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流行病學調查專家們福爾摩斯般破解疫情“迷局”——他們為何被感染?

金羊網記者 符暢 譚錚 豐西西 通訊員 穗衛健宣

沒去過武漢,為何感染新冠病毒?一棟居民樓裡,為何相繼出現多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廣東流行病學調查專家們一直奮戰在抗擊疫情的最前線,猶如抗疫戰場上的“尖刀兵”,用科學的分析、縝密的“偵查”手段,在離病毒最近的地方,搜索著和病毒有關的蛛絲馬跡,抽絲剝繭般“挖”出真相,為疫情防控爭搶更多時間,最大限度防止疫情擴散。

那麼,他們究竟是如何尋找“真相”的?

A 互不相識怎麼齊齊染病?

一個轄區內,從未有交集的兩個陌生家庭,家中所有成員近期沒有出遠門的記錄,也沒有接觸過相關疫區人員,卻齊齊被確診染上新冠肺炎。這到底是怎麼回事?最近,廣州的兩個本地案例引起了疾控中心工作人員的高度關注。

2月初某天夜晚,廣州市某區疾控中心收到了一份來自某三甲大型醫院的送檢病例標本,經檢測,此病例標本結果呈新型冠狀病毒核酸陽性。疾控專家開展流行病學調查,以確認感染的來源。

確診患者A女士是廣州本地人。她表示,發病前14天沒有到湖北或武漢居住或旅行,一直生活在廣州,也沒有接觸過疫區人員。疾控調查人員按慣例對其發病前的活動軌跡和接觸情況進行了解。除了提到年三十有外出用餐的情況外,專家找不到任何能確認其感染來源的線索。

很快,A女士的先生和女兒也被確診患上了新冠肺炎,他們在發病前14天也一直在廣州,也沒有接觸過疫區人員。

這讓疾控專家們有些困惑。因此,A女士一家的流行病學調查一時也沒有結論。

就在此時,同一個轄區內的另一個家庭的B女士也被確診了。和A家庭相似的是,B女士沒有疫區人員的接觸史,也沒有出過遠門。

那B女士到底是怎麼被傳染的呢?疾控專家們再次陷入了“迷局”。後經仔細詢問,B女士的丈夫突然提到:年三十那天,他們一家曾到某餐館吃飯。

“某餐館的名字引起我們一個工作人員注意:這個名字很熟,好像在哪裡聽過。”

原來,上述兩個陌生的家庭,年三十的同一個時段在同一個餐館、同一樓層的臨窗位置用餐。

可到底是什麼原因,讓他們同時被感染呢?疾控專家開始回溯之前的案例,一個到廣州遊玩的湖北家庭的案例進入了他們的視野。這家人居住的酒店就在這個餐館附近!

專家們調查發現,大年三十同一時段,這一家人也在A家庭、B家庭就餐的餐館聚餐,且就坐在A、B兩家中間,三個家庭間相距不超1米。

謎題終於揭開,A、B兩家並非本地病例,而是在毫無知覺的情況下,與來自疫情重點地區的人員有了接觸。

無意間感染上病毒的,並不止A、B兩家。此前,佛山一名57歲的阿伯,就是因為一次聚會上被5名來自疫情嚴重地區的朋友敬過酒,從而導致被感染。

B 同一棟樓靠什麼“傳染”?

近期,廣州市某區一棟居民樓內,相繼出現了5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他們是怎麼被感染的呢?廣州市疾控中心專家們抽絲剝繭,力圖還原過程,尋找真相。

5例病例中有3例(廣州市確診病例A、B、C)屬於一號家庭成員,他們是一家三口。三人均表示,沒有接觸過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及來自疫區人員。但經過流行病學調查,疾控專家得知,病例A和病例B兩夫妻曾在1月中旬從外省坐火車來廣州找其孩子(病例C)。火車中途經停武漢,推測可能因同乘旅客中有未知的新冠肺炎病人,兩人因車廂內密切接觸而感染,後再通過家庭密切接觸傳給病例C。

二號家庭是同一棟樓的另一層住戶,是一對夫妻(病例D、病例E)。兩人也表示,沒有與確診病例和疫區人員接觸史。

同一棟樓接連兩個家庭“中招”,其中有何蹊蹺?經過詢問了解,一號家庭和二號家庭平時並沒有交集。難道二號家庭是通過其他途徑感染的?調查一時陷入了困局。

隨後,疾控中心專家對該樓的電梯、空氣、門把手等採樣分析,結果發現,一號家庭大門把手的標本檢測結果為核酸陽性,其餘標本結果都為陰性。這提示,一號家庭的病例可能通過咳嗽、打噴嚏、接觸等方式將帶有新冠病毒的飛沫播散到大樓的外環境中。

廣州市、區疾控中心專家又利用大數據技術開展病例的溯源調查。結果發現:1月23日前,該樓的住戶基本沒有戴口罩,並習慣按“關門鍵”以加速電梯閉門;通過細緻觀察,病例B有在電梯擤鼻涕的行為,這可能導致了新冠病毒在電梯內部播散;病例E在發病前曾兩次在病例B前、後1分鐘進出電梯,且在按完電梯按鍵後使用牙籤剔牙。

將這三個發現聯繫起來,疾控中心專家推斷,病例E極可能是因為和病例B同乘電梯,由於不良的個人衛生習慣而接觸新冠病毒導致感染。之後,再經家庭密切接觸傳染給病例D。

那麼,為何電梯的環境採樣檢測為陰性呢?疾控專家表示,可能是由於時間過去太久,電梯內部也經過了多輪消毒,因此無法檢出病毒核酸。

廣州市疾控中心專家提醒,新冠肺炎病人如果沒有做好自我防護、佩戴口罩,其通過咳嗽、打噴嚏、接觸等方式將飛沫等散播在外環境後,極有可能使新型冠狀病毒殘留在物品表面或密閉空間的空氣中。專家呼籲,廣大市民應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做好個人防護,保護自己的同時也保護他人。

C 開個短會就“中招”了?

女生Y在廣州從事服裝批發工作,老家湛江,在廣州與兩名哥哥同住。

1月18日,Y的老闆去武漢分店出差,19日返回廣州。當天,他召集了店長和Y一起開了1個小時簡短會議。開會時都沒有戴口罩。

當晚,Y感到咽痛,自行服用了感冒藥,感覺症狀有所好轉。

1月23日,Y與兩位哥哥回湛江過年,當天晚上到家與家人一起就餐。24日,老闆告訴員工,21日他前往加拿大時出現發熱,目前就診服藥。Y一得知這個消息馬上警惕起來,老闆在幾天前就去過武漢!當時大家都沒戴口罩,自己有可能被感染了!因此Y即便沒有任何症狀,仍在下午去了醫院就診。就診後回家在自我單間隔離觀察,並單獨就餐,不外出、與家人保持距離。

1月27日凌晨,Y出現發熱、畏寒、喉嚨疼等症狀,並伴有乏力、肌肉痠痛,她馬上覺得不妥,早上再次去到醫院就診並接受隔離治療。28日,Y被確診為新冠肺炎。29日,Y得知老闆也被確診。

由於Y防病意識較強,回到家鄉後得知自己老闆出現發熱等症狀後,採取了相應措施,Y的家人都沒有出現任何不適,沒有感染新型冠狀病毒。

省疾控中心專家表示,目前正值返工時節,返工時應如實告知單位自己的旅行史(是否從疫情高發地區返回廣東),主動配合單位做好隔離、健康登記等工作。

辦公場所應該多通風、多消毒。如果是多人一起辦公,每個人都要佩戴好口罩,勤洗手、多喝水,單位如果有飯堂的要實行分餐制、錯峰就餐。此外,應少開會、開短會。開會前應做好場所的消毒和通風。參會人數不要太多,會議期間佩戴好口罩。會議結束後也要做好場地打掃、消毒和通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