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30以後,是不是大多會遇到同樣的職場危機?

321包姐


我是一名超過三十歲從事人力資源招聘工作的HR,針對這個話題,有比較深個人的感悟。

從感性的角度來講,我一直告訴自己,在職場上男女並無差別,在很多職業工種中,女性的表現遠高於男性,招男招女都一樣。然而理性與實施又讓我理解了社會上這個不爭的事實,即超過30週歲的女性的競爭力已落後於男性。

第一,先談我一個真實的案例。

大約在四年前,當我剛開始帶一個近15人左右團隊的時候,當時的工作量極速增加,以至於我不得不向當時的領導申請再增加一個編制,為此,我花了很長時間說服了我的領導,並答應領導招一名資歷相對較深的人員來提升整個團隊的能力結構。當我花了大概半個月左右時間面試了不下二十人後,我相中了一名接近三十歲的女生來加入我這個團隊,為此,我足足等了她一個半月辦理交接。在此期間的工作都是由大家加班加點完成的。

因為基於目前業務的快速擴展急需人手,在面試她的過程中我詢問過她打算何時結婚,何時要小孩,當時給到的答案是尚未有男朋友,三年內不考慮結婚生子的問題。然而事實上當她入職的第二個月就告訴我,身懷胎孕,要去檢查,同時需要請婚假結婚。

當時整個人都處於懵的狀態,詢問她面試的時候為什麼不如實告知,得到的答覆竟然是當時不知情,且當時真的沒有確定雙方關係,由於事發突然,奉子成婚。為此事,我被我的領導好好地訓了一頓,養了閒士不說,對團隊士氣也造成了很大的打擊。再後來,她在三產期結束後選擇了離職,從懷孕到離職期間,公司都一直給她支付著正常工資,而她對整個團隊,幾乎沒有任何貢獻。

從此以後,在招聘自己團隊內成員的時候,我都會盡量選擇男性、剛畢業待培養女性或者是已婚已育的女性。我認為有像我這樣經歷的人應該不是少數,所以這也就造成了三十歲仍然未婚未育女職工的職場危機。

第二,從企業的角度去看待這個問題。

從道德的角度來講,包括我在內,我相信大家都不支持給予這一批特定的人群以有色的眼鏡。然而站在企業的角度來講,不得不說這也是一種無奈之舉。這兩年的整體大環境都不好,企業都在捂著冬過日子,大多數企業鎖緊了編制甚至是大量的優化末位人員,因此造成了市場上求職的人數多過於了企業的需求人數。在這樣的情況下,企業有了更多的人才選擇的機會。當有同樣資歷不同背景的候選人放在企業面前可供其選擇的時候,企業考慮的出發點自然是效益的最大化及長期用工的需要。不妨試想,招一名30上下的女職工,大概率會在近兩年結婚生子,那她僅僅剛熟悉了企業的環境就要長期休假再招人補充,何不一次性到位招一名同樣性價比的男職工來得更為划算。

第三,從特定女職工的角度去看待這個問題。

其實我相信很多處於這個階段的女職工自身對此也是深深的無奈。有志於在事業上有更高發展的,三十歲之前都把時間投放在了事業上因而忽視了個人家庭方面的需要;想更多照顧家庭的,卻可能因為種種原因遲遲沒有在三十歲之前解決個人的單身問題,因而落得如此。

我認為既然已經如此了,要解決這個窘境只有兩種辦法:

1、放低自己的姿態,在這個特殊時期靠性價比取勝度過這個職場危機。

企業畢竟還是以盈利為目的的組織。如果你個人能夠給企業帶來很高的價值回報,同時你的薪資要求也並不高,那我相信還是會有不少企業願意考慮試用你的,畢竟低價、高能力的人是每個企業都想要得到的,為這樣的人熬上一年,並不是一筆虧本的買賣。所以如果你真的在這個年齡段遇到了求職危機,不妨放低一下自己的姿態來度過這個職業危機。

2、索性先解決了個人的家庭,再考慮新的工作機會。

我之前寫過一篇文章,其實從整體來看,女職工從業的人就並不高,因此離開工作崗位一兩年,在這一兩年做兩件事:找對象、學習進修,也是不錯的選擇,把自己的婚姻家庭問題解決了,同步去學府做一個深造,再選擇迴歸職場,也是具有很高的性價比的。

以上,僅為本人個人觀點。


職場HR老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