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天使”

千陽縣人民醫院在疫情防控阻擊戰打響後,動員全院力量,調集精銳骨幹,組建“天使戰團”,向病毒“亮劍”,向疫情宣戰。譜寫出一曲曲動人的戰歌。

“疫情緊張,時不我待,此刻你們就是戰將,只有戰勝疫情,才無愧於我們‘白衣天使’的美譽,出征、加油!”院長王佩軍在全院誓師大會發布“戰疫”號令。

把好頭道關

“請問您是近期返鄉的嗎?”“請您配合,測量一下體溫。”春寒料峭,千陽縣人民醫院預檢分診處的藺紅娟“全副武裝”在半封閉的醫院門口,迎著烈烈寒風,不厭其煩的盤查、問詢著每一位來醫院就診的患者。

醫院抽調21人組成預檢分診小組,在醫院門前搭棚設點,分四班,24小時輪守,對所有來院就診的病人詳細預檢問診,根據患者來源地和身體狀況,分湖北及外地患者、普通發熱患者和一般患者3類,經3個通道送進醫院分類就診。

“我們儘量要問的多一點、細一點,只有我們把好了這道關,才能杜絕疫情在病人間,在醫院內交叉傳染。風險是大,但責任更大。”負責預檢分診的副院長甄彩霞對值守的同事說。

組裡7名男同志主動承擔起夜晚的值守任務,靜寂漫長的寒夜,伴著帳篷中的點點燈光,一熬就是八、九個小時。

“這不是國家有難嗎,這是我的工作,苦點、難點沒啥,我樂意、我驕傲。”值守完夜班的隆意飛揉了揉紅腫的眼睛,邊來回地跺腳,邊給電話那頭的女朋友說。

堅守“熱”門診

醫院專設兩個發熱門診,院黨支部書記李曉峰引領10名業務骨幹,分區接診發熱患者。直面危險人群,沒人退縮、沒人畏難,詢問病史、檢查病情,帶著患者檢查血常規、拍CT,一天下來人人累得直不起腰。1月23日至今,初診發熱病例151人,其中武漢來人5名,其他外地來人59名,二次回訪78人。

“家偉,媽媽也想你,這個春節媽媽不能陪你一起過,你長大了,要聽話,別亂跑,好好在家複習功課,好好陪爺爺在家過年。”同樣的話張小玲內疚地給讀大二、放假回家兒子已說過好幾回。

作為醫院發熱門診的業務負責人,張小玲從大年初一就讓兒子和愛人回到父母家暫住。她白天既要上門診,鑑別病人是否新冠肺炎疑似患者,又要操心科室消毒通風、人員防護、醫療廢物處理,防止醫護人員自身感染,還要隨時準備到全縣7個交通檢查點接診來千發燒病人。時常忙得錯過飯點,下班沒個準點,回家也孤身一人,經常是天不亮就出門,夜深了才回家,晚上一有緊急情況,又得馬上到崗。

科室新人鄧新星駐紮發熱門診,怕感染家人,有家不敢回,白天黑夜地連軸轉。愛人也是醫生,忙得沒時間,幾個月大的孩子沒人帶,家裡亂成了一團麻。可他總是勸慰愛人:“放心,會好的,等疫情過去,一切都會好的。”

愛在隔離區

“是我的病人,我熟悉情況,我留下。”在湖北鄂州回千人員羅某出現疑似症狀,被送到寇家河隔離病區後,醫院呼吸內科主治醫師武小雪主動向領導請戰。

就這樣,一個由副院長左寶功帶隊,醫生武小雪,護士萬樂萍、張碧茹,控感安亞妮,藥械師苗麗萍、司機張俊強和廚師楊玉平組成的小團隊就開始了天使與魔鬼的較量。

羅某剛到隔離病區時,憂心忡忡、情緒低落,不吃藥、不吃

飯,對治療很不配合,老躺在床上,呆呆地一言不發。團隊一班人,變著法地鼓勵他、開導他,加他微信,聯繫他的朋友和他聊天,吩咐廚房每天變著花樣給他補充營養,拉著他一起在病房裡走圓圈,做健身操。

後來,病區又轉來一個武漢回千的疑似患者張某,團隊的工作量更大了,每天身著從頭到腳層層的防護設備,給病人打針、服藥,收集生活垃圾和醫療廢物,還有一天六次的空氣消毒、擦拭消毒和噴霧消毒,個個忙得沒個喘息的時間。屋外雖然寒冷,但病房內不停地忙碌,加之身著防護服,汗水早已浸溼了他們的衣服。

鼻咽拭子,特別是咽拭子是一個既要精準又很危險的診療科目,當拭子進入病人的鼻腔和咽喉時,病人本能地噴嚏和咳嗽,武小雪的口罩、手套、護目鏡、防護服上,時常噴得滿是病人的口鼻飛沫,稍有不慎,就有被傳染的風險。

“當我們請戰走進隔離病區的那一刻,所有的風險都已想過,但我們無怨無悔,因為我們是醫者。”他們異口同聲地表達著相似的想法。

“用生命守護生命。”天使從來不在天上,她就在你我身邊。

(通訊員 範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