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部電影你看過十遍以上?為什麼?

侃聊天下


個人最喜歡的科幻片《阿凡達》

片名:阿凡達(Avatar)   導演/編劇:詹姆斯·卡梅隆   主演:薩姆·沃辛頓、佐伊·索爾達娜、西格妮·韋弗   類型:動作/驚悚/科幻/冒險   內地公映:2010年1月4日 《阿凡達》:戳穿3D立體電影騙局,破滅卡梅隆神話 

   

就跟之前眾說紛紜的華語賀歲大片一樣,在不同的標準之下,《阿凡達》會呈現出完全不同的樣貌。所以,在評說這部影片之前,我想先把我的評價標準作一番說明:如果你是一個幾乎不進影院或者只是逢年過節才進影院看幾次電影,主要觀影手段是通過網絡下載和在線觀看的普通觀眾的話,那麼我可以說《阿凡達》想象力爆棚,視聽精彩,場面宏大,立體畫面逼真刺激,絕對值回你“一年等一回”的票價。如果你是一個引進大片影院必看、此外有著豐富DVD觀影經驗的影迷,那麼我告訴你《阿凡達》除了完全虛擬的納威族人的電腦特效出色之外,整部影片並無多少新奇之處,加之故事老套節奏稍緩,導致觀影過程中給人的感受波瀾不驚,並沒有什麼超強刺激和快感,立體畫面同之前公映過的其他立體大片相比並無明顯提高,有負於本片“年度最受期待大片”、“卡梅隆十二年磨一劍”的作品之名。在這兩種評價標準下,如果以前一種衡量的話,就沒什麼探討的必要,“好”就一個字,而且在這種評價標準之下,90%的好萊塢大片都堪稱水準之作;如果按照後一種標準衡量,才能在充分的觀影經驗基礎上,講本片同其他大片以及導演本人其他作品的橫向和縱向比較中,細緻分析影片的各個層面,從而給本片一個準確的定位和評價,本人下面對《阿凡達》的評論即是基於後一種評價標準。  

一、劇情:故事老套,索然無味  

作為一個享譽國際、幾乎每片必是經典的大導演,且前一部故事片還是《泰坦尼克號》這樣的“神作”,詹姆斯·卡梅隆筆下《阿凡達》的故事模式,相對來說無疑是太過老套了,比之他一貫求新求變的創作風格來說就是失敗。擁有高科技的地球人殖民外星潘多拉,地球人戰士在同當地土著“落後文明”納威族人相處過程中,逐漸為他們自然和諧的生活所吸引,從而看清了地球人慾望驅使下的自私殘忍的陰暗面,於是徹底轉換身份認同,率領納威族人以弱勝強,大敗地球人軍隊故事,完全就是《與狼共舞》的翻版,此外諸如《風中奇緣》、《新世界》等影片也有類似的模式,片方在宣傳中也毫不諱言這就是一部外星版的《與狼共舞》。這樣一來,從籌備到製作期一直頂級神秘的影片,在故事上對觀眾來說算是沒有任何新鮮感可言了。這樣的結果我想也並非是卡梅隆創意衰竭,而是對創意的“堅持”所致,根據導演的自述,《阿凡達》的故事創意上世紀90年代就有,只是因為當時技術水準未達標只能束之高閣,現在技術攻關完成又把劇本從故紙堆裡翻出來,所以這個故事放在上世紀90年代我們可以豎起拇指贊其創意,放在當下我們只能拇指朝下了。而且,從影片的實際呈現來看,跟《與狼共舞》各方面元素的相似度實在過高,人類戰士跟外星公主的相識相戀,逐漸學習適應納威族人生活的磨合過程、最後帶領納威族戰士大戰人類以及人類對潘多拉星球的殖民掠奪,除了添加了各種奇異的動植物和科幻元素之外,跟《與狼共舞》的故事主線完全吻合,甚至納威族人的服飾造型、表情舉止、生活習性,也只是讓人感覺是印第安人換了個藍身長尾、扁鼻大眼的馬甲。對於這樣一部年度頂級大片,故事從預告片發佈到影片公映都無法給人驚喜,說輕點是平庸,說重點就是失敗。  

再來仔細分析一下劇情細節和內涵,也會發現有欠嚴謹、精彩稍遜之處。影片中地球人同納威族人的實力差距實在太大,一個已經進化到星際旅行時代的科技和武器水準,一個仍然是印第安式的原始生活方式,如果說印第安人還能依靠著地利、戰術和人數優勢,對當年的美國軍隊造成一定程度的打擊,甚至能偶爾獲勝的話,那麼地球人和納威族人的戰爭數量級著實差得太遠,完全不能放在一起比較。如此過於強烈的反差,等於影片編導自己給自己出了一道難題,無法在“以弱勝強”的劇情編排上自圓其說。即便影片在最終決戰地“靈魂樹”的區域內玩了一個磁場干擾的概念,讓地球人的武器制導統統失靈,納威族人都不具備同人類一戰的能力,地面部隊騎馬衝鋒看起來氣勢挺猛,實際上等同於送死,空中部隊雖然情況好些,但在地球人的強大火力下也難以久撐。萬般無奈之下,導演也只好讓潘多拉星的“女神”愛娃顯靈,發動星球的生靈對人類展開“人海戰術”的攻擊,這才扭轉戰局。這樣不是靠“人力”而是靠“天意”的設計實在有些賴皮,看看影史上《勇敢的心》、《指環王》、《天國王朝》、《亞歷山大大帝》等戰爭片以弱勝強環節的設計,都是通過巧妙地鋪墊合理性和戰爭的層次感,令人信服地講清楚弱勢一方是如何依靠自身的智慧和勇氣戰勝強者的,而《阿凡達》過於懸殊的實力差距讓自己在劇情上喪失了“以弱勝強”的轉圜空間,最後只能以玄之又玄的“女神”和“天意”來解決問題,這樣別說是片中的地球軍抵擋不了,就算地球人再強大十倍百倍,也只能是戰勝星球上的生物,也沒法與擬人化的整個“星球”為敵啊,又是一個無法轉圜的實力差距,編劇手法實在不高明。而且倘若星球如此“有靈”的話,早在巨樹被毀滅的時候就應該給地球人點顏色嚐嚐,讓他們知難而退,不至於人類都攻進星球聖地、距離毀滅千鈞一髮了,才召喚百獸救駕,星球女神也愛搞這種“玩的就是心跳”的遊戲嗎?  

從整體的劇情安排和節奏看,雖然劇情組合沒有太大毛病,從頭至尾都通順流暢,但節奏感明顯稍緩,劇情在大部分時間裡都顯得波瀾不驚,缺乏緊張刺激、一浪高過一浪的節奏感,只有在結尾大戰上,純商業的視聽刺激才充分發揮出來,而且除了外星球的奇異生物和自然景觀吸引眼球之外,劇情上明顯缺少同等程度的創意和亮點,對比一下導演經典前作《終結者》、《真實謊言》、《泰坦尼克號》等影片中閃耀全片的亮點和創意,本片無疑是詹姆斯·卡梅隆導演生涯中排名倒數的劇本。從影片整個宣傳上強調技術優勢,甚少談及劇情內涵的定位,也可以看出劇情在本片中的弱勢地位。

二、內涵:物慾悖論,諷刺之極

格外諷刺的是,雖然導演極力歌頌原始社會的質樸真純、和諧安詳,極力抨擊地球人科技進步、物質強大下的慾望膨脹、良心盡喪,但真正到了命運之戰的關鍵時刻,決定勝負手段缺還是少不了物質和科技。影片中,決定大戰勝負的不僅僅是女神愛娃召喚來的飛禽猛獸,主人公的兩顆手雷報廢了兩艘巨型飛船,才是轉危為安的關鍵所在。拯救納威族人的不是他們的常規武器弓箭匕首猛獸,而是純屬地球舶來品的手榴彈,看來無論導演怎麼在影片中否定物慾崇尚自然,關鍵時刻也不能無視科技和物質的決定力量,這也說明導演雖然在創作立場上站在納威族人一邊,但心底裡對“原始”戰勝“科技”也沒什麼信念,因而片中對美好原始社會的營造以及渲染納威族人以弱勝強的勝利,不過為了逃避過於的物慾橫流的現實,而營造的虛幻夢境罷了。  

戲裡戲外導演對“物慾”的態度,如果細想一下的話,更感覺無比荒謬與諷刺。片中通過人類對潘多拉星球珍貴礦藏的開發掠奪,對人類因為自身物慾毀滅自然,泯滅人性進行了旗幟鮮明的批判,試圖讓觀眾明白,在現實中追求極致的物慾是不對的,自然和諧才是王道。但是,反觀《阿凡達》影片本身的出爐,不就是人類在電影方面追求極致物慾的一種體現嗎?從少則3億、多則5億的天文數字投資,就盡顯橫流的慾望,以此雄厚資金為基礎,詹姆斯·卡梅隆在拍攝手法、攝影技術、後期製作技術上不斷突破現有水準,把原本依靠劇情、內涵取勝的本片,在宣傳上生生給掰成了一部力壓《變形金剛》、《2012》的技術型大片,導演四處宣傳也總是強調非3D立體不能領略魅力的影片特性,給廣大觀眾腦海中營造出一幅只有戴著立體眼鏡、坐在IMAX巨幕下才能實現完美享受視覺的畫面,看看身邊人談論《阿凡達》的觀影計劃,不都是在討論哪個影院的3D效果最好,哪個影院有IMAX銀幕,平時不捨得花錢到影院看電影,如今上百元的票價也不當回事了,這一切不正好是人類物慾淋漓盡致的體現嗎?挑動人類物慾湧動的不正是影片導演詹姆斯·卡梅隆嗎?一方面在影片中說教遠離物慾迴歸自然,一方面在現實中極力強化影片的物慾屬性,吸引觀眾觀看;同時,觀眾一方面帶著十足的物慾去觀賞影片,一方面還要認同影片否定物慾的觀點,簡直是天大的諷刺啊!這麼說來,卡梅隆通過影片內涵實現了對自身拍攝影片行為的否定,觀眾通過觀看影片實現對自己觀影行為的否定,真是越想越有趣啊,還有比這更弔詭的事情嗎?我不知道本片的技術是不是像宣傳中的說的那樣“前無古人”,但影片內外這種物慾悖論所散發出的強烈的荒謬和諷刺感,我相信絕對可以稱得上是“前無古人”而且“後無來者”了。

三、戳穿3D立體電影騙局,破滅卡梅隆神話

最後,重點談談在宣傳中強力打造、無限誇大、成為影片最大看點的3D立體技術以及用此技術打造的視覺效果,我想說的是,不管有多少人的大讚影片的視覺效果有多麼多麼震撼,只要你是個這兩年看過大部分引進立體電影的觀眾,今年《變形金剛2》、《2012》等特效大片也基本沒落的話,我不信你仍然會對《阿凡達》的畫面和立體效果產生強烈的驚喜和震撼。因為《阿凡達》實際呈現的水準,離宣傳上吹噓的“獨一無二”的境界差得實在太遠了。宣傳上一直在強調卡梅隆的3D立體系統是如何如何非同凡響,讓人產生極大的立體技術提升的觀影期待,然而實際觀看效果讓人感覺跟之前看過的立體大片的視覺效果並無明顯差別,人物和景物的立體感並不強烈,畫面的立體層次感也並不分明,反倒是別的立體大片打“立體”牌總要玩些物體衝突銀幕飛向觀眾立體噱頭,而《阿凡達》連這些噱頭都沒有,就更讓人覺察不到明顯的立體感了。 

 說句大實話,根據筆者近兩年立體大片一場沒落的觀影經驗,所謂立體電影不過是好萊塢為了提升票價、更快圈錢玩的一種蒙人概念,堪稱最成功的一次集體炒作、精心策劃的驚天騙局,只要給觀眾帶上個立體眼鏡,就有充足的理由收取比普通影片高出一倍的票價,而且還不打折,反正觀眾已經被“3D立體影片”的概念忽悠得暈頭轉向,大部分人又沒有足夠的3D立體觀影經驗,這剩下跟著喊好的份兒了。其實,立體影片的成像效果跟現實生活中人眼對周遭景物的立體感知還有很大差距,只要看過立體電影的人,肯定會對這一點有鮮明感受。而且立體電影也存在審美疲勞問題,看多了立體電影,新鮮感一過,立體效果就沒法對眼球形成最初的那種強烈的刺激的和衝擊力了,久而久之讓人也不會覺得戴眼鏡看立體電影,跟觀影普通3D電影有多麼大的不同,不覺得立體電影在視覺效果上有多麼強的優勢,也許這也是現在的立體技術還不夠強大的緣故吧,什麼時候立體效果能完全突出銀幕時刻把觀眾包裹在立體畫面中,這才稱得上真正意義上劃時代的突破。反正以目前的立體水準,筆者看過IMAX加3D立體的《阿凡達》之後,明顯感覺視覺衝擊力甚至不如在普通2D銀幕觀看過的《2012》和《變形金剛2》。  

當前的3D立體影片優點並不明顯,缺點卻十分突出,必須戴個眼鏡看銀幕,本來就感覺有些不適,有的近視眼還要眼鏡套眼鏡,感覺就更不爽了,看畫面就像隔層紗看東西,總是覺得看不真切。最致命的缺點那就是亮度太低,3D立體的銀幕亮度只有普通是2D的1/4到1/5,畫面明顯偏暗,畫面一暗清晰度就受影響,景物的邊緣都略顯模糊,一模糊立體層級感的效果也差了起來。以筆者在北京觀看《阿凡達》效果最好的影院之一石景山萬達影院IMAX加3D立體的實際觀影感受來說,立體感表現平平,清晰度和色彩層次都較差,估計觀看普通2D銀幕,清晰度和色彩感要比3D立體要更好些。  

3D立體影片還有個技術缺陷是在不穩定的鏡頭中,無法流暢表現劇中角色的快速運動,就拿《阿凡達》裡,男主角在叢林裡被野獸追逐那段,高速的奔跑、躲閃、跳躍,結合著立體畫面,產生出一種令人眼花繚亂的視覺效果,我身後坐著的一位女生就連呼“看得真暈”,而在普通2D銀幕中,類似的鏡頭則不會出現這樣的問題。 至於宣傳中大肆渲染的詹姆斯·卡梅隆費盡心血打造潘多拉星球,號稱“為了讓銀幕展現最精細的生態,卡梅隆和他的團隊甚至研究到了細菌層面”,實際觀影的效果也沒那麼誇張、沒有多少讓人眼前一亮的創意,主要還是以噱頭感十足的奇異生物這種傳統套路來吸引眼球。潘多拉星球的大致樣貌基本就是以地球為藍本,展現的奇異動物也就是迅雷獸和長頸馬兩“主角”,加魅影、槌頭雷獸、閃雷獸、毒狼這幾個“配角”,沒費勁一數就數完了,植物最有共性,都跟撒了過度熒光粉似的,總體上講展現的物種並不豐富,因而影片構建的這個潘多拉星球也並不顯得多麼宏大。  

其實,影片在技術上真正的強大之處,在於面部捕捉和動作捕捉技術的提升,宣告“技術狂人”羅伯特·贊米基斯徹底敗在了“技術大神”詹姆斯·卡梅隆手下,贊米基斯也是面部捕捉和動作捕捉技術的忠實愛好者,在《極地特快》、《貝奧武夫》、《聖誕頌歌》三部影片中進行著連續不斷的嘗試,也一直無法取得完善的效果,難逃“死魚眼”的惡名,角色動作也明顯欠缺流暢,而詹姆斯·卡梅隆只出手這一部《阿凡達》,就立馬讓面部捕捉和動作捕捉技術達到了比較完美的效果,動作流暢、表情生動、情感飽滿,讓觀眾完全認同納威族人是一個有血有肉的真實純在,而不是電腦動畫的虛擬人物。這是這才是本片在技術層面的最大突破之處,這才是本片的最大亮點。  

上面說了這麼多大家解開3D立體電影的騙局,下面乾脆連詹姆斯·卡梅隆的神話也一併戳穿得了。綜上所述,《阿凡達》故事算不上精彩,立體效果稱不上出眾,仍然能在全球引得萬眾追捧,票房突破10億,成功的因素中,影片質量最多佔到一半,卡梅隆確實拍了部好片,但還未到《終結者》、《真實謊言》、《泰坦尼克號》等前作的經典水準;另一半應該是導演自身名氣和超強宣傳的合力在起作用。本片的宣傳堪稱09年度最成功的電影營銷,極力強調影片在技術上的至尊地位,以及非立體電影不能表現其視覺效果的唯一性,雖然之前也不乏立體影片,但這些影片只是告訴你“立體效果好”,沒有告訴你“為什麼好,好在哪兒”,而《阿凡達》在宣傳中把這個“為什麼”解釋得十分清楚,這就超越了其他立體影片,讓所有人形成觀看本片必須看3D立體的信念,無數人為本片獻出觀看立體電影的“第一次”。你要問為什麼之前也有不少立體電影,那麼多觀眾非要把“第一次”獻給本片呢?除了剛才提到的強大、到位的宣傳非其他影片能比之外,詹姆斯·卡梅隆的超強人氣也非其他導演可比。此人之前但凡出手必是大片、必是經典,上部劇情片《泰坦尼克號》更是全球無差別大賣、影史票房第一、無人可比的“神作”,“卡梅隆作品”在觀眾心目中已經同“好片”、“經典”劃上等號,而且觀眾足足等了12年才等來一部《阿凡達》,期待心情積壓得越久,觀影熱情也就爆發得越強烈,《阿凡達》最終順利實現大賣也應該在出品方的意料之中了。這點跟張藝謀的《三槍》有些類似,都是導演透支個人信譽,幫助平庸的影片平步青雲,票房爆棚,影片質量真的沒人去較真了,這也怨不得人家卡梅隆,誰讓他有這個資本呢?人家已經是是個傳說,就讓觀眾去迷戀哥吧,哈哈!


熱點影視新世界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又去看了一遍這個電影,不說讓我看了十遍,但在每一個階段去看這個電影,我有不一樣的感受與感想——《青春派》

每個人都有十幾歲的時候,但每個人的十幾歲都有不一樣的理解,對於我來說,我的十幾歲可能和大家一樣,有過叛逆,有過迷茫,有過瘋狂。

之所以寫這部電影,是因為這是一部真正讓我為之奮鬥過的一段青春。

我在初三有幸看到了這部電影《青春派》,那時也還不是因為電影內容,而是因為他的歌曲《我的天空》,那時候每天都在為體育考試做著準備,圍著操場跑幾圈,再走路回家,因為比平時晚,路上基本沒有什麼學生了,口中便放肆唱著歌:“

再見我的愛I wanna say goodbye

再見我的過去I want a new life

再見我的眼淚跌倒和失敗

再見那個年少輕狂的時代

再見我的煩惱不再孤單

再見我的懦弱不再哭喊......

沒有了上課的煩惱,沒有家長的嘮嘮叨叨,沒有了束縛,風吹過,都比平時更加舒服。

那是十幾歲的青春,那是屬於十幾歲的《青春派》。

現在已是20出頭,再次觀看,不是他所標註的”劇情 愛情“類電影,而更是一部更加接近生活的寫實紀錄片,記錄著十幾歲的青春,以至於回頭觀望,仍然是那句話“但是我不後悔”。

對於我來說,一部電影不在於觀看的次數有多少,而是我們又從電影中品味出什麼東西。

現在時間是2020年02月08號20點37分,距離高考只有119天。希望你們在看完這條回答後。出考場時,微笑著說“我不後悔”。

好啦,今天的電影就介紹到這裡吧!


花火總上頭


首先打波小廣告:我是筆名叫曹沫的頭條小透明,看我順眼就請關注我吧~

關於這個問題,我真的是搜腸刮肚在想哪部電影的魅力大到能讓我這個懶惰的人看十遍以上。仔細一想,咦?其實並不是沒有。

為什麼呢,因為我喜歡看直播,某魚上好多直播間都是24小時不間斷地播放電影,所以閒來無事就把喜歡的電影看了好多遍。

1.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女孩。

記得那還是初中時候吧,在手機上下載了這部電影,在第二天還要上課的情況下,連續看了兩邊。

柯景騰和沈佳宜,老曹、廖該邊、胖子阿和……他們的青春,和我的 ,真的不太一樣

我的初戀叫沈佳宜

2.星爺系列

因為某魚有個直播間只放星爺的電影,我恰巧關注了,所以好多電影我都看了好多遍。

比如功夫、少林足球、唐伯虎點秋香、回魂夜、鹿鼎記等

但是像《大話西遊》,其實我看的次數不多。

因為,我不喜歡這個……悲傷的結局

以上


筆名叫曹沫


《劉三姐》,一家人每年都要一起看一遍,哪怕每一句臺詞每一首山歌都熟得不能再熟了。算起來,看了將近十幾年,第一次去看桂林山水後,我將照片給爸媽看,我記得我爸說:真的跟《劉三姐》裡的一樣的呢!閒來無事,全家便會哼上幾句。這時節採茶,跟媽上山採時,她也得唱兩句:採茶採到茶花開。《劉三姐》是全家人的電影。

有一回去大理,火車上有一奶奶說大家一起唱山歌,調子一出來,我就知道那是《劉三姐》裡的。還有一回,在一工作室下午放半露天電影,一群老阿嬤開口就是問,能不能放《劉三姐》,這是大家的電影。


讀書活


我們90後這一代人都是看宮崎駿的動漫長大的,而像《千與千尋》、《天空之城》大部分人都看過幾遍甚至十遍以上。

宮崎駿的動漫不只是給小孩子看的,可能大部分成年人更喜歡看他的作品。很多時候,每看一次宮崎駿的動漫都會有不一樣的感受。我最喜歡宮崎駿的作品是《千與千尋》,小時候看得懵懵懂懂。稍大一些的時候,也陸陸續續跟沒有看過的朋友看過幾遍。即使知道故事結局,也願意繼續再下去。因為總覺得每次看完,心情會莫名傷感起來。


蔡永康曾在《康熙來了》中表示當他在《神隱少女》(臺灣那邊叫“神隱少女”)看到最後小白終於得知自己名字後鱗片開始脫落的那一刻,便不自覺的落淚,說著說著便哽咽起來。

《千與千尋》是一部不會過時的電影。它總能讓不同的人看完之後又不同的感想,並且每看完一次總有不同以往的觀感。

這並不只是我一個人的感受而已,大部分網友都表示《千與千尋》耐人尋味。在豆瓣上面,一百多萬人評分9.3,並且大部分網友表示,看完一遍又一遍。

很多人都喜歡宮崎駿筆下的人物,相比較迪士尼、好萊塢採用高科技製作的動畫,不管是畫面還是特效都比宮崎駿的手工畫炫酷,卻不及宮崎駿的作品靈魂。

所以,當我細細品味《千與千尋》時,總有那麼一瞬間可以讓我熱淚盈眶。

在白龍與千尋騰空而起,遨遊天際,千尋告訴白龍自己曾經意外落水於一條琥珀川的河流被搭救的事情,說出了白龍的真名是“賑早見琥珀主”時,白龍瞬間變成人形,兩人相擁而泣。那一刻,不只是蔡康永,我也一樣,甚至更多的人,陪著他們哽咽落淚。

本以為素未謀面的兩個人,其實早就認識,一路形成互相依靠的默契,喜歡彼此,保護彼此。這是多少年少的我們所追求的真摯情感。

除了白龍與千尋,無臉男的形象也讓人極為深刻。

無臉男是喜歡千尋的,卻無關愛情,只要千尋幸福,他即幸福。如此一個超級善良的形象,像極我們現實生活中的你我他。無臉男最終的歸宿是跟錢婆婆以前生活,不善表達,手腳不利索,這樣的結局應該是他最好的了。唯一覺得遺憾的時,千尋同錢婆婆告別後並沒有跟無臉男說一聲再見。即使無臉男並不想從千尋哪裡索取什麼,只是一聲“再見”可能對於無臉男來說可以此生無憾。

看完整部電影,我都不知道無臉男是從哪裡來的,只知道他站在橋上,一身黑布包裹,一張白紙面具的臉。

還有一些場景,我也特別喜歡。

暮色四合,深藍色的大海與天空逐漸融合一體。千尋懸坐欄杆邊,啃著豆沙包子,望向遠方。遠處,電車在海面風馳而過,打著燈光,格外刺眼。我知道這樣的場景不可能出現在現實,只是到我看到這樣的場面,情不自禁的想起童年裡的某個盛夏。這種感覺,只有《千與千尋》能給予。



正是這樣的一部電影,讓人感慨良多。用著柔和的畫筆,講述一個溫馨極了的故事。

所以,即使自己再老,也不管看過多少遍,都願意再看一遍又一遍《千與千尋》。


SHOW評好電影


電影?十遍以上?星爺、李連杰、成龍等的作品都看過很多遍,但是要說80後看過的,最難忘的,又看過很多遍的,當屬鄭伊健、陳小春主演《古惑仔》系列!

《古惑仔》系列一共六部,每一部都特別經典,除了主角印象深刻之外,很多重要配角角色也是演得入木三分;比如:靚坤、大飛、烏鴉、蔣天養、雷耀揚、司徒浩南、牧師等等;主角最喜歡的是山雞角色,配角最喜歡的是靚坤、大飛。


鍾愛經典劇


當然是《古惑仔》系列

80後不可磨滅的回憶,熱血青春的寫照,被無數青年模仿,也造就了一個年代的不良少年。

第一部《人在江湖》

主要寫浩南剛剛出道江湖參加幫派,陳浩南與山雞是少年玩伴,兩人因居住環境複雜,讀書不成,誤入歧途!兩人最愛看英雄片,立志要從黑道出人頭地!年少氣盛闖禍,浩南與山雞幼年時即與洪興社同門靚坤結怨。但二人被另一頭目大佬B哥賞識,加入洪興,浩南還成為有勇有謀的黑道新秀。靚坤為了自己的利益,勾結外人,害死大佬B,還設計把浩南逐出洪興社,浩南冒著生命危險,與靚坤決一死戰,為洪興清理門戶,更從此成銅鑼灣扛把子。

第二部《猛龍過江》

自靚坤被除後,洪興社陳浩南誓將成為銅鑼灣話事人,但招來同門大飛的肆意挑釁;另一方面山雞與雷攻的情婦丁瑤有染,回港後發現雷攻有意爭奪濠江新賭場,並以東英雙虎涉足濠江,於是一場腥風血雨的江湖混戰隨即展開。

第三部《隻手遮天》

"東星"在龍頭駱駝重整之後蠢蠢欲動。而"洪興"在蔣天生領導下更加活躍,陳浩南正式成為銅鑼灣區扛把子。

烏鴉佈局在荷蘭伏擊蔣天生,嫁禍浩南。洪興社為此誤會陳浩南,指定由大飛追殺陳浩南。烏鴉眼見龍頭大哥駱駝病重,乘機下毒手殺害,但仍替其風光大葬。喪禮之日,警方如臨大敵,江湖人馬致祭者極多,場面壯觀,浩南山雞二人突然出現。

第四部《戰無不勝》

黑社會洪興社的屯門區話事人恐龍被東星社的耀揚殺害,為填補該空缺,龍頭蔣天養決定從山雞及生藩二人中揀選一人任新一屆的屯門區話事人。

銅鑼灣的話事人浩南深明當話事人的壓力及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無奈,故力勸山雞不要爭取話事人之位,惜苦勸無效。一場殘酷的爭權戰亦告開始。生蕃為求打低山雞,竟勾結耀揚,設計陷害山雞等人。山雞好友大天二為幫助好友當上話事人之位,竟斷送性命。眾兄弟為此傷心不已。在競選當日,耀揚與生蕃之詭計終被揭穿,一場廝殺亦隨之展開,耀揚終難逃一死,生蕃亦被趕出洪興社。最終山雞亦順利當上屯門區話事人一職 。

另一方面,欣欣是屯門區一間中學的教師。欣欣一向討厭黑幫人物,但在認識浩南後,對黑社會的印象卻有所改變,對浩南更產生了傾慕之意,發生了一夜情。惜二人始終生存於兩個不同的世界,而浩南心中仍惦記著死去的女友阿細,二人感情無疾而終。不過,在欣欣心中仍念念不忘當晚二人共渡的浪漫時光。

第五部《龍爭虎鬥》

一九九七年後,迴歸香港進入歷史新時代,而在蔣天養的領導下,洪興社亦隨著政治社會形勢的轉變,而邁進新紀元。銅鑼灣區來了兩個新人物:一個是東星五虎中的司徒浩南,一個是灣仔區新上任高級督察李Sir。這兩個人都是衝著浩南而來。李Sir與浩南的關係在不斷的對抗敵視中產生了少許識英雄重英雄的感覺。另外,銅鑼灣亦不能容下兩個浩南,陳浩南與司徒浩南最終無可避免地來一場決鬥。

最後一部《勝者為王》

山雞被三聯幫委以重任,為促成幫會與日本山田組聯盟,他娶五代頭目草刈一雄的女兒草刈菜菜子為妻,特地從臺灣回港派喜帖給浩南、包皮等人。蔣天養率領陳浩南、大飛、韓賓、十三妹、包皮、大頭仔等人,代表洪興社赴日參加婚禮,並結識三聯幫已故幫主之子雷復轟。

雷復轟在美國念MBA,無意繼承父業,有心把幫主一職交給山雞,但代幫主忠勇伯大力反對,力促雷復轟坐上幫主之位。山雞與忠勇伯互生心病,恰巧雷復轟遇襲受傷,山雞被幫內人物懷疑是幕後主謀。不久之後,幫內又因為政府招安問題而起爭執,忠勇伯大力反對歸順。然後是山雞遇襲重傷,草刈菜菜子被奸。

山雞失勢,帶著草刈菜菜子負傷藏匿。陳浩南知山雞出事,赴臺與雷復轟見面。雷復轟表示為了幫內團結,必須要把幫主之位交給忠勇伯。兩人談判後,忠勇伯被暗殺,山雞更被幫眾認定是叛徒。草刈一雄驚聞女兒被奸及山雞遇襲,赴臺查明究竟,他決定與陳浩南聯手助山雞,一場腥風血雨就此展開 。

當然,還有很多古惑仔題材的電影或番外篇,但在記憶裡還是這幾部最好看。


仰望天影視


其實有很多電影都是值得多次觀看的,好的電影能夠看個兩三遍,但是我個人覺得沒有什麼電影會讓人想看十遍(除非你是研究)。畢竟時間有限,還有好多的好的電影等待著你

下面我就來講一下個人看過幾遍的好電影。

1.《重慶森鈴》

在如今電影行業高節奏,生產線化的模式下。那些年王家衛的電影,其實就是藝術。看王家衛的電影更多的時候看的不是劇情,而是一種氛圍,一種情緒。那一年金城武還稚氣,林青霞有氣質,王菲還很嫩的能掐出水,梁朝偉憂鬱內斂。這部電影我大概看了三遍,第一遍也許看的是劇情,第二遍看懂了一些細節,第三遍其實就是感受的一種情緒。失戀分手固然是痛苦的,可最後卻以像飛機起航般美好的心情結尾。裡面臺詞也很值得一提,文青最愛。“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在什麼東西上面都有個日期,秋刀魚會過期,肉罐頭會過期,連保鮮紙都會過期,我開始懷疑,在這個世界上,還有什麼東西是不會過期的?”,“如果記憶是一個罐頭,我希望它永遠不會過期。”等等

2.《西西里的美麗傳說》

我就大大方方的承認,哈哈,當年就是衝著情色去看的,第一遍就記得莫妮卡的大胸,哈哈。當然這也是本片一大亮點。然而過了很久再看的時候我終於知道為何這部電影豆瓣前一百了。當然不是情色,這部電影你可以看到很多個方面:“少年的成長,性心理的成熟,一個美麗的女人的一生,男人的情慾與懦弱,嫉妒的女人們的惡毒”這部影片有太多細節,足以一遍一遍觀看。男孩剪頭髮是因為穿短褲不讓坐大人的位置,後來長大後穿長褲被請到大人的作為剪頭髮。(短褲到長褲代表著長大)男孩對於莫妮卡的意淫從開始的英雄救美,到中間因為誤會莫妮卡不忠的惡毒,到只有情慾的意淫,到對莫妮卡一生的同情。感覺就像是一部男孩青春性發展史一樣。而關於戰爭,人性也都是本片值得看的點。

3.《告白》

中島哲也的作品,導演最富盛名的作品《被嫌棄的松子一生》當然也值得多次觀看,現在不提。

而《告白》我覺得是中島又一部經典。豆瓣第99,講的其實是關於一場殘酷的青春,前期感覺像是一場救贖而其實是一部腹黑的復仇,電影娓娓道來,從多個人內心的告白,牽出一個慘痛的故事,而劇情最後朝著不可挽回的結局,五星的結局,相當炸裂,而拍攝的風格卻十分清新,極大反差,故事情節使人震撼,看完真的有一種戰慄的感覺。

感興趣的話,關注我一波,走起!


眼界電影


隨著短視頻的火爆,相信現在很少有人能靜下心將一部電影看完。更不要說將同一部電影看數遍了。不過當我看到這個問題的時候,雖然我知道有很多電影都看過數遍,但腦中立刻浮現出的電影只有這一部——大話西遊之大聖娶親(1995)

一部已經知道劇情的電影,甚至主角說上一句臺詞,我能對上下一句臺詞的電影。我竟能看上數十遍,有時候我也在思考為什麼?我想這跟讀書的道理是一樣的,隨著年紀閱歷的不同,每讀一遍便會有不同的感悟,有時候看的不是書,而是自己的經歷或者過往的影子。那麼重複看一部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電影,應該也是這樣的。

年少時看到這部電影感到很有趣,裡面有許多稀奇的妖怪,就好像打開了一個魔幻世界一樣,而且星爺那無厘頭的表演,更增添了喜劇的效果。仍然記得記憶中的那個少年看到這部電影時,開懷大笑的場景。現在很少再有什麼事情能讓那曾經的少年,笑的那麼肆無忌憚了。

年紀稍長的時候,那時候已經知道男女情愛了。當看到至尊寶對紫霞仙子說出那句經典的臺詞:

曾經有一份真誠的感情擺在我的面前,我沒有珍惜,等我失去的時候才後悔莫及,人世間最痛苦的事莫過於此,如果上天能給我再來一次的機會,我會對那個女孩說三個字:我愛你,如果非要在這份愛上加上一個期限,我希望是一萬年

心中會有所悸動,當看到紫霞仙子為孫悟空抵擋牛魔王致命一擊的時候,會不知不覺溼潤眼角。

現在再去看這部電影的時候,會看到至尊寶戴上金箍的無奈,選擇了事業就只能放棄了心愛的人,與過去做個告別。和進入社會的我們何其相似,不是每個人都有權利選擇自己想過的生活,生活有的時候更多的是無奈以及妥協。不過希望我們都可以用善意對待他人,就像劇終時孫悟空附身在夕陽武士身上,填補了那曾經的遺憾。

我是喜愛電影的閣主,喜歡分享自己的感悟,有不同見解的朋友可以在評論區留言!


飛雲閣閣主


目前還真沒有哪部電影讓我看了十遍,但是還是有一部電影讓我看了五遍那就是《泰坦尼克號》。還專門收藏了《泰坦尼克號》的DVD。《泰坦尼克號》這部影片確實給人帶來的感觸頗深,任何人看完了都會陷入沉默深思。它包融信念、勇氣、犧牲和愛的不朽傳奇。不僅帶給大家生與死的震撼,更多的是對生命的思考!《泰坦尼克號》是1998年在中國內地上映。是由上譯廠譯製的又一經典佳作。當時中國有將近20億左右的人次看了電影,很多人都看了好幾遍,電影整整上映了5個月,是當時最長上映時間的一次。記得第一次看此片,老實說那時看的很懵懂,體會不出任何深意,只想看那艘號稱“永不沉沒”的巨船,是如何沉沒的。所以那時看了,也確實沒看出個所然,第二次又看此片,當船無情的撞上冰山後,當老船長在海水衝向他的那一刻,依然站在自己的崗位上,和自己的船共存亡,我看到了是一個老船長的內心一定是充滿了愧疚和自責的。第三次再看此片,當下等艙的窮人被關著,不讓出船時,心裡充滿的無耐和不平,都是人,為什麼在生死關頭,還要分高低貴賤?第四次又看此片,當傑克和蘿絲,九死一生的逃過一次又一次的劫難,當蘿絲被哄上救生遊船,而跳上船和傑克再牽手時,這時候我眼淚掉下來了。最後也就是第五次重溫此片,看到的是人性的大美與大愛。影片最後,聆聽了這部影片的主題曲,由加拿大著名歌星席琳?迪翁演唱的《我心永恆》。當熟悉的旋律再次響起的時候,依舊有無數遍觀看經典影片《泰坦尼克號》的觀眾痛哭流涕。《泰坦尼克號》上映,開啟了一段電影史上的浪漫愛情傳奇,數以萬計的人被男女主演為了愛情的力量和信仰的感動。我想,無論過了多少個20年,只要《我心依舊》,關於《泰坦尼克號》的經典就會一直存在,甚至都無法超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