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運行仍將處於“緊平衡”專家解讀:“提質增效”是關鍵

央廣網北京2月17日消息(記者劉柏煊)據中央廣播電視總檯經濟之聲《天下財經》報道,財政部官網昨天(16日)消息,財政部部長劉昆近日發文指出,今後一段時間,財政整體上面臨減收增支壓力,財政運行仍將處於“緊平衡”狀態。在當前財政收支平衡壓力持續增大、加力空間有限的情況下,為確保民生得到有效改善,必須堅持節用裕民,在結構調整中更加突出政策的“提質”要求和“增效”導向,把有限的財政資源用到“刀刃”上。

“緊平衡”這一新提法背後釋放何種新信號?對此,北京大學經濟學院財政學系主任劉怡說,“緊平衡”契合當前財政收支實際,“提質增效”仍是今年財政政策的關鍵詞。“‘緊平衡’的概念可能比較契合當前實際情況。去年以來,實施了大規模的減稅降費,總額超過2萬億元;我們還要應對經濟下行因素和當前遇到的疫情,財政收支壓力有所加大。由於資金使用固化、僵化的問題一直存在,所以壓力在不同領域和地區都有不同的表現。在這種背景下,我們更要加強逆週期調控,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但也使得財政收支壓力變得更大。”

劉怡表示:“劉昆部長提出來的‘提質增效’,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契合當前經濟形勢的考慮。從財政資金的使用上來說,我們將更注重績效,探索運用零基預算的理念,重新評估預算,解決以前資金使用固化的問題。這些都將有助於緩解當下財政收支的壓力。”

劉昆在文中提到,要減稅降費,通過減輕企業、個人負擔,促進疫情防控、拉動經濟增長。實施大規模減稅降費,短期內財政收支矛盾會凸顯,但從長遠看,隨著企業效益改善、稅基擴大,財政收入形勢會逐步好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