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四大才子的成就誰的最高?

江峰篆刻


明代“江南四大才子”,分別是唐寅、祝枝山、文徵明、徐禎卿四人!

其中唐寅以詩文畫工為絕,祝枝山善行文書法為妙, 文徵明詩文書畫“四絕”皆通,徐禎卿則以詩文稱雄。

四人以筆為骨、以藝為魂,在三寸軟峰之下將那茫茫塵世中的詩酒江山勾勒的無比絕美。 若按四人的藝術造詣排列個名次,則如下文所述:


第一:文徵明

古人們不必學習枯燥的數理化,而是將時間和精力投入到“滋養靈魂、構造心境”的詩文書畫上, 因此在古代能被稱為“才子”的人自然是“詩文書畫”無一不精的,名震古今江南四大才子更是如此!但是文徵明卻能將“精”變為“絕”,排名四大才子之首當之無愧。

詩文

文徵明的一生寫過大約526篇詩文,是一位高產文人。 文徵明的詩用詞華麗,內容想象力豐富,詩骨灑脫且浪漫主義色彩濃厚,有很深的“白、蘇”底蘊(白居易、蘇東坡)。

文徵明多以“山、月”為題著文寫詩,使人讀起來心胸舒闊,例如《新年至湖上飲茶磨山絕頂》中“日暮剛風吹酒醒,始知身在碧雲巔。”一句,給人一種“撫琴於溪水之間,山河星月自知我悲歡”的脫俗之情。

(乾隆題詩、蓋印)

書畫

明朝時期的書法墨守成規,朝廷將“趙孟的復古主義書法風格”定為考試的標準,從而使明代的書法沒有顯明的個人主義風格。 文徵明不屑於去追求“功利性的藝術”,開始了追求自我風格的偏僻之路,文徵明以一天寫滿十冊書的努力,創造出了“細柳間藏猛虎”一般大氣而文雅的“文氏書法”,成為“吳門書法”的代表人物。

文徵明善畫山水、花竹、人物,以山水為“絕”。 文徵明與唐寅不同,文徵明的畫作並不精緻華麗,而是頗有“大繁若簡,大工若拙”的感覺,畫面富有層次感且意境深遠,深受“大清第一學渣”乾隆皇帝的喜愛。

文徵明天資愚鈍,7歲開始學習詩文,年少時因愚笨而受過教書先生不少的嘲罵,但命運從來都是懼怕“勤者”的! 文徵明終其一生每日只睡四個時辰,其餘的時間都投入到了詩文書畫上,直至死時文徵明的手中依然握著筆!

八十八歲時,竭盡全部的生命之力寫下《張一川小傳》,其作品中的書法造詣深如龍淵,被後世贊為“銘心絕品”。

第二:唐伯虎 <strong>

唐寅是筆者心目中的第一,他是江南四大才子中的“靈魂人物”,他將才情與性情完美的合二為一,他的詩作、畫作無不表現出一個“不羈靈魂”對無聊世俗的反抗,他是一位才子,也是一位古今無雙的“桃花之仙”。

詩文!

唐寅的詩文意境深遠,瀟灑浪漫,排句工整,連闕緊密,雅俗共賞,感染力十足。 小兒讀起來朗朗上口,成人讀起來靜心減欲,頗有道家“順其自然,不問緣劫”的味道。

一句“但願老死花酒間,不願鞠躬車馬前。”盡顯其高尚的人格與曠達的心境,與其庸庸碌碌的為了活著而活著,不如追求內心的安穩,將金錢名利沉默在詩酒江湖裡。

(落花詩冊·唐伯虎)

書畫!

唐伯虎的書法超塵脫俗、別具一格,他同樣拋棄了朝廷規定的“標準書法”,融合自身書、畫的理解,創造出了美形於外、力骨於內、縝密流便的“唐氏書法”。


但唐寅的書法個人色彩濃烈,致使臨摹、學習起來十分困難,所以後世學習唐寅書法的人並不多,也導致了唐寅的書法不如他的畫有名氣。

唐伯虎的畫工造詣在江南四大才子中最高,文徵明便是唐伯虎的“鐵桿迷弟”。 唐伯虎是一位“寫實派”畫家,他將意境、氣韻、風骨融會貫通,以華麗精緻的畫風,筆墨細繡的畫形,佈局疏朗的畫骨,勾勒出了一副副絕世精品。

2013年在佳士得拍賣會上,唐伯虎《廬山觀瀑圖》拍出了36億人民幣的天價,梵高的《向日葵》才3.2億,足見世界收藏家對唐伯虎畫作的認可。


(山路松聲圖)

世人皆知唐伯虎輕狂好色玩世不恭,紛紛認為唐伯虎只是靠著“天賦”吃飯的瘋癲文人。 正所謂: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 。

唐伯虎的放浪形骸下,裝著宇宙與天地. 之所以將唐伯虎放在第二,是對他的一種尊重, 他一生不得志,53便過世了,生命末年他仍然孑然一身,最終看破世俗清貧一生。

詩畫雙絕如何?天縱英才又如何?難道唐伯虎的仕途不順,命運多舛不是因為別人嫉妒他的才華所致的嗎?太高人愈妒,過潔世同嫌,誰敢說第二不是第一呢?



第三 祝枝山

<strong>

祝枝山是一位“狂人”,他的“狂”貫穿了他的“藝術人生”。

詩文

祝枝山享年66歲,一生共寫下138篇詩文,流傳並不廣泛,在四大才子中他的詩詞造詣也不如文徵明和唐伯虎深厚。 祝枝山的詩詞水平並不差,略偏向於杜甫的“寫實風格”但意境方面與杜甫相差甚遠,可讀性不大。


祝枝山性格暴躁,嫉惡如仇,最善寫狂草,其筆法肆意,字字如汪洋大海,句句似蒼穹宇宙,行距緊湊極富有晉唐古雅,明朝素來有“唐伯虎的畫,祝枝山的字”這樣的評價。 因此在書法造詣上,祝枝山超過文徵明、唐伯虎,彌補了詩文繪畫上的不足。

<strong>

第四——徐禎卿

徐禎卿的書法造詣不如祝枝山深, 繪畫造詣不如唐伯虎絕, 文化學識不如文徵明廣,他為何能位列江南四大才子呢?

因為詩詞,他的詩如酒,無法用語言誇讚,只能細細的品味其中絕妙的滋味。


這首《偶見》,像是在說“情”轉瞬即逝,又像是在說“年華”滄海桑田,短短四句令人感概萬千,像一壺老酒,回味無窮。

《文章煙月》,文章似煙月如長庭過晚風,吹得那揚州滿樹詞花,待熱血丹心被風乾湮滅,便持缽禮佛誦緩經文。

徐禎卿的詩格調高雅,雖然刻意復古,但卻不屑拘泥於“山水”,反而字裡行間充滿了男女之情的純愛與描寫人人情世故的雅騷,廣受青年男女的喜愛。

明代官方評論《明詩綜》中,將徐禎卿定位為“深情之詩”,是最賦有“人情味”的詩人。


白話歷史君


在520前夕的日子,受邀回答這個問題很應景。因為傳說中的江南四大才子才華橫溢、風流倜儻、灑脫不羈,總有說不完地風流韻事和曲折離奇地或悲或喜的段子。

其實說江南四大才子,首先想到的是唐伯虎,而說唐伯虎卻必然繞不開那部經典的逗比喜劇片,即周星馳主演的《唐伯虎點秋香》,片中四大才子一個個才華橫溢,灑脫不羈。其中,唐伯虎被天才喜劇大師周星馳無厘頭飾演,通過智慧、逗趣和才華表現贏取芳心暗許,最終抱得美人秋香歸。一場看似曲折的求愛故事,各種搞笑段子和戲謔地切入,笑中帶淚,令人忍俊不禁,堪稱求愛經典。而現實中唐伯虎到底怎樣?他又是不是江南四大才子中成就最高者呢?且聽我娓娓道來。

江南四大才子是明代“吳中四才子”的別稱,是指吳中地區(今江蘇蘇州)唐寅(即唐伯虎)、祝枝山、文徵明、徐禎卿四人的合稱。他們四位善詩文、工書畫,亦富有成就,為後世文人墨客所推崇。

其中,江南四大才子中總體藝術成就最高者推“四絕”全才文徵明,論才華及知名度則當屬有著“第一才子”美稱的唐伯虎。在後世,江南四大才子誰成就高尚存在爭議(爭議主要在唐伯虎和文徵明之間)畢竟沒有正式的官方定論,但學術界則較傾向於文徵明。


我們不妨將現實的他們的經歷和主要成就攤開來看,畢竟每個人都有一個“蒙娜麗莎”。

唐伯虎(圖片來源於網絡)

唐寅

自幼聰穎,才識過人,有“第一才子”的美譽。16歲秀才考試第一,29歲即中“解元”,30歲,因一場科舉舞弊的變故受到牽連,人生再次遇挫,被斥為吏,妻也因此離去,在仕途和家庭地雙重打擊後,遂絕意進取,以賣畫為生。

繪畫上與沈周、文徵明、仇英並稱“吳門四家”,又稱“明四家”;詩文上與祝允明、文徵明、徐禎卿並稱“吳中四才子”。

唐寅以畫作成就最高,擅山水、人物、花鳥,師從周臣,後師法李唐、劉松年,風格秀逸清俊,灑脫隨意,饒有意趣;亦工書法,取法趙孟頫,書風奇峭俊秀。

有《山路松聲圖》、《事茗圖》、《騎驢思歸圖》《秋風紈扇圖》、《王蜀宮妓圖》等繪畫作品傳世。唐伯虎在文學上亦富有成就。工詩文,其詩多紀遊、題畫、感懷之作,表達狂放和孤傲的心境。著有《六如居士集》。

祝枝山(圖片來源於網絡)

祝允明

因左手生六指,故自號枝山。“五歲能作徑尺大字”,九歲能詩。先任興寧知縣,官至應天府通判。

祝允明家學淵源,專攻書法,亦善詩文。隸、楷、行、草無一不精,尤其草書成就最高,狂草頗受世人讚譽,流傳有“唐伯虎的畫,祝枝山的字”之說。其詩取材頗豐,造語頗研,而文多氣,瀟灑自如。

傳世墨跡有小楷《出師表》,草書《落花詩卷》、《洛神賦卷》、《自書詩》等代表作品,《六體書詩賦卷》《草書杜甫詩卷》等亦為精品。著有《懷興堂集》(三十卷)、《祝子罪知錄》等,撰有《興寧縣誌》。

文衡山(圖片來源於網絡)

文徵明

文徵明,家世武弁,自祖父起始以文顯,書畫少時即享才名。然成年仕途坎坷,53歲前十次科舉不第,54歲經推薦才得以被授職職低俸微的翰林待詔。因書畫聞名,頗受同僚排擠,57歲放舟南下,回蘇州定居,潛心詩文書畫,奠定“吳派”的基本特色,是繼沈周之後的吳門畫派的領袖。晚年聲譽卓著,號稱“文筆遍天下”,購求書畫者踏破門檻,說他“海宇傾慕,縑素山積”。作品之多,才藝之全,創造生命之久首屈一指。

人稱是“四絕”的全才,書詩文畫無一不精,80多歲還能流利書寫蠅頭小楷竟日不倦,書畫居明代之冠,形成楷書“溫純精絕”的自家風貌,被稱“明楷以文衡山第一”,有《千文》被王世貞稱道。草書也是不遑多讓,43歲作《東林避暑圖卷題詩》,50歲作《草書卷》,51歲《作品有繪畫上與沈周、唐寅、仇英並稱“吳門四家”,又稱“明四家”。傳世之作頗豐,有《春深高樹圖》、《曉春高樹圖》、《滸溪草堂圖》、《蘭亭序》等

詩文上與祝允明、唐寅、徐禎卿並稱“吳中四才子”。留有《甫田集》。

其收藏之成就亦是後世稱道,宋刻本巜周易》、《白氏文集》等10數種,近千卷。

徐昌谷(圖片來源於網絡)

徐禎卿

明代文學家。徐禎卿在詩壇佔有特殊地位,詩作之多,號稱“文雄,亦被稱為“吳中詩冠”。因“文章江左家家玉,煙月揚州樹樹花”之絕句而為人稱譽。

徐禎卿天性聰穎,少長文理,人稱“家不蓄一書,而無所不通”。16歲著《新倩集》。因屢試不第,讀《離騷》有感,作《嘆嘆集》,與文徵明合纂《太湖新錄》。著述還有《迪功集》、《翦勝野聞》等。

書法工狂草,堪稱一絕。

其雖信仰道教,研習養生,然為四才子享壽最短的。


(^-^)公允的說,四人能並稱“江南四大才子”,其聲譽和影響力在伯仲之間,只是各有千秋。因其專工略有不同,非要分個高低,實屬不易。個人拙見,總體成就最高的當屬文徵明;論才情、名聲和逸聞當屬唐伯虎,其他二人,祝枝山的字,徐禎卿的詩都有專成。


補蟲


受文學作品,影視劇影響,江南四大才子可謂是赫赫有名,人盡皆知。所謂“才子”按照傳統的理解就是指德才兼備的人,不但才華出眾,而且非常善於寫作。提起才子,給人的第一感覺就是風流倜儻、英俊瀟灑、家境優越、成就顯著,分明就是不老男神,眾人的偶像。

確實,江南四大才子琴棋書畫樣樣精通,且都天賦秉異,早早就出名了,夠得上才子的稱號。但真實劇情確並不竟如人意,江南四大才子可謂經歷坎坷,命運多舛。

按照文學作品的說法,江南四大才子是:唐寅(伯虎)、祝允明、文徵明、周文賓。但歷史上真正的江南四大才子卻是:唐寅(伯虎)、祝允明、文徵明、徐禎卿。

唐伯虎,名唐寅(1470~1523年),字伯虎,又字子畏,別號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魯國唐生、逃禪仙吏等,有“江南第一風流才子”之美稱,蘇州人,能詩擅畫。繪畫與沈石田、文徵明、仇英齊名,史稱“明四家”。詩詞曲賦與文徵明、祝允明、徐禎卿並稱“江南四大才子”(也稱吳門四才子),為江南四大才子之首。 

    早年家境殷實,父親經營酒樓客棧,十六歲便中秀才,十九歲娶徐氏。後不幾年家庭遭遇變故,父母、妹妹相繼去世,妻子在生下孩子後,產後熱盛,悄悄離世。可憐的小嬰兒在出世三天後,也隨親孃而去。接連打擊,使他意志消沉。後在親友的鼓勵、幫助下,發憤讀書,結果鄉試名列榜首,「解元公唐伯虎」一時名遍南京城。唐寅上京考取進士時,被同鄉出賣,誣告行賄主考官,押入大牢。幾番周折,後經證實,釋獄後,落魄潦倒,妻子何氏離他而去,弟嫂要求分家,此時幸有好友、九娘(青樓女子)在精神上援濟他。後來,他娶了能幹貼心的九娘為妻,自此也潛心作畫,在青丹上大有進展,他和九娘育有一女,九娘三十七歲即因操勞過度而過世。唐伯虎晚年以賣字畫為生,窮困潦倒,於五十四歲去世。

祝枝山(1460——1526),字希哲,因生而左手六指,故自號枝山,又號枝指生,世亦稱“祝枝山”、“祝京兆”。長洲(今江蘇吳縣)人。官至應天府(今南京)通判。嘉靖二年(一五二三)因病致仕歸裡,享年六十七歲。

祝枝山自幼就顯現出多方面的藝術才華。“五歲能作徑尺大字”,九歲能詩。祝允明一一專攻書法,亦善詩文,他是明代著名書法家徐有貞的外孫、李應禎的的女婿。得天獨厚的條件使他名動海內,成為當時最有成就的書法家。其書法隸、楷、行、草諸體均工,尤以草書成就為最;其詩取材頗富,造語頗妍;其文多奇氣,瀟灑自如。四大才子中,祝枝山的書法藝術成就就最為突出。

文徵明(1470一1559年)初名壁,一字徵仲,號衡山,江蘇長洲(蘇州)人。是明代中期著名的畫家,書法家。他與沈周、唐寅、仇英並列,合稱“吳門四傑”。與唐伯虎、祝枝山、徐禎卿並稱“江南四大才子”。晚年與老師沈周並駕齊驅,繼沈周之後成為吳門派領袖。

徐禎卿(1479-1511年),字昌谷,又字昌國。常熟梅李鎮人,後遷居吳縣(今蘇州)。明代文學家。與唐伯虎、祝枝山、文徵明稱“江南四大才子”(也稱吳門四才子)。徐禎卿16歲著《新倩集》,即知名於吳中。但早年屢試不第,明弘治十八年(1505年)中進土,後被授予大理寺左寺副。明正德五年(1510年)被貶為國子監博士。

徐禎卿在詩壇佔有特殊地位,詩作之多,號稱“文雄”。徐禎卿後期信仰道教,研習養生。明正德六年(1511年)卒於京師,年僅33歲。


道可通


明代江南四大才子在當時是叫吳中四大才子,綜合來講我認為還是唐寅唐伯虎的成就最高,這倒不是根據影視劇的因素來判定的,而是從詩文書畫等各方面的才能來比較的。

唐寅,文徵明,祝枝山以及徐禎卿這四人當中祝枝山是以書法聞名的,他最大的成就也就在於書法,其他方面沒看到很優秀的記載;徐禎卿則是以文章著稱的,這也是他的最大成就;文徵明和唐寅才是詩文書畫全能的全才。


唐寅的最高成就在於畫,他的畫影響力很大;其次是書法,看過他的書法,蒼勁有力,很有特色;詩文也精通但相對沒有書畫那麼大的影響力。不過唐寅的詩文個性鮮明,富有才情,很有一番特色,唐寅本人也是以才情聞名的,是一位真正的風流才子,也不愧為江南第一才子。



文徵明是這四人中最長壽的,活了九十來歲,他也是一位文化全才。文徵明的最高文化成就在於書法,各種字體兼通而又以楷書最為著名,曾有明代楷書第一人之稱;其次是畫,文徵明的畫師從名師,造詣頗深但似乎沒有唐寅的畫影響力來的大;文徵明也通詩文,但影響力比起書畫要差不少。


綜合來看唐寅的畫比文徵明更有影響力,文徵明的書法造詣比唐寅要高,詩文都不是兩人的強項,但唐寅詩文的質量和才情都勝過文徵明。其次,唐寅的知名度和後世影響力應該也是這四人中最大的。此外,唐寅的科舉成績其次是很優秀的,不僅幾次考第一還中過解元,可惜敗在科考案上,不然進士應該沒太大問題,文徵明的科考成績比較一般。


歷史守望者


唐伯虎,唐伯虎不僅聰明,且勤奮好學,才華橫溢,且不拘一格,在文學,書法,繪畫,詩詞方便都有建樹。


珍一文化


江南四才子成就最高的是文徵明。無論書法,繪畫,詩文都是文徵明最高!


一笑貫長天


在歷史上明朝確實有江南四大才子的說法,或者叫吳中四大才子。他們是唐寅、祝枝山、文徵明、徐禎卿,電影中的周文賓是虛構的。他們在繪畫、文學、書法等領域取得了較高的成就,因此被人津津樂道。

唐寅

唐伯虎在電影中風流倜儻,但現實中只能用悲慘來形容。唐伯虎16歲秀才考試第一名,轟動蘇州城,19歲時娶了徐廷瑞的次女。但20多歲時家中遭遇變故,父、母、妻、妹接連去世,對唐伯虎的打擊很大,原本富裕的家庭敗落。在祝枝山的勸說下,唐伯虎又娶了一位女子,並潛心讀書,29歲參加應天府公試,高中第一名“解元”。

30歲赴京會試,唐伯虎自信滿滿卻受考場舞弊案牽連,終身不得為官,後來朝廷給了一個小縣吏,但唐伯虎深以為恥,堅決不赴任。回到家夫妻失和,於是休妻。後來接受了寧王朱宸濠的邀請,但發現寧王意圖謀反,於是裝瘋賣傻才脫身。晚年娶了沈氏,鑽研佛學,創作繪畫作品,賣字畫為生,窮困潦倒,54歲病逝。

祝枝山

祝枝山自幼就表現出了非凡的藝術才華,9歲能作詩,32歲中舉,任廣東惠州府興寧知縣。唐伯虎考場舞弊案爆發後,祝枝山辭去了知縣的官職,陪唐伯虎四處遊玩、排遣不快。兩人性情相近,經常拎著酒壺、乘著漁船,一面飲酒賦詩,一面欣賞山水,有避世棄俗之意。

祝枝山後來官至應天府(南京)通判,是四人中官位最高的,但他很快就因病辭官。祝枝山擅長詩文,但專攻書法,尤以草書成就為最高,當時有“唐畫祝字”的說法。祝枝山卒於嘉靖五年,享年67歲。

文徵明

文徵明祖上是武官,從他的祖父開舞文弄墨,自幼喜愛書畫,拜文學家吳寬、書法家李應禎、繪畫家沈周為師。少年時便聲名在外,但十次參加科舉全部落第,54歲經人推薦為待詔翰林,由於久負盛名,求書畫者很多,受到同僚的排擠。文徵明目睹了官場的腐敗,翰林期滿感覺沒有前途,毅然辭官回家。

文徵明的藝術造詣很高,詩、文、畫樣樣精通,人稱是“四絕”的全才。回鄉後和一班朋友遊山玩水,並專心研習書畫,以戲墨弄翰自遣。文徵明晚年聲譽很高,號稱“文筆遍天下”,購求他的書畫者踏破門坎,文徵明活到了90歲,是四人中最長壽的一位。

徐禎卿

徐禎卿以詩聞名,被人稱為“吳中詩冠”,但仕途算是坎坷。早年科舉考不中,26歲中進士,但因長相醜陋不得入翰林,改授大理左寺副,後貶為國子監博士。第二年便去世,據說是氣死的,年僅33歲。徐禎卿後期信仰道教,研習養生,卻是四大才子中壽命最短的。 表面上看他們是風流瀟灑、才華橫溢的江南四大才子,事實上他們過得並不好。他們的共同點是科舉路都不順利,仕途更不順利,好不容易唐伯虎連中三元,卻被舞弊案打回原形,還不得錄用。祝枝山雖然做到了應天府通判,但大多數時間裡還是個小知縣,四大才子是一個比一個慘!

最慘的一定是唐伯虎,唐伯虎發現寧王意圖謀反後,決心離開,他想到的辦法是脫光自己的衣服,擺弄自己的丁丁,眼睛被強姦的寧王把他打發回家,唐伯虎最終擺脫了被株連的命運,遠非電影中唱幾句“雞翅膀,我最愛吃”那麼簡單。索性唐伯虎還有一個意氣相投的好友祝枝山,祝枝山在唐伯虎窮困潦倒的時候給了他很大的幫助,人生得一知己,唐伯虎也不枉此生了!


魯sh濤


唐伯虎,作為四大才子之首一定是有原因的每個排名都是有根據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