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索菲亞大教堂(土耳其伊斯坦布爾)


聖索菲亞大教堂位於現今土耳其伊斯坦布爾,有近一千五百年的歷史,因巨大的圓頂而聞名於世,是一幢拜占庭式建築。

聖索菲亞大教堂在希臘語裡的意思是上帝智慧。其拉丁語名稱則為Sancta Sophia,希臘語全名是“Ναός τῆς Ἁγίας τοῦ Θεοῦ Σοφίας”,解作“上帝聖智教堂”,教堂供奉在正教基督教神學裡的耶穌。

大教堂稱為“聖索菲亞”,是特別獻給天主聖智的那一位,即聖三中的聖言。這種對耶穌的稱呼可能源自保祿從對基督的描繪,格前1:24 “基督卻是天主的德能和天主的聖智(Σοφία)”。

在該教堂佇立的地點曾經存在過兩座被暴亂摧毀的教堂,公元532年拜占庭皇帝查士丁尼一世下令建造第三所教堂。

在拜占庭雄厚的國力支持之下,由物理學家米利都的伊西多爾及數學家特拉勒斯的安提莫斯設計的這所教堂在公元537年便完成了其建造。

剛竣工時的聖索菲亞大教堂是正教會牧首巴西利卡形制的大教堂,在1519年被塞維利亞主教座堂取代之前聖索菲亞大教堂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教堂。

由君士坦丁大帝為供奉智慧之神索非亞,始建於公元325年,後受損於叛亂,公元537年查士丁尼皇帝為標榜自己的文治武功進行重建,它作為基督教的宮廷教堂,持續了9個世紀。

君士坦丁七世在他的《典儀論》裡記載了帝王及牧首在聖索菲亞大教堂舉行典禮儀式的詳情。

聖索菲亞大教堂的圓頂。

聖索非亞大教堂平面採用了集中式的造型,在空間上,則創造了巨型的圓頂,而且在室內沒有用到柱子來支撐。

聖索非亞大教堂是靠圖形和數字設計的。設計者中的一位是來自特拉列斯的安提繆斯——是《燃燒的鏡子》和《不平常的機械裝置》這兩篇著作的作者。第二位建築師比安提繆斯年輕,他是來自米利都的伊西多爾,他針對亞歷山大利亞的希羅的文章《論拱形建築》寫過一篇評論。安提繆斯和伊西多爾是阿基米德學科方面的大師。

從公元4到6世紀開始,教會逐漸對教義與救贖的觀念有漸深的認知,同時希臘羅馬文化圈重視肖像與肉體美的傳統也逐漸對基督教產生影響,信徒除了透過傳統的諭言故事與象徵手法來理解教義,也逐漸產生將聖母、聖子、聖徒等人物畫像化的需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