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疫情拐點已至,那企業的春天就不遠了?

媒體專訪武漢大學中南醫院院長、雷神山醫院院長王行環,王院長表示:真正的疫情拐點已經來到,現在醫院裡消耗的很多都是存量。五天來新發病數據連續下降,這是一個坡度,逐漸地、穩穩地在降,而且沒有反彈過,因此說拐點已到,這點上是有信心的!

既然疫情拐點已至,那企業的春天就不遠了?

截至目前,武漢、湖北、全國因新冠病毒肺炎產生的重症病例佔確診病例的比例連日下降。與1月27日相比,疫區及全國的數值均大幅下降,這些變化說明全國各地的疫情防控效果已經顯現。失去傳播途徑的病毒也逐漸可控。除湖北外中國各地的病患數值連續12天下降,說明通過之前的封閉措施,效果初顯,疫情已經有所緩解。這說明全社會的組合封閉措施是有作用的。

既然疫情拐點已至,那企業的春天就不遠了?


最近幾天,網上不斷傳來因為疫情影響,企業面臨巨大困局的聲音,對此,我深有同感。中國的經濟體組合還是粗放型簡單化的模式為主。毛利率和現金流較大的幾個行業,無不是依靠人流量撐住的產業,比如餐飲、交通、旅遊、酒店、教育、地產等等。中國最豐富的資源就是人流量,因此在之前的經濟模式裡,能夠引流到大量人流的產業,都賺得盆滿缽滿。簡單的產業鏈條、關係民生的產業結構,造就了多少億萬富翁。甚至中國固化思維裡的“衣、食、住、行”四大產業,因為根本在於人的最基本訴求,變成了穩賺不賠的創業方向。

既然疫情拐點已至,那企業的春天就不遠了?


而應對此次疫情,全社會封閉措施的實施,對於防控疫情是最有效的手段。但對於眾多商家,這一個多月的封閉期,考驗的是各家的家底兒。人流量斷崖式下降,各種經營成本卻不斷上升的當下,沒有一家企業能輕鬆度日。網上甚至有一篇文章《第一批扛不住的企業已經開始倒閉》,引爆了熱議。文章裡著重闡述了疫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巨大,且用了兩家企業,一家是線下教育集團,另一家是著名KTV的無奈倒下作為例證。甚至直指整個中國經濟在此次疫情中被看衰的前景。

我暫且不論這篇文章的熱點把握,以及順利引起了大量慘淡經營的企業共鳴進而爆發熱議。首先說2018年之前的中國大部分產業發展其實都是有些畸形的,熱錢各種在路上,大部分行業都在燒錢,僅僅為了取得更大的流量,以獲得更多的熱錢關注。在這種局勢下,各種畸形發展的行業紛紛出現,有教育集團一夜開設幾百家分支機構,大量吸收學員,甚至以質換量;有的地產企業盲目轉型,以超越自身上百倍的槓桿撬動文旅產業,以至於步子太大傷到了自己。而當政策收緊之時,這些靠無序砸錢的行業終於收到惡果。變現能力差、過度依靠資本支持、經營成本巨大,在疫情來臨前,就已經有大量的企業被自己打垮。

既然疫情拐點已至,那企業的春天就不遠了?


我們承認,這次的疫情帶來的影響是十分巨大的,各行各業都在遭受打擊和損失,沒有一個經營者能夠逃過。以往利潤率較高的服務業,在這次疫情中受到的打擊是最大的。服務業的根本是提供服務的人,疫情讓大量的人處於封閉狀態,無法在應該提供服務的位置上。本身在春節期間就是服務業起勢的好時機,以往每年春節長假,都是服務業大賺特賺的機遇。但今年春節,保守估計整個服務行業損失將高達萬億。

而國家經濟基礎的製造業,將面臨更巨大的衝擊,因為人員無法到位,工廠被迫停工;因為物流無法保障,原料供應不及;因為斷貨,上下游的供應鏈徹底斷裂。如此一來,整個製造業面臨的將是滅頂之災。

如此看來,若是疫情的拐點已至,那麼下一步就是恢復整個社會秩序,重拾經濟發展。經濟的拐點又將何時到來呢?

既然疫情拐點已至,那企業的春天就不遠了?


現在看來,抓緊這一段時間做好復工後前的籌備,才是正解!

首先是人員的準備,作為企業應該第一時間確定一週左右復工的話,能明確的到崗人數以及最重要崗位的出勤率。需要根據人數做好人員調崗和分配的貯備,將最大的力量放在最快能見到利潤的生產崗位上去,以保證復工後產品輸出的品質不因人員的變動發生改變。

其次,需要和上下游供應鏈上的企業做好溝通。提前鎖定合作基礎,並靈活處理有可能產生違約風險的部分。而對於有可能產生問題的鏈條供應,需要做資金、物流、運輸、服務等各方面的測試,將可能產生的生死問題壓縮到最低。

第三,提前做好現金流儲備,必要的時候該割肉止損不能手軟。畢竟面臨生死問題的時候,任何決策都容不得半點猶豫。做好各種自救準備,包括經濟上和心理上。加速開發新渠道建設,保守估計疫情的影響可能還將持續2個月左右,如此看來,五月才能迎來真正的經濟拐點,那麼在這之前的開源節流方案,從現在就要提出。

第四,開誠佈公與員工溝通,過苦日子現在已經得到了全社會的共識。因此在這樣一個時機,是不是能做到讓每一個人盡全力和企業一起打下去,就將是成敗的關鍵,俗話講人心齊泰山移。依靠每一位員工的智慧,當決定了方向就堅定走下去,不容得任何質疑。

復工後,第一時間是抓住最有利於企業獲取收入的產業及部門,所有的重心往這個體系傾斜,保證企業在最擅長的領域快速贏回損失。然後就是抓緊成立小快靈的新渠道開發團隊,快速推進新渠道的拓展,走不通的路就不要浪費精力,走得通的路就加大投入。力爭在餘下的時間裡搶回損失,並通過渠道的加強,增強企業的抗風險能力。

既然疫情拐點已至,那企業的春天就不遠了?


如此來看,疫情已經是無法避免的發生了,我們要做的不是復工之後大家坐在一起埋怨老天的不公,而是從現在就開始自救的每一步。在這樣的一個時局,靠外力永遠都不能扛過嚴冬。唯有依靠自己,依靠員工,才能在縫隙裡拼出一條成功之路。相信經過這些困難還能笑到最後的企業,必將成為社會的脊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