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如果給剛出生寶寶買份保險,買理財的還是買健康的?

拉著馬車向前跑


你好,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給剛出生寶寶買保險,考慮保險的先後順序一般是意外險、健康醫療險,重疾險、理財教育金之類。

如果你是考慮以理財為主,不建議你買保險,可以買點基金之類的,收益率比保險高,不像保險需要交10年以上,形式還比較靈活。

一 買保險的基本順序

給孩子購買保險,我們應該主要考慮什麼?

1.先保大人,後保孩子。因為大人就是孩子的保險!

2.先買保障,後買理財。因為健康是一切的關鍵!

3.健康險長期繳費,理財險短期繳費。因為健康險可附加豁免功能,理財險普遍有分紅功能!

4.保險首先是雪中送炭,而後才是錦上添花!

二 如何夠買家庭保險

1.結合自身家庭情況選擇保險

保險是一個工具,適合自己的家庭情況、身體條件、預算都是需要考慮的因素。如果家庭條件很差,就可以只買意外險(最有必要,性價比最高);如果家庭收入一般可以給孩子考慮意外險、健康醫療險;如果家庭富裕,在以上基礎上可以考慮重疾險、教育金之類(性價比較低)。

2.先保障大人,再保障小孩

別隻給孩子花了很多錢買保險,而自己的保障卻寥寥無幾,這樣就叫“裸奔”。誰是家庭經濟的頂樑柱,誰就非常有必要單獨買份保險,如果他不幸出險,至少孩子還可以維持生活。

3.保障期限不一定要終身

很多家長都希望,孩子的保險能夠提供終身的保障,保險是個逐步配置的過程,孩子的保險不一定非要選擇終身的保障,尤其是預算不多的時候,更加沒有必要。

4.保險的疾病覆蓋面要全

如果打算給孩子買重疾險,一定要看清楚保險的重大疾病的覆蓋範圍,個別保險公司的重疾險,兒童特定的一些高發疾病,不在其保障範圍內,一定要看清楚,以防吃虧。

三 個人建議

一般來說,剛出生的小寶寶抵抗力比較弱,意外情況較多,自我保護意識不強,建議你最好是先給孩子完善基本保障後(如意外險、健康醫療險、重大疾病保險),再考慮兒童理財保險比較合適。

個人不太建議給孩子買教育理財之類的保險,性價比不高,有點雞肋。一般這種保險至少要交10年以上,萬一中途退保會帶來資金上較大損失,而且現在物價貶值挺快的,可以算一下這種保險的收益率比銀行基金要低很多,可以考慮買風險低一些的基金做教育金投資。


小松鼠爸爸育兒


你好,我是大女人!
一、如果你手頭上不寬裕,我並不建議你購買保險。我19年十二月份剛給孩子違約把保險停掉。賠幾萬塊錢也要停掉的那種。
從孩子出生到現在,我前前後後給她買過好幾種保險,但就我的經歷,我現在實在對保險毫無好感。
中國的保險不是不好,而是中國的保險行業太亂了,太隨性了,根本沒有個約束。保險糾紛網上一查一大堆,就是這個原因。
二、我建議你給孩子把社保和最簡單的醫療保險給買了,這個是實打實的,可以報的。
三、如果你手頭不差錢,想給孩子買個保障,那就買終身保障的那種吧。
理財你隨意,這個我真不懂,不過建議買黃金。物價再膨脹,黃金基本可以保值。你保險呢,說的挺多,孩子以後長大了或者老了,一個月可以領幾千,但是誰知道孩子長大了,幾千塊錢等於現在的幾塊錢?太不合算。


四、如果一定要買,合同一定要看清楚,差清楚。特別是它合同最下面標註的什麼參考什麼什麼東西,一定要問清,因為合同上面沒有寫,你報的時候他們就會搬出來那個備註,醫療什麼名單中有上萬種病,你知道什麼能報什麼不能報。
總而言之,保險這個坑,能不入就別入。國家最基本的保障才是好的。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72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2f410000d7032d1aa9521\

我是大女人


保險最重要的價值,應該是保障價值。所以,如果你的預算有限,建議優先考慮孩子的意外和健康保險。如果有多的預算,可以考慮理財性質的保險。

如何購買孩子的意健險

寶寶的身體比較脆弱,就算照顧得再好,也難免生病。

所以孩子首先應該把社保買好,這是最基礎的保障。

然後是購買健康險,包括醫療險和重疾險。

孩子的醫療險和重疾險就比較講究了。我的建議是:

1.如果預算在千元以內。

那麼就給孩子買一份商業醫療保障卡。這類卡可以諮詢一下保險公司,不是隨時都能買到,但是性價比還不錯。一年幾百塊錢,可以保意外、醫療和大病。但是總的保額不高,醫療報銷比例也一般,能夠滿足普通的醫療需求。

2.如果預算在2000元以內。

除了上述的醫療卡外,可以再購買一份消費型定期重疾保險,50萬的定期重疾,保30年,一年保費在一千元以內。

3.如果預算更高,希望更穩定的保障。

可以購買終身重疾保險+小額商業醫療險+百萬醫療險+意外險。

這個組合的保費可高可低,主要看具體選擇什麼樣的產品,什麼樣的公司,保額有多少。

一般的產品五千元以內可以搞定。

理財保險怎麼樣

給孩子買理財保險,在收益性方面沒有特別大的優勢。但是相對於其它理財產品,保險理財更簡單,不需要經常去打理,收益雖然不算很高,但長期來看也不算很低,中規中矩吧。

但是如果給孩子買理財保險,如果持有時間不長,可能會出現損失,建議至少持有15年以上,否則沒有多大的價值。


老萌有個存錢罐


其實,給剛寶寶買保險的必要性都不是很高。當然,可以理解你作為父母的慈愛之心。

之所以覺得沒必要,是因為如果買一些醫療險或者重疾險,少兒時期基本上用不到。醫療險和重疾險一般歲數大了作用會更多一點。如果是買理財險,也沒有必要了,因為很多保險的理財險收益都不怎麼樣。當然,或許你找到了個認為收益很高的,但是要看清楚是複利還是單利,有些時候營銷人員有意無意為了顯得收益很高,故意把單利拿出來說,你會認為收益很高。這點需要在買的時候計算清楚,如果連銀行短期理財產品的收益都超不過,那就沒必要買了。

理解作為父母的愛子之心,你如果實在想為孩子做點什麼,可以選擇儲備一點教育金。找專業的理財經理給你做一下風險評估,然後選擇合適你的基金做一下基金定投,等孩子長大後能給他一筆錢。

當然,如果你實在想買保險,二者選其一,那還是理財險吧。如果家庭經濟收入很高,那就都買了也可以。


投資社論


你好,我是蒙古小勇龍浩,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如果給剛出生的寶寶買保險,按照保險的意義建議你給孩子買人健康的,因為人吃五穀雜糧,生病和意外都是會有的。我們買保險的目的也就是怕發生這樣的事情,無法彌補。

理財保險是有條件可以多買點,沒條件可以少買點。也可以等孩子大了再買,這都是自己隨時可以加的。但是人壽健康保險則不然,買完了還有90~180天的大病等待期。所以健康保險要早買!

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轉發和點贊。謝謝!


蒙古小勇龍浩


給孩子買保險,就是對孩子進行風險教育,生命價值的教育,安全教育,也是愛的教育,責任感的教育。

所以說,給孩子買了保險之後,不能僅僅當存單那樣放在一邊,而是要跟孩子講講為什麼買。讓孩子從小建立保險觀念,明白人生充滿了風險和不確定性,需要做好風險管理,這是讓孩子受益終身的教育。

首先必須聲明,從科學的角度看,在給孩子買保險之前,應該給父母買足保障型保險,因為父母是孩子最大的保險。當然,這個所謂的科學,是指預算有限的普通家庭,如果很富裕的家庭,孩子和父母一起規劃保險,就不存在這個問題。更確切地說,因為風險是隨機的,我們不能假設哪個家庭成員會先出現風險事故,所以在預算可以的情況下,所有家庭成員都要優先規劃保障型保險。

給孩子購買保險的順序:

1, 重疾險和住院醫療險 給孩子買保險,首先要買重大疾病保險和住院醫療保險,同時附加意外傷害保險和意外醫療保險。買重大疾病保險,是因為孩子年齡小,保費便宜,保障期長,可以很好地減輕孩子未來的保費負擔。當然,小孩子得重大疾病的也是有的(比如白血病),這個風險也需要防範的。如果有分紅,還兼具了投資的功能,長期來看,利益也是很可觀的。選擇的重大疾病保險,最好是兼顧身故責任的,也就是說有重大疾病提前給付功能(救命錢),也有身故給付功能(無論遭遇意外和疾病死亡,都會給家人留下一筆生活費,這個責任主要是成年以後的價值)。買住院醫療保險,主要是解決門檻費和自負部分醫療費的報銷補償。許多人因為孩子有社保,就忽略這一部分,其實這也是一種思維誤區,因為孩子生病住院的幾率還是比較大的。在一定的週期內(比如10年),只要有一次住院,自負部分的醫療費恐怕就比保費多。如果多次生病住院,肯定是有商業保險比沒有合適。

舉個例子,如果附加的住院醫療保險年繳保費是500元,報銷上限是每年10000元,門檻費是2000元,報銷比例85%,如果某次住院花費20000元,自負部分就是4700元。這4700元到保險公司報銷90%,就可以得到4230元。相當於8年左右的保費。從這個角度看,買住院醫療保險(傳統觀念認為是消費型的),更有機會減少損失,保住我們的金錢。不買這樣的保險,一旦生病,依然需要支出醫療費,結果是有去無回。買住院醫療保險,表面看是花錢,其實是換個地方存錢,關鍵時刻儘量少花自己的錢。

2教育金 其次是買教育金保險,保險公司設計的專屬的教育金保險銷量並不大,因為這類保險期限短,分紅和增值的效果從數字上看都不具有吸引力。而各種長期的年金險,被保險人未成年人居多,也兼具了教育金的功能,一方面是因為父母愛孩子的心都是一樣的,一方面是因為時間變長了,數字好看了,就覺得合適。其實本質上的回報率應該都是一樣的。

這類保險因為週期相對較短,不要計較投資收益(分紅利益),而要看重強迫儲蓄的功能和專款專用的情感寄託。

3養老險 第三是買養老(年金)保險,這是許多父母的愛好,喜歡給孩子準備好養老錢,因為擔心孩子的未來缺錢。這種觀念並不正確,因為擔心不如正面期許、積極培養,給能力比給錢重要。當然,如果家庭比較富裕,錢是要找出路的,在哪裡攢都得攢,以孩子的名義攢也沒什麼不可以。這個時候選擇年金型的,平時領取的錢父母可以支配(18歲前),不用可以累積生息給孩子存著。在法律上,這種保險達到了傳承財富的效果,避免了債務和稅收的一些問題。我們說這樣的保險可以當房子買,當企業經營,可以作為家庭和企業的資金水庫。

孩子買保險,要關注以下的幾個問題。1、許多人主張附加豁免保費保險(也就是說萬一投保人在繳費期內符合合同的條件身故或者全殘,可以免交未交保費)。

但我個人認為,附加豁免保費保險,不如給投保人買充足的保障型壽險,因為豁免保費只是讓孩子的交費壓力沒有了,但是依然解決不了生活費的問題。

2、給孩子買保障型保險,繳費期可以儘量拉長(比如20年,甚至繳費到60歲,父母交前半段,孩子上班後接力交後半段),如果買的是理財型保險(教育金、養老金),繳費期可以短一些(額度越大,期限越要短,防止不確定因素帶來繳費壓力)。

3、給孩子買保障型保險(重大疾病),保額儘量高,至少20-30萬,如果父母有足夠的繳費能力,而且本人買了高於子女的保額,甚至可以也應該買到100萬,這當然取決於各家公司的投保規則。

4、在資金充足的前提下,儘量做全面組合,即重大疾病、住院醫療、意外傷害、意外醫療等基本項目要齊備,然後才是教育金,然後才是養老金,然後才是各類理財型保險,我們剛才說過這權當是儲蓄。





葉隨風飄0089


肯定優先是健康型的。

例如重大疾病的以及醫療型的。

重疾險是“給付型”,符合賠付條件,保額多少賠付多少。在重疾險的保障期間內,確診患保障範圍內的重大疾病,將診斷證明及相關證明資料提交給保險公司,保險公司按照購買時選擇的保額給付保險金,這筆保險金可以幫助病人解決醫療費用開支的問題,大大減輕家庭經濟支出壓力;

百萬醫療險一般是“報銷型”,在保障額度內,實報實銷。

①它是以合同約定的醫療行為發生來作為給付保險金條件的,按照合同約定的方式進行醫療費用報銷,屬於補償原則。在保障期間內,如果因患病需要住院診斷治療,可以提交醫療費單據或者相關證明資料給保險公司,保險公司在保障範圍內對醫療保險金進行賠付,一般沒有約定所患疾病的種類,但報銷金額不能超過實際話費。

②百萬醫療險一般設置了1萬元的免賠額,1萬元以內的醫療費用需要自己承擔。


立馬財經


不知道你是寶媽還是寶爸,你好,很高興收到頭條邀請回答你的提問。

首先,先來強調一下,孩子的保險是非常簡單的,不用考慮壽險,只需要醫療、重疾、意外,如果經濟條件允許,再去配置年金。

言歸正傳,保險配置的核心是預算的控制,如果你們是工薪家庭,不建議在孩子身上佔用過多的保費而影響到你們大人的保障空間。產品方面,基本上是一個確定的搭配區間。

孩子的百萬醫療險必須優先考慮,建議在好醫保長期醫療、尊享e生2019、e生保2020中選擇,如果看中中高端醫療服務的體驗,再去選擇對應的產品;其次是意外險,少兒意外險非常便宜,0至9歲只需要選擇身故保額20萬的意外險即可,比如亞太小超人、平安小頑童、大地大保鏢少兒版等等,每年60左右即可,意外醫療1萬起步,0免賠,100%賠付,不限社保內外,可以很完美地契合百萬醫療險的免賠額部分;最後是少兒重疾險,很負責任地說,目前的少兒重疾險,如果是工薪家庭,基本上99%可以直接選擇復星聯合健康的媽咪保貝,建議以30年定期為主,保額50萬起步,含中輕症,自帶豁免。

三個核心險種配置完,每年不會超過2000,保障非常充足,不過孩子的醫保千萬不要忘記繳納。

希望能幫到你們,有任何保險問題都可以評論區留言或者私信。


保家衛國丨


經濟富裕和預算充足的都買齊,一般家庭和預算緊張的先買健康險,後買理財型保險。

一、健康險讓小寶"轉危為安",理財險"點時成金"讓小寶擁有教育金或創業金。

我們先來看看健康險的3個特點。1)消費型保險、2)保障型保險、3)可報銷可補償。理財險特點。1)利用時間積累教育金、2)越早買越便宜、3)越早買積累資金越多。

1)消費型保險的這個特點,是把保險當成我們的日常商品一份一份地買,不會返還給你,如果保障期間沒有發生約定的保險責任,是沒有理賠的,相當於這份保險買一個安心。如果保障期間發生了約定的保險責任,則按照合同約定進行理賠,幫你解決住院費用、門診費用、康復費用等醫療費用和收入補償的問題。比如消費型的醫療保險、疾病保險、收入保障保險、護理保險等等。

2)保障型保險這個特點,讓健康保險像蹺蹺板一樣,一個小孩子做在距離比較長的一端就能撬動比TA重五六倍的大人,這是我們小時候經常玩的遊戲,保險公司就把這個設計成保障型保險。另外阿基米德說“給我一個合適的支點和槓桿,我可以把地球撬起來“也是利用這個原理。形像地說,保障型保險就是用我們平時的小錢換我們危急時的救命大錢,萬一小寶寶生病了,醫療費用是一筆不小的費用,這時健康險可以發揮作用了。

3)可報銷可補償特點。像醫療保險就能報銷社保之後的醫療費用,比如自費部分、起付線部分、封頂金額部分等;像重疾保險、收入保障保險都可以補償因病因傷而導致的收入中斷或收入減少,讓我們在失業或請假時期,也能正常生活而不至於因為小寶的醫療費而陷入經濟困境。

理財險特點。理財是受本金、時間、收益率3個因素影響的,在小寶很小的時候,我們可以用極少的小錢用保單鎖定比較高的利率,不讓利率隨著時間、GDP、貨幣增長率等因素地變化而變化,一直處在高利率水平。也就是說你可以充分利用了理財的3個因素,用小本錢、長時間、高利率為小寶輕鬆積累他一生中必不可少的教育金或創業金,贏在起跑點。

小結一下。健康險是為小寶生病準備足夠的醫療費用,轉危為安!而理財險是利用小本錢和自然擁有的時間來鎖定高利率,積累小寶以後一定要用到的教育金或創業金,點時成金。

二、給小寶買保險的順序和保額。

普通家庭一般是工薪階層,是依靠工資收入或勞動收入養家餬口,要用錢的地方很多,導致給買家庭保險的錢不充足。另一方面,買保險的正確順序一般是先頂樑柱後大人,然後才是小寶,在一個家庭中,父母是小寶的天然”保險公司“,只要父母健在,小寶是可以不愁醫療費、生活費和教育金的。

其中教育金是父母為孩子準備的禮物之一,它的4個特點是:絕對安全、容易支取、一定收益、強制儲蓄。教育險比其他理財產品更能滿足這4個特點。

給小寶買保險的保額建議。健康險:門診1萬起,意外醫療1萬左右,住院100萬起,重疾保險30萬-50萬;理財險:教育金50萬起,預算充足的話,還可以為小寶準備壽險和分紅險這些理財險。

綜合以上分析,在預算緊張的情況,你可以先為小寶選擇醫療險、疾病險等健康保險,後續經濟改善的話,再繼續配置教育險等理財險。在預算緊張時,可能理想保額也不能一步到位,我們可以先用小錢開戶用保單先鎖定高利率和善用時間價值,後面財務寬裕了,可以繼續加保來準備足夠的理賠金或教育金。


爸爸媽媽的理財方案


寶寶剛出生的三件事:打預防針、上戶口、辦醫保,做完這些在考慮商業保險。


先保障後理財,因為不管你買再多的理財,一旦生病花的還是自己的錢,哪怕你說花的是理財收益,但是我相信到了自己兜裡在想讓我們往外掏就難了,反正木子是這樣。


在做足保障的前提下,如果對孩子未來有一定的規劃,同時手頭比較寬鬆的情況下,可以給孩子買一款教育金。未來孩子教育、工作、結婚肯定會需要用錢,而且通常是一筆不小的數目。那你準備多少?怎麼處理這些錢?放在銀行利息低,而且可能會被突發事件花掉或者做投資賠掉,我建議的選一款教育金。

教育金有兩種:定期、終身,我目前比較傾向於定期的。

我自己準備給孩子準備50萬,分十年交,每年5萬

在孩子22-24歲這段時間,每年可以領10萬塊錢,共30萬

孩子30歲的時候一次性領取86.945萬,保險結束,雖然時間拉的比較長,但是30年總共領取116.945萬對我來說是一個比較理想的數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