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時美國對自己的盟友,都敢進行制裁呢?

幸福地帶2


美國對自己的盟友都進行了制裁,這個杆子裡面可能要有兩層解釋,第1層解釋是為什麼在主觀上敢於對盟友動手?第二方面則是美國憑藉什麼樣的底氣敢於對盟友動手?

先從第1個層面解釋,實際上美國對於盟友一直是謹小慎微的,我們可以看到在之前除了相對日本韓國這樣的盟友施加過非常大的壓力,對於歐洲美國一直是輕拿輕放,包括以色列在內都採取了相對軟弱的立場。美國對於歐洲增加制裁,實際上只是出於現任美國總統的個人傾向性而已。

這些觀點,我們可以在2011年美國現任總統在擔任總統之前出的個人傳記中找到答案。他在自己的傳記中就已經提到了,如果他擔任美國總統,即將對外發動的一系列外交措施,包括了對華徵收關稅的考慮。其中也提到過,他認為美國維持如此龐大的一個盟友體系,給全世界帶來了秩序,並不能讓美國人自己承擔成本,而需要一個更公平的環境,這就是說需要盟友給美國人更多的錢。

所以在他上臺之後,包括了讓盟友承擔更多軍費都是出於這樣的一貫的觀點,而對歐盟徵收關稅和採取制裁,實際上也是出於這樣的考慮,美國優先這個大旗幟之下,任何世界上的其他國家都必須服從美國人的利益,盟友也不例外。

再說美國為何在客觀上敢於對盟友動手吧。需要說的第1點就是美國人對於任何國家敢於進行制裁的根本原因在於美元霸權,由於美元霸權的存在,任何國家的交易必須依仗美元進行,這就是要通過美國人的金融市場和金融體系,那麼美國就可以對任何國家的外貿和其他交易進行監管和審核,甚至採取遏制的行為。這種霸權地位的存在,讓美國人宛如擁有尚方寶劍。

第2個方面就是美國現在仍然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無論是經濟實力還是軍事實力,還是在國際上的影響力都首屈一指,在這樣的情況下只有別的國家需要依靠美國,而沒有美國人需要懇求其他國家幫助。因此美國人是不怕得罪盟友的,反倒是西方國家需要在與美國人正式開戰之前好好的考慮一下。


諮詢師天生


特朗普一不高興就“退群”,一不滿意就“制裁”,盟友也防不勝防。

美國對盟友主要實施經濟制裁。

例如,美國在2018年6月1日起加徵收25%的鋼鐵關稅和10%的鋁關稅,就涉及到針對美國在歐盟圈內的所有北約盟友,G7俱樂部除美國外的所有成員(英法德意加日)、東亞小北約(日韓)。

美國經濟制裁盟友的理由是這些盟友長期在經濟上揩美國的油,還長期在美國的安全樹下“乘涼”。

“鐵雞公”特朗普本著”美國第一“、“美國優先”的理念必須要改變,他把商人“只認錢不認人”的貪婪演繹到極致!

最典型事例;美國波音737—8因墜機事故停產,特朗普認為歐洲空客會乘機搶訂單發財。美國以歐盟“違規”給空客補貼為由,糾纏世貿裁決對歐盟出口美國的飛機加徵10%關稅。由於波音737—8今年仍可能不會恢復生產,2月14日,美國又擅自將這項關稅提高到15%。

美國製裁盟友的底氣在於美國保持著世界1/4的經濟總量規模,每年6000億以上美元的貿易逆差,盟友們在經濟上對美國有依賴,誰也離不開美國。特朗普制裁盟友的底氣還在於美國泛起的“孤立、自私主義”勢力在支持欣賞他。

美國還在承擔保安全義務上對盟友實施變相制裁。

這就是特朗普“獅子大開口”、勒索盟友軍費。若不按美國要求給,美國將不承擔保護義務,甚至撤走駐軍。

特朗普要求北約成員將軍費在2024年前增加到佔GDP2%、遠期增加到佔GDP4%。(例如按佔GDP2%標準,德國需要將每年400億美元軍費增加到800億美元規模)。

特朗普要求日韓承包美國“佔領軍”全部費用,不再實行分攤。

美國還罕見的對盟友實施政治制裁。

特朗普對土耳其長期不釋放關押的美籍牧師安德魯·布倫森,(埃爾多安指控他參與了土耳其“7.15軍事政變”),在單獨加徵鋼鋁關稅制裁後。再追加對土耳其司法部長、內政部長個人制裁。

特朗普不滿意菲律賓不聽話,對杜特爾特親信參議員、菲律賓前警察總長羅納德·德拉羅薩(禁毒功臣)實施不準入境美國的政治制裁。

(當然,埃爾多安和杜特爾特也不好惹!土耳其對等制裁了美國司法、內政部長。菲律賓宣佈終止《美菲訪問部隊協議》)


諶人


很多人覺得拿“自己人下手”不可思議,既然都是盟友為什麼還進行制裁呢?乍一看上去,似乎不能理解,但因為它是世界頭號強國,是當今世界上唯一超級大國,再加上現在的“大統領”又是一位奉行所謂“美國優先”的總統,因此什麼都要符合美國的核心利益,在商人眼中沒有什麼“真朋友”,唯利是圖才是本質。

比如說,德國與俄羅斯之間的“北溪二號”天然氣管道項目,雖然這是完全符合德國自身及整個歐洲的利益的,但卻不符合美國的全球戰略利益,更不符合它向歐洲輸出天然氣的貿易利益。因此,美國對參與該項目施工的歐洲企業提出制裁警告,歐洲鋪管企業(荷蘭及比利時的ALLseas公司)也就只能按照要求暫停。

而德國作為美國的跨大西洋夥伴,又是後者在歐洲的最大海外軍事基地和戰略後勤保障基地,可以說是非同一般的盟友關係,但只要是不符合美國國家的自身利益,後者也就絲毫不留情,面對美方發出的制裁威脅,德國除了譴責外也是真拿它沒轍。

實際上,類似這種現象並不少見了,比如說在制裁伊朗的問題上,儘管歐盟並不贊同美方的單獨退出,表示會繼續與伊朗進行正常的貿易往來,併為此使出了《阻斷法案》以及推出INSTEX結算機制,但美國又豈能同意其盟友與自己公然地“唱反調”,不斷以貿易制裁來威脅及恫嚇盟友,嚇得歐洲企業還是及早從伊朗市場“縮了回去”,比如法國石油巨頭道達爾和德國汽車業巨頭戴姆勒等等。

總之,現在的美國與其盟友之間的關係也是越來越微妙,或者說正在發生某種微妙的變化,因為過多地摻雜了利益的成分以後,就各自只顧及自身,當然主要還是美國比較單方面的。不過我們也要客觀看待,畢竟它們之間還有很多共同的利息及價值觀,因此有時候的“制裁”僅限於嚇唬對方,並沒有完全地實施,但這種效果還是十分明顯的。


東震木


因為美國優先,既然敢對其動手肯定是掌握對方的動向跟軍事!


三哥評論


美國外交人員曾說過,在美國眼裡盟友就是用來犧牲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