斷土壤傳菌的主要的途徑。特別是已經開始發病的地塊,要注意間隔3~4年以上才可以種姜。要種姜的前茬最好是種植糧食作物的地塊。如果是前茬是菜園子,最好是蔥蒜茬為好。注意發生過青枯病的地塊是不適宜種生姜的。要實行4年以上的輪作,並且是還要使用無病的姜種,再加上精細管理,這種方法對於控制姜瘟是有著顯著的效果的。



③對種姜進行消毒

首先要選擇好姜種,收穫以後先晾曬幾天以後再放在20~23℃的溫度條件下進行熱處理7~8天,來促使種姜的傷口癒合,在發現了病姜必須及時剔除,注意姜種要單放單貯,對貯藏窖要及時的消毒,窖溫控制在12~15℃是最佳。注意第二年下種之前還要進行嚴格選種,消除種姜種姜帶菌。

種姜消毒方法:可以用40%的甲醛100倍液浸,悶各需要6小時,姜種的切口蘸草木灰後再下種。也可以用波爾多液浸種20分鐘。可以選的藥劑比較多,根據當地實用情況來選擇。

④選地種植是關鍵

要選擇地勢高燥排水良好的地塊,如果是低窪地的話建議做成畦或者是起高壟。要深翻,然後畝施石灰100~150公斤。注意整地地面必須平整,姜溝不適宜太長,不超過20你為宜,開好排水溝,要做到雨停了以後沒有積水。

⑤施肥

要施用腐熟的有機肥和草木灰,注意不能用帶菌的肥料。要求姜田所用的肥料不能夠帶病菌,切忌不可用病姜,病株或者是帶了菌土漚制的土雜肥,農家肥是必須經過腐熟以後才可以使用的。儘量使用測土配方施肥,同時適當增施磷鉀肥。


⑥澆水

在給姜田灌水的時候最好是清潔乾淨水,再澆灌水時控制水量,一壟一壟澆灌,要防止水串壟。這樣做可以避免病菌傳播。要注意不可以大水漫灌。最好可以用滴灌來灌水。

⑦發現病株及時要剷除

在姜田發現了生病的植株要立即拔除中心病株,周圍0.5米以內的健康植株也要去掉,還要把帶菌的土壤挖去,同時在病穴內撒入石灰1公斤或者是漂白粉適量也可以。掩埋時要用乾淨的無菌土,澆水時要改變流水渠道防止病害再次蔓延。

⑧採用生物防治

推薦使用78%的姜瘟靈600倍的液進行灌根,每穴要用的量是0.5~1升,隔上7天噴淋或者是澆灌1次,要連續2~3次才可以。生物防治藥劑很多,必須選擇好適合於當地實用的藥劑。

⑨防蟲

在6月的上旬,主要害蟲有玉米螟,大螟,都是在生薑基部鑽孔來進行危害,必須及時的進行防治。


最後是放學防治

發病的初期,建議選用70%甲基硫菌靈的可溼性粉劑1000倍的液,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500倍的液,40%的代森銨水劑600倍液,77%氫氧化銅可溼性粉劑600倍液,20%噻菌銅懸浮劑500倍的液等藥劑進行噴淋或者是澆灌。以上藥劑分別摻入600倍的“天達-2116”(地下根莖專用型)的葉,是可以提高藥效的。要用地菌淨(土壤消毒殺菌劑)來處理土壤,如果發現病株很少,建議在整地的時候用25%的地菌淨粉劑,按照每畝地5公斤原藥辦成毒土,然後均勻的撒在地表上耙平整成畦。在姜出苗以後澆水的時候,再按照每畝地5公斤原藥溶於50公斤的清水中,均勻的滴在水裡面進行灌溉。在培溝時按照每畝地10公斤原藥拌成毒土,要均勻撒在姜苗的兩旁,然後又開始培土。

姜瘟病比較嚴重,必須認真管理,以上每一個步驟都是很重要的。瞭解了發生的原因,發生的狀態,防治的方法,種好生薑,防治姜瘟病是認真的。


黃曉紅果果


姜田裡發現有大姜染上病,可以直接拔出來,拔出來以後要丟在姜田的外面,不要留在姜田裡。這種病是一種毒菌引起的。要防止的話就是不要重茬,就是今年種了姜的地,明年就不要用這塊地種了,另換一塊地種。這樣可以防治大姜生病。


牧羊犬紅紅


姜田裡發現有大姜染上病,直接拔出來,拔出來不要丟在姜地裡,這種病是一種毒菌引起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