築起抗擊疫情的鋼鐵長城??記奮戰在一線的街道社區工作人員和志願者們

築起抗擊疫情的鋼鐵長城

——記奮戰在一線的街道社區工作人員和志願者們

當前,疫情防控工作到了最吃勁的關鍵階段。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既是一次大戰,也是一次大考。路南區各街道社區工作人員和黨員群眾志願者們攜手並肩,堅守陣地,衝鋒在前,用血肉之軀築起一道道抗擊疫情的鋼鐵長城。

鏡頭一:惠民道街道

疫情防控戰役打響以來,惠民道街道黨工委組織各社區向居民發出倡議,招募黨員志願者和熱心居民,組建志願服務隊,加強社區疫情防控一線力量。眾多黨員群眾志願者自覺自發行動起來,連日奮戰在疫情防控第一線,為小區居民的生命安全保駕護航。

張大慶是惠民園第一社區的一名退役軍人,2月1日,在惠民園小區實施封閉管理後,他加入到守護社區的“陣營”當中。張大慶主動承擔起小區門口監查員的重擔,在寒冷的天氣室外作業,一站就是三四個小時,測體溫、排查詢問、登記來人……正在唸大學四年級的女兒也來到張大慶身邊,主動提出加入社區志願者隊伍,父女兩代志願者攜手並肩,成為社區防疫戰線上一道溫情又堅韌的風景。

李維福、李德寶是景安社區的居民志願者,為加強樓道防疫措施,他們自費買來84消毒液,堅持每天為居民樓道、公共花園、健身器材、垃圾桶等進行消毒消殺。李維福還將家中的N95口罩分發給了社區參與疫情防控的熱心居民,提高個人防護,讓大家更好地為社區疫情防控工作服務。

目前,惠民道街道12個社區紛紛組建了自己的黨群志願服務隊,越來越多的“紅袖標”“紅馬甲”出現在社區疫情防控一線,形成了“一個社區一支隊伍”的志願服務力量,為守護家園,防止疫情擴散作出了無私的奉獻。

鏡頭二:小山街道

在小山街道防疫一線駐守著一群還在哺乳期的媽媽們。

花園裡、聯合里社區的王巧欣、李豔、王愛霞、金璐組成了“二胎媽媽”疫情服務隊。接到疫情防控通知時,她們都二話不說,把還在哺乳期的孩子推給家裡人,在第一時間出現在社區,哪裡有需要就出現在哪裡。

小山隆義里社區的梁雅軍,孩子剛滿6個月,老公也早早復工上班,她把孩子交給了身體不好的媽媽就上了一線,通過視頻連線告訴媽媽衝多少奶粉,怎樣換尿不溼……孩子在電話那頭哭,雅軍在電話這頭掉眼淚。但放下電話,她馬上擦乾眼淚開幹。

宋南里社區由於是老舊平房小區,面積大、流動人口多,人員往來比較頻繁,是防守重點區域。因為社區人員有限,值守力量嚴重不足。產假剛剛結束的郭寶霞主動請纓,加入了守卡隊伍。在值守點,經常錯過餵奶時間,孩子吃不上母乳她也顧不上了。

這些哺乳期媽媽是小山街道機關、社區、區直部門130餘名一線巾幗的縮影。疫情面前,她們舍小家顧大家,迅速投入到疫情防控阻擊戰中,展現了巾幗風采。

鏡頭三:梁家屯路街道尚義社區

自1月25日起,尚義社區工作人員和黨群志願者們每天24小時輪班值守。在這個特殊時期,他們挺身而出,成為聯防聯控、群防群治的中堅力量。

“你們家有武漢返鄉人員嗎?回家之後身體狀況怎樣?有沒有發燒等狀況?為了您和家人的健康,近段時間請不要串門、不要參加聚會……”近些天,這些話每個社區工作人員每天都要重複說上幾百遍。他們每人每天要打上幾百個電話,挨家挨戶上門摸底,把每棟每戶居民的情況登記在冊,做好流動人口的登記。

在這場戰“疫”中,社區卡口防控是重點,有了黨員志願者的先鋒帶頭作用,很多熱心居民也紛紛加入到疫情防控志願服務行動中來。大家每天登記進出車輛,發放車輛通行證,為每家每戶發放居民出入卡,每天廣播巡視,在各個出入口、樓道口張貼宣傳單、懸掛宣傳條幅……

在疫情防控第一線,社區工作人員和黨員群眾志願者們的辛勤付出、無私奉獻,換來的是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帶給我們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信心和決心。

記者 楊星星 通訊員 馬欣苓 張少敏 李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