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跑者”在戰“疫”中逆襲——德令哈市新能源產業園區掃描

“領跑者”在戰“疫”中逆襲——德令哈市新能源產業園區掃描

員工在新裝定日鏡,產業陣容還在擴大。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早春二月,瀚海戈壁依然寒氣襲人。坐落在這裡的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一場持續不懈的阻擊戰“疫”在悄無聲息中向前推進。出德令哈市西行近十公里,位於遼闊戈壁上的新能源產業園區,一如平常在寂靜中孕育著活力。

一排排比肩接踵的太陽能光伏發電板,如整齊列隊的龐大陣容,綿延伸向大漠深處,以湛藍的色調在戈壁的“畫板”上匯成一片海洋。其間分佈著裝機容量達10兆瓦、50兆瓦的光熱發電站,在藍天白雲的背景下熠熠生輝,描畫出新能源領跑者奮發的強健身形。 “因為產業的自身特點,常年的堅守已形成長期的慣例,即便在節日期間也是保持正常運行,員工也是倒班休息,對我們企業來說不存在季節性的復工復產。只是在眼下全民戰‘疫’的關鍵時刻,企業在一如既往的穩定運行下,拿出長期積累的堅忍不拔精神,按照整體部署,落實各種措施,把疫情防控作為目前壓倒一切的第一責任,為產業的健康持續發展提供堅強可靠的保障。”中控太陽能德令哈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大勇的言語中,對企業在這個非常時期,以勇毅挑起戰“疫”和保持企業的穩定運行的雙重責任充滿了信心。

平常來這裡採訪,因為行業特點已是把控嚴格。戰“疫”時期的中控太陽能德令哈有限公司更設置了層層“關卡”,為企業在前沿之地築起了一道道勝似隔離的“防控牆”。專人消毒、返崗隔離……一項項防控措施在中控企業,在整個新能源產業園區持恆地紮實推進,為中控德令哈公司和園區內節日間依然保持運行的數十個新能源企業,注入了“肌體”不受任何侵害的強大“免疫力”。

劉大勇說,2020年是“十三五”收官的關鍵之年,也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需要新能源產業在發展中提供強力支持的重要一年,這需要新能源企業在新時代煥發新氣象,以新作為做出新貢獻。從2011年中控德令哈10兆瓦光熱發電示範項目落地海西,近十年磨一劍,項目落地至今,已實現年發電量達1.975億千瓦時,年利用小時數達3950小時。尤其隨著中控德令哈50兆瓦作為國內第一個建成投運的光熱示範工程在海西扎牢陣腳,無疑對海西州建設光伏發電應用領跑者示範基地、柴達木光伏走廊、世界光熱之都,打造海西州國家零碳清潔能源示範基地和國家級清潔能源輸出基地,打造海西州又一個千萬千瓦級新能源發電基地,產生著強大的輻射力和帶動力。並在自身實現快速發展的同時,為海西州傳統產業轉型發展,在調整產業結構中延伸產業鏈條注入了活力。

穿行在定日鏡板之間,劉大勇介紹說,如今,企業已經建成了太陽島SOF項目,形成了一個集反射鏡、集熱管、集熱器單元等組成的光熱發電集群,由此每年可節約近6萬噸標準煤,減少約10萬噸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其生態環保效益相當於造林280公頃,進一步推動了海西可再生能源向經濟優勢、產業結構優勢的轉化。

置身中控德令哈太陽能一期10兆瓦塔式光熱發電項目前,隱隱有機械轉動的聲音傳到耳畔。公司相關技術人員說,定日鏡每隔三至五秒轉動一次, 2.5毫米弧度的追日精度,正常目測下根本察覺不到。這一10兆瓦塔式光熱發電項目,是我國首座、世界第三座成功投運的大型塔式儲能光熱電站,也成為我國首座獲批上網電價的光熱發電站,目前已實現6年穩定運行,發電達成率達到97%,已處於世界領先水平行列。

距離一期項目的不遠處,是2018年底併網發電的二期50兆瓦光熱發電項目。在佔地226.7公頃的鏡場上,整齊地排列著面積20平方米規格的定日鏡多達27000多面,最遠的定日鏡距離吸熱塔1.5公里,定日鏡每天向200多米高的吸熱塔源源不斷地傳送著太陽的光熱,繼而變成發電的巨大能量和資源。

“二期項目年發電量達1.36億千瓦時,儲熱時間長達7小時,可實現24小時不間斷髮電,可為當地8萬餘用戶家庭提供零碳清潔能源。同時,較長的儲熱時長可以實現與風能、光伏互補發電,保證電網的供電需求,參與電網調峰。”總工程師辦公室副主任謝濤安,在介紹中展現出企業在發展中踏上的新臺階。

新能源產業園區於外在的一派寂靜中,激盪著內含的澎湃之勢。正如“領跑者”蓄力而發,漫說面對的戰“疫”,任何艱難坎坷,都擋不住一往無前的騰躍之勢,在當下,更在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