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遺忘的石頭村:鮮少被外地遊客知道,卻保留了一代人的記憶


對福建外省遊客來說,福建旅遊永遠是廈門鼓浪嶼,其次漳州土樓,最後是南平武夷山。但熟悉福建的驢友攝友知道,福建的自然人文景點其實十分豐富,遠不止以上這些。但由於各地旅遊業發展不平衡,使得許多充滿原生態,原滋原味的風景被遺忘,比如位於泉州的樟腳村。

事實上在很早的時候,這種石頭厝在福建沿海一帶並不少見。由於當地臨海且夏季頻發颱風,普通的木頭房根本適應不了這樣的天氣,而石頭房卻正好符合了當地居民的居住需要。

它既能抗風擋雨,抵禦颱風這種惡劣天氣的侵襲,同時它還能抵禦海風的酸性腐蝕,冬暖夏涼。於是一時之間,大家紛紛建起了石頭房。

然而這種石頭房抗震能力極低,隨著經濟的發展,同時也出於安全考慮,許多村民都拆了石頭房,紛紛蓋起了新樓。與此同時,政府也出臺了“石改”政策,導致石頭房越來越少,到現在,這種房子已經鮮少能見到了。

難能可貴的是,在泉州泉港一帶還保留了這種古老的沿海建築,目前主要以樟腳村為代表。這種房子不同於現代人用鋼筋水泥建造的房屋,而是由石頭一塊一塊堆砌而成,就連門前的臺階都是用石頭層層疊加壘上去的。

屋頂則是用磚瓦建成,同時每片瓦塊上都有一小塊石頭疊在上面,來增加瓦片的重量,從而更好地鞏固屋頂。據說,富貴人家的石頭房都是砌地平平整整地疊加起來的,而貧困一點的家庭則是用大小不一,形狀各異的石頭一層一層見縫插針地壘起來的。

雖說這只是當時沿海人家不得已而為之的一種建造方式,但時過境遷再看這些石頭房,卻意外地發現,它們呈現出來的效果竟有些隨意,不拘小節的味道。也許相比起那些刻板規矩的磚塊房,這種出人意料的有些調皮的設計才是那些攝影愛好者更想捕捉的美感吧。


這些石頭房對於樟腳村而言,不僅是作為村子吸引遊客前來參觀的一大特色,更是深深地紮根在石頭村裡的一個活化石。

這些房子見證了石頭村的滄海桑田,一代代村民在這些石頭房中出生又老去,它們承載著的是幾代老人心中最深沉的回憶。或許,正是因為這份心底的牽掛,才讓這些房子繼續展現在世人面前,世世代代地流傳下去。

但遺憾的是,泉州雖然與廈門相鄰,但旅遊業一直不是其主導產業,其境內雖然比廈門擁有更多的自然人文旅遊資源,但並沒有發揮其優勢,便使得樟腳村這樣具有網紅性質的特色旅遊村,只有少數人拜訪。

而這樣相同的石頭村,對岸臺灣的芹壁村已是遠近聞名的著名旅遊景點。目前只有少數喜歡攝影的本省驢友,才會組團自駕前往,而對於本省大眾遊客來說,樟腳村聽說過卻不知其具體在何處,就更別說外省遊客。【圖片為老AO授權去驢行,禁止轉載使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