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小麥旺長有“處方”

河南農業大學博士生導師、河南省政協常委、農業農村部小麥專家指導組顧問郭天財教授支招

本報全媒體記者 李志民 張傳勝 文/圖

“這塊地畝群體超過100萬了,必須控制繼續旺長,才能豐產”“苗高30釐米,長得太旺了!這塊地每畝頭數已經超過100萬了。要想實現高產,一畝地成穗必須控制在40多萬穗。所以必須控制旺長,讓目前六成的分櫱死掉,剩餘的四成麥頭才能活得健壯。”日前,在河南省農科院現代農業科技試驗示範基地,郭天財教授在一塊麥苗長勢茁壯的田裡,掏出隨身攜帶的一個小鏟子,挖出一撮麥苗,一根根看完,又掏出尺子量了量麥苗的“身高”,一瓢“冷水”澆在了身邊農民的身上。

眼下,隨著氣溫逐步回升,冬小麥陸續進入返青、起身和拔節期,這一階段是決定成穗多少和麥穗大小的關鍵時期,也是田間管理的最重要時期。雖然發生了新冠肺炎疫情,但時令不等人,作為全國小麥第一生產大省,小麥專家冒著疫情,深入田間地頭,指導農民對春節麥田進行管理。

控制小麥旺長有“處方”


郭天財教授(右)在麥田指導小麥管理

這幾天,本報陸續接到很多農民的來電反映,他們種的小麥長高了不少,長勢看上去很好,估計今年小麥會豐收。郭天財教授說,這可不一定,這種現象不一定是好現象,不能掉以輕心。去年秋播以來我省氣溫持續較高,加上部分麥田早播,而且播量偏大,目前小麥旺長趨勢明顯。

他認為,旺長容易導致四個方面的問題:一是一旦發生倒春寒極易發生凍害;二是小麥長得高,抽穗後遇到颳風下雨天氣容易倒伏;三是消耗養分多,若管理不及時會導致後期早衰,造成籽粒不飽而減產;四是麥田通風透光條件差,容易發生病蟲害。

針對小麥旺長,郭天財教授為農民支招:最好的辦法是在小麥起身期進行機械碾壓,效率高、效果好。也可在起身期對旺長麥田噴施植物生長抑制劑控制生長。另外,深鋤斷根也是控制麥苗旺長的一個好辦法,在當前“抗疫”的非常時期,農民朋友鋤一下麥田,既管理了麥田,又鍛鍊了身體。

郭教授叮囑:“這個時期麥田管理的好與壞,會讓一畝地產量相差100公斤左右。”各地要因地因苗制宜,分類適時做好肥水運籌,苗弱的早點澆水施肥,苗壯的可推遲至拔節初期以後再澆水追肥,避免發育過快過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