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音《城南舊事》裡的客家話、客家教育和客家文化

林海音《城南舊事》裡的客家話、客家教育和客家文化

林海音《城南舊事》裡的客家話、客家教育和客家文化

《城南舊事》的作者林海音女士是一位客家人,她爸爸是蕉嶺籍,母親是閩南籍。林海音女士的文筆實在是太好了,字裡行間表現了作者沉沉的相思,童年經歷的一次又一次的別離,還有那個時代的悲憫和哀愁,悄悄撼動心靈。裡面滲透的客家文化,包括客家山歌裡面的情歌,也是十分動人有趣。

林海音《城南舊事》裡的客家話、客家教育和客家文化

林海音(1918年3月18日-2001年12月1日),出生於日本大阪,臺灣苗栗縣頭份鎮人,祖籍廣東蕉嶺,作家。曾擔任“世界日報”實習記者,主持《聯合報》副刊10年。一生創作了多篇長篇小說和短篇小說集,產量十分可觀。其中小說《城南舊事》(1960年)最為著名,被翻譯成多種語言,並被拍成電影。她所創立的純文學出版社(1968-1995)堪稱中國第一個文學專業出版社,聯絡了大批在臺的文化界人士,提攜了大量臺灣文學青年,出版了眾多膾炙人口的文學名作。她被稱為臺灣文學“祖母級的人物”。


林海音《城南舊事》裡的客家話、客家教育和客家文化

林海音父親林煥文(1888年7月29日-1931年6月23日),號彬南,生於今苗栗縣頭份鎮,出身客家望族。林煥文是優秀的愛國知識分子,早年受漢學的薰陶,後來又在當時臺灣的最高學府——臺灣總督府國語學校師範部接受日本教育,精通日文,曾任教於臺灣新埔公學,著名的日據時期的臺灣作家吳濁流做過他的學生。

1917年,30歲的林煥文帶著已懷孕的妻子黃愛珍,離開臺灣到日本求發展。他在大阪城定居,開了一家東成商會,做網球拍線和縫衣針的生意。1918年3月18日,愛珍在大阪生下長女,取名含英,小名英子——這就是林海音。那年,媽媽愛珍才16歲。小英子遺傳了媽媽白皙的皮膚、秀氣的雙眼,也遺傳了爸爸的高額和挺直的鼻子,自小就討人喜歡;學說話時,她常常夾雜四種語言——客家話、北京話、日本話、閩南話。後來林煥文遠渡重洋到日本經商,在那裡生下長女英子——林海音。

林海音《城南舊事》裡的客家話、客家教育和客家文化

據說林煥文不擅經商。在日本幾年,帶去的錢花得差不多了,但事業一直沒進展。林煥文後來到北京在日本人的報紙《京津新聞》找到工作,又接來了5歲的英子和她的媽媽。林煥文考入工作穩定的北京郵政總局,任郵政局課長。後來英子的祖父林臺先生又有兩個兒子來投靠老大,在北京定居。


從《城南舊事》可以看到,林煥文人緣好,慷慨仗義,這對童年的林海音影響很大。1931年6月23日,在英子13歲之時,林煥文因肺病去世。在《城南舊事》裡面”爸爸的花兒落了“提到當時情景,非常感人,這段被入選小學語文課本。

林海音《城南舊事》裡的客家話、客家教育和客家文化

林海音曾說過:“在別人還需要照管的年齡,我已經負起許多父親的責任。我們努力渡過難關,羞於向人伸出求援之手。每一個進步,都靠自己的力量,我以受人憐憫為恥。我也不喜歡受人恩惠,因為報答是負擔。父親的死,給我造成這一串倔強,細細想來,這些性格又何嘗不是承受於我那好強的父親呢!”

 

長大後林海音生活情趣廣泛,不計犧牲,勇挑重擔,慷慨助人,這些性格特點,可以說是承襲於父輩而發展於自身。由於父親早逝,面對生活和社會的重壓,林海音對社會的認識較之同齡人更成熟更深刻,所有這些都構成了她創作小說的動力和源泉。在北京時,林海音已開始了文學創作。1948年回到臺灣後初期的一段時間,她撰寫了一些雜文和散文,大約是在1951年,林海音才真正走上作家的道路。

林海音《城南舊事》裡的客家話、客家教育和客家文化

選幾段《城南舊事》的片段,裡面描述的這位傳統的客家父親,慈愛又嚴厲、自立自強、慷慨仗義、膽水挺大敢收養落魄進步學生和被人遺棄的姨太太,品味高,特愛讀書和種花,還有點花心和大男子主義,有優點,也有缺點,是這樣才形成了活生生的形象。

孩子可以感受出他的嚴格要求和慈愛,並從他的慷慨仗義行為中得到言傳身教,客名君印象最深的就是”闖練“二字。而英子的母親幾乎一年生一個娃,她善良、柔順、堅強、勤勞、聰慧,愛美,也會吃醋。裡面的客家話是那麼活潑有趣,作為客家人,看的時候會想起我們小時候聽過的”阿嚒話“,會不自覺地笑出來。

從這些片段,可以看出客家人傳統家庭教育的特點:崇文重教、嚴中帶愛、孝順仗義,鼓勵孩子務必獨立自強、敢闖敢幹、多語言環境、多地區遷徙。要有教習,又尊重孩子,不卡得太死,即使是女孩子,也在收放之間養成一定的膽識。給我們這些做父母的也會有啟發。

*** *** *** ***

“做晤得!做晤得!”我知道,我無論要求什麼事,爸終歸要拿這句客家話來拒絕我。我想總有一天我要邁上那三層臺階,走進那黑洞洞的大門裡去的。

林海音《城南舊事》裡的客家話、客家教育和客家文化

 “小南蠻子兒!”秀貞的媽媽也笑了,輕輕地指點著我的腦門兒,這準是一句罵我的話,就像爸爸常用看不起的口氣對媽說“他們這些北仔鬼”是一樣的吧!

我想起媽媽說過,我們是從很遠很遠的家鄉來的,那裡是個島,四面都是水,我們坐了大輪船,又坐大火車,才到這個北京來。我曾問媽媽什麼時候回去,媽說早著呢,來一趟不容易,多住幾年。那麼秀貞所說的那個遠地方,是像我們的島那麼遠嗎?小桂子怎麼能一個人跑了去?我替秀貞難過,也想念我並不認識的小桂子,我的眼淚掉下來了。在模模糊糊的淚光裡,我彷彿看見那騎著大金魚的胖娃娃,是什麼也沒穿啊!

林海音《城南舊事》裡的客家話、客家教育和客家文化

 “我也會唱一種歌,”不知怎麼,我想我也應當現一現我的本事,一下子想起了爸爸有一回和客人談天數唱的一隻歌,後來爸曾教了我,媽還說爸爸教我這種歌真是沒大沒小呢!


“那你唱,那你唱。”妞兒推著我,我卻又不好意思唱了,她一定要我唱,我只好結結巴巴地用客家話念唱起來:


“想來麼事想心肝,緊想心肝緊不安!我想心肝心肝想,正是心肝想心肝……”


我還沒數完呢,妞兒已經笑得擠出了眼淚,我也笑起來了,那幾句詞兒真拗嘴。

“誰教你的?什麼心肝想心肝,心想心肝想的,哈哈哈!這是哪國的歌兒呀!” 我們倆摟在一堆笑,一邊瞎說著心肝心肝的,也鬧不清是什麼意思。

林海音《城南舊事》裡的客家話、客家教育和客家文化

“你爸爸今天去看你叔叔,回來得晚點,你先睡吧!”她又對宋媽說:“英子一生下來,就給她爸爸慣的,一不舒服,爸爸抱著睡。”

“誰給你染的?”媽問。
“小妖精,小孩子染指甲,做晤得!”爸爸也半生氣地說。

“一,二,三,……十八,十九,二十,二十六,……”我的腦筋實在有些糊塗,只想扔下筷子去床上躺一會兒,但是我不肯這樣做,因為他們會說我有病了,不許我出去。

林海音《城南舊事》裡的客家話、客家教育和客家文化


“亂數!”媽媽瞪了我一眼,“聽我給你算,二俗,二俗錄一,二俗錄二,二俗錄三,二俗錄素,二俗錄五,……” (客名君注:這聽起來是典型的興寧話啊)
在旁邊伺侯盛飯的宋媽首先忍不住笑了,跟著我和爸爸都哈哈大笑起來,我乘此扔下筷子,說:


“媽,聽你的北京話,我飯都吃不下了,二十,不是二俗;二十一,不是二俗錄一;二十二,不是二俗錄二……”


媽也笑了,說: “好啦好啦,不要學我了。”

林海音《城南舊事》裡的客家話、客家教育和客家文化

我哭了一陣子很累了,閉上眼睛偎在媽媽的懷裡。媽媽輕輕搖著我,低聲唱她的歌:


“天烏烏,要落雨,老公仔舉鋤頭順水路,順著鯽仔魚要娶某,龜舉燈,鱉打鼓……”   她又唱: “飼閹雞,閹雞飼大隻,臺刂給英子吃,英子吃不夠,去後尾門仔眯眯哭!”那輕輕的搖動使我舒服多了,聽到這裡,我不由得睜開眼笑了。

媽媽說的,新簾子衚衕像一把湯匙,我們家就住在靠近湯匙的底兒上,正是舀湯喝時碰到嘴唇的地方。於是爸爸就教訓我,他繃著臉,瞪著眼說:

“講晤聽!喝湯不要出聲,窣窣的,最不是女孩兒家相。舀湯時,湯匙也不要把碗碰得當噹噹地響。……” 我小心地拿著湯匙,輕慢輕慢地探進湯碗裡,爸又發脾氣了:


“小人家要等大人先舀過了再舀,不能上一個菜,你就先下手,”他又轉過臉向媽媽:


“你平常對孩子全沒教習也是不行的。……”

林海音《城南舊事》裡的客家話、客家教育和客家文化

我心急得很,只想趕快吃了飯去到門口看方德成和劉平踢球玩,所以我就喝湯出了聲,舀湯碰了碗,菜來先下手。我已經吃飽了,只好還坐在飯桌旁,等著給爸爸盛第二碗飯。爸爸說,不能什麼都讓傭人做,他這麼大的人,在老家時,也還是吃完了飯仍站在一旁,聽著爺爺的教訓。

林海音《城南舊事》裡的客家話、客家教育和客家文化

“喝!那是好學堂。誰接你送你上學呀?”

“我自己。”回答了以後,想起爸爸,所以我又說:“爸爸說,小孩子要早早養成自立的本事,現在,你知道不知道,新華街城牆打通了,叫做興華門(現名和平門),我就不用繞順治門啦!”

林海音《城南舊事》裡的客家話、客家教育和客家文化

“哪,這些個給你。”


“我不要!”這種事一點兒也不能壞我的心眼兒。爸爸說過,不許隨便拿人家的東西。

是學生就不同了,他們總是低頭不語,群眾也起不了勁兒,只默默地拿憐憫的眼光看他們。我看今天又是槍斃學生,便想起這幾天媽媽的憂愁,她前天才對爸爸說:
“這些日子,風聲不好,你還留德先在家裡住,他總是半夜從外面慌慌張張地跑來,怪嚇人的。”

林海音《城南舊事》裡的客家話、客家教育和客家文化


爸爸不在乎,他伸長了脖子,用客家話反問了媽一句:
“驚麼該?”
“別說咱們來往的客人多,就是自己家裡的孩子、傭人也不少,總不太好吧?”

爸爸還是滿不在乎地說:
“你們女人懂什麼?”

林海音《城南舊事》裡的客家話、客家教育和客家文化

媽臉上一點笑容都沒有,蘭姨娘出去了,她才站在桌子前,衝著爸的後背說:

“施大哥還特意打發小哥兒來說話,怎麼辦呢?”
“驚麼該?”爸的腦袋挺著。
“怕什麼?你總是招些惹事的人來!好容易這幾天神出鬼沒的德先沒來,你又把人家下堂的姨奶奶留下了,施大哥知道了怎麼說呢?”

爸爸啞著嗓子,拉起我的手笑笑說:
“我怎麼能夠去?”
但是我說:
“爸爸,你不去,我很害怕,你在臺底下,我上臺說話就不發慌了。”
爸爸說:
“英子,不要怕,無論什麼困難的事,只要硬著頭皮去做,就闖過去了。”
“那麼爸不也可以硬著頭皮從床上起來到我們學校去嗎?”

林海音《城南舊事》裡的客家話、客家教育和客家文化

我雖然很害怕,但是也得硬著頭皮去。這是爸爸說的,無論什麼困難的事,只要硬著頭皮去做,就闖過去了。

“闖練,闖練,英子。”我臨去時爸爸還這樣叮囑我。

拷貝看視頻《城南舊事》感人片段(今天公眾號平臺出問題,掛不了視頻)

https://v.qq.com/x/page/b0612vaytrl.html

注:照片來自網絡查詢和《林海音傳》。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客家圍龍屋怎樣做時間的朋友?| 有生之年,建一巨宅,衍一大家,百世安居(三)

為什麼說很多客家人自帶詩性?| 略數客家詩裡的纏綿

客家話怎麼表達“早春”

可按人名或關鍵詞查找瀏覽客名堂的

全部歷史文章

~~ ~~ ~~ ~~ ~~ ~~ ~~ ~~ ~~ ~~

關注這個號的人,都是有趣有品位有格局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