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前春運“一票難求”,背後到底有怎樣的真相

黃孝東中國鐵路呼和浩特局集團有限公司

春運的步伐,永遠離不開車票的伴隨。從萬家團圓的搶票回家到返鄉的爭先恐後,車票成了每一位旅客的深刻記憶。2020年的春運即將進入尾聲,雖然今年的春運返程受到新冠病毒疫情的影響,客流量與往年有很大的不同,購買返程票也由於全國的防疫形勢而變得非常容易。但是,春運開始時讓大多人頭疼的“一票難求”至今記憶猶新,這背後到底是有怎樣的“真相”呢?

有數據顯示,節前(1月10日至24日)全國鐵路、公路、水路、民航共發送旅客11.43億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長2.0%;日均7622萬人次,峰值出現在1月22日的臘月二十八,達到了8453萬人次,比去年同期分別增長2.0%和1.2%。巨大的交通流量給鐵路運輸增加了不小的壓力,從龐大的客流量不難看出, “一票難求”現象在所難免。

但是隨著代售點、電話購票、網上預售等方式的出現,極大地緩解了購票難的問題,但有部分旅客害怕出行時買不到想要的車票,提前多日甚至更長時間通過網絡或電話購票預定,大量票額處於“佔用”狀態,這也一定程度使本就客流高峰時段的“一票難求”更是雪上加霜。

截至2019年底,中國高鐵運營里程突破3.5萬公里,隨著運輸能力和運輸質量的增長,春運“一票難求”其實已經得到很大改善。現如今,互聯網、手機、電話等途徑的客票預訂,極大地改善了旅客的購票體驗的購票速度,加之鐵路部門採取增加旅客列車、增加夜間高鐵等便民利民措施,不斷保障好、服務好新時代中國老百姓的出行需求。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隨著祖國鐵路事業的飛速發展,“一票難求”終將成為永久記憶。(觀點中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