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疫情拐点已至,那企业的春天就不远了?

媒体专访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院长、雷神山医院院长王行环,王院长表示:真正的疫情拐点已经来到,现在医院里消耗的很多都是存量。五天来新发病数据连续下降,这是一个坡度,逐渐地、稳稳地在降,而且没有反弹过,因此说拐点已到,这点上是有信心的!

既然疫情拐点已至,那企业的春天就不远了?

截至目前,武汉、湖北、全国因新冠病毒肺炎产生的重症病例占确诊病例的比例连日下降。与1月27日相比,疫区及全国的数值均大幅下降,这些变化说明全国各地的疫情防控效果已经显现。失去传播途径的病毒也逐渐可控。除湖北外中国各地的病患数值连续12天下降,说明通过之前的封闭措施,效果初显,疫情已经有所缓解。这说明全社会的组合封闭措施是有作用的。

既然疫情拐点已至,那企业的春天就不远了?


最近几天,网上不断传来因为疫情影响,企业面临巨大困局的声音,对此,我深有同感。中国的经济体组合还是粗放型简单化的模式为主。毛利率和现金流较大的几个行业,无不是依靠人流量撑住的产业,比如餐饮、交通、旅游、酒店、教育、地产等等。中国最丰富的资源就是人流量,因此在之前的经济模式里,能够引流到大量人流的产业,都赚得盆满钵满。简单的产业链条、关系民生的产业结构,造就了多少亿万富翁。甚至中国固化思维里的“衣、食、住、行”四大产业,因为根本在于人的最基本诉求,变成了稳赚不赔的创业方向。

既然疫情拐点已至,那企业的春天就不远了?


而应对此次疫情,全社会封闭措施的实施,对于防控疫情是最有效的手段。但对于众多商家,这一个多月的封闭期,考验的是各家的家底儿。人流量断崖式下降,各种经营成本却不断上升的当下,没有一家企业能轻松度日。网上甚至有一篇文章《第一批扛不住的企业已经开始倒闭》,引爆了热议。文章里着重阐述了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巨大,且用了两家企业,一家是线下教育集团,另一家是著名KTV的无奈倒下作为例证。甚至直指整个中国经济在此次疫情中被看衰的前景。

我暂且不论这篇文章的热点把握,以及顺利引起了大量惨淡经营的企业共鸣进而爆发热议。首先说2018年之前的中国大部分产业发展其实都是有些畸形的,热钱各种在路上,大部分行业都在烧钱,仅仅为了取得更大的流量,以获得更多的热钱关注。在这种局势下,各种畸形发展的行业纷纷出现,有教育集团一夜开设几百家分支机构,大量吸收学员,甚至以质换量;有的地产企业盲目转型,以超越自身上百倍的杠杆撬动文旅产业,以至于步子太大伤到了自己。而当政策收紧之时,这些靠无序砸钱的行业终于收到恶果。变现能力差、过度依靠资本支持、经营成本巨大,在疫情来临前,就已经有大量的企业被自己打垮。

既然疫情拐点已至,那企业的春天就不远了?


我们承认,这次的疫情带来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各行各业都在遭受打击和损失,没有一个经营者能够逃过。以往利润率较高的服务业,在这次疫情中受到的打击是最大的。服务业的根本是提供服务的人,疫情让大量的人处于封闭状态,无法在应该提供服务的位置上。本身在春节期间就是服务业起势的好时机,以往每年春节长假,都是服务业大赚特赚的机遇。但今年春节,保守估计整个服务行业损失将高达万亿。

而国家经济基础的制造业,将面临更巨大的冲击,因为人员无法到位,工厂被迫停工;因为物流无法保障,原料供应不及;因为断货,上下游的供应链彻底断裂。如此一来,整个制造业面临的将是灭顶之灾。

如此看来,若是疫情的拐点已至,那么下一步就是恢复整个社会秩序,重拾经济发展。经济的拐点又将何时到来呢?

既然疫情拐点已至,那企业的春天就不远了?


现在看来,抓紧这一段时间做好复工后前的筹备,才是正解!

首先是人员的准备,作为企业应该第一时间确定一周左右复工的话,能明确的到岗人数以及最重要岗位的出勤率。需要根据人数做好人员调岗和分配的贮备,将最大的力量放在最快能见到利润的生产岗位上去,以保证复工后产品输出的品质不因人员的变动发生改变。

其次,需要和上下游供应链上的企业做好沟通。提前锁定合作基础,并灵活处理有可能产生违约风险的部分。而对于有可能产生问题的链条供应,需要做资金、物流、运输、服务等各方面的测试,将可能产生的生死问题压缩到最低。

第三,提前做好现金流储备,必要的时候该割肉止损不能手软。毕竟面临生死问题的时候,任何决策都容不得半点犹豫。做好各种自救准备,包括经济上和心理上。加速开发新渠道建设,保守估计疫情的影响可能还将持续2个月左右,如此看来,五月才能迎来真正的经济拐点,那么在这之前的开源节流方案,从现在就要提出。

第四,开诚布公与员工沟通,过苦日子现在已经得到了全社会的共识。因此在这样一个时机,是不是能做到让每一个人尽全力和企业一起打下去,就将是成败的关键,俗话讲人心齐泰山移。依靠每一位员工的智慧,当决定了方向就坚定走下去,不容得任何质疑。

复工后,第一时间是抓住最有利于企业获取收入的产业及部门,所有的重心往这个体系倾斜,保证企业在最擅长的领域快速赢回损失。然后就是抓紧成立小快灵的新渠道开发团队,快速推进新渠道的拓展,走不通的路就不要浪费精力,走得通的路就加大投入。力争在余下的时间里抢回损失,并通过渠道的加强,增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既然疫情拐点已至,那企业的春天就不远了?


如此来看,疫情已经是无法避免的发生了,我们要做的不是复工之后大家坐在一起埋怨老天的不公,而是从现在就开始自救的每一步。在这样的一个时局,靠外力永远都不能扛过严冬。唯有依靠自己,依靠员工,才能在缝隙里拼出一条成功之路。相信经过这些困难还能笑到最后的企业,必将成为社会的脊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