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分享 拉弧圈球為追求摩擦而刻意壓板丟失穩定性真是得不償失

技術分享 拉弧圈球為追求摩擦而刻意壓板丟失穩定性真是得不償失

有一個容易被忽略掉的致命問題就是板形太壓了,出手方向只能向上,無法迎前;接觸球的面非常小,只有一個角度觸球,只有在速度、力量、旋轉判斷精確的情況下,才能保證很好的命中率。一旦發生變化,因為觸球角度被卡死,沒有辦法變化,導致拉球不穩定。有的球友一出界就喜歡壓板,這是完全錯誤的。越壓板接觸方向越往上,還會經常打板邊。

板形一定要結合摩擦球的部位,比如你想摩擦球的底部,那你就得亮板,你想摩擦球的頂部,就得壓板。這個思維邏輯是有一個先後的,一定是先想著觸球的部位,然後再確定板形,球是第一位的。

技術分享 拉弧圈球為追求摩擦而刻意壓板丟失穩定性真是得不償失

其實理論上只要板形有角度,正常就有摩擦,也沒有純粹的那種摩擦,一定是帶著撞擊的,撞擊為零的話,那你基本上也摩擦不到球。

摩擦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出球前有一個加速,而且你的發力方向和板形要相對一致,不需要去裹球、包球,摩擦應該都會比較充分,其實壓板形拉摩擦沒有什麼錯,只要你別壓太狠就行。

觸球前期至少應該把板面亮出來,既可以往上,又可以迎前,還能調節往前或迎前的程度。

技術分享 拉弧圈球為追求摩擦而刻意壓板丟失穩定性真是得不償失

而且觸球面積大,在手上停留時間越長,手上越有感覺,越保險。反過來,停留時間短,對球的判斷要求更高,難度更大。

有種練法就是當你有陪練的時候,讓對方給你發那種不是很長的下旋球,這樣你把板形控制住了以後,因為它短,所以你就不能更單純的壓板形了,然後快速地去摩擦球,如果這個時候你還能把球扥出一個很好的弧線來,那就說明你摩擦到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