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專業是好專業嗎?在大學主要學習哪些知識?就業方向有哪些?

菩默


不管什麼大學專業,學得不精的、不是名校的、家裡沒有礦的、長相困難的、拈輕怕重的等都少有機會!
目前情況是很多大企業會計基礎崗位的工作是拍照、掃描、複印、上傳。什麼表、賬、憑證、稅等都由EPR+區塊鏈+財稅機器人來完成。管理崗、決策崗分量漸顯重要。不過被替代仍然是大勢所趨。
會計是中底層人員飽和了,高端的人才還是很缺很缺,大多數人一箇中級就是一輩子的目標了...能不飽和麼,有上進心的話,把能考的證都考了,高級,CPA,想去國外或者港澳臺發展的再考ACCA啥的。
考完證再做幾年,一般30左右足以混到財務總監了,女生一般這樣,男生可以去事務所,待幾年做到項目領頭人,年入百萬不是問題,大所千萬都不成問題,就是太累,難麼?也不難,缺的就是毅力和野心。
很多同學對這個會計專業根本就沒有詳細的瞭解,只是在高考填報志願時,考慮文科女生專業受限。感覺數學比較好,又不喜歡漢語言歷史地理啥的(英語翻譯基礎薄弱)就只有選擇了。結果苦逼了,好大學天天是考試。所以也得看自己什麼學校,同樣是會計專業,北大的出來是去和三本院校出來的差別太大了。
總體而言,目前會計專業,就單看就業情況和就業去處來說,是經管類專業裡面最好的。
與其他專業相比,這個專業是比較好的專業,容易找工作,工作環境好,坐辦公室,收入高,全日制大學會計本科,工作五年,一般年薪有15萬元,工作10年,一般有20萬元,有注會的,超過30萬元。而且專業性強,工作態度好、能力強的人在單位也有地位,不容易被輕易炒掉,跟企業管理、市場營銷、金融等專業比,會計專業有較大優勢,畢業10年後比較,優勢更明顯。
若要選擇會計專業,以下幾點需要仔細考慮:
①書本知識是做好會計工作的理論基礎不可或缺,不容置疑。
②實踐經驗是做好會計工作的真刀利劍,夠一個會計人幹一輩子,學一輩子。時間越長,越能體現會計人的價值,若是註冊會計師,便依食無憂了。
③一個合格的會計人,要求不但嫻熟處理會計核算管理業務,更須熟悉瞭解核算對象工藝流程。
④知曉產品生產、銷售全過程,掌握分析市場需求動態,給領導層提供決策依據。
⑤熟悉掌握國家財經政策,精準運用於企業(單位)經營活動全過程,使管理良性循環,穩步健康發展。
⑥處理好國家、企業(單位)、員工三者的利益分配關係,是調動員工積極性的保證。會計人不僅要做好自身的工作,更重要的是參與經管理,充分體現會計價值。
上述內容,僅是做好會計工作的一部分,而非全部。只有做好或達到一個近似一個高管的水平,這個總會計師或財務總監的崗位非你莫屬了。莘莘學子們,選擇會計專業你還會後悔嗎?

交大升學小博士


我是會計專業的大二在校生,希望我的回答對你的問題有所幫助。首先,我們需要明確會計所屬的學科大類。會計隸屬於管理類專業,具體而言,它屬於工商管理類專業。與會計相關的專業還有金融,國際經濟與貿易等屬於經濟學範疇。經濟學研究的領域較為宏觀,而管理類學科一般研究微觀領域,更傾向如何管理好企業。

工商管理類專業一般包括:工商管理、人力資源、旅遊管理、市場營銷、會計學。一般而言,人力資源和會計學專業的學生就業比較理想。工商管理專業知識學習較為寬泛,雖然各個專業知識都有涉及,但並不精通。由於企業中並沒有工商管理專業的對口工作崗位,所以工商管理的學生就業總是比較艱難。市場營銷對口就業崗位其實就是銷售,雖然目前企業的銷售崗位與所學的知識內容關係並不大,但是這個專業的就業形勢還可以,就業質量不高,一般從推銷員做起,入門門檻低,競爭壓力大。旅遊管理的專業就業市場狹小,不太好找工作。

會計工作本身其實不需要高難度的數學知識,初中水平的數學對會計專業足夠用。它更多的要求人要足夠的細心、耐心、嚴謹、精準。少算一分錢加班到通宵。我在大一時,學的專業課有基礎會計,出納實訓,會計實訓(點鈔+打算盤),中級財務會計。輔修:財經法規、管理學。大二修的專業課有:中級財務會計實訓,成本會計+實訓,輔修:市場營銷,經濟學,經濟法,統計學,財政學,財務管理。選修課:超星清華創業教授的創新創業課+智慧樹的互聯網與營銷創新【在大一大二時我們會學微積分,線性代數,概率,大學英語,體育】等到上大三時還會學:管理會計+實訓,高級財務會計+實訓,會計電算化,稅法,審計學,企業策劃課等等。大四主要是實習+畢業論文+論文答辯。

就業方向:會計人員,審計人員,兩者之間存在著一定的矛盾關係。

會計人員的就業方向:企業或事業單位,國有企業。會計事務所。目前會計從業資格證考試是朝著取消的方向發展,只是紅頭文件還沒有下來,因為相關法律還要進行修改。以後入職也不在用會計從業資格證(它只作為一個能力的參考,不再作為入行證明)以後會直接考初級職稱考試,中級職稱考試在本科畢業後從事會計相關工作滿3年後拿著初級職稱的證書報考中級會計職稱考試。至於高級會計職稱與前兩者不同要求參加者必須是單位財務高級管理層才可以,這個考試比前兩者難,但並不嚴格。

審計人員的就業方向:註冊會計師。註冊會計師行業的主要工作內容是審計業務,與會計行業有很大的區別。首先註冊會計師理論上的服務對象是公司的投資者,也就是股東,以及潛在投資者(股市中的其他股民)。而會計人員的服務對象是公司的管理層,也就是為職業經理人服務。註冊會計師的工作內容就是要找出會計人員編制的報表中的錯誤,甚至是欺騙的信息。而會計往往受制於人,要聽命與管理層。如果兩者之間有分歧,最後勝出的一般都是審計人員。

實際情況是兩者勝負未可知,主要原因在於:雖然審計人員服務對象是股東,但最後審計費用卻是有公司的管理層買單。作為審計人員,你會選擇和良心過不去還是和錢過不去。

註冊會計師行業進是高薪行業,北上年薪20萬不能再少了,工作三年後,目前比較高的能達到50萬,有的甚至達到100萬,但入行門檻也是相當的高。註冊會計師行業並非是審計行業,雖然兩者的工作性質相同。執業註冊會計師就是審計人員,但審計人員並不一定全是註冊會計師。


體育話聊吧


會計專業是好專業嗎?在大學主要學習哪些知識?就業方向有哪些?

對於文史類來講算是個相對較好的專業吧,就業率還是蠻高的,學習的東西,對以後發展還是有點用處的。

在大學學會計學,主要課程涉及:基礎會計學、中級會計實務、高級會計實務、稅法、經濟法、財務成本管理、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審計學等。我覺得如果是會計學的話,只要學好注會6科就可以了(會計、審計、財管、稅法、經濟法、風險管理),微觀經濟學這種的太深奧,對以後找工作實際幫助不是很大,可能我層次比較低,所以覺得經濟學沒有幫助,其他大神也許覺得有用。

就業方向的話,大致可以分三種吧:

1、企業

會計專業畢業後,50%的人還是會選擇去到企業從事會計、財務工作,主要崗位包括:會計核算崗、成本核算崗、費用核算崗、預算管理崗、數據分析崗等。目前,來講普通會計人員工資薪酬相對普通。需要考取的證書有:初級會計師證、中級會計師證、高級會計師證。大多數從業人員考到中級證書就已經停止了。畢竟能到財務總監層次的人還是不多。

2、會計師事務所

畢業後,25%人會選擇去到會計師事務所歷練自己,並努力考取註冊會計師證,會計師事務所是個工作強度很大的地方,也是很鍛鍊人的地方,同樣也是付出和回報不成正比的地方。可以說是,女人當男人用,男人當牲口用。所以,人員流動性也很大。但是成長性確實比企業強很多。

3、投行或者券商

畢業後,5%的人考研成功。獲得研究生學歷後,其中,1%的人成功躋身進入投行或者券商投行部,投行待遇好,但時隨著證監會近年監管趨嚴,大家日子都不好過,但還是比事務所強。剩餘的4%又重新迴歸到企業或者事務所。

4、其他行業

畢業後,20%的人選擇從事其他行業,包括:保險、銀行、銷售等。人各有志,或許進入社會後,才會發現真正適合自己的工作。就像很多辛苦考過注會的同學,最後也沒有從事審計工作一樣。時代在變化,人也要適時變化。


詢證函


對於正在會計專業裡掙扎的大二學生,基於自身經歷及認知給予以下介紹:

1.會計廣義的說是一個大學科門類,其下分出的方向不一而足。比如我們學校分成卓越會計(ACCA)\\注會(CPA)、財務管理、國際會計、會計學、審計等等。每個方向都有不同的培養方案。但又是每個方案都建立在基礎會計之上。

2.典型的會計分類有財務會計及管理會計之分,財務會計主要對外報賬,工作偏重於做賬;管理會計主要是企業內部運營資金的管理與控制,管理會計師未來的大趨勢。

3.通常的會計專業課程設計基礎會計、初級財務管理、高級財務管理、審計學、中級會計、高級會計、企業內部控制、企業績效管理、企業風險戰略管理等專業課程,包括高等數學、概率論、統計學、線性代數、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政治經濟學、管理學、計量經濟學、經濟法通論、管理信息系統、計算機基礎、軟件ps\\access、市場營銷學等學科基礎課程,還包括毛概、馬原、大學語文以及一系列的選修課及英語課等。根據專業不同教材分中文版及英文原版。

4.目前大學招生採取大學科門類,及統稱會計學,入學後如何分配方向尚未可知據學校不同也不盡相同。

以下是雲南財經大學注會專業培養方案細則,僅供參考,每年度均有調整:

最後維川同學提醒:大學專業填報非常重要、它將決定以後的學習方向,務必慎重考慮,如果你打算來雲南到雲南財經大學,可以關注我與我私信,樂意給你回答我知道的問題。


維川同學


會計:想說愛你不容易,高端人才走俏,低端人才過剩

<strong>


<strong>  會計學高端人才走俏,低端人才過程。早在2000年就有統計結果表明,會計人才已經呈現出供大於求的局面。加之這幾年註冊會計師認證深受從業人員的青睞,財會類人員的數量激增,這也直接導致了普通財務人員的工作越來越難找。企業對高級財務管理人員求賢若渴,在中國未來的5年裡,高級財務管理人才會非常短缺,從現在的數據看,缺口達60%。而從地域來看,目前內地的高級財務管理人才大部分來自香港和海外,很少有內地培養的高級會計人才。

  會計專業是高端人才走俏,低端人才供大於求,考生在填報志願中,學校層次決定了未來就業的層次,建議選擇一些比較有影響力的綜合院校985、211元或者財經類院校;比如廈門大學、南開大學、對外經貿大學、上海財經大學、西南財經大學等。

很多人都以為會計只有那些讀了大學,經過全日制大學學習會計專業的人才可以從事。其實不是的,國家對會計從業資格證書的定義是小學籍以上的文化水平,中國公民就可以了。所以不管您目前從事什麼職業,以前學習的是什麼專業,只要您想學會計,那麼達到小學以上的文化水平就可以了。但是,首先你得明白會計不是記記賬就可以。專業的會計需要具有財務管理和分析能力!


一、會計就業的前景(一)、人才市場需求大中國地大物博,發展迅速,大中小企業數不勝數,每個企業最不能缺的就是會計職位。然而,每年會計專業畢業生只能滿足企業人才需求的一小部分,餘下的職位空缺,只能由非會計專業的畢業生來填補。因此,很多中小國內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對於會計崗位的需求量都比較大。(二)、工作穩定吸引力大會計工作就業前景廣闊且薪酬待遇相對穩定,不管是機關事業單位還是企業都能意識到財務部門的重要性時,會計工作人員的薪資待遇也會隨之不斷提升。(三)、升遷機會多從事會計行業工作講究的是人品,注重的是經驗,學歷只是其次,財務部門晉升為單位核心管理層人員的幾率比其他部門相對要高。(四)、行業風險低 會計職位在企業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是企業機構運轉必不可少的關鍵角色,是企業核心人員。無論公司規模如何,都離不開會計工作人員。所以說,即使裁員,會計承擔的風險絕對比其他職位小得多。

二、職業生涯規劃第一階段:成長階段,即在校學習的階段。第二階段:探索階段,畢業後一到兩年,處於個人能力和素質的培養階段。第三階段:維持階段,工作相對較穩定,職業變動也較謹慎。第一階段成長階段學習是人生的一個重要階段,要充分把握學習階段的時光,掌握必須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在慢慢適應學習生活環境的過程中,還要確立遠期的發展目標,從個人興趣愛好、思維方式、知識結構、拼搏精神等多方面進行全面綜合,制定並不斷完善的學習計劃,為畢業後的新一輪挑戰奠定基礎。第二階段探索階段在這個階段,工作變動比較頻繁。根據自身的情況,把握時機,適當的變換自己的工作環境,找到一份適合自己的工作。針對如今的社會上缺乏高級財務人員,要在工作之餘,爭取獲得由專門領域頒發的資格證書,如:註冊會計師、註冊財務分析師等專業資格證書,會對求職和升職中發揮重要作用。第三階段創新階段首先,通過幾年的實際工作,不斷增強工作能力,應變能力和為人處事能力。在工作中不斷積累豐富的經驗,培養自己吃苦耐勞的工作精神,成熟穩重的工作作風,認真嚴謹的工作態度,創新的工作理念。其次,在工作中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和才能,定期參加與之相關的技能培訓,更新自己的專業知識,逐漸將自己的事業達到頂峰。


會計小微


我是會計專業大一的學生,女。😍😍會計專業是一個好專業,好就業。但是很重要的一點,會計專業,兩級分化嚴重月薪2000-20000不等。可以說80%的學校都有會計專業,而且會計專業是唯一一個不太注重學歷的專業。越老越吃香。

不同大學,專業設置不同,但是基本設置是一樣的。專業課主要有《基礎會計》,《中級財務會計》,《高級財務會計》,《審計》,《成本會計》,《經濟法基礎》等,一般還會學習高數,還有經濟學。


就業方向很多,銀行,醫院等事業單位,公務員。外企,民營企業,會計事務所等等。老師。但是就業方向很多,最重要的,你必須具備相印的證書,比如說CPA,或者ACCA等含金量高的證書。所以,你必須達到一定的高度,你才能成為好的會計。


留下你的旺旺小小酥


國家重點專業高校的強烈推薦,就業行情非常好


無聊時候混混時間


會計專業是一個好專業,其體現在:

一、就業面廣、發展空間大

任何單位都需要會計,從最基本的出納到運籌帷幄的財務總監,所以,選擇了會計專業,意味著你的就業有著更廣泛的需求,不僅可以去企業做會計,還可以去會計師事務所、去投行、去私募、去各行各業都有可能,因為各行各業都需要會計。會計薪酬水平的分佈區間足夠大,至於你能走到哪個薪酬區間,是掙2萬還是200萬,取決於個人的能力和奮鬥。

二、靠實力掙錢,不吃青春飯

會計人員隨著時間、經歷、經驗的積累更有競爭力,看看企業的招聘廣告和開出的價格,就知道會計人員的經歷和經驗有多值錢。

三、靠實力不靠關係

會計工作是個技術活,即便財務部有靠關係和顏值入職的,但一定還需要實力派去做具體工作。選擇了會計專業,只要自己有毅力有悟性、完全憑藉自己的辛苦奮鬥和能力就可以走上更好的平臺。比如含金量很高的中國註冊會計師就是一個過硬的敲門磚,考下它就可以證明你的考試實力,敲開門後再在工作中去證明你的實踐能力。

當然要學好財會業務知識的關鍵是理論知識怎樣和工作實際有機結合起來,一般都要懂得以下一些基礎知識:  

1.首先要知道會計工作與單位業務密切相關。政府機關、事業單位、企業,包括外資企業都不一樣的,各個行業之間也有很大差別,所以,會計不能算死賬,除了學會記賬、算賬和報賬之外,還要學習財務管理;  

2.會計核算就是如實反映單位經濟活動的真實內容,這樣,那就可以從瞭解該行業、單位的工作性質入手,瞭解單位所有的經濟活動的來龍去脈,弄清楚會計是怎樣如實反映單位經濟活動的;  

3.把學到的理論知識,和單位的經濟活動實際情況,加之相關的法律、法規和財務會計制度緊密結合起來;  

4.虛心向有實踐經驗的老會計學習,不懂就問。當然問那些發現工作實際與理論不盡相同的地方、自己弄不明白的地方。提問題要一個一個地提,千萬不能急於求成;  

5.會計業務的政策性很強,將會計原理聯繫工作實際,明白會計賬戶、會計科目和借貸關係等基礎知識;學習《會計法》、《稅收徵收管理法》等相關的法律法規的規定,以及一般核算方法;根據單位的實際情況,學習好相關會計制度和財務準則;  

6.實踐出真知,學習會計業務,應當從出納工作開始,逐步瞭解和掌握本單位會計工作的基本情況;從原始憑證開始,逐步弄清楚原始憑證的種類、用途、是否合法有效等;學會根據原始憑證製作會計憑證,當然,會計分錄是根本;學會記賬,首先要了解會計帳簿的分類,如:總帳、明細賬、日記賬、輔助賬等;瞭解會計報表,其數據與會計帳簿數據的對應關係;瞭解當地的經濟政策,及其對單位的影響。還要學好增值稅、營業稅、印花稅、房產稅等常用稅種的相關規定和常識。

會計專業以後的就業方向主要有:

1、財務工作。包括會計、出納等。工作比較穩定,相對清閒,但是工資未必會很高。而且從事具體財務工作的人,更多的是看經驗,剛入職待遇不會太好,隨著經驗的積累會越來越吃香。

2、審計。很多財務制度健全的單位都有自己的內部審計機構,另外會計事務所也主要從事審計工作。待遇會比較好,而且被財務部門供著,但是忙季會很忙,尤其在事務所,容易對身體造成慢性損耗。

3、稅務。可以去各級稅務機關。稅務也屬於被供著的單位,任何單位都不敢得罪稅務,當然,稅務知識本身比較繁瑣,想進稅務機關,需要對稅務知識有全面的瞭解。

4、金融機構。比如銀行、證券、保險業。這個不用多說了,待遇很好,但是壓力會很大。

5、統計。很多單位的統計工作都由財務人員來做,一般都是財務人員兼職。


東奧會計在線


會計這個專業有點雞肋,確實是越老越值錢,但是剛一工作錢不會太多。

我們學校給會計安排的課很多,我們大一的時候,每天都有課,大學不是上大課嘛,就是一節課由兩節高中一節課的時間組成。我們大一的時候基本每天都有三節大課,而且週六日也有課。週六日是給上的考會計資格證的那三本書。


應該每個學校上的課程應該都大同小異吧,我們學了基礎會計,管理學基礎,審計,成本會計,會計實務,財務管理,財務分析,微觀經濟學,還有別的記不起來了。

我們上學的最大的感受就是說好的大學課少呢?我們一天天的課滿滿的。

我們班有個男生畢業的時候去了會計事務所,但是沒有工資,還有一個月掙800塊錢的,會計剛開始的工資真的是不高。

我有一個朋友回到他們那以後在一個公司做出納,一個月不到兩千的工資,現在已經一年半多了,還沒有學到什麼東西,整天就是打款,收款,跑跑銀行,他說都沒怎麼接觸到會計的工作。

所以說能找到一個帶你的人很重要,有人帶一年或者半年都差不多能給你帶出來,但是沒人帶真的差事。


青葵71


會計學就業專業低層次的人才供過於求,高層次的人才供不應求,需求缺口還很大。


會計的層次很分明,如果拿到了含金量較大的證書,比如會計師、註冊會計師,有幾年的工作經驗,這樣就很能很快成為人才市場的搶手貨。當然,擁有名牌院校的學歷證書,對就業而言,也是如虎添翼。

在大學主要學管理學、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統計學、會計學、財務會計、管理會計、審計學、中級財務會計、高級財務會計等等。

就業方向:國企或外企,會計師事務所,公務員或高校教師,理財諮詢等。

在選擇專業時候,一定要考慮自己的性格、特點、愛好價值觀來取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