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的首功之人,末任湖廣總督瑞澄

湖廣總督比較特殊,因為湖廣管的是湖南湖北,廣卻不含廣東廣西。之所以叫湖廣總督是因為歷史上,兩湖和兩廣放在一起管理,在元朝實行行省制的時候將兩湖兩廣設立為湖廣省。後來到了明朝兩廣由於地處嶺南地區,所以單獨管理,於是湖廣總督就變成了只管兩湖。


辛亥革命的首功之人,末任湖廣總督瑞澄

歷史上湖廣行省

歷史上最後一任湖廣總督是瑞澄,很多人可能會說瑞澄之後,袁世凱、段祺瑞都被委任過湖廣總督,然而這些人沒有到任,我們只講這些實授的。

瑞澄,字莘儒,號心如,博爾濟吉特氏,滿洲正黃旗。瑞澄出身較為高貴,他的祖父是著名的琦善,就是後來接替林則徐的那位,琦善後來在圍剿太平天國時,病死軍中。所以清政府對待琦善的後人還是非常不錯的。


辛亥革命的首功之人,末任湖廣總督瑞澄

琦善

瑞澄的父親是恭鏜,一直擔任清朝的高級武官,先後履任過烏魯木齊都統、黑龍江將軍、杭州將軍等職務,尤其在擔任黑龍江將軍時,積極墾荒戍邊,有效的遏制了沙俄的南下。

瑞澄憑藉家裡的地位,年少時就以紈絝出名,當時與勞子喬、岑春煊合稱為“京城三惡少”。後來仰仗家裡的地位,瑞澄入刑部任筆帖式、主事。很快又被提拔成戶部員外郎。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北京,因留守北京有功,擢升九江道道臺。在九江期間,瑞澄比較清廉,官聲還算不錯,於是被調往了當時中國較為複雜的上海擔任道臺。


辛亥革命的首功之人,末任湖廣總督瑞澄

瑞澄

瑞澄到上海後積極和西方各國進行接洽,在上海建立起警察隊伍,在境內杜絕了鴉片的種植,為瑞澄贏得了不小的名聲。1908年升任江西按察使,旋即調任江蘇布政使。後任蘇州、松江、太倉、杭州、嘉興、湖州六地清鄉總辦,向外國購買軍艦,編成內河水師,一舉擊潰盤踞太湖一帶的水匪,擒獲匪首夏竹、林聲為。

雖然瑞澄有一些政績,不過瑞澄的上級是滿洲五虎之一的端方。端方在擔任兩江總督期間大力推行清末新政,要求下屬員工幹活且乾淨。端方執政方式過於強勢,所以瑞澄多次與端方有爭執,不時向中央打端方的小報告,1909年瑞澄上表辭官,想以退為進。清廷慰留,升任其為江蘇巡撫。在任期間欣賞培植戴季陶。他同時與張謇等立憲運動首腦和載澤等掌權大臣保持著良好的關係,聲名鵲起。


辛亥革命的首功之人,末任湖廣總督瑞澄

端方

1910年,瑞澄爬上了自己人生的巔峰出任湖廣總督。10月與錫良領銜聯名十八省督撫致電軍機處,請速開國會,成立責任內閣。

都知道保路運動和武昌起義是葬送清王朝的導火索。那麼辛亥首功應該給誰,其實不是什麼孫武、蔣翊武、劉公更不是孫中山、黃興、宋教仁,而是湖廣總督瑞澄。


辛亥革命的首功之人,末任湖廣總督瑞澄

武昌起義


一、保路運動

1911年6月1日,盛宣懷發佈了鐵路國有的政策,一時間保路運動愈演愈烈。關於保路運動不做過多的介紹。當時,鐵路國有一經發布就造成了較大的影響,而這個球踢到了當時督辦鐵路的端方身上,端方在處理湖南、湖北的鐵路國有問題上還是比較老練,很快平息了民怨。但是在瞭解四川保路運動的實際之後,提出了一個國家修一條,民間修一條的解決問題辦法。

其實,端方此時因為與四川總督趙爾豐的內部矛盾沒有完全聽任趙爾豐的意見,不過端方的建議還是比較折中的。然而瑞澄此時為了和端方搶功居然堅持修川漢鐵路,當四川保路運動變的不可收拾的時候,瑞澄讓調遣湖北軍隊赴川鄂邊境,入川平叛。


辛亥革命的首功之人,末任湖廣總督瑞澄

保路運動,保路同志會報告

二、起義爆發前夜

1911年10月9日,孫武等人在漢口俄租界配製炸彈時不慎引起爆炸。俄國巡捕聞聲而至,搜去革命黨人名冊、起義文告、旗幟等,秘密洩露。並拘捕劉同等6人,隨即引渡湖北當局。

按理來說,得到了革命黨人的花名冊,就該外鬆內緊,先出告示以安撫人們的情緒,然後暗地裡按照名冊一一抓捕,就像東三省總督趙爾巽一樣,這樣方為上策。可這個瑞澄呢,卻是反其道而行之,張榜公佈並四處捉拿革命黨人,揚言要殺無赦,鬧得全城人人自危。

當時武昌起義的組織非常混亂。武昌革命黨人其實是一群烏合之眾,他們先山寨了一箇中華同盟會華中總會,同盟會東京總部從來就沒被承認過這個組織。該會的領導人本來叫孫葆仁,為了和孫中山攀上親戚,連名字也改了。孫中山名叫孫文,號逸仙。他就改名孫武,號遙仙,在外假冒孫中山的弟弟。即使這樣一個山寨的武昌革命黨也不是個團結堅強的組織,內部派系林立,主要有兩個山頭,一個是文學社,另一個是共進會,雙方互相看不起,就連孫中山都對武昌起義都不保任何興趣和信任。

中國有個陋習,就是很多情報往往經過副手傳遞到主管的手裡,所以這個名冊傳到瑞澄那,原本幾個匪首變成和很多無辜的人都是匪首。這些副手這樣做的目的在於想多捉幾個新軍,從他們身上敲些竹槓下來。

此時的瑞澄十分猶豫。畢竟他不能像革命黨那樣寧可錯殺一千也不放過一個。因為首先清末實施新政,民意要表達,人犯要審訊;其次當時湖北新軍裡面很多富二代和官二代,不分青紅皂白的統統殺光,對於瑞澄的官聲不太好。

這個被偽造的花名冊被革命黨別有用心的利用,謊稱新軍和漢族軍人都在花名冊之上,這些人都搞的人人自危,於是武昌起義一聲槍響好多人就都稀裡糊塗的加入了革命軍中,這樣武昌起義才稀裡糊塗的成功了。


辛亥革命的首功之人,末任湖廣總督瑞澄

武昌起義

三、武昌起義防範中

楚望臺軍械庫的失誤。瑞澄獲悉革命黨要在武昌發動起義後,本來想把看守楚望臺軍械庫的漢人士兵全部撤換,改為旗兵守護。當時為其下屬的黎元洪立即堅決反對,認為如果他這麼安排,會加劇新軍中漢人士兵的離心,導致滿漢士兵間的矛盾進一步加深,不利於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瑞澄優柔寡斷的性格再次讓他收回了這一命令。清政府對新軍武器監管非常嚴格,武昌起義當晚,熊秉坤領導工程第八營的士兵發動起義,一共沒幾把槍,子彈更少。測繪學堂的起義者都是赤手空拳衝向楚望臺軍械庫。楚望臺監守官李克果給看守的漢人士兵分發子彈準備抵抗起義者,沒想到士兵們得子彈後,立即反水,響應革命黨的起義。李克果大驚,越牆逃走。由此起義士兵如虎添翼,獲得了大批起義需要的軍火。


辛亥革命的首功之人,末任湖廣總督瑞澄

黎元洪

四、鎮壓武昌起義

武昌起義爆發當晚,真正參加起義的革命黨人並不多。甚至到武昌起義成功後,革命官兵總共才四千多人,而當時僅武昌新軍就有一萬五千人之多。起義中大多數新軍持觀望態度,起義成功後,很多新軍自行散去。如果瑞澄能夠穩定軍心、沉著應戰,難說結局怎樣。那時革命黨不但數量不多,連統一的領導人都沒有,臨時讓革命決心並不堅定的連長吳兆麟擔任革命軍臨時總指揮。

起義發生後,總督府裡的官員意見比較一致,第八鎮統制併兼統巡防營張彪和師爺張梅生,認為瑞澄應該如兩廣總督張鳴岐一樣堅守陣地,進行抵抗。但是瑞澄雖然心裡害怕,但是清朝政府規定,守土官有守土之責,失去土地就要開刀問斬。此時,救星般的和稀泥派出現了,楚豫輪的管帶陳德龍認為,現在局勢險象環生,勝負難料。繼續呆在督署內,或有可能四面被圍,甚至性命難保。而楚豫輪就停在離督署不遠的江面上,大帥到了楚豫輪上照樣可以指揮,犯不著在這裡等死。再者在武漢中間的江面上,不算離開自己守衛的轄區。更有利的是,在輪船上如果平叛勝利了,也可以以功臣自居。失敗了,也容易逃命。現在就差最後一根壓斷瑞澄的稻草了。這根稻草是瑞澄的小老婆廖克玉。廖克玉是個大美女,16歲的少女嫁給了46歲的瑞澄。雖然廖克玉不是正室,但在正室空缺的情況下,成為瑞澄家實際的女主人,瑞澄對她十分疼愛。武昌起義當夜,瑞澄在是走是留的猶豫時刻,廖克玉發話了:“師爺是個書呆子,只知道盡忠報國,不知道隨機應變。乘現在還能走,趕快逃出去,到了兵輪上,不是照樣可以指揮嗎?在這裡,這麼多的家眷,你怎樣指揮打仗呢?即使你不怕,我們這些人也怕啊!”

終於,瑞澄決定儘快逃命。外邊槍炮齊鳴,出逃中人們十分慌亂,大門也不敢走。陳德龍提議可在後花園牆上打個狗洞出去,嚇破膽的瑞澄立即同意,帶領家人迅速逃走。由於地方最高領導瑞澄的親身示範,大多數本來忠於清廷,準備抵抗的軍人,也紛紛作鳥獸散。其實,直到瑞澄到達碼頭上船時,起義軍才第一次進攻總督府,在大多數士兵逃跑的情況下,起義軍仍進攻了多次,第二天清晨才攻下總督府


辛亥革命的首功之人,末任湖廣總督瑞澄

第八鎮統制併兼統巡防營張彪

五、反撲武昌

瑞澄是坐鎮湖廣地區的最高長官,根據清朝的法律,疆臣失守省城,必須要殉職,否則必遭政府誅殺。清朝的御史們紛紛強烈要求攝政王載灃,立即緝拿。然而,瑞澄上面有人,他的親姐夫是皇族裡的實權人物載澤。通過姐夫的出面力保,攝政王載灃從輕發落,瑞澄雖然被革職,仍令他掌握總督職權,希望他戴罪圖功。此時,革命軍僅攻克武漢三鎮之中的武昌,還有漢口、漢陽在清軍手中。瑞澄作為湖廣總督,有權立即調動湖南、湖北兩地的清軍,聯繫武昌城內的殘存力量,迅速進行反攻,形式興許還能控制,就如同後來的升允一樣。但是瑞澄已經嚇破膽,根本不組織抵抗,乘兵艦由漢口逃至蕪湖、九江。 10月29日,瑞澄逃至上海,向清廷奏報稱,“因兵艦煤盡而至九江,因九江兵變而至上海。”清清政府此時才下令上海當局進行捉拿,瑞澄又跑到了日本,逃避了懲罰。


辛亥革命的首功之人,末任湖廣總督瑞澄

升允

辛亥革命後,幾乎所有人對瑞澄都沒有好感。滿清遺老遺少對他痛恨之極,清亡後沒有一個人待見他。而傾向革命的人,反而嘲笑他,說他是個沒用的高幹子弟。然而,瑞澄最後的命運還算不錯,形式穩定後,悄然返回中國,1915年瑞澄病逝。



如果瑞澄能夠像端方一樣能夠建設性的提出解決鐵路國有的方案,像趙爾巽一樣機智的處理亂黨,像張鳴岐一樣堅定的進行鎮壓,像升允一樣有效組織反撲,辛亥革命就不可能成功。當然歷史不能如果,一個能力不行的人被推舉到了疆臣的大位上,這是辛亥革命成功的最主要因素,所以末代湖廣總督瑞澄是辛亥革命最大的功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