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中排位淪於末位,被評“下下人物”,傳統戲曲三部演他

小說《水滸傳》裡塑造了有名有姓的一百單八條好漢,這些個好漢當中有些好漢有故事, 有些好漢只有姓名沒有故事。總的來講三十六天罡星當中,有故事的好漢比例較大,而七十二 地煞星當中有故事的就沒幾個了。三十六天罡星,星神名,源於中國人民對遠古的星辰自然崇拜。道教認為北斗叢星中有36顆天罡星,每顆天罡星各有一個神,合稱“三十六天罡”;北斗叢星中還有72顆地煞星,每顆地煞星上也有一個神,合稱“七十二地煞”。《水滸傳》中將108位好漢分為“三十六員天罡”、“七十二座地煞”,36與72相加之和正好是108,帶有明顯的傳統道教色彩。

《水滸傳》中排位淪於末位,被評“下下人物”,傳統戲曲三部演他

按說,小偷是不可能在水泊梁山有一席之地的, 號稱“豪爽俠義”的江湖好漢們一般都是瞧不上“樑上君子”,他們認為偷是缺德下作的手段,應該用光明正大的“明搶”來解決問題。但是,時遷對水泊梁山卻是非常向往,於是通過自己的“偷”的手藝和抓住機會“表現”的能力,也成為了一個有特點,有功勞, 有故事的“好漢”。雖然他被主流梁山好漢所排斥排名倒數第二,與他的付出和功勞相差甚遠。但是他還是被古往今來的沒有偏見的老百姓們所喜愛,在中國傳統戲劇當中,以時遷的故事為主題的劇目至少有三個,這在水泊梁山的好漢當中是不多見的,這足以說明“小偷”時遷的被中國人民的喜愛程度。《時遷盜甲》《時遷偷雞》《時遷取貼》都是長盛不衰的經典曲目。

《水滸傳》中排位淪於末位,被評“下下人物”,傳統戲曲三部演他

沒有等到衣錦榮歸,但是卻曾經“獨當一面,力挽山寨於困境甚至絕境,不止一次!”。他就是時遷,綽號鼓上蚤,高唐州人氏,出身盜賊,在與楊雄、石秀投奔梁山途中,因偷雞被祝家莊活捉,引出梁山三打祝家莊。他曾到東京盜取雁翎金圈甲,賺取徐寧上梁山,並在梁山攻破大名府、曾頭市的戰役中立下大功。梁山大聚義時,排第一百零七位,上應“地賊星”,擔任走報機密步軍頭領。徵方臘後病死於杭州,追封義節郎。

《水滸傳》中排位淪於末位,被評“下下人物”,傳統戲曲三部演他

時遷的成功之路,也是每個被排擠但是努力向上的小人物的奮鬥史。 時遷是一個“小偷”,這個職業在中國從古至今都是不光彩的職業,但是“小偷”是極具“技術含量”的。就像《天下無賊》葛優說的:“最煩你們這些打劫的,一點技術含量都沒有”。沒那個水平的人,就是想當小偷都可能是有心無能。時遷的專業水平在“盜翎甲”這件事上展現的淋漓盡致。 有人總結了時遷盜雁翎甲的“七個步驟”,來描寫時遷盜雁翎甲的過程的精彩,其實,時遷真正精彩的並不是盜甲的技術手段,而是這個小偷過硬的心理素質和清醒的頭腦。時遷“踩點和偷盜”一起來, 時遷踩點,頭腦冷靜,思路清晰。他的踩點是先奔著徐寧的作息時間規律去的,通過他聽和觀察,他搞清了徐寧的生活規律,家裡的人員狀況,和徐寧屋內各個地方的環境狀況。 時遷盜甲選擇的時間也是非常的聰明並且合理,他選擇的時間,是後半夜。他知道“盜甲”不是目的,把徐寧引上水泊梁山才是最終的目的,如果在上半夜效果就會差得多。同時, 時遷故意留下了許多的線索,徐寧就此上套,一步一步的踏進了水泊梁山吳用的圈套,老婆孩子都給騙上山了。 時遷“盜雁翎甲”的事辦的很漂亮,在水泊梁山大破呼延灼的“連環馬陣”,並且活捉並勸降了大名鼎鼎的呼延灼這個收穫當中,時遷應該是“功不可沒”。

《水滸傳》中排位淪於末位,被評“下下人物”,傳統戲曲三部演他

時遷智盜雁翎甲,為自己在以宋江和吳用為主的水泊梁山核心圈子裡有了位置,只要有能夠發揮其特點的差事,宋江吳用會第一個想起他,而時遷也每次都沒有讓宋江吳 用失望過,這對於一個“小偷”來講,已經非常了不起了。 三打大名府時遷火燒翠雲樓,夜打曾頭市時遷奉命查探敵情,將曾頭市備細摸得一清二 楚。宋江假意與曾頭市談和,時遷又與李逵等人到曾頭市作人質,被關押在法華寺中。他爬上鐘樓,撞鐘為號,與梁山軍裡應外合,攻破曾頭市。 作為一個為世人不齒的小偷,時遷在水泊梁山算是如魚得水,梁山受招安後,時遷隨宋江南征北戰。 征討遼國,時遷與石秀潛入薊州城,藏身於寶嚴寺。他在塔上、佛殿、山門連放三把大 火。 征討田虎,時遷與石秀扮作北軍,混入蓋州城為內應,並放火燒燬草料場。征討方臘,時遷隨孫新、顧大嫂由小路摸上獨松關,在關上放火,並與白勝合擒守將。 後又獨自摸上昱嶺關,先放火,後放炮,並虛張聲勢,驚擾敵軍,嚇得守將龐萬春等人"魂不附體,動 彈不得",使得盧俊義順利奪取關口。 平定方臘後,時遷隨軍班師,屯駐杭州時患攪腸痧而死。後追封義節郎。 鼓上蚤時遷,真正的非主流好漢。

《水滸傳》中排位淪於末位,被評“下下人物”,傳統戲曲三部演他

時遷這個人,非常勇敢,而且有謀略,身體非常輕巧,什麼飛簷走壁呀,什麼穿屋越脊呀,樣樣都精通,這樣的素質也是深入敵後,潛在敵軍中,最好的保命方式了,也是最好的本錢。作為梁山上的好漢,他是第68個出場的,在那麼多人之中,他的地位沒有那麼高,集團開會,決策大事情,他都沒有說話的權利,就是打仗,連個帶兵的資格都沒有。時遷有些膽小,形象也頗為猥瑣。但是卻被中國人民深深喜愛,因為他是一個生活在水滸世界中“真實”的人。他的人生最高理想就是擺脫“偷兒”的罵名,依託在一群無所不為的強盜中實現人格昇華。時遷沒有享受過一天被世人正視的日子,在他活著的時候,沒有嚐到過衣錦還鄉的滋味,即便在梁山內部,他也只不過是一個需要的時候才被想起的無足輕重的小人物,他的地位,和叛徒白勝、盜馬賊段景住同列最後三席。在強盜的邏輯裡,小偷和叛徒始終是可恥和不可信任的,哪怕他有再多的貢獻。但是俗話說,老百姓的眼睛是雪亮的,人們始終把這個機智心細的小人物,和武松林沖等光芒四射的大英雄並列在一起,並且編寫成戲曲曲目,至今上演不衰,時遷也成為戲曲生旦淨末醜中,丑角的經典人物代表之一。

《水滸傳》中排位淪於末位,被評“下下人物”,傳統戲曲三部演他

大盜與小偷,我們籠統地稱之為“盜賊”,實際上這兩家是水火不容的,大盜認為小偷小家敗氣,不成氣候。小偷則認為大盜行為粗疏,不夠細膩,缺少技術含量。梁山是大盜之家,發自內心瞧不起小偷,所以小偷在梁山是被邊緣化的,哪怕時遷屢建奇功,也只能屈居下僚。我們看看排名倒數第一的金毛犬段景住就能進一步證實這點,因為段景住也是個小偷,是個盜馬賊;甚至排名倒數第三的白日鼠白勝,他雖然不是小偷,但卻是個叛徒。因此,小偷跟叛徒,在梁山是沒有什麼地位的。汪曾棋先生說:“跳蚤本來跳得就高,於鼓上跳。鼓有彈性,其高可知。給時遷起這個綽號的人想象力實在令人佩服。跳蚤是昆蟲中彈跳力最高的一種,達本身高度的幾十倍,而“鼓上蚤”即是一隻在擊動的鼓面上騰躍的跳蚤。它既要不被鼓槌擊中,又要在起落之間始終不離鼓面這個範圍,其所具備的不僅是跳躍力,還有超高水平的平衡控制力,和逃脫鼓追擊打的精確的判斷力。因此載著這個綽號的時遷,飛簷走壁,做個樑上君子,那在體能和技術水平上應該是綽綽有餘的。時遷的諸般奇功,梁山眾將領中堪與比匹者實不甚多。但未幾忠義堂排座次中時遷卻幾乎淪落末位。但是時遷任勞任怨,不記名位。甚至在招安後隨宋江南征北戰中,繼續發揮他的特長,不斷地立新功,從不吃老本。何為公平?時遷不認為梁山不公正,他遵循著自己的本心活著,是有名利之心的世人認為梁山有愧於他,每個人的是非功過,自有後人評說,中國老百姓已經給了時遷最公正的評判。

《水滸傳》中排位淪於末位,被評“下下人物”,傳統戲曲三部演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