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精神是最強大的免疫力

科學精神是最強大的免疫力

此時此刻,我們正在經歷一場對抗新冠肺炎疫情的阻擊戰。

面對海量疫情信息和五花八門的防護手段,有的人緊張、焦慮甚至恐慌。一時間,圍繞白醋、板藍根、奧司他韋等關鍵詞的搜索量攀升,喝高度白酒、蒸桑拿甚至吸菸、喝漂白劑可防病毒等謠言四起。

恐慌,是比病毒更可怕的傳染病。抵禦疾病、對抗謠言,最強有力的武器是科學。

疫情的暴發,就像一道擺在我們面前的考題,考驗的是個人和社會的科學素養,是國家的治理能力與發展定力。

什麼是科學素養?其內涵是對科學規律的尊重、學習、掌握、使用,直至外化為一種共識與自覺自律的行動。尊重學習科學規律、按照科學規律辦事、提升全社會的科學素養,是我們從這場疫情阻擊戰中汲取的最大養分。

在這場戰疫中,我們可以看到,從強化管理重點地區、社區基層的人員流動,到延長假期、調整生產生活節奏;從加強醫學科研攻關、查證病毒來源和傳播特點,到制定優化臨床救治方案;從科學分析疫情傳播規律及影響因素,到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加強人員排查、監測……一系列堅持科學精神、貫徹科學原則的舉措,讓防控疫情形勢開始出現了積極變化。可以說,

科學認知越深入,我們抗擊疫情就越有底氣;科學精神越普及,我們驅散恐慌、擊退病魔,就越有信心

對個人而言,提升科學素養,既包含著提高自身的知識水平、樹立正確健康觀等狹義內涵;更蘊藏著公共規則意識內化、理性科學鑑別能力增強等深廣含義。這種素養,能讓我們面對紛繁複雜的信息與突發情況時,做到理性甄別、謹慎求證、精準判斷、穩妥應對,可以成為我們面對各種風險時的護身符。

對各級幹部而言,提升科學素養,意味著要以科學思維研判形勢、以科學方法開展工作、以科技手段提升綜合能力。當前,隨著節後返程、復工進入高峰期,疫情防控到了最吃勁的關鍵階段。疫情防控,不是簡單地靠喊口號、下決心就能做到位的,而要尊重科學、遵循規律,真正將黨中央決策部署落到實處、執行到位。

再從更高層面放眼,國家治理、社會發展亦要堅持科學精神,貫徹科學原則。

經濟發展,要尊重經濟規律,堅決摒棄一些不符合經濟規律的路徑依賴,走到尊重市場的道路上來。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對此有著切身體會。不按市場規律辦事,受到的懲罰也超出預期。曾出現的違背經濟規律、遏制市場競爭的粗放型經濟發展方式,在帶來增長的同時,也成為高質量發展轉型的阻礙,必須以刮骨療毒的決心徹底轉變,方能繼續前進。

社會治理,要尊重社會治理規律,始終以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為出發點,為民解憂,在紓解百姓的痛點上下功夫,謀求社會發展的最大公約數。

生態建設,要尊重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規律。17年前,食用野生動物果子狸而引發“非典”疫情;17年後的今天,雖仍無定論,但種種證據將此次疫情暴發的源頭,再次指向食用野生動物這一陋習。如果人類無法剋制自身衝動,向大自然無休止地索取,就會破壞生態平衡。這已然給我們敲響了警鐘。當下,人類更應重新自省,對自然的尊重、人類的自律,才是與自然和諧相處、文明永續發展的生存之道。

“那些不能殺死我們的,終將使我們更加強大。”新冠肺炎給治癒者留下的,是對病毒的免疫力。而抗擊疫情給社會、國家留下的,是遵循科學規律辦事、運用科學精神發展這個最強大的免疫體系。

刊於《瞭望》2020年第7期

科学精神是最强大的免疫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